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高宗资料简介

  大观元年 (1107) 五月的一天,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皇宫大院内一片欢腾,人们奔走相告,传播着这样一个消息——贤妃韦氏为宋徽宗生下了第九个儿子。刚过三天,宋徽宗便喜滋滋地来到了韦氏的寝宫,抱着儿子仔细端祥。百日刚过,宋徽宗便赐名构,授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公。次年二月,又进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再封为康王。次年,赵构正冠于文德殿,赐字德基,出宫住进了自己的王府。北宋灭亡后,他有幸登基称帝,历史上称为宋高宗。

  赵构天资聪颖,文武双全,本可以有一番作为,可是他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钦宗求和 康王出质

  宣和七年(1125),金兵灭辽以后,立即掉过头来,大举南侵。宋徽宗是个终年沉迷酒色的昏君,得知金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吓得六神无主,急忙把帝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 (宋钦宗),自己带着嫔妃,宠臣们南逃了。

  由斡离不率领的金兵先头部队以锐不可挡之势长驱直入,直抵黄河。守卫黄河的宋兵远远看见金兵的旗帜,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靖康元年 (1126) 阴历正月七日,金兵逼近东京。次日,便对东京诸城门发起轮番进攻。宋钦宗也是个胆小鬼,竟偷偷地安排车驾兵卫,也想逃之夭夭。当太常少卿李纲入朝时,见此情景,再三请求钦宗应死守京城。当时,城外形势异常严峻,宋钦宗也知道逃跑比留在京城更加危险,才不得不退回朝中。廷议时,尚书右丞李邦彦以兵弱将寡为由,主张割地请和; 太常少卿李纲则主张激励将士,誓死抵抗。钦宗采纳李邦彦的意见,派郑望之与高世则二人去金军求和。这时,斡离不派使者吴孝民前来,提出以下议和条件: (1) 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头,绢彩各一百万匹。(2)尊称金帝为伯父,要钦宗做侄皇帝。(3) 割让中山 (今河北定县)、太原、河间三镇之地。(4) 以亲王、宰臣为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在李邦彦的怂恿下,钦宗答应了这些议和条件。签定和约,还必须亲王和宰相到金营去。北宋虽有数十名亲王,可这时跑的只剩下康王和肃王2人了。钦宗立即召见赵构,授以军前计议使,去金营求和。赵构估计此行不会有生命危险,慷慨答应,请求立即行动。钦宗又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副使,协同赵构前去。张邦昌虽力主议和,但万万没有想到让自己去此等差事,议和成了还罢,如若不成,岂不成了金人的刀下鬼了,为此,哭泣不已。赵构劝张邦昌说: “这本是男子汉大丈夫要做的事情,相公不要这样。”临行之前,张邦昌又哭泣着恳求钦宗在议和书上签字。可钦宗还尚存侥幸心理,期待四方援兵来解京师之围,议和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故左右搪塞,就是不提笔批署,以便后来好有个回旋余地。就这样,赵构带着垂头丧气的张邦昌乘坐一只木筏,迎着萧萧北风,渡河到了金营。

  金大将斡离不攻京城未下,便想给宋使来个下马威,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见其营帐内外兵士环列,刀枪林立,一派杀气。见到这般阵势,可把张邦昌吓了个半死。赵构知道这不过是试试自己的胆量,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从容不迫地从刀枪下走进了金营。一次,斡离不邀赵构一同射箭,赵构三箭三中,使斡离不十分惊讶。之后,他还多次应邀陪同斡离不观看蹴踘、杂技表演、谈笑自若。斡离不怀疑他不是皇族子弟。

  二月初一日,宋将姚平仲率步骑万人,夜袭金兵营寨,想生擒斡离不,劫回康王,钦宗也把希望寄托在这次劫营上。哪里料到,还没等攻营,就被金兵发现了。斡离不将计就计,设下伏兵,一战将宋兵打败。姚平仲偷鸡不成,反倒蚀了把米,怕钦宗怪罪,就弃甲逃亡。收兵之后,斡离不仍怒气不平,立即传宋使入见,厉声责问何以用兵劫寨。张邦昌吓得两腿筛糠,竟咽咽呜呜地哭起来。康王却神色不变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然后低声对张邦昌说: “为了社稷怎么能爱惜自己的身躯呢!”斡离不是金太祖阿骨打的次子,曾长期随父亲与辽争战,因此十分了解皇族子弟的无能。听了赵构的话,愈使斡离不确信自己对赵构身分的判断是不错的,便对王汭说“我看此人不象宋廷亲王,恐怕是哪家将门子弟冒充而来。你去责问宋钦宗为何遣兵劫寨,是否诚心议和; 如果是想真心议和,就请另派一个亲王为人质,不得假冒。”

  王汭奉命而来,将斡离不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告了钦宗。钦宗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欲选一位大臣前去金营辩解。官员们面面相觑,都极力推辞,只有宇文虚中慷慨应诺。二月七日,钦宗下诏割三镇与金人,由肃王出质代康王。康王与张邦昌一同被放还。当赵构策马驰出金营后,斡离不又懊悔不已,急忙派兵追赶,但赵构早已去之夭夭。斡离不也觉得目的基本达到,故退兵北去。

  赵构返回京城后,肃王已去金营为质。钦宗见金兵退去,认为赵构此行劳苦功高,遂任为太傅。太学正吴若上书反对,认为赵构去送金兵过河不能算什么功绩,为此而重加奖赏,是从来没有的,希望赵构主动辞去这一官职。钦宗和赵构都在为金兵退去而高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会。

  就在赵构出质期间,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各路兵马相继至京师,援兵已达二十余万,士气稍振。钦宗感到城下之盟有失体面,于是,一面将主和大臣李邦彦等人一一罢免,一面下诏各路勤王部队固守三镇之地,分兵袭击金军。同时,他还轻信了金使赵伦的谎言,欲联络辽朝旧臣共同抗金。谁知赵伦回去后向金主告密,金主大怒,遂命粘罕和斡离不兵分两路,出师问罪。金军所过州县,宋军弃城而逃者远近相望,道路上尸骨纵横,惨不忍睹。十月,金兵力攻太原,宋朝军民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太原陷落。十一月,斡离不克真定,攻中山,北方关隘重镇先后失陷。宋钦宗无可奈何,只得再派使者到金营求和。斡离不又提出4个休兵条件: (1)速割三镇; (2) 奉献金帛仪物; (3) 为金主加徽号,表示臣服; (4) 派亲王到军前谢罪做人质。

  面对金兵咄咄逼人的气势,宋廷内主和派占据上风。但在派谁谈判议和的问题上,又展开了一场争论。曾为求和使者的王云奏称:“康王英武多谋,今年正月出使金营时,与斡离不一起嬉玩相欢,毫无惧色,金人暗自畏服。这次议和重任,非他莫属。”耿南仲则议为: 由王云等出使即可,待金兵退时,让康王出谢为好。钦宗采纳了王云的意见,立即召见赵构,准备让他再次出使。他反复嘱咐康王,在金营中应谨慎从事,和议成后,立即派人迎还。赵构虽不乐意,但君命难违,只得答应。他感到不能象张邦昌那样的人一起出使,要求钦宗选派得力的人选一起前往。钦宗答应让耿延禧、高世则随行,还解下了身上的玉带赐给了他。回到府中,赵构急忙把耿延禧、高世则唤来,慎重地对二人说:“国家多难,君主忧辱,如果此行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当义不容辞。可是,我们几人深入金廷,吉凶未卜,你们应回去和你们的父母、妻子诀别,明日五更起程。

