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国保」晋北篇 | 全是不可不看的山西国保重头戏

山西,处于华北平原腹地,东连幽燕,西望长安,南临中原,北通云中。其南是华夏民族的核心,其北紧邻塞外大漠,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相望而居。历代胡汉民族的交融、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山西成为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

中国农牧交错带地图,图源:可视化星球

尽管历代政权更迭,但山西却始终处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与交融的前沿,而这一现象在山西北部的晋北地区表现更甚。

于是,在晋北的大地上时而金戈铁马,时而胡乐驼铃,呈现出一幅民族融合壮丽画卷。

而在这条通道的两侧,遍布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政权遗留的遗迹。

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

通过这些古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山西,无论是建筑风格、民俗风情还是语言艺术,都体现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晋北,从汉文化腹地到游牧地区,感受胡汉不同文化形态交融影响下形成的独特文化风貌。

晋北篇

晋北,泛指山西省北部地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三市。

大同市 图源/学习强国-每日人文地图

忻州市 图源/学习强国-每日人文地图

朔州市 图源/学习强国-每日人文地图

大同——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自汉代起,各族战乱频仍,随之伴生的是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作为北魏都城、辽五京之一的西京府——大同经过辽、金、元3代相继经营,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京风貌。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大同及其周边地区看到诸多精美的辽金遗存

在晋北,奇构凌云的应县木塔,宏丽壮美的华严寺,至今屹立千年。布局完整的辽金建筑群落善化寺,拥有最美金代藻井的净土寺,融金代建筑、彩塑、壁画、书法为一体的崇福寺,与永乐宫齐名的岩山寺壁画,最具代表性的辽代觉山寺塔,无一不是辽金遗构中的精品……

| 古建部分重点推荐 |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1.南禅寺大殿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年代: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

公元728年留存至今,深藏在五台山西南面的小村庄内,在会昌法难中免于被毁。体量不大,面宽、进深仅10米左右,但整座建筑结构简练,舒展优雅,特别是出檐深远而平稳,檐下的斗拱朴实无华,这都是唐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其多种的木构技法已成孤例。殿内“凹”字形佛坛上原有释迦牟尼、弟子、菩萨、天王等17尊唐代彩塑。

2.佛光寺

中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集唐代建筑、壁画、彩塑、题记为一体

年代:唐至清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

据殿前经幢准确记载,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进行测绘,最终确认了东大殿年代,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已无唐构”的论断。东大殿 “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在梁先生看来,“在这里,是斗拱而不是屋顶塑造了建筑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艺术在佛光寺发挥得登峰造极”。

3.应县木塔

中国现存最高、最古且唯一的木构塔式建筑

唯一的辽代木塔

图源/艺旅文化

年代:辽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辽代文化城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身高65.84米,外观五层,内设暗层,实为九层,“远看擎天柱,近观百尺莲”。木塔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形成稳定的套筒结构,大量使用斜撑保证结构刚性。木塔斗拱多达54种,每层根据结构需要和出檐尺度调整出跳数与形制。历经千年风雨、多次地震仍屹立至今,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观。

4.觉山寺砖塔

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辽代砖塔

图源/都护在燕然

年代:辽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

据辽代《重修觉山寺碑记》记载,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是孝文帝为报母恩而敕建,并旨赐寺额为“觉山寺”。觉山寺塔建于辽大安六年(公元1090年),为典型的十三层密檐塔。建造十分考究,塔身八角形,塔身十三层塔檐造型一致,排列整齐,逐层内收,线条整齐,给人一种秩序美。觉山寺塔以精美的砖雕和塔身内辽代壁画出名。塔基外饰精美砖雕,雕题材丰富,以狮首、力神、天女等最为生动。辽代壁画集中在塔身内的塔心室回廊墙壁,共十六幅,约90平米,历史艺术价值极为珍贵。

