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后也风流
  • 第一节 概述


      北魏孝文帝英武盖世,迁都洛阳,全面汉化。王朝呈现出空前的繁盛局面,他也有志于扫荡宇内,一统中国。可惜他所娶非人,继立的皇后冯妙莲趁他靡劳戎事之际,在后宫大肆淫乱。孝文帝得知后,气郁填胸,竟赍志而没,死于征战途中,败于一妇人之手。继立的宣武帝元恪虽无其父的抱负,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本来,北魏祖制,子贵母死,代不更易,以防止皇太后专权。可有时历史的转捩点就在细微之处形成跌宕之姿,偶然的疏忽或宽容,会造成惊天的裂变。宣武帝元恪就因为没有遵守祖制,而给北魏带来了灭顶之灾。他的贵妃胡充华在诞下儿子元诩后,或许此时整个王朝都被儒释道文化所浸染,再固守子贵母死的祖训有些残酷、血腥和不人道,柔仁的宣武帝元恪也就破例没有处死胡充华。也正是这一小小的更易,最终坐实了北魏王朝列祖列宗们的担心:少主孱弱,母后专权。胡充华在元恪死后,以太后之威,临朝秉政。她内宠面首,骄淫自恣,即使她的儿子孝明帝亦深以为羞;她外侈财物,佞佛建庙。对百姓锱铢必取,致使民怨沸腾。其时,那时的北魏帝国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国力强盛,北方的柔然和南朝梁,皆畏怯北魏。只要北魏不挑起边衅,几无外患。但由于胡太后的胡作非为,虽无敌国外患,而梁柱内朽,内忧严重,国内各阶层的矛盾竟在短时间内,临近爆炸的边缘,终使赫赫帝国,亡于一妇人之手。

    第二节 胡充华凛然赴死的决心感动了皇帝,皇帝为她而改祖制


      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胡充华,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人。她的父亲胡国珍,官至司徒。胡充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宦之家。

      据《魏书》记载,胡充华降生前夕,其母看见一道红光穿牖,照得室内灿烂生辉,不久,她就降生了。古人常有灵异之说,虽然有些荒诞不经,但却深信不疑。胡国珍因此断定这孩子不同寻常,可又拿不准是吉兆或是凶兆。当时北方有个术士叫赵胡,名气很响。胡国珍便把他请到家里,推算前程。赵胡一见,大惊,说:“此吉兆也,令爱有大贵之表,当为天地母,当生天地主。”

      胡国珍因此全力教养孩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哪一样都让她修炼得无不臻于完美,加之天生丽质,气度超迈,见者无不惊为天人。

      北魏王朝,从官方到民间,普遍崇奉佛教。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就是北魏的文明冯太后和这位后来的胡灵太后,主持修造的。那时僧尼的地位都很高,道高者甚至能够自由出入皇宫。胡充华的姑妈,就是一个修养深厚的尼姑。她精通佛理,也很有口才,讲起佛经来,口灿莲花。宫内的中官和嫔妃们,常把她请去讲经作法。她趁势大吹自己的侄女如何生而有异质,如何光鲜美丽。以致宫中皆知胡家有一奇异的美女。宣武帝元恪得知后,就把她召入内庭,册封为承华世妇。那时她也只不过才十岁多一点。

      从文明太后、孝文帝变夷从夏、变礼从华以来,中经三十年的时间,鲜卑人都已充分儒家化了,也就是汉化,不光官制、礼俗、姓氏、语言、文字、服饰等都依汉制,连心理也趋同于中原民族。鲜卑族人更是以能与中原士族联姻为荣耀。但任何制度的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遭到不少皇族的抵制和反对,甚至举兵叛逆。因此,宣武帝元恪即位后,就有意无意地冷落皇族,而对汉族士人则擢拔任用,尤其是对舅舅高肇,更是言听计从。高肇独沐皇恩,他不但娶了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为妻,还让宣武帝纳他的弟弟高偃的女儿为贵妃。此时的高肇,在朝中,可谓权焰炙天,一言九鼎。高肇摸透了宣武帝不信任皇族的心理,乃秉其所恶,将北海王元详等,诬以谋反之罪加以杀害。接着又对宣武帝进言,离散诸王,分兵防守,以防止他们作乱。可怜这些皇亲国族,一夜间就失去了自由,如囚徒无二。在铲除了一切障碍后,高肇为了能使自己的侄女顺利成为皇后,就收买宫人,伺机毒杀了顺皇后于氏。当时,于皇后生有一子,已经三岁了。在他得病后,高肇令医官不得救治,致使皇子夭折。

