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光宗赵惇简介资料

  孝宗淳熙年间的一天,三皇子恭王赵惇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清早,他与随从驾车外出。突然,从旁道闪出一人,蓬头垢面,额有刺字,伸出手来,挡住了殿下的去路。恭王问他叫什么,他连声回答:“三王得!三王得。”原来,他是个流浪汉,名字叫三王得。恭王沉吟片刻,似有所悟,不但未将“三王得”治罪,反而高高兴兴地把他放走了。回去的路上,他还念叨着:“三王得、三王得,我这个三王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皇袍啊!”

  几年后,连做梦都想做皇帝的三王,还真的得到了皇位。

  淳熙十四年 (1187),81岁的太上皇高宗赵构死去,孝宗十分悲恸,不免心灰意懒,无意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禅位给太子赵惇(dun)。只是大臣苦谏,他又孝服在身,不好马上行禅让之礼,只得作罢。不过孝宗下诏,让太子参预政务,内外官吏的升迁,刺史以下都可自决。上朝时也侍立一旁,逐渐熟悉朝政。好不容易捱过两年,63岁的孝宗自觉心神交瘁,体力不支,而守丧也已期满,便不顾丞相周必大、留正等人的劝阻,在紫宸殿举行了受禅之礼,由太子赵惇承继大统,就是宋光宗。

  光宗是孝宗的第三子,与庄文太子赵愭、魏王赵恺是郭皇后所生的一母同胞。赵惇生于绍兴十七年 (1147) 九月。孝宗即位时封为恭王,他的大哥封为邓王,二哥封为庆王。乾道元年 (1165),邓王愭被立为皇太子,眼见得三王赵惇是无所 “得” 了。不料,乾道三年,太子得了伤暑病,太医又开错药方,使病情加剧,三天后一命呜乎。赵惇到哥哥已死,太子未定,不由又想起了那三王得的奇遇。于是雄心勃勃,习文练武,每次在王府与侍讲官员评论前代帝王为政得失,常常发表出人意料的高见,连讲官也自以为不及。不用说,这些情况最后都汇集到孝宗那里。按说,二子庆王恺应继位太子,孝宗认为庆王过于懦弱,难当大任,恭王英武过人,很象自己,就想把他立为太子。因为要打乱皇位继承顺序,孝宗不愿草率行事,便暂且放下,等时机成熟再说。

  三年后,主管天文的太史上奏: “根据天象的变化,应建立太子。”宰相虞允文也乘机请求孝宗早定储君,孝宗说:“朕久有此意,太子的人选也早已确定。只是恐怕当了太子以后,容易骄傲,放纵自己,不再勤恳学习,反而渐渐变坏。朕迟迟不建太子,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想让他进一步熟习政务,博古通今,然后立为太子,不致将来后悔。”第二年,虞允文再次上书请求,孝宗见条件成熟,便册立26岁的恭王赵惇为皇太子,同时改封赵恺为魏王,出镇外藩。册立太子的前一天晚上,孝宗把欲立恭王为太子的事告诉了高宗,高宗当即召来赵恺,并让他留宿宫中,次日返回王府后,册建太子的诏书已经颁下。魏王立即回宫面见高宗,埋怨说:“翁翁把我留在宫中,却让三哥越过次序做太子!”高宗听了,抚摸着魏王的背说: “吾儿认为官家好做,其实,做时可少不了烦恼。”木已成舟,魏王无法再争,三王赵惇终于得到了皇太子之位。四月,孝宗又命太子兼任临安府尹。这段时间里,太子赵惇多方关心民政,熟悉民情,勤勤恳恳料理公务,多次受到孝宗的称赞和鼓励。

  转眼间,十六年过去了。太子做的时间长了,就感到无聊,劝孝宗禅位吧,又难于启齿。慢慢地,赵惇真有些心烦意乱,甚至情绪失常了。看到太子的变化,皇太后询问近侍,近侍说:“太子大概是希望娘娘替他督促一下皇上吧。”太后听了这话,大笑起来。过了几天,孝宗到太后宫中闲谈,太后对孝宗说:“官家也好早些享乐,国事让给孩子去干吧!”孝宗说: “我很早就想退休了,只是孩儿还小,不谙世故,所以不能放手。不然的话早已快活多年了。”太后不能勉强,便对太子说:“我曾劝过你父,他说还早呢。”太子听了,立刻解下头巾说: “看,我头发都白了,还以为我是童子呢,那就是翁翁(指高宗)的不对了。”抱怨高宗不该等到孝宗中年时才禅让。太子四十多岁,胡子就有些发白了。有次入宫侍奉孝宗,闲谈中对孝宗说: “有人送臣一些染胡子药,我未敢使用。”孝宗嘴上说:“胡子白怕什么,正好让天下人看到你的老成,何必染它。”但他心里明白,儿子在催他让位了。这样,等自己的太上皇一死,他就决定内禅,自己也当太上皇。

