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朝那些事儿

  公开的密谋

  蔡兴宗首先鼓动太尉沈庆之发动军事政变。沈庆之是刘子业的心腹,江夏王刘义恭和颜师伯发动政变为此人所叛卖。刘子业给予沈庆之极高荣誉,每次出巡,御车之上同载的只有三个人,皇帝、山阴公主和沈庆之。

  与皇帝最大鹰犬谋划除掉皇帝,岂非白白送命。蔡兴宗看准一点,人是自私的,而沈庆之是自私的聪明人。皇帝这么搞下去,天下必将大乱。天下如果大乱,沈家娄湖数百里肥田沃土会是谁的呢?

  蔡兴宗想到的,沈庆之当然也想到了。作为刘宋王朝的军事统帅,沈庆之承受的压力相当大。刘子业动辄杀人,皇叔杀!御弟杀!王妃杀!驸马杀!大臣杀!侍从杀!

  如果国家靠杀戮可以太平的话,皇帝太容易做了吧,你行我行大家行!刘宋王朝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隆隆作响,他沈庆之如同在火山口觅食的一只羚羊,而刘子业像趴在上面懒洋洋打瞌睡、晒太阳的雄狮。

  沈庆之警觉,借着帮助皇帝破获颜师伯谋反集团阴谋的契机,屡屡向刘子业进谏,劝皇帝和睦群臣,不要乱杀,更不要因为好色贻误军国大事。劝得多了,刘子业烦了,渐渐不满意。

  人最怕仇人多,哪怕你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官。沈庆之闭门谢客,他和皇帝牢牢拴在一起。皇帝一开杀戒,求情的人会挤满沈宅。你说帮不上忙,没有人会相信。人家会想,皇帝那么宠信,分明是你不帮忙。

  沈庆之养病在家拒不见客,蔡兴宗吃闭门羹。不过,毕竟是吏部尚书,组织部长,管人事的,很多事绕不开。亲戚要提拔吧?朋友要调动吧?

  一天,沈庆之的亲信到吏部办事。蔡兴宗悄悄地说:“沈公闭门绝客,不过是想逃避无休止的请托办事罢了。我对沈公无所求,为什么拒绝不见?”

  沈庆之一听,组织部长生气了,以后亲戚朋友升迁关照全指这位,不能得罪,安排人把蔡兴宗请到家里来。

  蔡兴宗毫不隐瞒来意,开门见山,张口就来:“主上近来的所作所为,已丧尽人伦天道。想改变他的德行,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

  这种话说出来就是大逆不道,这种话说出来就再也收不回去了。

  蔡兴宗毫不避讳,没有停止的意思,说话滔滔不绝:“主上如今所忌惮的,唯有沈公一人。百姓所仰望的,也只有沈公您。沈公威名远播,天下所服。如今,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人人自危。沈公如能首树义旗,谁不响应!如果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止是大祸将临,将来四海之人会唾骂沈公。我蒙沈公提拔,故为沈公着想,还望三思。”

  蔡兴宗说得平静,沈庆之听得平静。苍头公活了八十岁,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刘劭叛乱,血溅宫城;刘义宣满江的楼船;刘诞铁打的广陵城,哪一次不是他亲自平叛,金戈所指,群贼授首。

  如今小蔡当面鼓动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大臣谋反,可谓胆量包天。谁知,这位万马千军、枪林箭雨中不肯皱眉的苍头公竟然长长叹了口气:“唉!我怎不知如今的忧患与危险,我保全不了自己,只想尽忠报国,始终如一罢了,一切听天由命。我年事已高,退职在家,不管事了。手中已无兵权,即使想干也不会成功!”

  老狐狸已没有昔年五洲鼓动刘骏讨逆的锐气了。蔡兴宗不死心,详详细细道出心中的谋划:“当今心怀异志,想做大事的人,不是为了邀功赏富贵,只求脱离朝夕突来的死地。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不过缺个带头大哥罢了。若有人振臂一呼,俯仰可定。沈公带兵数十载,提拔起来的旧将多在禁宫和朝廷。沈攸之等人更是沈家子弟,怎么能不听你的!何况沈公门下皆是三吴勇士。殿中将军陆攸之,沈公的同乡,今奉朝廷之命东出讨贼,掌握物资调配,大有铠仗兵器,在青溪未发。沈公用他的物资武装将士,以陆攸之为前锋,杀入宫中。我自当率百官按前朝故事,另立贤君,天下事可立定!”