  十一月十六日五更时分,赵构与耿延禧、高世则、王云等人迎着料峭的寒风,踏着朦胧的月色,北去求和。他们都有娇妻爱子,谁愿承担这一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呢? 因此,路途上个个心事沉重,相顾无语,只有马蹄敲打冻地的声音,由近及远,慢慢消失。

  北宋灭亡 南京称帝

  赵构一行日夜奔波,经浚 (今河南浚县)、滑 (今河南滑县)诸州北上,去真定府找斡离不求和,万万没有想到斡离不又驻军东京城下。这次,斡离不议和的条件不再是割让三镇,而要以黄河为界。不几日,粘罕也来到东京城下,与斡离不分营扎寨,把京师围得水泄不通。

  十一月十九日,赵构到达相州 (今河南安阳市),知州汪伯彦说: “斡离不已于十四日由大名府 (今大名县) 魏县渡河南下,追赶恐怕是来不及了,请大王暂留此地,从长计议。再说,肃王在金营至今未返,大王此去,恐怕也难以顺利回来?”赵构哪里肯信,以为汪伯彦阻止他议和,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受命于国事危难之际,此次北上议和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因此,不能半途而废。”第二天,赵构一行又向磁州(今河北磁县)进发。刚到磁州城外,迎候多时的守臣宗泽立刻迎上前去,激愤对赵构说: “肃王被骗到金军,看来没有回来的希望了。如今他们又想请大王使金,分明是个骗局,不会有什么好处。请大王千万不要再走肃王那条路了!”赵构不听,坚持前往金营。老百姓听说康王到了磁州,都纷纷来到路旁,若谏不要去寻斡离不。当他们知道站在康王身后的,就是刚从金人那里回来、专程迎接康王的王云时,竟怀疑他为金人收买,做了奸细。第二天,赵构参拜应王庙,众百姓群情激愤,一拥而上把王云活活打死,把携带的议和国书等物也都抢走。赵构看到这种场面,登时傻了眼。正在为难之际,忽有两名士卒持汪伯彦所封蜡书求见。书中说:“大王离开相州当晚,本州西火炬相连二三里远,金人铁骑五百余一路追索大王。大王如在此渡河,那就正好自投罗网。现在斡离不已趋京师,议和已失去时机,不如勤驾返回相州,聚集军队,牵制金军,以付二圣维城之望。”读毕,赵构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汪伯彦此书,要不然自己还会到处奔波,图劳无功。定了定神,康王决定返回相州,并让耿延禧给钦宗写了一个奏扎,称:“臣等奉使到磁州,民乱误杀王云,又听说金骑早已南渡,追赶已来不及了,所以暂时返回相州,等待圣裁。”

  没过几天,割地使耿南仲来相州求见赵构,说京城已危在旦夕,皇上令其尽起河北诸郡兵马入援。赵构得了圣旨,立即与耿南仲联名揭榜,招兵买马,组成了勤王军。数日之后,武学生秦仔又持蜡书求见赵构。诏书内容是:康王可充兵马大元帅,陈覩充兵马元帅,宗泽和汪伯彦充兵马副元帅。你们应同心协力,以求勤王取得成功。读完诏书,赵构倍感任务艰巨。皇帝如此重托,使康王十分感动。不由得泪水涌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就在两天之内,先后从京师来送诏书的人就有七人,诏书的内容相同,都说京师危在旦夕,让康王火速救援。

  十二月一日,康王在相州建立了大元帅府,集合了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所招募的义士,信德府 (今河北邢台县) 的勤王兵,大名府派出的救援太原的兵,和由太原、真定府、辽州 (今山西昔阳县)等地奔向这里来的一些溃兵,共一万人,分为五军。十四日,赵构领五路兵马出击,攻到大名 (今河北大名县东)。到大名后,宗泽、梁扬祖等也先后率兵马来会,兵威稍振。

  金兵自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攻上东京城墙之后,北宋王朝实际面临着灭亡。斡离不为了彻底剿灭赵氏宗室,逼迫钦宗派人立即召回康王。一天,使臣曹辅带着诏书来见赵构,诏书云: “金兵攻城未下,正在谈判议和。康王和诸帅屯兵原地,不要妄动,以免不测。”汪伯彦、耿南仲等人相信和议,主张移军东平(今山东东平);宗泽则主张南下澶渊 (今河南濮县),以此为基地,逐渐解除京师之围。这时,赵构失去了出使金营时的勇气,以将寡兵少为由,不敢直趋京师与斡离不较量。他命宗泽率万人进军澶渊驻扎,谎称大元帅在军中,而自己却和汪伯彦等人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程,冒着漫天风雪,望东平而去。

  宗泽在开进澶渊途中,与金军交战十三次,均获胜。而赵构在东平驻扎了一个月,却丝毫没有救援京师的打算。不久,赵构又到济州 (今山东巨野) 驻扎。这时,大元帅府所属官军和自动聚集起来的抗金军队已有八万之多,号称百万,驻守在济、濮(今河南濮阳) 各州府。赵构不敢与金军较量,按兵不动,使各路勤王兵也不得靠近京师,眼睁睁看着金军攻入京城中。

  粘罕和斡离不见京城军民已失去抵抗能力,赵构的勤王军又不敢交战,消灭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接着金主又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靖康三年 (1127) 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北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四月一日,金粘罕押着徽宗、钦宗、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宋王室的法驾、礼器、乐器、祭器、珪璋、宝印、图书帐籍及公私积蓄不计其数。往日繁华的帝都,变得瓦砾遍地,一片萧条。

  北宋灭亡的消息传来,汪伯彦劝赵构南下宿州(今安徽宿县),准备向江南逃跑,由于将士反对才没有南逃。金兵退后,“大楚”皇帝张邦昌知道康王拥兵在外,因此不敢贸然行事。一面迎元祐皇后 (哲宗皇后孟氏) 入居延福宫,尊为宋太后; 一面派人送“大宋受命之宝”玉玺于康王。接着,又让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并派冯澥、谢克家及康王的舅父韦渊为迎奉使,带着元祐皇后手书到济州,劝赵构称帝,以继大统。赵构见到迎奉使带来的“大宋受命之宝”,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马上要当皇帝了,忧的是再也无法与父母、兄弟、嫔妃相见了。但事不宜迟,他在大哭了一场之后,急忙派人回东京置办即位的物品,为登基作准备。在宗泽等人的请求下,赵构决定移师应天府 (即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下诏改元为 “建元”,大赦天下,邦昌及其所辟臣属也概不问罪。大礼完毕,赵构遥望北方被虏的父兄母妻,又痛哭了一场。同一天,元祐皇后在东京宣布撤帘归政,并向赵构写了贺信,信中说: “宗庙得以保全,就全靠你了!”从赵构登基称帝,历史进入了南宋时期。

放弃北土 狼狈南逃

  金兵虽撤出了东京,但仍然控制着河东、河北两路的太原、河中 (今山西永济县)、真定 (今河北正定县)、磁州、相州、河间等地。刚刚侥幸登上皇帝宝座的赵构也不得不表示一下抗敌复仇的决心,以顺应民意。组织临时政府时,黄潜善、汪伯彦自以为拥立赵构为帝有功,想当宰相,赵构为了使小朝庭在广大军民心目中有个较好的印象,还需要一个能深孚众望的人物来支撑一下局面。于是,便以抗金最力的宿将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又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还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

