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首任帝
    神农,姓姜,又名羭纥,号神农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首任帝。神农的母亲名叫女登,为烈山氏部落的女首领。传说,女登有一次到华亭(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游玩,忽然天降大雾,她和同伴们走散后,遇见一条神龙。
那神龙变成一位美少年与她调情,
春心萌动的女登遂与他在野外交合。须臾,从睡梦中醒来的女登遍寻各地也找不到这位少年,唯见沟壁有一石龙,高约三丈,长约二十丈,头西身东,龙尾藏于山中,宛若真龙一般。回家后的女登,不久便怀有身孕。伊川县大莘店西有九道沟称作九龙沟,九龙沟各有泉水形成九条溪流,汇于潬渚。古书上记载:‘神农即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指的就是九龙沟之泉。龙头沟全长九华里,皆为黄土,唯独神龙为巨石形成。

   祝融三十二年(丙寅,公元前4795年)孟春,女登在潬渚(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境内)生下一子,以姜为姓,从母为烈山氏,从父号神农氏。神农少年时,母亲女登经常带他到常山游玩。山上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千姿百态的鲜花,馨香醉人的芳草,叮咚如歌的泉水以及各种活泼可爱的动物和小鸟。在这里,神农跟随母亲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他知道了天地日月星宿,知道了山川溪流湖泊,知道了鸟兽鱼虫类别,也知道了花草树木的种属。其母还告诉他,山上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无毒;无毒的植物可以供人充饥,有毒的植物会把人毒死。后来,神农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医药研究上,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医药学说。在他十七岁时,其母因见他热心于医药事业,便把他送回到神农氏祖先的发祥地秦岭,让他去那里专门研究医药。当时,神农居住在秦岭下的一个小村里,每日虚心向父辈学习,不辞辛苦翻山越岭采集各种植物进行研究。古时的秦岭动植物十分丰盛,各类动植物数千种,是一处天然的生物园。神农在这里先后考查了上千种各类动植物,多次爬上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也是关中群山的最高峰,不仅山势险峻,还时常有虎豹豺狼出没。就这样,在山上采集的神农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发现了数百种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并用这些动植物的药用部分为人、畜治病,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把每次治病的经验用刀笔刻写在特制的陶片上(陶书),形成了中国远古最早的医药书籍。当时,神农刻写的‘陶书’,使用的是上古符号文字,然而这种符号文字至黄帝时期便明令废除,黄帝开始推广使用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符号文字,致使符号文字逐渐失传。后来,神农的后人曾用象形文字译出了一部分,但还有大部分没被译出,这些陶书有的被毁坏,有的则伴随着他们的主人深埋于地下,成了永久的秘密。神农二十岁时,其母去世。他匆匆赶回洛水河畔的出生地,与族人以简朴的古礼将母亲安葬在伊水河畔,并尊称她为彭婆,其地如今仍称彭婆镇。神农安葬完母亲之后,被族人推选为烈山氏首领。古史传说中记载:炎帝神农出生在礞峪(今陕西宝鸡市北约5公里),经专家学者考证,实属误传。神农之世十七代,除第一代是出生在秦岭,其余皆出生在洛水流域。礞峪出生的神农很可能是第一代,但第一代神农并未称帝,更与炎帝扯不上关系,因此只能是因同为神农称号而误传。

   神农在深入研究医药学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粮食的种植和生产工具的改革。在神农以前,虽然已有了早期的农业,但种植的粮食作物很稀少,只有麦类和水稻,而这两种作物又只适应土质肥沃的平原和水源充足的地区,山地和高原丘陵之地根本无法种植。神农于是离开烈山氏,独自往各地各部落走访,先后考察了大小数百个部落,学习和吸收各地的种植经验,总结出了五谷(稻、黍、稷、麦、菽)的种植和栽培方法,并向各部落进行推广。就这样,神农的名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其传播五谷的事后来也被神话。他在传播和推广五谷种植的同时,还发明了耕种用的农具。史书记载:他‘削木为耜,揉木为耒’制造出了人类最早用来耕地的犁。他指导人们开荒种田,使中国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神农不辞辛苦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人类造福,很快赢得各部落族人的敬重。这时,炎帝魁隗氏政权发生内乱,红蛇部祝融氏与青蛇部共工氏为争帝位发生内战,致使许多无辜的人惨死于战乱之中。人类的贪欲和凶残激怒了天帝,关中连年大旱,饥民遍地,一些地方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悲剧。天灾人祸是执政者走向灭亡的信号,神农乘机率领两河流域(长江、黄河)的数百个部落联合起来,向炎帝魁隗氏政权宣战。