  蔡兴宗见沈庆之不动声色,略带威胁道:“如今民间讹传皇帝所作所为,沈公全部参与。如沈公迟疑不决,若有人先举大事,沈公难免有附从之祸。如沈公不想动用甲兵,我听说主上经常到沈公府上,不带侍从直入阁内,喝得大醉,留的时间又长,这是万世难寻的好机会呀,机不可失!”

  沈庆之听得浑身冒冷汗,这个小蔡好歹毒,刺杀这种办法都想得出来,连连摇头:“君肺腑之言,我感激不尽。可是这样大的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做得了的。事到临头,只能怀抱忠贞,一死而已。”

  并非只有蔡兴宗看到沈家的危难,沈家自己人也看得出来。沈庆之的侄子沈文秀率部去青州上任前,劝沈庆之说:“主上狂妄暴虐,祸乱不久就会到来,而独我们一家受到宠信,人们会认为我们和他一条心。况且,主上喜怒、爱憎变化无常,残暴无情,实是无法预测的灾祸,进也难免,退也难免。不如,趁我手中有兵,另立新君。”

  沈庆之不为所动,任凭沈文秀哭泣落泪。人越到老越怕死,沈庆之害怕吗?一生戎马的苍头公不怕死,他准备用死来换取沈家的安宁。

  刘子业诛杀何迈,沈庆之终于坐不住了,匆匆赶往宫廷劝谏。九曲青溪,碧波盈盈,溪水上的竹桥却不见了,难道桥会飞吗?

  谁有那么大的胆量,敢拆除通往宫廷的桥梁?明摆着,皇帝不想见他。沈庆之喟然长叹,只得打道回府。

  不久,一个数年不登门的亲戚来到沈家大宅。不是来串门拜客,也不是来请托办事,而是要命的。

  大内侍卫沈攸之阴恻恻地站在苍头公身边,手中的托盘上放着一罐药,残忍地笑道:“叔叔,陛下听说您得了重病,特意派侄儿给您送药。”

  沈庆之明白,哪里是什么良药,分明是皇帝想要他的命,这个阴险残酷的侄子不过借机报复,同时脱开与沈家的关系。沈庆之后悔了,后悔不该出卖好朋友柳元景。钱财与生命哪一个重要?只有面对死神的时候才会醒悟。

  南朝人信佛,佛教不准自杀,沈庆之怎么肯饮毒药。沈攸之冷笑着,伸出瘦干结实的手掐住叔叔的脖子,死死摁倒在床上,抄过一床锦被包向脑袋……

  可怜沈庆之八十高龄,战功卓著,三世老臣,一朝死于非命。沈攸之冷冷扫了一眼床上逐渐冷却的尸体,扭转身,若无其事地回宫复旨了。

  沈庆之的长子沈文叔泪如雨下,想起江夏王刘义恭被活生生肢解的残状,不寒而栗,咬着牙对弟弟沈文季道:“我能死!你能报!”说罢,饮药自尽。

  说话间,皇帝派出抓捕沈家子弟的禁军包围了沈宅。沈文季悲痛欲绝,跨马舞刀,杀出府外。禁军中多有沈庆之的老部下,故意放开一条生路,任由沈文季冲杀出去。

  细节决定成败。任何微小的变化也逃不过蔡兴宗锐利的眼睛。沈庆之死了,有一个人最害怕,领军将军王玄谟。

  柳元景、沈庆之和王玄谟都是刘宋王朝的高级将领,北伐大将,三朝元老,大功臣。如今只剩王老伧,大街上好些人在传:“王玄谟死了!”