      高肇的一系列动作,令朝野侧目,人们对他怀恨,但更多的是惧怕。

      在高肇的运作下,宣武帝元恪果然立高贵嫔为皇后,给她专宠。高皇后因为家族的关系,非常强势。她严管后宫,所有的嫔妃,没有她的准许,都不得擅自接近皇帝。这一方面是出于女性的嫉妒的心理,有保护自己地位的考量,另一方面,未尝不是高肇外廷强势在内廷的反映。但她所生的一子一女又不幸过早夭亡,宣武帝常有无子嗣之忧。临幸其他妃子,高皇后也就不敢明确表示反对了。

      由于胡充华生得可人,又冰雪聪明,行止乘巧,“人见而犹怜”,高皇后未免对她也高看一眼,也就对她的侍寝视若不见。就这样,胡充华怀上了皇帝的血脉,十月后,产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

      北魏虽全盘汉化,但“留犊去母”的习俗依然保留,况且,“子为储君,母当赐死”的规定是汉武帝所首创,北魏几代都严格执行。因此,在当时的北魏后宫,那些嫔妃们一方面渴望被皇帝临幸,一方面又都相与向上苍祈祷(一旦被皇帝临行),愿生公主亲王,而不愿生子为太子。然而,只有胡充华胆识超群,常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天子怎么能没有继承人呢,妾情愿不惜一死,为皇上生一太子。”

      在她怀孕期间,后宫妃嫔都劝她服药堕胎,免得生下太子后被杀掉。当时也有几个妃嫔生下过儿子,但大多在出生不久就被高肇或高皇后探知,而死于非命,致使宣武帝年过而立而膝下犹虚。因此,胡充华此时若生子,必居长,也必被立为太子,那么作为生母的胡充华依旧例也就必死无疑了!对此,胡充华凛然无惧色,不改初衷。相反,她经常选择吉日或在夜深人静时,祈祷上苍或对神佛发誓:“愿为皇帝诞一嗣续,而不愿贪生怕死,贻误宗祧!”

      果然,不久,胡充华生下一男,宣武帝大喜过望,进封她为充华嫔。孩子取名元诩。但又担心他会像前几个皇子一样,半路夭折。为此,宣武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下一道密旨,选两名心腹乳母,专辟一宫,把元诩交给她们抚育,不但高皇后不得过问,就连胡充华也不准探视。

      元诩三岁时,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宣武帝有感于胡充华凛然赴死的决心,特为她而变通了祖制,不但不赐她死,还晋封她为贵嫔。高皇后闻之,愤恨得红粉为之震裂,她联合权臣高肇,上书宣武帝,内外夹击,要他遵照旧制将胡充华赐死。而另一帮大臣如刘腾、于忠、崔光等人,则与高肇与高皇后的意见相左,他们抨击“留犊去母”的习俗是野蛮和血腥的,不同意赐死胡充华。仁厚的宣武帝也倾向于这后一种意见,反过来他又去做通了高肇的工作,大意是说,我们既然仰慕中原的衣冠礼仪,就要尽洗草原的野蛮尘埃。如今我们定鼎中原,就要学汉家制度,那些胡地旧制已不适应今日的形势了。

      胡充华这才侥幸地保全了性命。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崩逝于式乾殿,时年33岁。当夜,在朝大臣崔光、于忠、侯刚等,不与高皇后商量,就到东宫把6岁的太子元诩,迎入内殿,准备拥立他柩前即位。詹事王显是高皇后的心腹,建议天亮后请示高皇后后,再议立太子即位不迟。崔光抗辩道:“皇帝驾崩,太子继位,此乃古今通典,又何用皇后懿旨?”众人随请太子登基,是为孝明帝。次日,即大赦天下。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充华为皇太妃。

      接着又命太尉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清河王元怿等皇族参预内务。

      当时,高肇为了进一步打牢根基,以武立威,就在此前一年,远离首都,正亲率大军征伐蜀地呐!而高皇后得知崔光、于忠立元诩为帝后,急忙召集左右近臣商议,欲援引旧制处死胡贵嫔。事有不密,这消息被崔光、于忠等人探知,即刻派刘腾把胡贵嫔藏匿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并派重兵严守。

      一切安排妥当后,崔光等人遂矫诏向高肇称名告哀,命他即日出发,率军回朝。然后再假借高太后之名,又任命他为录尚书事。

      高肇得知宣武帝元恪驾崩,犹如晴天霹雳,他没有想到宣武帝元恪会在英武之年早逝;再者,他与宣武帝之间,亲密无隙,君臣和谐,是古今主明臣贤的典模。宣武帝对他无一丝儿猜疑,他对王事也是夙夜靡劳。因此,这消息猝然而来后,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更不会想到针对他的阴谋已经形成,落网已经张开,单等他来投。他一路哭泣,日夜不辍。由于哀毁过度,等他回到洛阳,已是行销枯立,面容憔悴,未及卸甲,即趋至式乾殿大哭。

