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崔致远的这诗凭什么写在援韩物质上

江苏扬州市向其友好城市韩国庆州市回赠了一批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物资。在援助物品的外包装上印上了两句诗,便是“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日本向我们援助的物资在外包装上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把国人感动的一塌糊涂。扬州市这样做,明显是受到了启发。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出自《绣袈裟衣缘》,原诗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作者是天武天皇之孙,执政期间,曾托遣唐使赠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绣韵语4句。四句诗便是这首《绣袈裟衣缘》,扬州和尚鉴真看到此诗后,决定东渡传教。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此渊源,既能表达感同身受的情感,又能表现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么,崔致远的这首诗凭什么被选用呢?

秋夜雨中

《秋夜雨中》

唐代:崔致远

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诗句通俗易懂,游子远处他乡,在秋风苦雨中突感寂寞,进而又起思乡之情,看着眼前的夜雨,想着万里之外的家人。

情真意切,读之让人感同身受,代入感非常强。这句诗虽然可以理解为“我身处异地,但心系君情”,但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相比,表达效果上还是弱了一些。

崔致远在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在高骈处,崔致远极受重视,是贴身秘书和高级参谋。高骈在讨伐黄巾起义时,崔致远撰写《檄黄巢书》,被天下传诵,并凭此获“赐绯鱼袋”勋位。

崔致远在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为什么叫“东归”?因为他本来就是新罗人(是真的韩国人)。

崔致远留唐16年

崔致远留学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即便如此,国子监3000学生里面外国留学生依然很多。

公元868年,12岁的崔致远辞别亲人,随商船只身入唐,临行,其父谆谆重托,严苛诫告:“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惰乃力。”

在大唐学习的崔致远相当努力,6年之后便考中进士,时年才18岁。

在及第之后,崔致远没有选择回去,而是继续留在大唐。但因没有了留学生的身份,没有国家资助,在侯官的两年内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自谋生路,“浪迹东都,笔作饭囊”。虽然清苦艰难,但也增长了很多见识,结交了很多有识之士。

之后去溧水做县尉三年,官闲禄厚,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再之后进入幕府,名满天下,功成名就。在崔致远28岁时,崔致远以大唐三品官衔荣归,是新罗历届留学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凭此受到了当时君主宪康王的重用,任命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

崔致远是朝鲜派出的留学生中级别最高,成就最大的人,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更大。是朝鲜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

而崔致远在大唐有8年时间就待在扬州,而崔致远的老家便是现在的韩国庆州。

文化的东西更难割舍,软实力的效用很大

崔致远在韩国的地位很高,用他的诗来传达“感同身受”的支持,以文化为纽带传达情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崔致远在唐朝学习的时候,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里有很多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的费用绝大多数都是大唐出资,即便是自费留学生,大唐也会给很多奖学金。也正是这些留学生把盛世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进一步把华夏文明发扬光大。所谓王道,这便是其一。

现在,我们也为世界各国培养各种人才,意义是相同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拥有虚怀若谷的心胸的中国人,肯定能得到更多的认同,而我们也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赠物上的对联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印面内容】: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作品材...
愿[七绝(新韵)]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赠予武汉物资上面的偈语,大有来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