  光宗即位后,尊孝宗为寿皇。这时金朝的世宗皇帝已去世,即位的新皇帝章宗昏庸无能,宋金边境已经相安无事多年,这时更无大的战事发生,光宗很想趁国泰民安,励精图治,振作一番。可好景不长,皇后李氏是一个悍妒跋扈、喜欢弄权的人,她掀起一场场宫廷风波,把光宗搅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李后是安阳人,庆远节度使李道之女,小名叫凤娘,李道驻节湖北时,听说道士皇甫坦擅长相面术,便请到家中,让几个女儿出面相见。及至凤娘上前行礼时,皇甫坦大为惊异,不敢受拜,告诉李道说: “此女相貌不凡,将贵为天下之母。”李道只当是江湖术士的信口雌黄,莞尔一笑,置之脑后。皇甫坦是个游方道士,因为善于讨好,京中贵族、甚至太上皇高宗都对他深信不疑。他进京对高宗说:“小臣为陛下寻得个好媳妇。”高宗忙问是谁,他便把凤娘如何端庄贤淑,如何娇妍华贵,添枝加叶吹嘘一番,说得高宗动了心,即聘凤娘为恭王妃。

  凤娘虽妍若桃李,但却生性悍妒。早在做太子妃时,就常常在高宗、孝宗面前,诉说太子亲信的过失。宋高宗对此很不高兴,曾对吴太后说:“太子妃终究出身将门,不堪母仪天下。我误听皇甫坦之言,后悔不已!”孝宗也多次训诫她,要她好好学习皇太后的品行,修身养性,不许再和太子争斗,否则要废掉她。凤娘听了,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对孝宗恨之入骨。光宗即位后,凤娘被册立为皇后。自己既为六宫之主,儿子赵扩又晋封为嘉王,是当然的太子人选,位尊势优,便时时寻找机会,挟嫌报复。

  光宗即位以后,看到宦官为非作歹,干预朝政,便想借机诛杀,整肃朝纲。但他优柔寡断,迟迟未能下手,消息却很快泄漏出去。宦官们极为害怕,合谋离间三宫 (即高宗皇后吴太后,孝宗、光宗),并恳求李后保护,李后欣然答应。以后每逢光宗对宦官有所举动,李后便从中作梗。光宗郁郁寡欢,渐渐成了心病。寿皇听说儿子有病,焦急万分。一面让御医细心调治,一面亲自翻检医书,按照药方采购良药,作成药丸,有药到病除之效。本想派人送去,又怕李后阻挠,只好暂且收起,等光宗来问安时当面交给它。这一消息为宦官所知,便无事生非,在李后面前挑拨说: “奴才们听说太上皇购得药剂,专等皇上过宫朝拜时服用。药能生人,亦能死人,万一出了意外,岂不危害大宋江山!”李后派人探察,果有此事,便极力阻止光宗到重华宫 (寿皇宫殿) 去省亲。光宗竟然听信了李后的话,坚决不肯去见太上皇。光宗原本没啥大病,调治了几天,也就痊愈了,但父子之间的嫌隙已很难弥合了。

  光宗病好之后,李后特于内宫设宴庆贺。酒过三巡,李后突然说道:“扩儿已经长大成人,陛下既已封他为嘉王,何不索性册立他为太子?再说扩儿也颇具才干,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回答说: “皇后所见极是,朕也久有此意,只是此事重大,应该禀报父皇,再做决定。”李氏听说要请示寿皇,心里顿感不快,疾声厉色地说: “陛下贵为天子,难道作不得主?何况册立太子,是国家定例,又何须禀报寿皇?”光宗还是不应,答道: “太子乃一国之本,不同寻常之事。寻常百姓尚知道父在子不得自专,我身为皇上,岂能不禀告父皇,擅作主张?”李后见无法再争,便悻悻而去。光宗自来惧内,这次没有屈服李后的意志,实是因为立储关系重大,自己不能独断,才没有答应。

