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明帝司马绍简介资料 司马绍是怎样的人怎么死的

  东晋明帝司马绍 (298——325),字道畿。元帝司马睿长子。其母荀氏,燕代人。很可能是鲜卑人。为元帝宫人,初有宠。生明帝和琅邪王司马裒。司马绍长大后,有着黄黄的胡须,酷似燕代一带的鲜卑人。

  一、长安远近

  司马绍自幼聪慧异常,元帝十分喜爱。数岁时,坐在元帝身旁,恰巧有使者自长安来,谈完公事后,元帝逗问司马绍: “你说,日头与长安,哪个更远些?” 司马绍回答:“长安近,日头远。因为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从日边来。”元帝和众人对他的巧妙回答,十分惊奇。第二天,元帝与群僚饮宴。又问司马绍: “日头与长安,哪个远?” 司马绍一改昨日的回答,说道:“日头近。”元帝很奇怪,说:“你昨天说长安近,今天又说日头近。这是为什么?”司马绍回答:“人们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见长安。”朝臣们对司马绍的聪明机智十分惊奇,元帝对他也更加喜爱。

  建兴 (313—316)之初,司马绍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司马睿为晋王后,被立为王太子。太兴元年 (318) 三月,被立为皇太子。

  司马绍有文武才干,礼贤下士。喜交宾客,雅好文章。与当时名臣王导、庾亮、温嶠、桓彝等人,都有亲密友好的关系。曾与王导辩论学问经义,王导辩不过他。又好习武艺,善于抚慰将士,很得朝野士庶的拥护。

  永昌元年 (322)正月,王敦于武昌举兵叛乱。三月,叛军占领石头城。太子司马绍登上战车,要率将士与王敦决一死战。中庶子温嶠认为是冒险取败,坚决劝止。并抽剑斩断马脖子上的皮套,使战车不能启动,司马绍只得作罢。

  王敦控制朝廷以后,对太子司马绍的才干和威望十分忌恨。想加上不孝的罪名把他废了。王敦大会百官,声色俱厉地问温嶠:“皇太子有何德行?”温嶠沉静地回答:“大海之深,难以斗量。胸怀远大者,非气量狭小的人可以度量。以圣人之礼衡量,太子堪称为孝。”众人无不赞同。挫败了王敦欲废太子的阴谋。

  二、独胆察敌

  王敦叛乱得逞后,一手把持朝政,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司马睿愤愤不平,患病死去。永昌元年 (322) 闰十一月,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

  王敦图谋篡位。讽喻朝廷徵他入朝。明帝为稳住王敦,欣然答应。并亲手书诏,徵王敦入朝。加黄钺、班剑等特殊仪仗。给予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殊荣誉。王敦遂移镇姑熟,屯于湖,自领扬州牧。

  太宁元年 (323) 六月,明帝立妃庾氏为皇后。以皇后之兄庾亮为中书监。

  明帝自感王敦的威胁与日俱增。欲以郗鉴作为外援。于是拜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合肥,以防王敦之变。王敦很不满。上表推荐郗鉴为尚书令,实为逼朝廷召回郗鉴。朝廷无奈,只得听从。太宁元年 (323) 八月,郗鉴归朝。道经姑熟,王敦久留不予放行,好不容易回朝后,遂与明帝密商讨伐王敦。

  少年王允之,为王敦之侄,聪明可爱,王敦很喜欢他,常带在身边。一天,王敦与王允之夜饮,允之略饮几盅,不胜酒力,自去先睡。王敦遂与心腹钱凤密商谋叛之事。恰好被王允之听到。为了防止王敦杀人灭口,他故意在床上吐得狼藉不堪。王敦想起还有个孩子在身边,忙去看是否睡着。见卧在吐污之中,才不怀疑。后来,王允之请求回去看望父亲,王敦应允。他急忙把王敦与钱凤的谋画,告知其父廷尉王舒。王舒与王导马上向明帝报告。明帝立即预为防备。

  王敦为了强化本宗族的势力,于太宁元年(323)十一月,以王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 王舒为荆州刺史、监荆州沔南诸军事; 王彬为江州刺史。王敦无子,以王含之子王应为继承人。并于太宁二年 (324)正月,派兵突袭会稽,消灭了宗族强盛的会稽内史周扎。