      高阳王元雍与于忠等人,早已在内殿埋伏下几十名带甲壮士。高肇举哀礼毕,崔光即引他到中书省公署商量国丧大典等事宜。高肇刚落座,未及开口,即从另一房内涌出几名壮汉,当庭把他活活扼死。然后宣曝其罪恶,称其自绝于朝廷,先前朝廷所给予的一切职爵归零。及至傍晚,崔光等人才叫太监把高肇的尸体,从式乾殿偏门运出,送交他的家人。

      高肇即除,高太后的势力顷刻瓦解,崔光等人领衔,上书请尊胡皇太妃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而废高太后为庶人,迫令她到瑶光寺出家为尼。

      这胡充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灵太后。

    第三节 称制之初,上下犹端肃,但不久即佞佛奢靡


      孝明帝年在冲龄,灵太后总揽朝政。她初临殿堂,尚无经验,也是内心悌怵,不敢放肆,诸事询之于崔光等人,尤其对宦官刘腾,倍加宠信。她初行事时,称令不称诏,群臣上书则称殿下。不久,即改令称诏,群臣上书若不称其为陛下,则折子退回,她则自称为朕。“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亲览万机,手笔决断。”朕就是皇帝的专称,表明此时她已完全控制了北魏大权,她就是没有皇帝头衔的女皇帝了。她这样谮位自称,心里总不踏实,为了试探群臣的忠诚度,她又略施小计,代天子行祭祀典礼。本来,春秋大祭,乃是国家重典,历来都有皇帝亲自主持。而她辩称皇帝幼小,不能亲自致祭,就征询群臣意见,可否实行?史上有无前例?崔光则援引汉朝和熹邓太后的旧例,加以赞同,群臣也异口同声附议。灵太后雌心灿烂,在大祭典礼上,现出睥睨天下的神色。

      虽然灵太后痴迷权利,但她亲览万机,裁决政事,也是张弛有度,井然有条。在她为政之处,也很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为听取民情,她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她坐在车内,定期到繁华的市井巡游,如洛阳的云龙门及千秋门等处,接受吏民的诉讼,并当场裁判或交有司处理,此举获得朝野的一致好评。

      在整个北魏时期,除了道武帝灭佛兴起一场法难外,佛教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尤其是北魏后期。全国佛寺林立,僧尼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这些人不事生产,却占有大量财富,生活极尽奢华。而灵太后对佛教的弘扬光大更是不遗余力,她除举全国之力建造龙门石窟外,还络绎不绝地派出使臣、和尚,远赴西域,求取真经,糜费资财又不知凡几。

      灵太后又聘请她的姑姑(就是出家为尼为她说项的那位)为最高国策资政。现在洛阳所存的永宁寺,就是灵太后为她特意修建的。此寺典雅华贵,宏伟壮丽,气势不凡,世罕有其匹。史称:“自佛法入中国,塔高之盛,未之有也。”塔高十九层,九十余丈。四面悬挂铃铎,风动铃响,声闻十里之外。主佛殿比照皇宫太极殿格式建造,内置高一丈八尺的纯金实心佛像一座,高七尺的实心金像十座,玉石巨佛两座;僧房一千余间,堆满了珠玉锦绣,极尽奢华。

      除在京城建造九级浮屠外,她又下诏饬令各州都兴建五级浮图及大量庙观,以此类推,无复穷已。流风所及,不光洛阳城内的诸王、宦官、公主等,即时偏远郡邑的贵要、官员、富家,也都各建寺庙,相互斗比。这些资财全部取自民间,敲剥不遗锱铢,弃之犹如泥沙,民力为之疲惫,怨声充斥国中。

      表面上看,整个北魏都笼罩在佛香氤氲之中,到处都能听到佛寺铃铎的清音伶仃,微风吹远,仿佛使人生出尘襟出涤之感。实际上却是金玉露于外,败絮藏其中。

      众所周知,北魏累世强盛,尤其是经过孝文帝改革之后,四方朝贡不绝。其中与富庶的南朝设立的“互市”,往来贸易,更是给北魏带来了滚滚财富。到灵太后掌政初期,国力达至极盛。府库充盈,谷帛也因为陈年所积,而发生霉变。一次,灵太后带领众大臣到绢库参观,看到如山一样堆积的绸帛,一时兴致豪迈,令从行的王公妃嫔、公主世子一百余人,尽己之力,随意取绢,多少归己。众人一听,那顾得礼义廉耻、斯文体面,一个个露出贪婪本相,都使尽吃奶的力气,左挾右携,肩扛背驮,最多的竟扛走二百余匹。尚书令陈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最是贪心,由于负绢过重,颠仆在地,李崇伤了腰,元融崴了足。灵太后笑夺其绢,一匹也不给他们,当时就被人传为笑柄,作歌讽刺道:陈留章武,伤腰折足,贪婪败类,自取其辱。就是连长乐公主这样的女流之辈,也肩负二十匹绢以出,其表现竟不让须眉,为灵太后所嘉许。