  官越大越怕死。王府大门紧闭,王玄谟忧虑恐惧,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精神萎靡,度日如年。

  蔡兴宗拜访王府,王玄谟手指大门,颤抖着说道:“抓我的人来了,我的命完啦。”哪里还有当年封狼居胥的豪情壮志。

  有些人官越大胆越大,有些人官越大胆越小。当蔡兴宗劝王玄谟发动政变时,王玄谟眼中的光亮一闪而过,喃喃道:“这不是容易办得到的,但我决不会泄露蔡君的话。”

  蔡兴宗不死心,又鼓动统领禁兵的右卫将军刘道隆。这次策反竟当着刘子业的面,刘道隆护卫皇帝夜间出游,蔡兴宗随驾。蔡兴宗一脸从容地对身边的禁军主管说:“刘君,近来我们找个清闲的日子谈谈。”刘道隆反应机敏,一把掐住他的手,悄声道:“蔡公勿多言!”

  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警卫部队长官均无意发动军事政变,看来武装推翻刘子业的统治已无可能。山重水复疑无路,干高风险的事要由收益高的人去做,皇帝倒了,谁最有利,当然是皇族。

  有人把匈奴人比作狼。狼之所以凶狠,因为群狼构成了一支强大的团队。狼群所过之处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幸免,无论多么凶猛狡猾。但是,一旦失去团结的精神,狼群就会丧失可怕的力量。人性的忌妒也会使人类的团结变得脆弱。此时的匈奴人已经不再是横行草原的天之骄子,匈奴三大部落致命之处在于不团结。

  一百年前,鲜卑人征服了骄狂的匈奴人。北匈奴逃得很远,据说逃到欧洲,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竟然攻入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南匈奴更是四分五裂,大多部落成为晋王朝的附庸。这些受西晋帝国保护的附庸也一度占领洛阳,建立了匈奴人的王国。后来,他们被来自中亚地区的羯人打败,再度沦为牧羊人。

  大匈奴的复兴,只能寄希望于留在草原与鲜卑等北方民族互相通婚的三大部落,即独孤部、铁弗部和贺兰部。拓跋鲜卑人复国成功,留给匈奴人的机会不多,可他们仍旧不团结。铁弗匈奴人悠然享受着黄河河套、鄂尔多斯草原鲜美嫩绿的青草;贺兰匈奴人兀自做着拉木伦河霸主的美梦;只有独孤部在行动,这是匈奴人最后的机会。不求消灭所有拓跋人,只求扳倒他们的首领拓跋珪,因为这个人太可怕了。

  此儿有志高天下

  拓跋珪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志向!有志者事竟成。

  北魏名臣汉人张衮曾经对人评价拓跋珪说,“主上天资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张衮说拓跋珪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这是一个人干大事最基本的一项素质。

  牛川在贺兰部控制之下,心高气傲的拓跋珪不甘心受人操纵。他不会去做懦弱的汉献帝,很快和贺兰部首领两个舅舅贺讷、贺染干闹翻。拓跋部与贺兰部的蜜月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拓跋部就脱离贺兰部庇护,由牛川迁到云中川。

  云中川,即今前套平原。今天的内蒙古省会、草原明珠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就坐落在这里,不过当时并没有这么一座城市。古时的云中川是一望无际、天野相接、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大草原。《魏书》中记载:“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这里是拓跋鲜卑龙兴之地,代王什翼犍在此建造了盛乐宫。

  复兴伊始,代国内忧外患,年轻国王拓跋珪面临着重重困难,举步艰难。从中国整个版图望去,王国实际控制区域仅有现今内蒙古前套平原狭长的草原地带。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西有匈奴铁弗部、东有一个强大的慕容后燕国。

  四面强敌环伺,危机重重,拓跋珪非但不退,反而主动出击!公元386年四月,少年气锐、志向远大的代国国王拓跋珪毅然诏告草原诸部,将代国国号更名为魏,自称魏王,改元立国,北魏国建立了。代国复国仅仅四个月,拓跋珪就更改国号,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去掉百年传承的国号,对草原新王国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更改国号需要智慧和莫大的勇气。代国雄霸草原百余年,拓跋珪复兴家国,靠的就是这面招牌,你把自己的招牌砸碎,生意还做不做?看看人家慕容鲜卑人,这个复国,那个复国,都叫燕国。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就为了大燕那块金字招牌。这也给后人留下些难题,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分清楚很费劲。