  六月,李纲到达应天府。他见到赵构,不觉涕泪横流,说:“金人恨我的名字,还是不要让我当宰相吧!”赵构见他态度坚决,忠心可嘉,安慰他说: “我很早就知道你的忠义和胆略,要想使金朝畏服,保四方安宁,非你做宰相不可,你不要推辞!”李纲听了赵构的话,内心非常感动,认为抗金复国有希望了。于是,他旗帜鲜明地对赵构说:“张邦昌虽为朝庭大臣,不能临难死节,反而投靠金人,易姓改号,应当处斩,以戒后世。至于在国家危难关头对金屈膝投降接受伪官的,都应一律治罪,不能轻饶。”赵构虽觉得李纲的话有道理,但由于惧怕金兵,不敢贬斥张邦昌。李纲进一步劝赵构说:“张邦昌既为僭逆,岂可留于朝廷,使人们称他为故天子吗?我决不能与奸臣张邦昌同列,如果陛下一定要任用他,请先罢我的官吧!”赵构也被李纲的凛然正气所感动,又迫于众臣的压力,不得不下诏说:“张邦昌僭逆,理应被斩;但观其初衷,也是处于不得已。因此,特予宽大处理,降职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 (今湖南长沙市)安置。”不久,赵构查出张邦昌僭居内廷时以宫人侍寝一事,又听说金人以废张邦昌为借口称兵南下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下诏将张邦昌赐死。

  北方军民心向南宋朝廷,他们自动组织起来,多者数万人,少者也有数千人,神出鬼没地出击敌人。李纲为相后,派马忠、张焕率军一万人袭击河间的金军,取得了胜利。鉴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刚刚建立,正规军还来不及整编,还没有成为支足以抵抗金兵大规模进攻的力量。李纲为河北设置河北招抚司、在河东设置河东径制司两大机构,委派官吏,拨给钱钞,招募河北、河东各地奋起的义兵,抗击金军。

  南宋小朝廷从诞生那天起,在对金和战的问题上就争论不休。赵构在这个问题上内心也极为矛盾。一方面,他也想利用李纲抗金的威望,振作士气,维护南宋王朝的一点面子。另一方面,又与汪、黄二人一样,幻想用对金朝屈膝投降的办法,来换取金朝对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的承认。他虽然并不真正想让徽宗和钦宗回到南宋,却以探望和迎请被俘北去的二帝为幌子,不断派人带着奇珍异宝去奉献给女真贵族,向金朝试探投降的可能性。

  金兵撤离东京后,赵构就一直没有进城。这并非对豪华的故园旧居没有感情,而是害怕象其父兄一样成为阶下囚。因此,只以宗泽留守收拾残局,自己却在应天府做起皇帝来了。应天府一无山川之险恃,二无高墙深池可守,以此为都城是万万不可以的。究竟定都何处,是当时抗战派和投降派争论的大问题。汪、黄二人主张放弃故都开封,把都城迁到有长江之险可恃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李刚则认为开封是宋朝宗庙社稷所在,天下之根本,万万不可放弃。在当时京城残破的情况下,可先在长安、邓州、襄阳等城市中选择一个地方作为临时都城,待开封修葺完毕,即迁回开封。实际上,赵构即位之初就决定南逃。即位第二天,赵构就命翁彦国知江宁府,并赐钱钞十万缗,让他在江宁城修缮宫室,以备南逃时使用。李纲对赵构要巡幸东南很不满意,他对赵构说:“自古以来,中兴的帝王都是起于西北,立足中原,控制东南。这大概是天下精兵健马都在西北的缘故。如果陛下坚持巡幸东南,使中原的抗金将士大失所望,今后要收复北方失地就很困难了。”经过几次商讨,赵构不顾李纲等人的反对,采纳了黄潜善的意见,下诏曰: “巡幸扬州”,并让荆襄、江淮、关陕等处守臣修缮城池,以备作行宫。李纲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地大吃一惊,他为赵构的糊涂而悲伤,更为国家的前途而忧虑。他气愤地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只要陛下一天不罢我的官,我就非坚持到底不可!”后来,有一次赵构和李纲谈起宋钦宗忘国的事。赵构问:“渊圣皇帝勤于政事,批阅奏章直到深夜,国家却亡在金人手中。这原因何在?李纲答:“人主的得失在于知人用人,亲近贤德的人,疏远奸诈的人,就一定会有所建树。”

  在此之前,抗金将领岳飞上书赵构,指责黄潜善、汪伯彦奸臣误国,使中原军民大失所望,建议赵构乘金人在北方立足未稳之机,亲率六军北渡,收复失地。赵构不但不敢这样做,而且认为岳飞越职言事,予以削官的处罚。赵构对李纲坚持对金斗争的主张感到厌烦,甚至同黄、汪一伙相互勾结,破坏李纲的抗金设施。黄潜善唆使其同伙张益谦,胡说自置河北招抚司,河北盗贼日炽,要求撤销招抚司。李纲给予有力驳斥,赵构却让张益谦继续陈述其谬论,实际上对张益谦表示支持。河东经略使傅亮出发才十多天,汪、黄等人却已经诬蔑他 “逗留”不前,还逼令他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即日渡黄河到金兵占据的河东,实际上是要置傅亮于死地。李纲据理力争,赵构也不明确表态,反而无端罢免了傅亮。这时,殿中侍御史张俊更充当汪、黄的打手,诬蔑李纲治通敌分子之罪对新朝不利,攻击李纲反驳投降言论是杜绝言路,整顿朝政是想专擅朝政,给李纲扣上了一顶顶大帽子,要求罢李纲的官。

  这种种情况,使李纲感到自己在小朝廷中己不能有所作为,不得不提出辞职要求。宋高宗也顺水推舟,以种种无中生有的罪名,贬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至此李纲居相位才七十五天。李纲被罢相后,张所也因 “罪”被贬,河北招抚司和河东径略司都被废罢。

  李纲被罢相的消息一传开,太学士陈东、布衣欧阳澈等上书皇帝赵构,极言李纲忠勇,不该罢相;黄、汪二人平庸无能,不可重用;并恳切地希望高宗亲自率兵讨伐金朝,救还二帝。黄潜善等人对陈、欧阳二人恨之入骨,于是由黄潜善出面密见高宗,请诛陈东、欧阳澈。赵构听从了黄潜善的意见,将二人斩首示众。过路的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掩泣,都感到收复北方领土没有指望了。同时,当赵构决意向扬州逃命之后,不少臣僚上书反对,请他留在抗金前线,以鼓舞士气。赵构为堵人口,竟下诏说:“如果有谁敢非议并阻止巡幸的人,应迅速报告朝廷。知而缓告者,治罪; 知而不报者,斩首。”

  就在赵构决意南逃的时候,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如火如荼。抗金老将宗泽在李纲为相时被推荐为开封府尹,不久又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自河北率兵还汴京就任。他积极招兵买马、制造战车,并依据地形在开封城外设立24壁,驻兵数万。经过他的努力,许多义兵首领也投到了宗泽的麾下。云集在开封一带的义兵,据说就有一百八十万之多,开封的军势一时大振。两河地区还有红巾军、八字军、等著名的义军较频繁的活动,积极抗金。他们谙熟金军的活动,时常进攻被金军占领的城镇。活动在泽、潞地区的红巾军,有一次袭击金军时,几乎活捉了金军将领粘罕。