      灵太后沉迷于佞佛及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中,致使奢侈腐败之风大盛,整个王朝都浸润其中不能自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北魏宗室和贵族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过着寄生生活,奢侈荒淫,为所欲为。他们竞相比富,如高阳王元雍,家有僮仆六千,乐伎五百,出则仪卫塞路,归则夜歌连曙。每饭所费,动辄数万钱。李崇也是富可敌国,而生性吝啬,常酸溜溜地感慨道:“高阳王一饭之资,够我千日之用。”河间王元琛欲与元雍斗富,他大肆搜刮,罗致奇珍异宝。他的马槽皆以纯银打造,窗棂露台,悬挂的不是玉凤,就是金龙,一个个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常请诸王宴饮,酒器都是水精、马脑、赤玉制作,奇丽无比,世所罕有。元雍自叹弗如,露出羡慕的神色。元琛见此大悦,他拿起玉如玉随意敲碎,让众人听取玲珑之音,让人库中再取再碎之。问元雍:“比你家的歌吹如何?”事后,元雍对章武王元融说:“我常言,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今日见河间王的家底,我自赧然有愧色!”

      整个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民间却啼饥号寒,各种危机隐藏在表面的繁荣光鲜之后。也有正直和清醒的大臣上书灵太后,谏说,奢侈亡国。并由天文官奏称天象有变示警,需一贵人之死以应之。灵太后一直把高太后作为一颗隐形炸弹在时刻防范着,便借此天象拆除引信,她派人在一个夜晚杀害了高太后,然后以庶人之礼埋葬了高太后。似乎这样一来,危机就解除了,孰不知更大的暴风雨还在后边呐!

    第四节 刘腾、元义废黜灵太后,起因就是太后淫乱


      刘腾是北魏后宫宦官,自小就因罪被阉,入宫为宦,补小黄门。刘腾虽大字不识,但人极聪明,很会观察后宫风云,能通解人意,把握政治动向。在孝文帝时,就因为揭发冯妙莲的淫乱而得到孝文帝的恩宠,很快由小黄门转补中黄门。

      当高肇专权、高太后专擅后宫时,几次欲加害灵太后,几次都得刘腾的保护,甚至把她藏匿起来,派兵守卫。因此,当灵太后“位总机要,手握王爵”时,常念及刘腾的恩德,对其宠信有加,不吝封赏。先是封他为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后又任为崇训太仆,加侍中;再改封为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就连他的二个螟蛉子,也因荫庇而破格提拔为郡守和尚书郎。

      刘腾似乎是无福消受,在得到这些隆遇后,突患重病,危在旦夕。刘家后事都准备好了,灵太后也再次下诏,加封他为卫将军、仪同三司,作为他身后的荣职。却不想刘腾得此高官后,病,奇迹般地好了。这真是因祸得福,灵太后对他的信任更是有增无减。当时国家的重大工程,都交给他主持修建,譬如洛北永桥、太上公寺、太上君寺及城东三寺以及龙门石窟等。每一座寺院都华丽无比,靡费无度。刘腾趁机敛财,瞬间即富可敌国。百官也因为刘腾受宠,也都巴结逢迎他。他趁势广收贿赂,助人升官。即使贵盛如河间王元琛者,也屈尊拜他为义父,其威权之盛可见一斑。但朝廷也并非全都是污泥浊水,也有清正廉能的大臣,如清河王元怿,就对刘腾的胡作非为,恃宠而骄,有违法度的种种做法痛加责备。因此,刘腾就视元怿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清河王元怿是宣武帝的弟弟,风仪俊美,玉树临风,且才华横溢,气质不俗,是个标准的美男子。灵太后对他是异常倾心,便百般讨好于他,委以重任。并时常以商量国事为借口,招他进宫,逼而淫之。成为她的第一个面首。实际上,元怿并非是一个德行轻薄之人,在当时诸王中素有威望,只是在灵太后的淫威下,不得不低下尊贵的头颅。但元怿也就利用灵太后对他的恩幸,以天下为己任,兴利除弊,匡正缪误,戮力社稷。凡朝中百官亲贵,但有不法之处,必处之以法,间不容情,许多官员对他即惧怕且啧有怨言。