  为什么要改称魏国呢?历史学家们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探讨。其中有一种说法:古人看重五德历运,按照五行说法,魏居土德,接续汉晋之间的曹魏。北魏所居的土德,就是曹魏的土德,承续的是汉朝的火德。拓跋之魏,即曹魏之魏。

  八王之乱后,中国大地建立大大小小十多个政权,各自纷纷,都说自己是正统。拓跋珪怎么办呢?去掉代王称号,就是要为自己寻个正统,不能承晋是必然的,因为晋朝仍在,承匈奴汉国?承羯族赵国?承氐人秦国?不行!干脆一起否定,我即魏国,曹魏的魏国,你司马氏篡魏而立,我就是曹魏,我复国了。

  十六岁的年龄正是憧憬理想的时期,今天的我们沉迷在游戏、网络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喜欢战争游戏的玩家会精心选择扮演的角色。拓跋珪心中的偶像是三国魏国的曹操,他认为代国称号不足以威服四海,而且也不希望别人指手画脚地说:“你能有今天,无非靠着祖辈的荣耀。”

  南北朝的北朝魏国在漠南云中川大草原上正式建立,拓跋珪亲手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代王爵位是晋朝册封的,拓跋珪抛弃了晋朝正统地位。虽然东晋取得淝水之战胜利,但是经过苻坚苦心经营,晋朝在北方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各路英雄都想取而代之,大晋国不再是那个为少数民族所尊崇的天朝上国。代国更名魏国显示出拓跋珪的雄心壮志,不再受晋朝束缚,定下了更高的战略目标,要与各地群雄角逐天下。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拓跋珪的志向和勇气。拓跋联盟中有些部落看不到魏国的前途,认为拓跋珪狂妄,把保护伞扔掉,数十年的老店换了门面,整个一败家子。代国虽说复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让这位牛气哄哄的少爷败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们哪里懂得拓跋珪的凌霄壮志?古来英雄皆寂寞!

  护佛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率各自部众叛离魏国,独自游牧去了。二部的叛逃更激起联盟内部的不稳,人心惶惶。拓跋各部落的首领和将领们愤怒不已,齐聚魏王大帐,请命追击叛徒。

  拓跋珪出奇的冷静,他有自己的判断:“侯辰和代题的部落世代为我们拓跋部做事,有罪过能忍则忍,当今国家草创,人们的想法不同,愚昧的人看不清形势,自然进退无常,不值得追赶。”

  两个月后,没能找到合适水草,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的代题率乙弗部重新归附魏国。拓跋珪不冷不热,代题再次叛离魏国。这一次,乙弗部众不愿相随,代题只得单身投靠独孤部刘显。拓跋珪任命代题的孙子倍斤为乙弗部的首领。这一手非常精明,不计前嫌,不搞牵连,遇上这样的老板,员工怎么会不安心工作呢?

  安定住部落联盟的人心,拓跋珪开始注意最大的敌人匈奴独孤部。拓跋部的强大在于团结,匈奴的衰落在于不团结。从南北匈奴开始,匈奴人就陷入到这个怪圈之中。

  拓跋珪和母亲贺氏一道对独孤部开展瓦解工作。草原民族由一些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组成,独孤部也不例外,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在刘罗辰领导下。刘罗辰是刘眷的儿子,刘眷被刘显杀死。拓跋珪利用二人的矛盾,继续老代王什翼犍时代与孤独部联姻的政策,娶刘罗辰的妹妹刘氏为夫人。拓跋珪这段姻缘非常完美,既有综合部族利益的因素,又有两人的多年感情。

  拓跋珪小时候寄居独孤部,与刘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二人的婚姻彻底拉拢住刘罗辰部,引起独孤部的分化,刘显的另一个弟弟刘肺泥也率领部落降魏。刘显被逼无奈,选择战略退却,退入长城内,南走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把草原让给了拓跋部。

  生性残忍、狡猾多诈的刘显难道会坐以待毙?当然不会,他正在策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胜败在此一举,这是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三岁犊岂胜重载