  金朝面对如此活跃的抗击力量,决定再次用兵。可是,赵构不积极奋战,却于十月一日乘船离开应天府,经泗州、宝应,向南逃去。京师军民闻此消息,相聚啼哭,深知恢复无望了。

  十二月,金军分多路大举南下。一路由粘罕率领自云中 (今大同市) 出发,沿太行山由河阳渡河,攻河南。二路由右辅元帅宗辅与其弟兀术率领由燕山出发,自沧州渡河,攻山东、淮南; 三路由陕西路都统洛索等率领,自同州渡河,攻陕西。

  建炎二年 (1128) 春天,赵构带着六宫宠臣和卫士家属到达扬州。当金军气势凶猛地南下的同时,他和那帮宠臣都过着偷安岁月、醉生梦死的生活。他让黄潜善、汪伯彦做了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当黄、汪二人前来向赵构谢恩的时候,他得意地说:“潜善做左相,伯彦做右相,国家大事就用不着我发愁了。” 由于李纲被罢相,加上赵构的宠爱,黄、汪二人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专权。当时,金兵一天天南下,南宋将领张浚认为金兵定会大举南犯,请求赵构作好临战准备。黄潜善、汪伯彦二人在一旁听了哈哈大笑,冷冷地说: “还是不必太多虑吧!”建炎三年(1129)正月,金军前锋已攻下徐州,直驱淮东。随之,又克泗州 (今江苏盱眙县东北)。金兵步步逼近的消息早已传到扬州,黄潜善、汪伯彦二人却私自扣压,赵构有耳不闻,整天沉醉于歌舞酒色之中。当他得知泗州陷落,金兵准备渡淮南下的消息后,惊恐不已,急令刘光世等率军守淮,阻止金军南下。岂料这支部队素质极差,刘光世本人也怯懦无能,还没有看见金兵的影子就狼狈逃窜了。粘罕攻楚州(今江苏淮安),守臣宋琳贪生怕死,出城投降。接着,粘罕又攻下了天长军(今江苏天长县),距扬州仅有六、七十里路程,扬州的官民争相避敌,十室九空。逃亡者扶老携幼,如蜂屯蚁聚,城门口蹂踏而死者不可胜数。

  二月三日,天刚蒙蒙亮,天长军来报:金兵即日趋扬州。内侍邝询急忙跑进卧殿,竟忘记了昔日宫廷的规矩,大声呼喊:“金兵到了!”正在搂着美妾熟睡的高宗惊坐而起,不待细问,撇下美妾匆忙穿戴好盔甲,骑马而逃,护驾的只有王渊、张浚和军卒数人。赵构一口气跑到瓜州(今江苏六合东南),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小船,急忙跳了上去,望镇江府 (今江苏镇江市) 而去。当金军五百轻骑赶到扬州城下时,听说赵构已经南逃,又直奔扬子桥杀来。赵构回头望去,扬州城里火光冲天,亮如白昼。他只顾逃命,朝廷的礼仪器物无人收拾,负责保管九庙神主的太常少卿季陵因为跑得太忙,竟把太祖的牌位丢在路上,自己还不知道。他们跑了一天,天晚到达镇江府。

  金兵尾追,赵构岂敢在镇江府久留。二月四日,命朱胜非驻守镇江,刘光世控扼江边,杨惟忠驻守江宁府(今南京市),赵构一行向临安(今杭州市)逃去。赵构闭门思过,想了多时,以为是赐死张邦昌得罪了金人,所以才大举南侵,穷追不舍。于是下诏录用张邦昌的亲属,派刘俊民携带张邦昌过去写的 “贴金人约和书稿”去军前求和,并无耻地表示“愿削去国号,天地之间都是大金国的地方。”同时,赵构还下了个“罪己诏”,大赦天下,唯独李纲不免,更不能释放。治李纲的罪是为了求得金人的谅解。黄、汪二人任相以来,把持朝政,嫉害忠良,特别是他们不修军备导致了金人南下,以至宗室播迁、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御使中丞张澂勇敢地写下了黄、汪二人的二十大罪状,上书赵构,请求罢免他们。迫于压力,高宗不得不“忍痛割爱”,罢免黄、汪。不久,宋军在陈彦的率领下,渡江打败金军,收复了扬州,赵构的小朝廷才在杭州暂时安顿下来。

  苗刘作乱 一度退位

  赵构罢免了黄、汪二人,任命朱胜非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王渊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性情暴躁,庸庸碌碌,素无威望。当高宗从扬州避乱渡江时,他专管江上船只的调度,却使刘光世所部五千人不得及时渡江,遭到高宗当面训斥。为了推卸责任,他杀死了江北都巡检使皇甫佐,因此更失去了文臣武将的信任。这时,王渊无显功却骤迁要职,诸将有的公开向高宗告状,更多的是私下议论。苗傅自负世将,刘正彦因功高荣薄,对王渊的升迁更是愤愤不平。又听说王渊同平日作威作福宦官康履有联系,以为王渊的升迁是勾结宦官的结果,出于对王渊和宦官的悲愤,合谋导演了一场军事政变。

  三月五日清早,苗傅和刘正彦带领亲信埋伏在临安城北的桥下,当王渊早朝后由此经过时,伏兵突起,将王渊拖下马来。刘正彦上前一步,手起刀落,当即把王渊杀死。然后,提着血淋淋的头颅拥兵入城,捕杀了内侍一百多名,然后直逼行宫。赵构听说有人发动政变,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打算出宫避乱。不等高宗行动,忽听一片喧哗声,许多大臣拥进宫来。朱胜非急忙登上宫门楼,责问苗、刘等人为何擅杀。苗、刘等不作回答,非让打开宫门,面见皇帝。在中军统领吴湛的帮助下,苗、刘等顺利进宫。

  临安知州康允之见事态危迫,劝赵构亲自抚慰,平息此乱。赵构心神不定,犹豫到中午时,硬着头皮登上了的楼台,壮了壮胆子说道:“我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大家的地方,你们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这样的越轨行动?”

  苗傅满脸杀气,厉声答道: “陛下轻信中官,赏罚不公。将士出生入死,有功而不见赏; 内侍所荐,平庸无能,竟得高官。黄潜善、汪伯彦祸国殃民,事犹未远。王渊惧敌怯战,争先渡江南逃,因与宦官康履勾结,竟得枢密。臣等自陛下即位以来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可得到的赏赐却这样薄,这种愤慨的情绪已积压了很久了。现在我们已将王渊及在外的宦官杀死,只有康履等人还隐藏在内宫,我们一定要将他们杀死,以谢军民。”

  高宗赵构采用缓兵之计,说道:“潜善、伯彦已罢免官职。履等有罪,我一定重责不贷。卿等归营,等待消息好吗?”