      刘腾看准了元怿“人至察则无徒”的一面,暗中煽风点火,收卖笼络了一批被元怿切责、处罚过的权贵,伺机报复。

      灵太后的妹夫元叉,是掌管禁军的领军将军。依仗皇亲,多行不法之事,受过元怿的申斥与裁抑,誓言报复。刘腾与元叉一拍即合,策划于密室。恫吓、收买御膳官胡定,在皇帝的御食中下毒,然后栽赃于元怿。

      胡定向皇帝告发说,因为元怿与太后有奸情,怕被皇帝知道,遂指派他下毒,元怿好自立为帝,做长久夫妻。并许诺称帝之后,给胡定特别恩遇。孝明帝时年十一岁,哪辨真伪?遂信以为真,对自己的母亲与皇叔淫乱,也深以为羞。当即激情传旨,处死元怿。元叉早已做好了准备,便丝毫也不怠慢,诱捕元怿后,立即行刑,绝不待时。元怿死时,年仅三十四岁。

      元怿是北魏后期,唯一的国家栋梁,他施展才能得力于与灵太后的奸情,最后也死于与灵太后的奸情上。

      处死元怿后,刘腾和元叉为防灵太后报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当夜,即把胡太后幽禁于北宫宣光殿。然后,矫诏称太后有病,不能理政,还政于皇帝。北宫宫门的钥匙有刘腾亲自掌管,昼夜长闭,未经刘腾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接近宫门,违者杀无赦。即使孝明帝想见太后一面,也会被各种理由推阻。

      由于禁令严格,灵太后的衣食几废,她常处在啼饥号寒,泪水长流的凄凉之境。喟叹道:“养虎噬人,此我之谓也!”右卫将军奚康生,对刘腾废后虐后的行为,大为不满,准备秘密施救,被告发处死。从此,大臣们再无人敢“怨之以目”。刘腾进位司空,阶列三公。

      此时朝廷的格局是,外廷由元义控制,内廷由刘腾统领,两人互为表里,威振天下。朝中大臣,每日早朝不见天子,却都跑到刘腾府邸,静候刘腾训令,然后依言而行。新官上任,也必先朝拜刘腾。很多人为了保住官位或升官,无不摇尾乞怜,认贼作父。这样,他的义子竟多达40余人。

      刘腾贪得无厌,生活奢侈。凡公私财货,只要是他看上的,无不巧取豪夺。他虽然是一个阉人,但每晚必选一名国色美女侍寝。被视为北魏北方长城的六镇官兵、家属,也被他盘剥勒索不已。史书记载,“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护;剥削六镇,交通互市”。其锱铢必取的贪婪之状,文字不可以尽述,远近多苦之。

      由于纲纪大坏,边将逃降者络绎不绝,侯景就是在那时叛逃到南梁的;而宗室王公谋逆造反的也此起彼伏;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及国内的羯狄羌等胡人,更是蠢蠢欲动。而本是国家柱石的边防六镇军民,也因为不堪虐待而揭竿而起,一时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秀容部酋长尔朱荣趁机崛起,最终成为北魏的掘墓人。

      正光四年(523年)4月,刘腾病死。元叉独擅大权,更为不可一世。但元叉才疏学浅,又耽于酒色。致使政事懈怠,而对灵太后的防备之心也随之松驰。

      灵太后遂请求与皇帝见面,以慰母子相思之苦,而昏庸的元叉竟莫名其妙地同意了。

      灵太后见了皇帝,悲不自胜,尽诉思念之情,因有元叉在场,灵太后也不便说别的,她以退为进,声泪俱下,只一个劲的请求皇帝,同意她到嵩山出家为尼,说着,便煞有介事地拿其剪刀,要剪掉自己的一头青丝。其悲情表演,果然感动了皇帝,群臣也亟请太后勿尔。只有元叉及其亲信,急切地催促皇帝,母子相会,到此为止。但灵太后有挽留意,小皇帝也有盘桓意。母见子,子见母,大合人伦,元叉也不好说什么,只吩咐亲信宦官盯紧点。母子便趁机同住在嘉福殿。一连几天,两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从家事论到朝事,对大臣一一进行了品评,得出的结论就是,元叉最可恶。不但离散母子亲情,还贪渎无厌,结党营私,是蚀空国家梁柱的蛀虫。两人并制订了对付元叉的行动计划。

      当元叉问起母子往来的情形时,皇帝都一一告知了元叉,当然隐瞒了最主要的情节。这与元叉掌握的情况基本相符,这让元叉觉得,自己依旧是皇帝倚重的重臣。不久,皇帝就把母亲灵太后解放了出来,元叉虽不悦,但没有十分充足的反对的理由。