  什么阴谋呢?刘显派弟弟刘亢泥出使山西的西燕国,向西燕国主慕容永索要一个人,一个叫做拓跋窟咄的人。

  拓跋窟咄是老代王什翼犍的幼子。前秦灭代国时,拓跋窟咄已长大,留在代北怕生变故,被强逼迁往长安,入太学读书,实际上是监视起来。长安战乱,拓跋窟咄随慕容鲜卑东归,随行军中。他是什翼犍所剩的唯一一个儿子。

  西燕主慕容永是个很奇怪的人,命运跌宕起伏。他的遭遇可以印证一句古老的格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是前燕国的贵族,与慕容皇族是远亲。前秦灭燕,苻坚迁徙鲜卑人到关中。慕容永流落长安街头,老婆在家缝制皮靴,他出去练摊。千万不能小瞧卖鞋的,三国蜀主刘备早年也卖过鞋子。你也不必感叹命运多舛、人生多难,只要有足够的信念一定能够成功。从万人景仰的贵族沦落为寻常小商贩,并没有让慕容永丧失斗志。

  前秦淝水战败,慕容永毅然踢掉摊子,跟随帅哥皇帝慕容冲起兵关中,成为慕容冲手下的一员悍将。慕容冲被思乡东归的鲜卑人杀害,慕容永乘机夺取了西燕国的大权,率军东归,击败天王苻坚的长子、盘踞在晋阳的苻丕,独霸山西称帝。

  以慕容永的阅历和聪明,他对刘显的用心洞若观火,知道拓跋珪在草原光复代国对独孤部构成威胁,所以他另外寻出一个代国的继承人,想要引起魏国内乱,趁机消灭拓跋珪。帮助刘显等于向魏国宣战,与之为敌。不帮助刘显,对西燕国没有什么害处。可慕容永做出一个奇怪的选择,帮助刘显。

  原因不难猜测。慕容永认为刘显的独孤部在草原势力最大,而拓跋珪的魏国毕竟是新生力量,再者拓跋窟咄一去,名正言顺,势必引起魏国分裂,一个内乱部落如何经得起强敌攻击。帮助独孤匈奴称霸草原,自己凭空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慕容永同意将拓跋窟咄送给刘显。

  慕容永猜得没错,刘显用意险恶。既然代国复兴成为现实,拓跋珪称王,可你毕竟是代王什翼犍的孙子,我把代王的儿子请回来,看你怎么办?按照草原规矩你就该让出王位来,如果不让,打你师出有名。刘显的计策一方面争取到西燕国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使魏国刚刚团结起来的部落联盟陷入分裂。刘显的奸计差一点就得逞了。

  黄叶纷飞,秋风乍起。刘显尽起独孤部兵马护送拓跋窟咄回盛乐继承王位,此举造成魏国部落联盟大地震,诸部骚动,人心顾望。拓跋珪亲信左右侍从勿忸于部族的于桓兄弟与莫那娄等八家部落首领密谋发动叛乱迎接拓跋窟咄。

  八家部落密谋,莫那娄首领莫题提议派人送箭给拓跋窟咄以示效忠,并轻蔑声称:“三岁犊岂胜重载?”三岁小牛犊拉得了重货吗?言下之意,拓跋窟咄年长,拓跋珪年幼难以成事。

  莫题这个人很聪明,然而聪明人往往为聪明所害。莫题献给拓跋窟咄的长箭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莫题不仅是一家部落的首领,而且以幢将身份率领拓跋珪的禁兵,连亲兵中都有人反对,可见局势岌岌可危。

  之所以有这么多部落图谋叛乱,因为他们和莫题的看法相同,认为拓跋珪年幼无知,行事鲁莽,掌控不住形势。再一个抱怨拓跋珪和贺兰部闹得太僵,以至于四面树敌,不会是拓跋窟咄和刘显的对手,准备及早效忠新主子。

  讨好新主子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抓捕拓跋珪。于桓等人迅速制订出抓捕拓跋珪的计划。可就在当天晚上,以于桓兄弟为首参与密谋的勿忸于部五位头领,却被鲜卑武士从羊皮被窝里硬生生拽出来,扭到魏王的帐篷,迎接他们的是拓跋珪那张冰冷的面孔。于桓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可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拓跋珪这么快获悉密谋,直到舅舅穆崇站到身边,他才明白。但他一直以为穆崇是一个最不该告密的人。