  正当王敦加紧准备再次起兵时,患了重病。太宁二年(324)五月,他急急忙忙地擅自以朝廷的名义,拜王应为武卫将军作自己之副;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钱凤对王敦说: “大将军万一有个山高水低,是不是以王应继承大事?” 王敦沮丧地说:“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人才能承当。应儿年少,哪里能担当这样的大事!我死之后,你们解散兵将,归身朝廷,这是上计; 退还武昌,收兵固守,奉事朝廷,进献不断,这是中计; 趁我未死,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大兵东下,直捣建康,这是下计。”钱凤对死党们说: “王公下计,乃是上策!”遂与沈充商定,加快叛乱起事。

  在这之前,王敦见中书令温嶠甚得朝廷信任,心中忌恨。要温嶠离开朝廷作他的左司马。温嶠就假装对他很恭敬,并与其死党钱凤交好,得到其好感。王敦遂于太宁二年(324) 六月派他作丹杨尹,让他监视朝廷,暗中探听消息。温嶠到建康,将王敦一伙的逆谋密报明帝,并与庾亮共同谋画如何讨伐王敦。王敦在病中得知,怒不可遏。给王导信说: “他作出背叛我的事,我要抓住他亲自拔去他的舌头。”

  明帝已密知王敦一伙将再次举兵叛乱,他不能忍容王敦象对他父亲元帝那样为所欲为,王敦胆敢起兵,一定要予以镇压。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决定亲自到王敦军营中侦察。遂换上普通人衣服,乘巴滇骏马,偷偷来到王敦驻军的于湖,仔细察看营垒和兵力部署。有的军人对这位不寻常的青年人起了疑心,向王敦报告。王敦正在睡午觉,梦见太阳环绕在他驻扎的城周围。听了军人的报告,他大吃一惊,道:“必是那位酷似外公的黄须鲜卑儿来偷看我的军营。”于是,立即派五名骑将追赶明帝。这时明帝已察看军营完毕,快马加鞭而去。路上马遗屎,即以水灌泡,使其迅速冷却。见路旁有一家旅店有位卖食品的老大娘,明帝将七宝鞭交给她,说: “后面骑将追来,可将此鞭给他一观。”说罢策马而去。不一会,骑将追来,问老大娘: “可曾见到一黄须儿逃走?” 老大娘答道:“早已去远了。”并把鞭拿给他们观看。五位骑将哪里见过这般镶嵌着宝玉的珍奇鞭具,忙围上来仔细观看,啧啧赞叹。又见马粪已冷,真以为已经跑远了,遂不再追赶,明帝得以安全脱身。

  三、平安叛乱

  明帝在掌握了王敦的情况后,决心讨伐王敦。太宁二年(324)六月,明帝加司徒王导大都督、领扬州刺史,以温嶠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与右将军卞敦守卫石头城,命应詹为护军将军、都督前锋及朱雀桥南诸军事,以郗鉴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以庾亮领左卫将军,以吏部尚书卞壶行中军将军。郗鉴以为军号职衔,无益于事实,固辞不受。并请明帝征召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吏刘遐等猛将一同讨伐王敦。明帝遂下诏征苏峻、刘遐、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吏祖约、广陵太守陶瞻等人卫京师。明帝亲自屯兵于中堂。