      525年2月,皇帝外示尊重,加封元叉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等一系列虚衔,极尽尊荣,却相机解除了元叉禁军统师的实际兵权。四月,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召被元叉贬谪为齐州刺史的任城王元澄的儿子元顺回朝,担任侍中,倚为心腹。因为元叉是灵太后的亲妹夫,所以迟迟不忍行诛。一次朝会,元顺侍坐于太后之侧,忽然手指着太后身后的亲妹妹说:“陛下奈何以一妹妹之故,而不罪元叉,是要养虎噬人,还是要使天下怨谤不申?”她的妹妹急得扯着她的衣角大哭,太后沉默再三,竟不知如何是好。群臣亦纷纷进言,正元叉之罪。坐在正位上的皇帝,也要太后表态。灵太后犹豫再三,而不忍者三四,终于下诏罢元叉为庶人,追削刘腾官爵。有好事者乘机为清河王元怿鸣冤叫屈,要求平凡,诛元叉,戮刘腾尸。此议正合灵太后之意,她遂再降诏,赐元叉与其弟元瓜家中自尽;掘刘腾墓,撒骨于野。其家产尽没入官,其四十余个养子也一并族株,不留孑遗。

    第五节 小三竟比原配厉害


      最初,灵太后幽闭冷宫,生命危若累卵,保命是第一要着。虽然正处风骚之年,但也几乎是绝了男女之想。如今君临天下,一切皆可以畅行其志,为所欲为了。一般而言,精神生活(包括爱情生活)被严重压抑扭曲了的人,她的内心有着一种无处发泄的痛苦和报复的欲望,在情色的追求上就会变得毫无顾忌,灵太后即如此。她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春药发挥到极致,试图用这种肉体上的纵欲和盛宴,来发泄内心的委屈与愤懑,借以消蚀禁锢已久的激情和体能,补偿失去很久的青春和转移自己内心沉重的压抑和寂寞。因此,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常常是不请自到,从一个贵戚之家到另一个贵戚之家地到处游幸,目的就是招蜂引蝶,只要是入了她法眼的美男子,她无不逼而淫之。当然也有心怀叵测的登徒子之流,欲攀高枝而主动对灵太后投怀送抱的。

      灵太后的所有施为,与市井的荡妇何异?哪里有太后的凤仪?一时,大臣们嘈嘈切切,群议汹汹。

      那时,北魏社会已完全汉化,重礼隆礼。被灵太后千里召回朝廷的元顺,就是一个外夷内儒的鲜卑贵族。对灵太后的行为深感不满和羞耻,他是一个骨鲠之臣,敢于犯颜直谏。因此,在一次朝会时,他当廷对灵太后说:“按照古礼,妇人丈夫死后,应自称未亡人,头上不能佩戴珠玉,也不能穿有花纹彩色的衣服。而太后您母仪天下,已是女人四十豆腐渣的年龄了,还整天修饰打扮得妖里妖气,何以给后世以垂范?”灵太后闻听,又羞又怒。当廷拂袖而去,退还后宫,犹余怒未平。再命小黄门召元顺进宫责问:“我千里迢迢把你从齐州召还京师,担任要职,难道是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元顺毫不容情,义正辞严地答道:“陛下不怕天下人耻笑,却仅仅因为我的一句话而感到羞耻吗?”

      元顺的话果然起了作用,灵太后不再明目张胆的到大臣家去了。而是改变了另外的方式,她在大臣中选了几个美貌、有风姿的作为自己的面首。如谏议大夫郑俨,中书舍人徐纥,黄门侍郎李神轨等,尤其是郑俨,更是她宠臣中的宠臣。灵太后似乎须臾也离不开他似的,让他昼夜在宫中伺候,随时应召,外界都讥称他是侍衣大夫。遇有沐日,这是古代的国家法定假日,郑俨也要回家看望,灵太后便让几个太监相随。郑俨回到家里,由于有太监在侧,他对自己的正妻,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密时间,只能匆匆聊上几句闲话,对家事稍作安排,就被急切地催促回宫。其妻双眼含怨,带了哭腔说:“这不是公休假吗?太后还有何事?”郑俨笑道:“正是因为这是公休假,太后的私事也就成了公事。”

      郑俨因为深得灵太后宠幸,就和徐纥结成利益联盟,他们公然贪污索贿,控制盐铁,卖官鬻爵,把持内外,时称“徐郑”。一时之间,国内又陷入到了自刘腾、元叉之后,又一次更深更大的危机之中。