  共工二十五年(乙未,公元前4766年),神农征服了炎帝魁隗氏政权,迫使帝共工让出帝位。于是,四方万国共尊神农为帝。神农回师中原,建都于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陈留镇),以火德王天下,国号‘炎帝’,族号‘神农氏’。神农回到中原后,仍不忘研究他的医药事业。他曾多次冒险出游,足迹踏遍了两河(长江、黄河)流域的名山大川。据说,他在品尝草药过程中曾多次中毒,西汉学者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或许这有些夸张,但晋朝干宝在其《搜神记》也提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这个记载又未免埋没了神农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神农五年(庚子,公元前4761年),炎帝神农氏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宛丘是早年太昊伏羲氏所建都城,如今早已废弃荒芜。然而,神农却认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命人在此重建都城。神农称帝后,以仁德治天下,四海宁静,万民安乐。史书上记载: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其意思是说:因为没有人犯罪,连牢狱都空了;天下的习俗统一,没有人再怀奸诈之心。其实这种说法也不一定正确,当时失去帝位的魁隗氏族就始终不愿听从神农氏之命;还有北方的夙沙氏首领,非但不肯臣服,还公开反对神农氏称帝,并扬言要率部落攻打炎帝神农氏,其大臣箕文因劝其归顺而被杀。然而,分裂最终是不得人心的,夙沙氏大多数子民还是拥护神农氏,他们联合起来驱逐了反叛的首领,重新归顺神农氏。神农不仅是农业和医药业之祖,也是音乐业和商业的创造者。‘神农作琴。神农氏琴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神农乃命邢天作《扶黎》之乐,制《丰年》之咏。’以上记载清楚地说明神农不仅精通音乐,而且创作的乐曲还与农业有着密切关系。神农‘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史书上最早有关在城内设立集市的记载。神农命人在城中设立集市,让人们把自家用不完的商品拿到集市上交换,以物易物,互通有无,这便是中国原始商业的开端。神农还采纳了中原伏羲氏对婚姻制度进行改革的做法,规定本部落男子可以迎娶异部落女子,本部落女子也可以嫁给异部落男子。家庭以男人为主体,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地位平等。这一男婚女嫁的新制度打破了数千年的走婚格局,男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女人的地位逐渐下降,社会制度开始由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转化。

  神农三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733年)夏,年六十三岁的神农再次前往秦岭登天台山采药,因误食了含有剧毒的草药火焰子(俗称断肠草),不幸身亡。当时天气炎热,其遗体无法返回帝都,随从只好将他的遗体就地安葬在秦岭莲花台(今陕西宝鸡市常羊山)。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此皆以姜为姓。

  神农氏第一代神农为伏羲女娲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公元前5032年---公元前5001年)。

  神农氏第二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5001年---公元前4966年)。

  神农氏第三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七年(公元前4966年---公元前4930年)。

  神农氏第四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五年(公元前4930年---公元前4896年)。

  神农氏第五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四十年(公元前4896年---公元前4857年)。

  神农氏第六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年(公元前4857年---公元前4828年)。

  神农氏第七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三年(公元前4828---公元前4806年)。

  神农氏第八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十九年(公元前4806年---公元前4788年)。

  神农氏第九代神农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二年(公元前4788年---公元前4767年)。

  公元前4767年,神农氏第十代神农即位。此时,神农氏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神农乘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第二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六任帝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坐上了帝位,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公元前4766年---公元前4513年)。

  1、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年---公元前4733年)。

  2、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年---公元前4692年)。

  3、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年---公元前4655年)。

  4、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年---公元前4628年)。

  5、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年---公元前4582年)。

  6、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年---公元前4563年)。

  7、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年---公元前4539年)。

  8、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年---公元前4513年)。

  炎帝神农氏政权初都于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炎帝五年(公元前4761年)迁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二任帝临魁又迁回陈留;三任帝姜承迁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四任帝姜明迁都呜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五任帝姜宜迁都宜阳(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六任帝姜来迁都榆林(今山西亚城高平市北神农镇);七任帝姜克迁都古阳(今山西临汾市古县东北);八任帝姜榆罔初都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榆罔三年(公元前4536年)迁都穷桑,榆罔七年(公元前4532年)又迁回伊川,榆罔十二年(公元前4527年)再迁榆林。

   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虽然这种统一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但也足以证明炎帝神农氏政权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

  炎帝神农氏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公元前5032年---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51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被黄帝姬芒所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农氏炎帝政权
炎帝神农氏政权
人文初祖|炎帝: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炎黄文化,中华文化的源头
中国古代历史氏族联盟时代简说2
涿鹿大战其实不是黄帝和炎帝打的,这场大战背后隐藏着远古的秘密
轩辕氏黄帝的奠基人——大酋长姬邦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