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江花月夜》是这样写出来的,作者在棉被里捂了一晚才找到灵感

写诗不仅是脑力劳动,还是实实在在的体力活。打开脑洞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古往今来诗人们打开脑洞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评为“孤篇压全唐”,没人知道,在空灵梦幻的诗句背后,张若虚吃了怎样的苦。他在厚厚的棉被中整整捂了一个晚上,终于打开脑洞,仿佛看到一幅动态的春江花月夜,然后急不可耐地将这幅画转换成合辙押韵的文字。

杨朴是北宋的“专业诗人”,没其他赚钱的门路,所以买不起高头大马,便骑着驴采风。因为广接地气,他的诗清新俊逸、质朴凝练,收获粉丝无数,这为他继续“专业写诗”带来更大的动力。

除了骑驴找灵感,杨朴常拄着登山杖爬到嵩山顶上,自称“探路者”。有了灵感,他马上找个林深草茂的地方趴下,一动不动地等灵感化为诗句,然后一跃而出,将其记在小本子上。没有一定的体力,很难承受灵与肉瞬间飞升又自由下落的惊悚过程。

宋廷力争做到“野无遗贤”,因此好友毕士安将杨朴的诗献给宋真宗。真宗看后,说杨朴的诗充满动感和张力,马上请他来京城做官。毕士安以为杨朴听到这个好消息会高兴不已,谁知他皱着眉头表示自己不想上班、只要自由。在毕士安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先见皇帝再说。

君臣相见,杨朴不卑不亢地侃侃而谈,按真宗的要求背诵自己写的《与妻书》,描绘出一幅山水田园耕织图,让真宗悠然神往。真宗更加希望杨朴能到自己身边工作,闲时顺便写诗,可杨朴还是希望能“专业写诗”。真宗见他实在不乐意,就放他还乡了。

一次,杨朴正在垂钓,山路上忽然传来马蹄声,惊跑了鱼。一队人马来到杨朴身边,领头的下属大声呵责:“你是哪里来的野人,见了领导也不下跪?”杨朴继续盯着泛起涟漪的水面,一动不动。那人一示意,其他人不由分说地把杨朴架到附近的小亭子里。“领导”跷着二郎腿,问:“你是不是哑巴?”杨朴答非所问,“快给我一支笔,我要写诗。”于是,一首诗很快面世—“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领导”一看,啥也不说了,抬腿走人。

杨朴继续写诗,写累了就去田间给庄稼除草,晚上则在月下喝酒。他的精神虽然丰满,物质却极其匮乏,因此老婆常唠叨他,杨朴却如听天籁,灵感说来就来,“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朴活到83岁,以“专业诗人”的身份去世,文采化作漫天烟霞,带走了人间的一份浪漫和执着。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宋慧敏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诗填词没了灵感?不怕,让王昌龄来告诉你怎么做
唐宋诗词趣话(109)
犯了案子,大文豪苏轼也胆小!
苏轼:相逢一醉是前缘
闲话写诗(一)
词人故事:“乌台诗案”探秘——苏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