    第六节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灵太后在史上留下最文学、最风花雪月的事,是与杨华的所谓“爱情”。

      据《南史》记载,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原名杨白花。人长得丰仪俊朗,英气逼人,目光如炬,慑人魂魄。屡立边功,是一个英雄般的美男子。一次,杨华随父亲上朝,其英武之姿,卓然于世。灵太后一见后,大为倾心。百般笼络,施以恩宠。不但擢拔他的父亲,还经常把他召至宫中,备致优渥之意,最后竟逼而幸之。在太后的淫威之下,杨华无可选择,只有匍匐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她的枕席之客。虽然他蒙太后宠幸,但他毕竟是一位英雄,耻于以邪僻见宠。正因为如此,他比一般的佞臣,也更有远虑。况且,小皇帝渐渐长大,是绝不会容忍灵太后任意胡闹下去的,一旦到了那时,势必将祸及九族。杨华越想越怕,对灵太后的激情也多出于应付。他这种欲迎又拒的态度,使灵太后也体会到了感情上的苦闷,她的情欲反而更为炽烈了。恰在此时,杨华的父亲杨大眼去世了。杨华葬埋了父亲后,并没有回到洛阳,而是率领着部曲亲族,由杨白花改名杨华,连夜逃至南梁去了。

      灵太后虽然拥有很多面首,但她真正动了真情的,就是这位杨白花。她把他视为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痴思不已。

      杨华逃走后,灵太后陷入了深深的感情折磨之中,她茶饭不思,对一切事情似乎都提不起兴趣。但她对这种思念之苦,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表达,愁肠只能赋以婉约,她写了一首《杨白花歌》: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是灵太后写给情人的歌!

      以物拟人,以暮春时节杨花飘荡,飞落江南,来抒发失恋的痛苦和内心的期盼。浓情深处,极尽凄惋。她还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见《梁书·杨华传》)。

      灵太后的深情,也由此可见一斑。

      《杨白花》遂成为著名的乐府杂曲歌辞名,亦叫杨白歌。唐宋元明时期,都有文人写过以此为题的乐府诗。如唐·柳宗元《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明·高启《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

      不管灵太后如何淫荡,但她的这首《杨白花歌》,在北朝多豪迈粗狂的文风中,写得极其柔媚绮丽,灵太后的文学造诣,令人刮目。这种民歌体的贵族文学,明显是受了南方民歌的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南北朝文学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灵太后有了这首《杨白花》,她的名字和有这首乐府诗所承载着的这段风流韵事,看来也可以不朽了。

    第七节 大难来时,情夫们一个个脚底抹油,溜之乎也


      此时北魏朝野的格局是:

      在朝廷,灵太后荒淫自恣,宠任邪僻;在刘腾、元叉之后,又有郑俨、徐纥等奸臣擅权,政事愈益紊乱,刚纪松驰,恩威不立。而国内则是一片鼎沸,盗贼蜂起,边帅造反,一呼而应者影从。就连亡国后避难到北魏的南齐宗室萧宝寅,也见有机可乘,在关右割据称帝,改元隆绪。整个帝国封疆日蹙,几乎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孝明帝元诩渐渐长成,深为国家前景忧虑。对于灵太后秽乱后宫,亦有风闻;而灵太后自知妇行有亏,更怕有人泄漏给皇帝,因此百般提防。凡是皇帝所信任的人,不是外放,就是除掉,以此孤立元诩。散骑常侍谷士恢,深得元诩爱敬,两人常倾夜畅谈。灵太后感到了威胁,便让他出为外州刺史。谷士恢抗命不遵,灵太后便趁机诬其有罪而处死。又有密多道人,精通胡语,皇帝置之为国政顾问,每日谈笑融洽。灵太后惶恐,派人暗杀于城南,然后诈称其夜行遇盗,再装模作样地悬赏缉凶。如此几番折腾下来,元诩身边几乎没有了可用之人。

      所有这一切,使元诩和灵太后之间,猜疑、嫌隙日深。

      一方面,孝明帝要亲政,施展抱负;一方面,灵太后不归政,恋栈不去。孝明帝便想断太后手足,他几次寻隙要除掉郑俨、徐纥两人,但由于灵太后从中梗阻,他几次都未能如愿。正在这时,机会来了。

      当时北方秀容郡的酋长尔朱荣,在镇压国内的叛乱中,渐渐羽翼丰满,也便有了对朝廷事务的觊觎之心、问鼎之心。某次,他上书朝廷,要求允许他率精兵深入中原,入援相州(今河南安阳)。灵太后看出了他的狼子野心,便婉言谢绝了。尔朱荣见未达目的,便另谋一策,他鼓动民兵,在山西、河北一代,到处攻城略地,夺取府县,自任官吏。其异谋的企图心,昭然若揭。徐纥便给灵太后出了一个馊主意,秘密地给尔朱荣部下赐颁誓书铁券,以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尔朱荣知道后,对灵太后恨如仇雠。