  怎奈苗、刘二人并不上钩,态度强硬地说:“天下无辜累遭不幸,全由中官擅权所致。今天不斩康履等人,臣等决不罢休。”高宗还是舍不得交出康履,沉吟了一会儿。苗、刘等人厉声说: “再不交出,臣等就要进宫搜捕了。”楼下军卒挥动着血迹斑斑的兵器,高呼要杀死康履,为苗、刘二人壮威。康履确为赵构的心腹,但为了丢卒保车,赵构还是令人将其送出行宫。只见苗傅手起刀落,当场将康履斩首。赵构虽对苗、刘二人恨得咬牙切齿,但不敢有丝毫的表露,为了使事态不至于扩大,当场宣诏: 任苗傅为庆远军(今广西宜山县)承宣御营使都统制; 刘正彦为渭州 (今甘肃平凉县) 观察使副都统制。

  苗、刘并没有就此罢休。苗傅进一步诘问:“陛下不应该贸然称帝,来日渊圣(即钦宗)皇帝若从北国归来,将何以处之?”赵构听了,如同五雷击顶,半晌没有说上一句话来。等缓过神来,急忙让朱胜非下楼和苗、刘当面交涉。苗傅接着提出两条: 一是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二是立即派使者去金议和。赵构当下宣诏应诺。苗、刘明白,这时的高宗皇帝被困在楼上,犹如笼中之鸟,欲逃莫能,只好任人摆布,于是又进一步提出:“既然太后听政,陛下理当退位!根据道君(即徽宗)皇帝禅位故事,陛下应让位于太子。”赵构心慌意乱,无计可施,不得不将太后请来。太后反复说明自己临朝听政于国不利,无奈苗、刘二人只是不从。朱胜非低声对高宗说:“刚才我听苗傅的心腹王钧甫说,苗、刘二将忠有余而力不足,并且生性执拗,一时难以说服。眼下且依他们行了,日后再更张不迟。”赵构眼看无招可施,也只好如此,当即写下诏书,禅位3岁的儿子赵旉,请太后训政。苗、刘二人目的达到,引兵退去。次日,皇太子赵旉即位,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出居显宁寺,改元“明受”,颁诏大赦,加苗傅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

  当改元诏书传出后,驻守在淮南和江南的南宋政府军队,全都把视线转向杭州,并密切注视着这一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张浚、吕颐浩等人约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实力比较雄厚的将官,先后举起讨伐苗傅、刘正彦的旗帜,提出要求赵构复辟的口号,率军向杭州进发。

  苗傅、刘正彦和他们这支部队中的将佐,既没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也都缺乏应急应变的机智和才能,只有王钧甫稍有谋略,但又暗助皇帝赵构。在发动了这次政变后,他们仍据守于杭州城内,没有提出足以鼓舞人心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和杭州地区以外的军事首领们取得联系。这样,就使整个杭州城郊陷入了惊惶动乱、犹疑不安的情况之中。当苗、刘二人得知屯驻外地的诸将起兵后,急忙将诸人降职。可这些将领根本不理这一套,继续率兵向杭州开进。苗、刘急忙派亲信率兵前往临平(今浙江余杭)扼守,一面又向朱胜非求计。朱胜非将计就计,说众将联兵,难以抵挡,劝苗、刘二人立即反正,让赵构复位,就可化险为夷。四月一日,以太后的名义下诏,还政赵构。苗、刘二人亲去睿圣宫 (原显宁寺) 迎回赵构。赵构复位后,令张浚、吕颐浩入朝议事。

  张浚等将接到诏书,得知高宗赵构复位,但仍率军前进。至临平,与苗、刘的部众交战,苗、刘支持不住,星夜往富阳 (今浙江富阳县)逃去。张浚、吕颐浩、韩世忠入见高宗。赵构感激万分,慰问再三。五月,生擒苗、刘,至七月伏侏。至此这场闹剧才结束。

 畏敌如虎 海上逃窜

  金兵虽一度占领了扬州,但并没有从扬州再渡江南犯,就又逐步撤兵北去。因此,赵构复辟后,为了顺应朝野上下的舆情,又迫不得已地慢慢从杭州北进江宁府 (今江苏南京),并改江宁为建康府,作出把行都设在建康的姿态。可是,他和随从得到建康的一些高级文武官员们,也全都十分担心,女真贵族们还很可能会出动兵马,渡江南犯。为了避免重演二月初从扬州逃路时那种惨剧,赵构在抵达建康之后不久,就派遣官员和兵马,护送孟太后到江西境内去避难。另一方面,他还接二连三地给金国的皇帝和最有实权的军事首脑粘罕写求和书,言词卑下,苦苦哀求:“自古以来每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不是守就是逃; 可我现在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所以只求阁下可怜我。我愿削去旧号,使天地之间尽为大金国的地盘,这样也可免去阁下劳师远涉、大动干戈了。”可惜,这并没有换得金人的怜悯,反而暴露了高宗的怯懦和无能,助长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果然如南宋君臣们担扰害怕的那样,同年六月,在赵构正接连向金朝最高统治者们上书乞哀的过程中,女真贵族又发动了兵马,以金主四太子兀术为统帅,再次举兵南下,准备捉拿赵构,取消赵氏王朝。

  赵构和将相大臣们商讨对策时,决定只守江而不守淮。于是派杜充以执政大臣的头衔做了建康行宫的留守。杜充本是东京留守,因惧怕金兵,返回建康行宫。在他离开东京时,岳飞曾谏言: “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取之,非数十万兵力不可。”杜充哪里肯听,以粮绝难守为由,一溜烟地逃回建康。赵构不但不责备他,而且任命他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充为建康留守后,除带领原来所部十万兵力外, 赵构还把王的部队拨归他指挥。 另外, 把刘光世的部队布置在从太平州 (今安徽当涂县) 到江州 (今江西九江市) 一线,把韩世忠的部队布置在镇江,也都归杜充节制。实际上,赵构把防守长江下游的全部重任,都交由杜充承担了。

  赵构本人早已做好了返回杭州的打算,他一方面布置江防,另一方面又升杭州为临安府,以备作为都城所在。当这一切安排就绪后,就慢慢地返回杭州。

  十月,金兵一路自滁州 (今安徽滁县)、和州 (今安徽和县)攻入江东; 另一路自蕲州 (今湖北蕲州镇)、黄州攻入江西。寿春 (今安徽寿县)、黄州先后落入金兵手中。金兵又转而进攻江州,江州守将刘光世日夜饮酒作乐,金兵已经渡河三天,他却一点不知道,直到兵临城下,才弃城逃走。十二月间,金军又攻下庐州 (今安徽合肥市)、和州、真州 (今江苏仪征县) 和太平州 (今安徽当涂县) 等地。金兵渡过长江,围攻建康。杜充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统制岳飞含泪请求他检阅军队,激励士气,坚守建康。杜充为了活命,竟然交出建康,迎金兵入城。他手下的通判杨邦不肯屈膝投降,咬破手指用血在袍上写下了 “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誓言,表达了南宋爱国官兵誓死保卫国土的赤胆忠心。杜充是赵构在江浙一带依重的大臣,他的投降,使南宋朝廷十分震惊。赵构惶惶不可终日,急召吕颐浩商议,说:“形势危迫,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恐怕是难以守住了,我们到何处避敌呢?” 吕颐浩建议赵构到海上暂避一时,他分析说: “金军多是骑兵,不可能乘船入海袭击我们。况且金军对江浙一带的气候又不适应,也不会久留。等金军退走,我们还可以再回来。彼出我入,彼入我出,这是兵家之奇策。”这时赵构已回到临安。他完全采纳了吕颐浩的建议,急忙逃往越州 (今浙江绍兴市)。

  那时,徐州守将赵立奉诏率兵三万人勤王,转战数十里,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和金军相遇。在鏖战中,赵立中箭穿透两颊,虽然不能发布军令,但仍然用手指挥作战。这是南宋开国以来向金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南宋将领岳飞在广德 (今安徽广德县)境中同金军作战,数战数捷,生擒金军大将王权。作战期间,岳飞率军在钟村驻防,战士们的粮食吃光了,宁肯忍饥挨饿,也不动百姓的一粒粮食。接着,在常州战役中,岳飞的军队四战四捷,把金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走。金兀术稍作修整,便从广德向都城临安进犯。当金军经过独松关时,竟没有见到南宋的一个戍兵,他得意地对其部将说:“南宋如果有几百个老弱残兵守在这里,我们进军也不会如此之快了。”金兵轻而易举地来到临安城下,守将康允之不战而逃。就这样,临安被金兵占领了。临安失守的消息传来,赵构慌逃往明州。

