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曲挽歌,李香君血染《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耗费十年之功,三易其稿,终于将这一剧本完成了。此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剧亦成为清朝戏剧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桃花扇为串联的依托,真实地反映了南明小朝廷灭亡的历史戏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它不是一部简单的纯粹的爱情戏曲,更不是“才子佳人式”的作品,而是蕴含着历史兴亡之感的剧作,爱情只是它的一个外壳而已。

既然是反映历史史实的,那么当然是越接近真实的历史史实为好。孔尚任自己在《桃花扇·凡例》中也说了: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朝政的得失,文人之间的聚散离合,其时间和地点皆有据可考,没有一丝嫁接虚构的地方。至于说到儿女之情,宾客之间的谈笑语录,虽也有渲染虚构的成分,但绝非子虚乌有。

这也正是《桃花扇》不同于其他戏曲的主要特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渲染出一种真实而又浓重的历史气氛,借以体现出一种江河日下的历史必然,为全剧最后的兴亡之叹提供了可能;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桃花扇》成为一部真正好的历史戏剧,引发后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由衷而真实的。

该剧的历史大背景是这样的:明末之际,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上,明朝灭亡。随后不久,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投降了大清,并且自当前锋,率军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李自成兵败。满八旗进驻北京城,开始了满清的统治。这时,在中国的南方,依然有大股势力在负隅顽抗,阻挠满清统一中国。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为皇帝,年号“弘光”,建立起了一个南明小朝廷。

侯方域与李香君

男主人公侯方域本是“东林党人”,后来北方陷落之后,他逃难到了南京,准备重新组织“复社”。

这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年轻人,时刻都在关注了大明的安危,同时他又是一翩翩公子,风流倜傥,经常出入于青楼楚馆之中,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秦淮河畔的名妓李香君。

李香君,一位精彩的女性,才貌双全,色艺俱佳,也同样具有民族气节。他俩的相遇是才子佳人式的邂逅,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翻版。只是相比较于才子佳人式的戏剧,《桃花扇》显得厚重扎实,充满了历史沧桑感。

一段悲欢离合的往事便拉开了序幕,在历史的兴亡之中如泣如诉地演绎着。

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侯方域来到南京组织“复社”,邂逅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结为连理,私定终身。时有阉党余孽阮大铖,因仰慕侯方域的政治声望,故而想与其结交,在他俩结婚的第一天,阮大铖转经他人送来了奁资。

阮大铖也是一位戏曲家,创作有《春灯谜》、《燕子笺》等戏曲,只不过他是一位平庸的戏剧作者罢了,同时,他还是一位祸国殃民的小人,值此国家危亡之际,他不但不思尽忠报国,反而以权谋私,大发国难之财。看中名节的李香君自然不肯收下,馈赠于是被退了回去。这样一来,侯、李二人与阮大铖之间的冤仇也就结下了。

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虽此起彼伏,但其内部矛盾与纷争不断,且成愈演愈烈之势,官员们相互倾轧,将领之间也彼此不睦。侯方域满怀报国激情,出面劝说左玉良部收敛安定,以抗清大局为重。可是阮大铖却借机向督抚马士英诬告,说侯方域勾结左玉良,以图不轨。侯方域在南京待不下去了,于是便只好投奔在扬州督军的史可法。

随后,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即位,南明小朝廷建立。

只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兵荒马乱,国家败亡,这个由奸臣拥立起来的小朝廷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了它败亡的迹象:不思守住半壁江山,只知道一味地倾轧内斗,当上皇帝之后的朱由菘更是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日日歌舞升平,像极了那个陈后主。

阮大铖得势了,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李香君哪里会答应,她一心只想着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抢婚之人来到她的面前时,她竟以死明志,倒地撞头,将斑斑血迹溅在了一把折扇之上——这正是侯方域在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

题扇

友人杨龙友见到此情此景,深为感动,他将沾满血迹的扇子拾了起来,用毛笔将上面的血迹勾勒成了朵朵桃花,一把诗扇也就变成了“桃花扇“了,它是用李香君的血和泪浇注成的。

后来艺人苏昆生带着这把饱含深情的扇子去找侯方域,侯方域于是回到了南京,只是一到南京他就被捕入狱了,李香君也成了宫中歌姬。

阮大铖终于报得“大仇”了,只是这样的小人并没有能得志多久。在那样一种巨大的历史洪流之中,任何人都是卑微的。满八旗先是攻破了扬州,史可法投河自尽,清军在扬州屠城三日,随后便开始兵临长江,席卷江南。弘光小朝廷很快便覆亡了。

大明王朝历时276年,至此基本灭亡!

这时候,侯方域在狱中被放了出来,而李香君也从宫中逃了出来。他们二人后来在栖霞山不期而遇,彼此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只是面对这一派破碎的山河,面对这残酷的历史变迁,双方都不想再重温旧梦了,于是便一起出了家。

相对于《西厢记》的大团圆式结局,《桃花扇》在结尾上的处理非常好,堪称绝妙,彰显了该剧的精神内核。

李香君

孔尚任是大气而悲凉的,他并没有庸俗的反清复明的思想,也没有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小家子气。再者说来,就以南明这样的小王朝,值得人们去留恋它吗?孔尚任看到的是整个封建体制的衰败,发出的是深沉而苍茫的历史感叹,犹如薄暮时分那群山间沉重鸣响的古钟,让人觉得悲凉无比。尽管这时的大清王朝还没有出现他的盛世,但即便后面出现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那又如何?那只是封建社会最后的一点回光返照,等待它的即将是毁灭和衰亡。

孔尚任明显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安排那种大团圆式的结局,而是让人们感受到在面对历史必然性方面所带来的悲凉与绝望。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桃花扇》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衰败的一首挽歌,他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所表现出来的还要早。

关于这一点,余秋雨先生在其《笛声何处》一书中说得很明确,他说:

“把他们写成大团圆当然也未尝不可,但这样的一个胜利的结局就会反溯全剧,使全剧矛盾仅仅成了李、侯与阮大铖的斗争,至多得出一个‘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简陋归结;反之,我们如果承认李、侯更是在与客观整体现实搏斗,而现在已成了根本意义上的失败者,那么,也就不愿意把一个大团圆的结尾强加给他们了。当孔尚任保持了破灭的必然性,也就开拓出了全剧在社会历史意义上的深刻性。”

中国封建社会的黄昏已经逼近!

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正在拉开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
推介中国名著《桃花扇》
桃花扇--孔尚任
红楼解密:晴雯撕扇是对《桃花扇》的否定
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特色与魅力
孔尚任与《桃花扇》悲剧的深层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