  哪知,李后又将这口怨气出寿皇身上。隔了一天,爱子心切的寿皇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入重华宫赴宴,以叙父子之情,可是李后没有通知光宗,一个人偷偷跑到重华宫来。寿皇问她: “皇上不是病好了吗? 怎么没有同来?”李后显出很忧虑的样子,叹气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已经好了,今天又偶染风寒,臣妾只好一人前来见驾。”寿皇更为担心,忧虑地说: “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该怎么办呢?”李后一听,心中暗喜,趁机说:“臣妾也正为此不安,依妾之见,皇上既然多病,不如册立嘉王扩为太子,也好辅佐皇上,为国分忧,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寿皇略略一想就反驳说: “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嗣君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再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议论国是?”李氏心愿未遂,又受了申斥,脸上勃然变色,怒气冲冲地说: “臣妾系六礼所聘,扩儿是妾亲生,册为太子,名正言顺,有何不可?”原来孝宗不是高宗亲子,太后谢氏也是由贵妃晋升为皇后,并非明媒正娶。李后如此无礼,指鸡骂狗,直气得年迈的寿皇浑身颤抖,拂衣而起,李后也气鼓鼓地回宫去了。

  李后用心良苦,反遭申斥,又气又恼。回到宫中,立即挽着儿子赵扩的手向光宗哭诉: “寿皇将要废逐臣妾,另立中宫,我们母子就要见不到陛下了!”光宗如坠迷宫,茫然不解。催问李后,李后添油加醋地把朝见寿皇的事情叙说了一遍,说到最后竟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光宗心软,自然对李后的谎话深信不疑。他安慰李后说: “朕自继位以来,海内承平,没有失德之举,量他不能将朕废去。朕既为天子,难道不能保护妻儿?从今之后,朕不再踏进重华宫半步!”这以后,光宗再也不上重华宫见寿皇了。

李后不但搬弄是非,而且悍妒成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醋坛子。一天,光宗在宫内洗手,一位宫女捧着脸盆在一旁伺侯,只见她双手皮肤细嫩,指若春葱,不由得称赞了一声: “好”。李后看在眼里,妒火中烧。隔了几天,光宗正在便殿批阅奏疏,李后派内侍送来一个食盒,光宗只道是美馔佳肴,哪知打开一看,却是一双血肉模糊的断手。光宗才知道李后干的好事,立即两眼发黑,心惊肉跳,旧病发作,多日不见好转。

  转眼到了冬至,按照惯例,皇帝须在这一天祭祀祖宗,光宗不得已抱病前往斋宫。李后趁着这个空隙将光宗一向喜爱的黄贵妃杀死。黄贵妃本是谢皇后宫中的侍女,温柔贤淑。光宗做太子时,孝宗见太子妃刁蛮无礼,光宗身边又没别的侍妾,于是将她赐给光宗,很受宠爱。光宗即位后,被封为贵妃。李后一直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早想除掉这个情敌,一直苦于无机可乘。这次见光宗离宫,正是天赐良机,于是指使手下将黄贵妃杀死,然后以暴死上奏光宗。光宗听说黄贵妃暴亡,又加祭祀那天受了风雨的袭击,抱病的身体更虚弱不堪,只得卧床静养,不再料理朝政。李后趁机独揽朝廷大权,骄横恣肆、威福任意,朝野上下,人人切齿,但李后我行我素、丝毫不加收敛。

  寿皇得知光宗病重,亲自到宫中探望。来时光宗还未醒,寿皇吩咐左右不得惊动。直到光宗醒来,小黄门才上前报告,说寿皇已来多时。光宗慌忙下床磕头请罪,寿皇好言宽慰,父子亲亲热热了一番。忽然,寿皇发现李后不在宫中,询问宫人,才知她越俎代庖,忙着替光宗批阅奏章。按照宋朝惯例,皇后、妃子不能干预朝政,李后竟敢违犯祖宗之规,寿皇大为恼火,派人把她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通。李后嘴里虽不说什么,心里却恨极了寿皇。