  当金兀术扑了空,听到赵构已去明州的消息,立即派精骑日夜兼程,紧追不舍。赵构听到金兵追击的消息,急忙派人去募集海船。待凑足了二十只海船之后,赵构令选取了最好的一只作为御舟,慌忙从明州下海避难。临行前,他安排张浚为明州留守,留范宗尹、赵鼎与金军交涉。

  赵构等人在海上颠簸了数十日,看看残冬将尽,大雪纷飞,水面上寒气逼人,打算登陆过年。不料警讯传来,金兵已陷越州,吓得赵构抖颤了许久,懊丧地对随行的嫔妃说: “就在水面上过年吧! 可恨金人消息灵通,如果登陆,又怕追赶前来,反而要担惊受怕,还得逃命。”于是又转舟台州 (今浙江临海)避难。面对如此凄惨的局面,赵构整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任凭随行的大臣和嫔妃们怎么劝说,终归无效。

  建炎四年 (1130) 正月,金军攻下明州,结果又扑了空。金兀术得到赵构已到达昌国县(今浙江定海县)的消息,便在一个夜里,借着雷雨天气的掩护,率军向昌国奔去。金军派出舟师在海中不断搜寻目标,准备袭击赵构乘坐的楼船。金军的舟师在海上航行三百多里,遭到南宋提领海舟张公裕的袭击。赵构的御舟离开昌国以后辗转到了章安,随后又停泊在温州 (今浙江温州市) 港口。金兀术害怕在南方迁延过久对自己不利,便声称“搜山检海已毕”,急忙引兵退回北方,沿途纵火焚掠,杀人如麻,特别是临安城遭受的破坏更大。

  金兀术退兵时,在镇江遭到韩世忠的顽强阻击。在金山 (今江苏镇江市西北) 龙王庙,身穿红袍玉带的金兀术和宋军作战时摔下马来,险些被俘虏。双方交战数十回合,守军越战越勇,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亲执桴鼓助战,金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被生擒。金兀术大惊,想以掠夺来的全部物质和名马作为交换条件,乞求韩世忠给他留下一条后路,遭到了韩世忠的拒绝。金兀术率军由镇江沿江西上。金兀术走南岸,宋军沿北岸阻截,金兵边战边退。韩世忠在岳飞的支持下,率八千守兵与十万金兵在黄天荡 (今江苏南京市东北)相持四十八天。金兀术派使者想同韩世忠讲和,韩世忠坚定地说:“如果放回二圣,复我疆土,就放你们回去!”金兀术无奈,采用火攻,突袭宋军的战船,乘机逃回了江北。

  赵构见金兵撤退,才蹒跚地从温州移至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府,作为小朝廷的临时所在地。直到绍兴二年 (1132),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才重回临安。

  勾结秦桧 对金称臣

  从女真铁骑攻占中原的那一天起,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特别是其中的军事首脑,就在着重考虑如何对这一地区的人民进行奴役和压榨的问题了。他们虽然有时被南宋王朝的逃窜及其军事上的无能所诱发,觉得可以继续出兵远征,干脆把南宋王朝消灭; 但是更多的时候,或在较多的一部分人中,对其自身政治、军事实力的估计,却似乎认为,在短期之内,应以河东、河北地区为限,先集中力量把这一地区的统治巩固下来。

  实际上,自灭北宋以来,金朝统治者就用以汉治汉的策略,进行对北方的统治了。他们开始树立张邦昌做伪楚皇帝,后来又以建立伪政权为诱饵,诱使杜充投降。当金军退出江南后,又在已经侵占的山东、河南之地树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定国号为“大齐”,册封降臣刘豫为皇帝。从此,金与南宋之间虽然在军事上出现了一个缓冲地带,但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又同秦桧勾结起来,加以进行对金的议和活动。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在靖康之祸发生时,他正在朝中为官,曾因发表抗战言论,反对金朝立张邦昌为皇帝,被金朝掳走。但是,他一到金朝,就原形毕露,很快投靠了女真贵族。建炎四年(1130)十月,他自楚州 (今江苏淮安县)挞懒军中携妻奴泛海到越州,来到南宋朝廷,声称自己是杀掉金朝的监视人员,夺舟而来。当时南宋的许多官吏都认为秦桧的说法破绽百出,对他的来历感到可疑。可赵构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急于想知道的是徽、钦二帝的近况及议和的可能性,于是在秦桧到来不久就予以召见。秦桧对赵构的心理早已摸透,一见就问: “要是恢复大业告成,渊圣 (钦宗)必将南返,陛下将何以自处?”之后,秦桧将自己起草的《与挞懒求和书》献上,夸口自己跟随挞懒做议事官数年,深得其信任,此书送去,定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天下太平。听了鼓吹后,赵构高兴万分,庆幸自己在艰难时刻得到一个人才。事后,他对辅臣说: “秦桧忠朴过人,我得到他,高兴得夜不能寐。”从此,秦桧官运亨通,先做礼部尚书。后来,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右相)。秦桧甘心媚外,极力主张和议,和赵构不谋而合。得相位前,他曾扬言说:“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使国家安如磐石。”得相位后,秦桧入朝谢恩,赵构急不可耐地问他:“听说卿在都堂上曾言有二策,能措国家于磐石之安,只因朝中无相,无法实行。现在卿拜相,就及时施行。”按照金朝的授意,秦桧答道:“陛下如果想使本固邦宁,百姓无颠沛流离之苦,那就须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将河北人还给金朝,中原人还给刘豫,战争就可以停止了。” 因为当时不仅赵构本人是“北人”,许多文臣武将和士卒也都是北方人,按此二策办理,不仅南宋政权和军队都要解体,赵构本人也将无所归。所以,尽管投降心切,但也不能接受此二策。于是,赵构冷笑着驳斥秦桧说: “卿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那么卿是南人,当归刘豫,我是北人,当归何处呢?”秦桧被驳得半晌没有说出话来。左相吕颐浩及一些朝官也借机弹劾秦桧专主议和,阻挠恢复远图,兼之植党专权,狂言蒙听,罪应黜逐。赵构任用秦桧为相十个月,对他的无所作为感到失望,便于绍兴二年(1132)六月罢了他的职,并揭榜于朝,示以永不复用。

  秦桧被罢相后,赵构并没有停止与金议和,但是,当乞和的宋使前往金营时,金将一再质问秦桧为什么被罢相,挞懒还特意交代宋使说:“秦桧熟知我朝情况,有些事情你们可以问他。”这显然是对赵构施加压力,要他重新起用秦桧。赵构也感觉到没有秦桧,如失去了左右手,议和的事迟迟不得进展。于是决定重新起用他。绍兴六年 (1136) 八月,赵构任命秦桧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建康行宫留守,并参决尚书省和枢密院的议事活动。

