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枚——美好生活的极致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园林家和美食家。

青年袁枚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中年袁枚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 ,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随园先生是乾隆年间享誉最高的诗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

《随园诗话》

袁枚多才多艺,是一个全才加奇才,不仅诗文一骑绝尘,而且他热爱生活,活成了美好生活的极致,园林、美食、美女、男色、品茶、藏书、商人和自然山水,每一项都做到极致,完全是专业水准,让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徒生羡慕之色。

袁枚

袁枚聪明绝顶,年仅33岁就从官场隐退,虽然中间因为经济原因,又做了知县,但未及一年又隐退了,从此近五十年完全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完了一生,潇洒快乐,真正人生的终极赢家,不能不让人从心底真心的佩服他。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做好自己,无疑,袁枚做到了。

袁枚是个非常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因曾做过上元、江宁县令且十分喜爱金陵山川秀色和人文氛围,遂以“三百金”价格,购得江宁府内隋赫德遗下的“隋园”,更名为“随园”(随园被曹雪芹父亲曹頫购得和改建,成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袁枚

袁枚在设计随园时,力求实现“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最高境界。随园是文人园林中规模较大,其所纳之景比一般园林更丰富。接手小仓山北麓的隋园后,“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就势取景” ,他先后恢复和新建了金石藏、环香处、小眠斋、峻山红雪、香雪海、群玉山头、绿晓阁等20余处迷人景致,成为当时众多金陵文人骚客与袁枚一起文宴雅集的聚集地;此称为“随园”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园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者相得益彰。

随园

不仅如此,袁枚还依照四时、天气的变化,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景致,宜四季、宜晴雨,是袁枚为“壶中天地”赋予的新内涵。除了容纳天地四时之景外,袁枚还对自己的园林寄托了首丘之思。袁枚在修整园林时有意仿西湖诸景,使 “居家如居湖,居他乡如故乡”。不仅成为人工仿造自然景观的成功案例,也为随园增添了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即袁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园林思想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得以表现,是袁枚对“壶中天地”思想的又一发展 。

随园

此外,在园林中营造坟茔生圹,也是袁枚园林思想的一大创新。据《随园六记》载,袁枚于乾隆三十四年在园西建造坟茔安葬其父,同时又在父亲的茔旁建造了自己、妻子、妾、仆婢的生圹,目的是使妻随夫、妾随妻、仆随主,各人死生皆有所随。至此,袁枚“壶中天地”又兼及了宇宙生死这一永恒的命题。袁枚将前代的园林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开发,使园林的意义与天地、四时、人情、生死都发生了外在与内在的联系,升华了“壶中天地” 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随园

袁枚有中国古代“食圣”之誉。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中国烹饪的技术理论问题,应该是从袁枚开始的。《随园食单》在中国古代食书著述史上,集经验、理论大成而又影响卓著,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饮食圣经之誉,代表了中国传统食学发展的最高水准。《随园食单》从烹饪技术理论出发,从菜办加工到烹调装盘以及菜品用器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对当时国内很多地区的美食进行点评鉴赏,这本书是一本划时代的烹饪典籍。因此,袁枚不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鉴赏家。

美食

《随园食单》也因此成为饮食烹饪文化史上一部系统完整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包括“须知单”和 “戒单”,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了作者的食馔审美思想;第二部分是菜谱,包括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等十二个方面,但没有一般菜谱的枯燥与流水线化,此部分也也得滋味盎然。第一部分,精要独到、生动深刻、系统完备地阐述了饮食理论和厨事法则,是中国古代食学理论和饮食思想的历史性总结。其他诸“单”所记载的三百几十种精致肴馔、名茶美酒等,均确记原料、制法、品质、由来,时间跨度从元末至清中叶,地域范围以下江地区为主,至今仍极具参考意义。袁枚认为“作厨如作医”,达到艺术化操作境界的肴品制作,不是一般意义的厨师烧菜,而是如治国、治军一样的“治菜”。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知己难,知味尤难”。

《随园食单》

袁枚的食学成就为他所创造的十个“第一”:公开声明饮食是大学问;把饮食作为安身立命、益人济世学术毕生研究并取得了无与伦比成就;把人生食事提高到享乐艺术的高度;为厨师立传;得到社会承认“味许淄渑辨”的专业美味鉴评家身份;系统提出“戒耳餐”“戒目食” “戒暴殄”“戒纵酒”“戒强让”“戒落套”等一系列文明进食戒律;提出了厨师规范;倡导科学饮食;公开宣称自己“好味”,与道统强化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圣训直接违抗;将“鲜味”认定为基本味型 “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所有这些,袁枚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倡者。

袁枚和私家厨师王小余

袁枚在感情上极尽风流,只是遵从本心而已,他直言不讳:“人非圣人,安有见色不动心者?”“男女相悦,大欲所存,天地之心本来如此。”袁枚仰慕名妓苏小小,色艺双绝,沉醉温柔乡难以自拔,刻了一枚私印:“钱塘苏小是乡亲。” 袁枚一生纳妾无数,妻妾成群,寻花问柳,阅人无数。还在随园开设私塾招收女弟子,很多都是高官显贵、名门望族的妻女,流连忘返于无数的女性,浪漫多情,风流一生。在随园女子可以读书识字,诗集诗会,开创了中国古代女子诗歌的黄金时代。

美女

袁枚在 《随园诗话》 《子不语》 《续子不语》 中,一再谈及龙阳之美,心向往焉。因为他翰林文人、风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怀送抱者颇多。 《随园轶事》 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年过花甲,他还收了年轻的刘霞裳为弟子,每次出游登山,必与同行,所谓“从游朝腊屐,共寝夜连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对于他人的质疑、腹诽,袁枚不以为意,我行我素。

袁枚诗集序

袁枚喜爱品茶,自然也会尝遍各地名茶,并且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此外他还写袁枚作行书四言联下许多茶诗,如《试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湖上杂事诗》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

袁枚行书

乾隆五十一年(1786)袁枚游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随园食单·茶酒单》载:“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袁枚书法

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对此他写道:“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他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收法必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

袁枚雕像

袁枚作官后,以薪俸易书,积至40万卷,筑藏书楼“小仓山房”、“所好轩”。自注何谓“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画,皆有时有限,只有藏书,不分少壮、饥寒,读之无限;还专门写有一篇《所好轩记》。后来,袁枚又散尽藏书。可谓是藏书散书第一人。

袁枚书籍

袁枚可谓是清代商业炒作第一高手,他对生意的策划步步为营,首先,花钱请尤诏、汪恭绘《随园湖楼请业图》许多钱重修随园,修好了故意拆掉围墙,让游客在园里随意游玩,目的是使人知道江宁城里有这样一个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园子初具声名、有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他立马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激发那些热衷口腹之欲的人的兴趣。袁枚对饮食氛围也极有研究,每有客来,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当随园炒热,个人知名度激剧上升,袁枚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属国琉球都有人专程来购买。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袁枚写应酬文章,袁枚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有的一副字就几千两白银,这又是袁枚一笔很大的收入。

尤诏、汪恭绘《随园湖楼请业图》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65岁以后,袁枚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到他67岁服丧完毕后,就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正月出发,腊月底才回家,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沭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是81岁还出游吴江,当时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老年袁枚

袁枚一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活成了美好生活的极致,最后留下了一句话:“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乾隆三大家”之美誉的袁枚仅仅是文人吗?你错了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袁枚
随园食单
楹联赏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大观园是袁枚《随园诗话》中的随园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