      元诩得知灵太后与尔朱荣的芥蒂后,认为尔朱荣可引为心腹,便下了一道秘诏:让他引兵入都,迫灵太后归政。

      尔朱荣受诏,喜出忘外。他随即派高欢为前驱,自率大军随后,杀奔洛阳而来。事为郑俨、徐纥所探知,灵太后便威逼孝明帝,急以私诏阻尔朱荣军队于上党。

      郑俨、徐纥两人,早已成为孝明帝元诩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知道,他们戳在那里,早晚都会被元诩拔去,常怀惴惴之心,因此,便日夜不停地在枕边向太后聒噪。俗云:枕席之言易人。即使虎毒亦不食子。而灵太后却为了权力和情夫,竟将血亲独子孝明帝鸩杀,殁年仅十九岁。由此可见,人性的极端扭曲,莫过于政治的血腥,和妇人的淫毒之心,也只有站在权力顶峰的人物才会有如此野蛮的兽性。

      其时,元诩的潘妃刚诞下一女,灵太后便诈称是一皇子,立为帝。宣示内外,大赦,改元。但这种视国事为儿戏的荒唐闹剧,终究是纸里包火、雪里藏尸。灵太后旋即后悔,三日后,复立临洮王世子、三岁的元钊为帝。灵太后之所以择立幼帝,就是要继续国柄自专。

      尔朱荣得知三日立两帝,大怒。他以剑斫案,骂道:“肃宗晏驾,年已十九,而国人犹视之为幼君。今以黄口小儿以临天下,国家不想多难也难。祸国者,太后老乞婆也!”于是,兵锋直指洛阳,又奉长乐王元子攸为帝,以为号召。

      《魏书》是这样记载这段史实的:“尔朱荣闻肃宗暴崩,民怨神怒,遂有匡颓拯弊之志,援主逐恶之图,盖天启之也。于时,上下离心,文武解体,咸企忠议之声,俱听桓文之举。”

      灵太后闻报尔朱荣大军将要南渡黄河,大起惊恐,急召王公大臣商议御敌之策。这些衣朱者都对灵太后灭绝人伦之举和淫乱朝廷的秽行,不齿于内心,因此,也都缄口不语。灵太后的面首徐纥看场面尴尬,就慷然陈辞道:“尔朱荣小小胡人,竟敢兵犯朝廷,冒犯天威。人神所不容,且他们劳师远袭,而我们是以逸待劳,优势在我们一边,杀败他如碾一只蚂蚁。”

      灵太后再次被蛊惑,遂派另一面首李神轨统兵抵御。李神轨行至河桥,听逃难的百姓说北中已陷,吓得赶紧改易服装,弃军南逃。而徐纥在朝廷上慷慨陈词后,也连夜收拾细软,又矫诏从御厩中骗出良马骐骥二十匹,东奔兖州。郑俨回到府邸后,也连夜安排家眷,饶小路逃回老家。

      这真是,犹如同林之鸟,春光明媚,上下颉颃,莺莺鸣鸣,甚是相谐;至于风雨来袭,覆巢碎卵,不能相顾,唯各自奋飞而已。

      剩下的,也都是“上下离心,文武解体”,无人再上朝了,整个朝廷只有灵太后一人,形影相吊罢了,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不得已,灵太后尽召后宫妃嫔,喻令她们全都出家为尼,自己也亲自落发,以示愿意为尼赎罪,但尔朱荣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尔朱荣在内宫逮捕了灵太后和他所立的小皇帝,把他们押解到黄河边。又通知百官,要他们到河阴拜见天子(即他所立的元子攸)。待这些王公大臣全部到齐,他先用麻袋把灵太后和幼帝装入,沉入黄河。继而又指挥士兵,把这些王公大臣二千多人,驱赶到滔滔黄河全部淹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因为灵太后的淫乱,北魏从此解体。可以说,灵太后和尔朱荣,是埋葬北魏的雌雄双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流狠毒灵太后:为权毒子私通小叔,荒唐立孙女为帝,终被沉黄河
北魏灵太后的作妖人生:逃脱子贵母死宿命 却死于枭雄之手
历史上两大细思极恐的细节,均影响了一个朝代的走向
盘点南北朝,强极一时的北魏因何由盛而衰?
太监刘腾:朝中大臣先到他家中拜谒,然后才能入署办公
和武则天最相似的女人,北魏胡太后为了权力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