  绍兴七年(1137)十一月,金朝因伪齐屡次发兵侵宋失败,因而把刘豫废黜。这时,金朝大权掌握在挞懒手中。金主采纳了挞懒的建议,决定把原刘豫所统治的地区交给南宋,以便让他来镇压来自民间的反抗斗争。并以归还已死在金朝的徽宗宫(灵柩),韦太后 (赵构的生母)及河南诸州为条件,要南宋向金称臣,贡纳岁币。赵构接到口信,当即表示同意。考虑到秦桧深得金人信赖,和挞懒关系甚好,是一个难得的媒介人物,因此,赵构于绍兴八年 (1138)三月,又把秦桧升迁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同年五月,王伦与金使马陵思谋等到达临安,汇报了金方正式提出的议和条件与要求,赵构表示屈已求和,唯金是听。群臣议论纷纷,反对议和,赵构大怒。经赵鼎一番劝解,始才平息。七月,经秦桧的安排,又派王伦出使,商定议和日期。为使议和事宜顺利进行,十月上旬的一天,朝议过后,秦桧独自留下,他对赵构说:“臣僚们多是畏首畏尾,不足以成大事,和议问题,请陛下与臣一人商议就行了,其他人不得干预。”赵构当即应诺。于是反对议和的参知政事刘大中和左相赵鼎被先后罢职。临行,秦桧假惺惺地为赵鼎设宴饯行,鼎气愤至极,不辞而别。

  军事上的胜利使金朝操有谈判的主动权,极为轻蔑南宋王朝,遣往临安的两名使者:张通左名为“谕江南使”,萧哲名为“明威将军”,俨然是一副宗主国的口气和姿态。进入宋境时,竟让沿途州县守臣象迎奉宋帝诏书一样迎奉金帝的诏书。士大夫闻讯,纷纷上书指责议和失礼。枢密副使王庶连续上书,力陈议和之非,遂被免职。

  金使到达宋都临安后,气焰十分嚣张,坚持要册封赵构为帝,并非让他更以臣服跪拜接受。消息传开后,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京城百姓众心共怒,卫戍部队更欲发动哗变。赵构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立即下诏欺骗军民,并威胁人们不准聚众闹事。秦桧怕赵构迫于舆论而最后变卦,假惺惺地提出要辞职。赵构坚决不允,并在群臣面前夸奖了秦桧一番。

  但是,要在满朝文武面前跪拜金主的册封,毕竟使赵构感到为难,而不这样做,和议就会前功尽弃。秦桧虽深知赵构的苦衷,却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他去找给事中直学士院楼炤商议。楼炤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向金使说明,高宗正在居丧守灵期间,不得行礼,跪拜之礼可由宰相代理。当秦桧把这一办法告知赵构时,赵构才眉头舒展,从无计可施的苦闷中解脱出来,立即命秦桧通知金使。金使也得知南宋军民反对议和的情况,便不再坚持原来的要求。十二月二十八日,秦桧代赵构在金使面前跪拜,接受了金朝的诏书。

  绍兴九年 (1139) 正月,宋廷正式宣布了议和内容: 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金归还原刘豫统治的河南、陕西地区,并送还徽宗梓宫、韦太后和钦宗。为了庆贺议和告成,赵构还给秦桧一伙封官进爵,大大热闹了一番

沆瀣一气 谋害岳飞

  在金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时常激化。绍兴九年(1139),挞懒败于政敌兀术之手,以“与宋交通,倡议割地”的罪名被处死。兀术向来反对把河南、陕西地区交还给南宋,因此,议和又被推翻。宋使王伦被拘禁河间,仅让蓝公佐一人回禀高宗,提出要修改和议条款。赵构不听群臣劝告,仍然希望谈判了事。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兵分四路南下,河南、陕西诸州纷纷陷入敌手。当兀术率兵十余万抵汴京时,宋留守孟庾率官迎降。金军占领东京后,继续向东南进军。当金军南下的消息传到临安,高宗才从苟且偷生的梦中惊醒,装出一副主战的样子。匆忙调兵遣将,进行抵抗。他下诏让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恢复京师汴梁。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 (今河南汤阴县) 人。北宋末年投军,因上书赵构反对南迁而被革职。绍兴三年(1133),因镇压江西农民起义,得赵构所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此后屡次建议大举北进,并上表反对议和。岳飞奉诏出师北进,先后攻下了颖昌 (今河南许昌市东)、蔡州 (今河南汝县南)、洛阳等地。接着,他亲自率领五万轻骑驻扎在郾城(今属河南)。兀术带领全军最精锐的拐子马到郾城决战。岳飞指挥将士持刀斧跃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大败金兵,取得了有名的郾城大捷。与此同时,韩世忠、张浚所部分别收复了渔州 (今江苏东海县东)、亳州(今安徽亳县); 忠义民兵也收复了不少城池,并相约以“岳”字旗为号,等待岳家军渡过黄河配合进攻金兵。这些胜利,形成了对金军的大包围,切断了敌人的归路。

  赵构是害怕金兵渡过黄河使自己失去容身之地,才下令抗金的。他所要求的只是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心满意足了。这时赵构看到宋军节节胜利,便再也不愿北征了。秦桧也忧心忡忡,唯恐以后兀术在谈判桌上向他问罪,更不愿岳飞北伐,因此,他以赵构的名义令刘锜、岳飞择利班师,不可轻进。

  秦桧知道岳飞不肯从抗金前线撤兵,就先命令张浚、杨沂中等抗金将领率先撤退,然后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请求赵构给岳飞下达班师的命令。赵构竟每天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家军立即退兵。岳飞接到班师的命令,心中异常悲愤。他流着眼泪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他不能违抗朝廷的命令,率军退驻鄂州。前方已经收复的城市,又重新沦入金人之手。

  赵构不仅主动放弃了军事反攻的良机,而且对拥重兵在外的将领戒心重重,他害怕苗、刘作乱的事情重演,决心在适当时机收夺兵权,以防止将领们尾大不掉,滋事生非。而今时机终于来了,他以论功行赏为名,诏令韩世忠、张浚、岳飞三大将速回临安。

  绍兴十一年 (1141) 四月上旬,三大将奉诏先后来到临安。秦桧设盛筵招待后,赵构又亲自慰抚了一番,然后宣布: 韩世忠、张浚升为枢密使,岳飞升为枢密副使,马上入府议事,不再返归军营。这表面上提升官职,实际上是剥夺三大将的兵权。高宗对三大将的部下也放心不下,害怕他们不能听命,于是,派张浚、岳飞二人去韩家军驻地——楚州 (今江苏淮安县)视察。临行前,秦桧要他们搜集韩世忠的过错,罗织罪状,遭到岳飞的痛斥,而张浚却极力执行了。从此,秦桧认定,岳飞不仅是他从事和议的重大障碍,而且是他实施阴谋的绊脚石,非置他于死地不可。而高宗也因他威望高,对他的疑忌越来越深,与秦桧一样决定除掉他。

  张浚是个贪功忌贤之徒,对岳飞非常嫉妒。他和岳飞来到楚州之后,在是否修筑楚州城墙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说岳飞提议要放弃楚州,退兵保守长江。秦桧马上以此为借口,指使他的同党右谏议大夫万俟上奏章弹劾岳飞。赵构正苦于抓不住岳飞的把柄,见了万俟的奏章,不加分辨,认为所说全是事实,就向秦桧说:“楚州是屏卫淮东的战略要地。如果没有楚州,通州 (今江苏南通市)、泰州就不能守,金兵一旦南下,苏州、常州也就危险了。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岳飞在军中宣传楚州不可守,不用修城墙。这不明明是沽名钓誉吗?他如此说法,我还能依赖他吗?”秦桧也大肆宣扬,以使这一编造的谣言传布内外。 秦桧的党羽跟着上奏章弹劾岳飞。 万俟等人还把前后所上奏章令都抄写副本,一并交于岳飞去看。事情至此,岳飞只好提请辞职。八月八日,高宗下诏免去了岳飞的枢密副使官职,让他到庐山闲居去了。