  光宗这一病,直到绍熙三年 (1192) 三月,龙体才稍有好转,开始听政。宰相率领众官恳请他到重华宫朝拜寿皇,光宗推说久病初愈,不能前往。不问便知,李后给他吹了多少枕头边的风,他不听也得听,与寿皇的关系又僵成了冰棍。百官闻讯,少不了上疏苦谏,流泪涟涟,如丧考妣一般。光宗无奈,只好在四月份朝拜寿皇,做了一个样子。此后,一连半年,没有蹬进过重华宫的门坎。直到冬至节近临,按照宋朝礼节,皇上应该在节日偕同皇后到重华宫朝贺问安。兵部尚书罗点等上书请光宗依礼朝拜寿皇,光宗竟拂袖退朝。大臣彭龟年看不惯皇上的做法,慷慨激昂地说:“寿皇当年侍奉高宗,极尽人子之道,是你亲眼所见。寿皇之子只你一人健在,他对你真可谓关怀备至,听说陛下有病,亲自前往探视。上皇爱子之心,尽人皆知。如今陛下误信小人之言,长期不去省亲,有亏于孝道,怎能不失天下之望?”宗室大臣赵汝愚也反复进谏。百官万言,也抵不上李后一句,光宗还得回宫征求李后的意见。出乎光宗意料,李后竟一口答应。当然这不是李后的孝心复萌,她本想回家参拜家庙,好好出一出风头,又怕大臣劝谏,只好同意先朝见寿皇,借机参拜家庙。寿皇却认为李后从此回转心意,分外高兴。父子二人久别重逢,无话不谈,直到天色不早,才起驾回宫。接着,李后便去参拜家庙。李后家庙早已修好,富丽堂皇,不亚于太庙。护卫之士兵也多于太庙。李后的父、祖、曾祖三代都已封王,这次参拜又有亲属二十六人、故旧近二百多人新授官职,甚至那些尽是鸡鸣狗盗之徒的李家门客,也都封了官,李氏的专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李后的挑拨,两宫关系仍然不见好转,两宫之间的矛盾,竟然成了困扰君臣的难题。

  绍熙四年 (1193) 重阳节,逢光宗生日。百官上寿完毕,便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没有得到李后的同意,不敢贸然答应。大臣谢深甫劝谏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爱陛下,就象陛下爱护嘉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上皇春秋已高,倘不去朝见,千秋万岁之后,陛下还有什么颜面再见天下之人?”光宗听后,也觉几年来所做过分,当即传旨朝见重华宫。大臣们立即喜形于色,静侯殿上,等待光宗出驾。不料光宗刚刚走出大殿后面的屏风,李后闪出身来,扯住光宗衣袖,说:“天气寒冷,皇上久病初愈,还是快回去饮酒御寒吧。”光宗只得转身退回,大臣们一见,肺都气炸了。陈傅良急中生智,抢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光宗的袍角,恳求说:“车驾都备好了,百官也已集合完毕,陛下千万不要还宫。暮秋天气,并不严寒,陛下还是前往吧。”李后把眉一蹙,一把拽住光宗,转入屏风后面去了。陈傅良并不灰心,也跟到屏风里边。李后大声呵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酸秀才难道不怕杀头吗?”陈傅良无奈,嚎啕大哭着走了出来。李后的恶行很快传遍了京城,从百官到百姓,都对他议论纷纷。“皇帝老儿怕老婆,”成为临安市民的有趣话题。

  寿皇在宫中两眼望穿,仍不见光宗前来探视,心中十分悲伤,寝食难安,渐渐悒郁成疾。绍熙五年 (1194) 四月,68岁的寿皇病情越来越重。寿皇来日无多,群臣请光宗前往问候,光宗却与皇后到玉津园游玩去了。以后,不管大臣怎样挥泪苦谏,光宗只是置之不理,万不得已时才派嘉王前去探病。尽管如此,寿皇也感动不已。