5.善化寺

八大辽构之一

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图源/艺旅文化

年代:辽、金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

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寺独有,整体气势袭人。辽、金寺院的中轴线建筑和周围基址所形成的总体布局依然完整,是全国早期佛寺中惟一遗留的实例。

6.华严寺

八大辽构之一

现存最大的宋辽金时期木构殿堂

图源/山西古建筑网

年代:辽、金、清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大同古城内西南隅

辽金时期大型寺院,上寺有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建的大雄宝殿,殿顶有巨大鸱吻一对,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面积1559平方米,殿内是令人震撼的巨大礼佛空间。下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周有藏经木柜“天宫楼阁”,被梁思成先生称之我国小木作典范。殿内的辽代彩塑中,有著名的露齿观音。

7.金洞寺

布局特殊,乃宋代小木作珍品

图源/微博@iamAlexx

年代:宋至清

批次:第六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西呼延村

金洞寺建筑布局特殊,三条轴线、五座殿宇,全为南向。寺内最早建筑为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的转角殿,檐头斗拱古朴,殿内依金柱制成神龛,梁架全部露明,砍削规整,俨然宋代遗构。殿内精工木雕神龛一间,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为其他庙宇所少见,实属小木作珍品。

8.净土寺

最美的金代小木作藻井——“天宫楼阁”

图源/老猪的碎碎念

年代:金

批次:第六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东北

净土寺大雄宝殿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平面略呈方形,斗拱疏朗,尚可看出金代建筑风貌。殿内的小木作“天宫楼阁”藻井由上万条小木块、小木条饰成,四面金龙盘绕,造型美观,构图精细,精美异常,是研究金代建筑学的实物资料。

曾经让梁思成为之称赞的那对“披头散发”辽代石狮,因在“文革”时被人捣毁了面部,现存放在大殿一角,依旧有着绰约的“风采”。

9.洪福寺

五台山南大门第一寺

宋金时期的精美木构

图源/山西古建筑网

年代:金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

洪福寺营造时间说法不一,有说宋代,有说金代。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斗拱极为雄壮复杂,前檐各补间铺作皆出斜拱,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

10.广济寺大雄宝殿

构制精奇的减柱造设计

图源/山西古建筑网

年代:元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五台县城内的“五台山文物管理所”院内

广济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于高约两米的砖石台基之上,殿前有大致呈方形的月台。

殿内梁架设计大胆,构制精奇。减柱造这种奇妙地扩大室内单位面积中最大限度的可利用空间方式,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山西古建筑的独特所在,在充分了解木质材料最大限度“允许”的基础上,设计者和工匠们使出了最大胆、最巧妙的构造思维。

11.悬空寺

巧夺天工,绝壁悬空

全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庙

图源/山西古建筑网

年代:明

批次:第二批国保

地点: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大多是清代,为儒释道合一的寺庙。在悬崖峭壁上安梁架屋,南北各有三重檐歇山顶楼阁、两阁之间以栈道相通。殿楼的分布在对称中有变化、曲折回环、布局紧凑、错落相依,远望如仙山琼阁,巧夺天工。

12.边靖楼

长城第一楼,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鼓楼

图源/一杯茶

年代:明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内

边靖楼,俗称鼓楼,又名谯楼,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代县边靖楼是明洪武初年由吉安候陆仲亨被贬,在代县负责捕盗时所建的。由于身处北控雁门、南迎晋汾的战略要地,又兼做瞭敌之用,军事功能鲜明。楼为砖木结构,梁架精巧,楼南北悬有“声闻四达”和“威震三关”巨匾。整体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总高40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层楼高。

| 彩塑部分重点推荐 |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1.洪福寺

完整的金代彩塑群

拥有不常见的武装红脸文殊菩萨像

图源/总是云峰翠顶行

年代:金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

正殿佛坛上现存九尊金代彩塑,极富现实感,生动感,为少有的佳品。“华严三圣”均为坐像,背屏华美繁复,最上有吹拉弹唱飞天乐伎,大殿里两旁为悬塑。通观雕塑技法精妙,栩栩如生。