  再说兀术这次南侵损失极重,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认真分析了军事形势和赵构的心理,决计以威胁和诱和的手段让赵构就范。首先大造舆论,让钦宗的所立的太子赵谌回中原做皇帝,以取代高宗; 同时,兀术又把求和使莫将、韩恕二人放还临安,附书指责高宗不自量力与金兵交战,并声言要再次举兵问罪,对兀术的用意,高宗也领悟了几分,便修书一封,让刘光远与曹勋去兀术军前求饶。

  为讨好金人,赵构、秦桧与张浚谋害岳飞的安排也在有步骤地进行着。但是,单凭万俟等人诬告的那些罪状, 要杀岳飞还是不够的, 于是秦桧又捏造了岳飞 “谋反”的罪名。秦桧和张浚策划后,先买通了岳飞的部下王贵、王俊等人,写了 “首告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领兵到襄阳去造反,然后加以逮捕。接着,逼张宪招认,是岳云唆使他这样干的,又把岳云逮捕入狱。秦桧、张浚等人还将各种搜集的证据加以歪曲,送赵构审阅。赵构看到材料中有岳飞指示张宪举兵之辞,顿时大怒。秦桧就借机请求赵构立即把岳云提来,与张宪、岳云一同对证其事。赵构当即表示同意。

  十月的一天,岳飞从庐山到达杭州。秦桧立即向赵构汇报,赵构表示一切听从秦桧办理。秦桧命人将岳飞骗至大理寺,并要他的亲信、御史中丞何踌进行审理。当岳飞被带进大理寺时,不禁怒火中烧,大声质问道:“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了?”但无人理会。当岳飞走到一处,忽见岳云和张宪——两人都露头赤足,身荷重刑,遍体麟伤。岳飞双眼立即都浸满了泪水。何铸在审理这一案件时,已经觉察到所有材料都是由捏造而成,便向秦桧汇报。 秦桧嫌他办事不力, 便改命万俟来审理。 万俟一面令狱吏严刑拷打岳飞和岳云,逼他们招供; 一面继续罗织岳飞父子“谋反”的罪名。但一连两个月,没有人愿意出来作证。韩世忠得知后,对秦桧的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非常气愤,当面责问秦桧,要他拿出证据来。秦桧恬不知耻地回答道:岳飞父子的案子,“虽不明,其事件莫须有 (也许有的意思)”。韩世忠听后,更加愤慨地责问他说: “相公,'莫须有’ 三字怎么可以使天下人服呢?”秦桧无言以对。

  绍兴十一年(1141)的除夕夜,赵构与秦桧不顾一切地把岳飞父子及张宪定成死罪,把他们杀害。当时,岳飞才39岁。在临刑前,岳飞在狱案上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赵构及秦桧等人的最后抗议。

  无可奈何 禅位深宫

  绍兴十一年(1141)的宋金和议,使南京成为金王朝的附属国。从此,宋金关系不是平等的兄弟关系,而是君臣关系了。赵构深感获得金朝对其帝位承认之不易,因此,也安于称臣纳贡,每年除把岁币如数送到泗州 (今江苏盱眙县)交纳给金朝外,还要搜刮大量的金银币绢,送给金朝贺正旦及生辰。赵构的母亲韦氏每年送给金朝皇后的礼物也数以万计。金朝皇帝还随时索取各种玩好,赵构都一一照办。他对金朝皇帝的虔诚,不亚于教徒对上帝的崇拜。

  宋金战争期间,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农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议和后,宋廷向金朝交纳巨额贡物,这些钱财自然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由于赋税沉重,国困民穷,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赵构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建造了各种神殿宫宇,举行盛大典礼,以之粉饰太平。有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诗。悲愤地咏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充分揭露了赵构等人只顾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完全不想恢复北方领土的丑恶行径。

  高宗的美梦没做多久,新当上金国皇帝的完颜亮便准备举兵灭宋了。完颜亮是金朝的第4个皇帝。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金熙宗,登上皇帝宝座,整治内政,更萁都城,又想天下一家,不允许南宋存在。他曾派使臣到南宋,偷偷带上画工,画了一幅杭州风景图带回金朝,并亲自题诗道:“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这首诗清楚地表明了他想消灭南宋,一统全国的心迹。

  对于完颜亮南侵的企图,南宋的一些有识之士早有所察。绍兴二十六年(1156),东平进士梁勋上书,言金人有举兵之兆,劝高宗未雨绸缪,以防不测。高宗勃然大怒,竟以诋斥和议、迷惑大众的罪名,将梁勋流放到千里之外。这时秦桧亡死,群臣拍手称快,纷纷上奏章揭露他的罪恶,要求为岳飞平反昭雪。但高宗毕竟宠信过秦桧,和金朝的议和大计也是二人的 “结晶”,因此特意下诏说: “和金人讲和之策是我本人之意,秦桧只是赞成我的作法罢了。”并宣布: “从今以后有妄议边事者,要处以重刑。”

  完颜亮并未因为高宗的驯服而放弃对他的用兵计划。绍兴二十九年(1159)五月间,他无理责难宋使孙道夫,想找兴兵的借口。孙道夫回禀赵构。赵构认为自己从议和以来,事金国以臣理,未曾有过,金兵是不会用兵的。但又放心不下,便派王伦再度出使,暗中观察金国的动静。王伦回来谎说:“金国恭顺和好,没有丝毫举兵迹象。”赵构听了,顿时欣喜若狂。后来南宋使臣贺允中向高宗报告: “金人一定会南侵,应该及早防备。”赵构非但不听,并且罢去了他的官职。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分道南下,想一举灭宋。高宗这才慌了手脚,急忙起用患病在身的老将刘锜和王权率军抵挡。王权慑于金军的强大,在庐州 (今安徽合肥市) 不战而逃,全军溃败。宋高宗一听王权兵败,下诏准备解散官府,让各自逃命,他自己又想走航海避敌的老路。只是由于新任宰相陈康伯坚决劝阻,宋高宗才被迫下诏表示要率军亲征,并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赞军事,到江淮督战。而战时,刘锜孤军难抵,兵败南撤,整个两淮地区均被金军占领了。

  就在这年十月,完颜雍借完颜亮南下侵宋之机,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皇帝。正准备举军渡江的完颜亮,听此消息,决定打过江后,回师平定国内叛乱,没想到在采石被宋将虞允文指挥的宋军一举击败。完颜亮恼羞成怒,强迫金军将士冒死渡江,结果激起兵变。一些将领杀死完颜亮,率军北撤。南宋军队乘势收复两淮,大获全胜。

  完颜亮南侵的惨败,使南宋抗金热情大振,抗金运动风起云涌。面对这种局面,高宗十分尴尬,再坚持自己的议和主张已不可能,积极抗战又违背初衷,就于次年下诏退位,认他的养子、宋太祖的七世孙赵眘继位,自己当了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赵眘称帝后,为赵构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赵构死于德寿殿,时年81岁。宋孝宗谥他为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并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永恩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迫杀岳飞,逼得宋帝绝育,这位金朝猛将兄不简单
还原岳飞冤死的那个大时代!
游彪:岳飞之死与秦桧擅权
壮志难酬河山旧——岳飞的悲剧人生(中)
宋王朝的南迁和人民抗金斗争(二)(155)
南宋抗金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