  六月九日。寿皇病逝。群臣向光宗报告了寿皇的死讯,光宗仍不出宫。几天以后,寿皇大殓,光宗还不肯出面主持寿皇丧礼。群情汹汹,丞相留正等人只好上书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没有答应,只同意代光宗主持丧礼。朝野上下,见此情景,乱作一团,认为政事将会有大的变故。大臣叶适感到,如果不及早设法,局势会更加动荡,就对留正说:“皇上托疾不肯执丧,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现在嘉王已经成人,如能参预大政,就会解除天下人的疑虑。”于是丞相留正率群臣上奏说: “皇子嘉王,天性仁孝,应该早日立为储君,安定人心,维系国本。”光宗看了,在奏章批了 “甚好”两字。留正再次奏请,当日传出御札,上写 “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个字。留正悉心揣摩,不得要领,便与宗室赵汝愚商量。赵汝愚建议,干脆请太皇太后下令让光宗禅位嘉王。留正认为光宗连立储的诏书都不下,现在的批语含糊其辞,担心将来出了纰漏,自己吃罪不起,便假托有病,溜出城去。大臣徐渲请赵汝愚早定大计。赵汝愚面有难色地说:“丞相已去,我孤掌难鸣,还有什么法子呢?”徐渲说: “今日之事,须由太后出面。韩侂胄是吴太后妹妹之子,托他出面禀明太后,下令内禅,事情定会成功。韩侂胄慨然答应,马上进宫求见吴太后,陈述利害。吴太后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次日在寿皇柩前接见执政大臣。消息传出,赵汝愚一面转告各位大臣,一面命人赶制皇袍,以备嘉王登基。

  第二天,是禫 (dan)祭日,百官齐集,举行仪式,结束丧服。嘉王浑身缟素,前来主祭。赵汝愚率百官来到寿皇灵柩前,见吴太后垂帘而坐,就上奏说:“寿皇去世,皇帝染病,不能执丧,臣等多次奏请皇上立嘉王为皇太子,安定人心。皇上先是批示 “甚好”,继而又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臣等不敢擅作主张,请太皇太后定夺。”吴太后看了奏章后说:“既然有皇帝的御札,你们就按皇帝所说的去办吧。”赵汝愚说:“此事重大,必须由您亲自指挥才行。臣等已拟定一篇懿旨,请太皇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看时,见上面写着: “皇帝因为有病,不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边看边点头应允: “就照此办理吧。”群臣示意,让内侍扶嘉王进入帘内,吴太后勉励了他几句。嘉王一再推辞说:“恐负不孝之名。”吴太后又召韩侂胄入帘,替太子披上皇袍。赵汝愚率群臣一再劝进,太子这才接受百官朝贺。当了新皇帝。

  禅位大典举行完毕,光宗还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皇帝参拜他,方才知道。光宗本来无意禅位,只是因孝宗病重时不曾前往探望,国人议论纷纷,只好将错就错,身为孝宗之子,连丧礼也不肯出来主持。本想事过之后,再在国人面前露面,哪里知道众人在他背后做了手脚。这时知道消息为时已晚,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无法挽回了,只好对着随侍新君的韩侂胄大发脾气:“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事先竟不报告我,就作这样重大的决定。但既是我儿受禅,也毋须再说别的了。”话虽如此,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时时回忆往昔岁月,分析一些事情的成败。有时心血来潮,就象孩子似的,瞪目怒骂,痛苦流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每逢这时,李后就为他把盏,借酒浇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为了避免引起他的烦恼,李后吩咐宫中所有人员要言语谨慎,不能谈及外面之事。有一年,宁宗完成郊祀之礼,车驾转回宫中,宫廷仪仗队的奏乐声传进了太上皇宫内。光宗闻乐伤情,眼前又浮现出当年君临天下的盛况,明明知道是皇上的乐队在奏乐,忍不住还是询问李后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李后轻描淡写地说: “市井百姓在街上寻乐。”光宗一听,知是李后有意隐瞒,不由大怒,抬手就打,自己也失足跌倒。从此病情加重,庆元六年 (1200) 八月,做了六年太上皇的光宗忧病而死,年仅54岁。

  光宗统治仅仅五年,这段时间内,边防无警,农民起义也未发生,很可以有一番作为。但他受制于皇后李氏,与孝宗不睦,又长期痼疾缠身,不能及时处理政务,朝政渐渐被李后勾结宦官所把持,越来越腐败,以此贻讥后人。最后,他糊里糊涂地下了台,窝窝囊囊地崩了驾,瞧他这灰溜溜的一生,真不该叫他 “光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15——南宋宋光宗赵惇
《正说宋朝十八帝》“贤”妻:搬弄是非的李后及其下场
杨大全——眉山历史人物(76)
12(3)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1189—1194年在位5年,终年54岁)
南宋|光宗是个愚蠢的皇帝, 而且和他老婆是一对不讲孝道的夫妻!
孝宗的不孝子 —— 宋光宗赵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