2.广济寺大雄宝殿

存世较少的元代佛造像

图源/山西古建筑网

年代:元

批次:第五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五台县城内的“五台山文物管理所”院内

五台山广济寺拥有存世较少的元代佛教造像艺术,体现出佛教的世俗化趋向,以及元代佛教造像技艺精湛而活泼的民间性。光是牌匾上的龙造型,就十分独特。走进大殿,佛坛上保存有一组30尊珍贵的元代泥塑。其中主像为“华严三圣三尊端庄完好,毗卢遮那佛居中,两侧是弟子阿难、迦叶。

3.原平惠济寺

文殊观音,南北对峙

图源/感悟山西

年代:明至清

批次:第七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原平市东北的中阳乡练家岗村内

寺庙坐北朝南,主殿文殊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内彩塑9尊,年代不详。南殿观音殿为坐南面北的倒坐形制,水月观音安坐在珞珈山中,明代十二圆觉菩萨像与一武将环列两侧。

4.大同观音堂

辽代的石胎泥塑、罕见的“三龙壁”

图源/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等

年代:清

批次:第七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大同城西7.5公里的同云公路旁

该寺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台殿楼阁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至高。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殿内正中为一尊6米高的石胎观音立像,两侧各有2米多高的胁侍立像两尊及八大明王,皆为石胎。

| 壁画部分重点推荐 |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1.崇福寺

现存金代建筑中体量最大者

集金代建筑、彩塑、壁画、木雕、书法为一体

图源/中国寺观壁画全集等

年代:金

批次:第三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老城东大街

朔州崇福寺的弥陀殿是现存金代建筑中体量最大者,与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等都是雁北一带早期大木构殿宇中的杰出代表。从弥陀殿的构架到门窗、匾额以及室内保存完好的满堂塑像再到殿顶的琉璃装饰都是金代遗留的精华之作,堪称一座伟大的圣殿。殿内有三绝:金代“弥陀殿”竖匾一方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的原物、殿内西方三圣、两侧天王、胁侍菩萨、金刚等为金代彩塑,以及墙壁上327平米的金代壁画。

2.岩山寺

壁画版“清明上河图”

图源/微博-崇禮之堂

年代:金

批次:第二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南峪口五台山北麓的天延村

文殊殿内现存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宫廷画家王逵等人耗费数十年绘制的精美壁画。西壁以宫廷建筑为背景,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行履法迹,东壁主要绘鬼子母经变。北壁东侧绘有一座八角七层高塔(泗洲塔)。壁画中所描绘的宫廷建筑比例严谨,王宫生活与酒楼市井的场景生动自然,因此被誉为壁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与永乐宫壁画齐名。

3.公主寺

公主在此出家,明代壁画上乘之作

图源/中国寺观壁画全集等

年代:明至清

批次:第六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的杏园乡

始建于北魏的公主寺,为诚信公主逃避红尘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现存殿堂为明代建筑。东西山墙为仙佛鬼神、历代亡灵朝拜世尊的水陆画,为明代寺观壁画之佳作。壁画内容为儒释道三教神祇、民间信仰神及历史人物,可分成九十多组,绘制了480多位神祇、人鬼。整个作品造型严谨,设色艳丽,极富装饰性,众多的人物浩浩荡荡地行进着,却丝毫没有杂乱无序之感。

| 石窟寺及石刻重点推荐 |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1.云冈石窟

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史书

年代:北魏

批次:第一批国保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

云冈石窟诞生于政权更迭最频繁的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原地区最早开凿的石窟,云冈石窟里记录的是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地世俗化、民族化。早期的“昙曜五窟”(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1-15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21-45窟)为民间开凿,规模较小。

附:【晋北】国保名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篇】十大古建(下)
山西有哪些不出名但是很珍贵的古建筑?
游学| 晋北六寺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短视频】去山西古壁画中旅行32 佛祖剃头
精彩前瞻|苏柏斗工作室-山西古代壁画研学考察行程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