  为了瓦解叛军、鼓舞官军。王导宣布王敦已死,带领子弟为王敦发丧,人们信以为真,鼓舞了斗志。明帝下诏宣示王敦罪状,宣布亲征其余党钱凤之流。诏书说: “王敦擅自立其兄之子以自代。从未有宰相继任而不由朝廷任命的这种先例。这是肆无忌惮、目无朝纲的凶逆罪行。罪大恶极,天地不容。故王敦毙命。但钱凤承袭其凶宄,继续对抗朝廷。今派遣司徒王导等虎旅三万,十道并进。平西将军王邃等精锐三万,水陆进军。朕亲统诸军,讨伐钱凤。有能杀钱凤送其首者,封五千户侯。诸文武官员被王敦所授用者,一概不问。王敦之军士,单丁在军者,均遣归家,优待终身。其余的与假期三年,休假完毕归来,与宿卫官兵同样信任,同等对待。”此诏下达,对王敦一伙,在政治上的打击甚大。王敦见到诏书,气得火冒三丈。怒气伤身,病情加重,不能带兵进攻朝廷。王含说:“这是我们家里事,责无旁贷。还是我跑一趟吧!”王敦遂以王含为元帅,于同年7月与钱凤、周抚、邓岳等率水陆五万人,向京城建康进攻,并上疏朝廷,以诛杀奸臣温嶠等为口实。叛军来势汹汹,很快打到江宁南岸 (即秦淮河南岸)。与右将军卞敦镇守石头城的中垒将军温嶠,根据军情,随机应变,忙移屯水北,烧掉朱雀浮桥,使王含等不得渡河。明帝亲帅诸军出屯南皇堂,加强防卫。又派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敢死壮士千人于夜间渡河,乘敌不备,进行突袭。第二天凌晨,战于秦淮河南岸的越城,大破王含军,斩其前锋将何康。

  王敦得知王含初战已败,气急败坏,在病床上骂道:“我兄真是无用老婢!大事去矣!”对守护在身边的参军吕宝说: “我当拼上老命,抱病前往指挥。”说着,挣扎着起床。但因病重力竭,又重重地倒下,只得作罢。喘息一阵之后,对其舅少府羊鉴和王应说:“我死后,应儿马上即位当皇帝,先立朝廷百官,然后再料理我的葬事。”嘱咐完毕,两腿一蹬死去。王应袐不发丧,以席裹尸,外面涂蜡,埋于厅内陆下,随后便与狐群狗友日夜纵酒淫乐。

  王敦的另一死党沈充在吴。明帝派其乡人沈祯去说服沈充脱离叛党,归顺朝廷,许诺让他当司空。沈充拒绝说:“司空为三司之官,万民仰慕。我有何德能,窃据此位。再说,幣厚言甘,以利相诱,不可轻信。大丈夫共事,当有始有终,中道改变,谁还会容我。”不管沈祯如何苦口婆心地劝导,沈充铁心叛乱,终不回头。在王含、钱凤等于京师附近初战失败之时,沈充自吴率众万余来到,与王含等合兵一处,与官军对峙。

  七月,刘遐、苏峻等帅援兵万人来到京城,此时,沈充、钱凤等已率叛军渡秦淮河,打到宣阳门。刘遐、苏峻遂率军自南塘横击,大破叛军,叛军投水死者达三千余人。刘遐又在附近的青溪大破沈充军。王含等见势不妙,放火自烧营地,连夜逃遁。官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明帝发布大赦令,以瓦解叛军官兵,惟有王敦死党不在大赦范围之内。又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於吴兴,命温嶠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於江宁。王含、王应父子乘单船向荆州投奔王舒,王舒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父子投于江中淹死。沈充败归吴兴,迷失道路,误入过去的部将吴儒家中。吴儒诱骗他躲到夹壁中,笑着对他说:“三千户侯我可以垂手而得了。”沈充后悔上当,只得哀求道: “你不必贪求封侯,如能救我,我宗族势大,必重重报答你。若杀我,必灭你族。”不管他如何威胁利诱,吴儒不听,还是杀了沈充,传首京师。钱凤败后,逃到阖卢州,被王敦举用的宁远将军、寻阳太守周光逮捕,诣阙赎罪,旋亦被杀。王敦已死,又被掘墓暴尸,焚衣,斩首示众。

  明帝以弱制强,终于平定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他有勇有谋,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天不假寿,第二年 (325) 闰八月,便因病死去,年仅27岁。葬于武平陵,庙号肃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敦、苏峻之乱(3)建康保卫战
二十四、江东的战乱-晋明帝平判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65)王敦覆灭(附音频)
[野史乱弹]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14
五胡乱华系列六:晋室东迁之十二:晋明帝讨伐王敦
王敦第二次叛乱,错误用人将优势玩没了,战中病逝,死后剖棺戮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