  穆崇记得吧?就是和奚牧两人到七介山向拓跋珪母子通报刘显阴谋的那个穆崇。穆崇是代人,祖先从拓跋力微开始世代效忠拓跋部。他为人机灵敏捷,“少以盗窃为事”, 就是小偷。

  他虽然职业不光彩,但非常重义气。看看穆崇是怎么做的,当拓跋珪母子寄居独孤部的时候,他时常救济帮助,没有人能比得上。在拓跋珪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送信。

  当年刘显要杀拓跋珪,梁六眷让穆崇通风报信,知道刘显会疑心是他走漏风声,临行前对穆崇说:“刘显日后肯定会疑心我,你一定不要泄密,现在骑上我的骏马,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的奴才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少了一匹骏马。他联想到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又参与了此事,一定是他泄密。刘显正要派人去抓,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四处张扬说:“我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奴才。我夺他马,抢他女人,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便不再深究此事。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杀死了弟弟,却原谅了他。

  当外甥于桓告诉穆崇,八家部落密谋抓捕拓跋珪时,穆崇却大义灭亲,连夜告密。拓跋珪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斩杀于桓等五人,对莫题等七家部落首领则全部原谅,并不追究。这一手显示出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诛杀主犯立威,从犯一概赦免来稳定各个部落的人心。

  拓跋珪为防备联盟内部的人继续发难,率领诸部落向北翻越阴山,再次去依附贺兰部。拓跋珪果然能屈能伸,先前和人家贺兰部闹得那么不开心,这次居然扯下脸皮来再去。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以一个离心离德的部落联盟去和拓跋窟咄、刘显联军交战又能有多少胜算。

  拓跋珪第二个优点就是坚忍。坚持、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不认输。即使来到贺兰部地盘,也指望不上贺兰部会帮你出兵打仗,拓跋珪想到了中原帝国后燕。慕容燕国与拓跋魏国是姻亲,拓跋珪是后燕国皇帝慕容垂的孙外甥,他的祖母是慕容垂的亲妹妹。拓跋部的使者长孙贺和安同骑快马入塞向后燕国求援,没想到长孙贺半道投奔拓跋窟咄去了,安同历经千辛万苦从小路赶到后燕国新都中山城(今河北定州市)。

  长孙贺之所以半路投奔拓跋窟咄,一方面出于对拓跋珪的轻视,另一方面他不认为慕容燕国会出兵帮助魏国,因为燕国的老皇帝慕容垂正忙于和黎阳的丁零人以及南方的东晋开仗,哪有闲工夫管草原上的事。

  拓跋鲜卑人和匈奴独孤人的命运竟然掌握在遥远的中山皇宫里。慕容鲜卑真是鲜卑人吗?慕容垂又是个怎样的人?他会帮助拓跋珪吗?

  一代枭雄慕容垂

  世间不乏常胜名将,但有不败的将军吗?极少,但有!慕容垂就是其中之一。慕容垂十三岁开始带兵,大小千余战,从无败绩,人们称之为枭雄。前燕灭亡后,他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功复国,成为慕容家复国第一人。然而,他死后仅仅一年,依靠一场场军事胜利建立起来的后燕王国最终兵败河北,退出中原。对于百战百胜的名将慕容垂来说,上天似乎对他太不公允。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与鲜卑慕容家相媲美。慕容这个名字如同烟花般绽放出绚丽色彩后便湮没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洪流之中。慕容家族起初并不住在江南水乡姑苏燕子坞的参合庄,而是驰骋纵横在广阔无垠的辽东大地。金庸先生说得没错,他们拥有盖世武功。

  慕容鲜卑是东北的林地民族,祖先不讲汉话。那么,慕容这个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来源于一顶帽子,很奇怪吧?东晋十六国时代奇怪的事多着呢。

  慕容鲜卑属于东部鲜卑,东部鲜卑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鲜卑山,即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东部鲜卑在檀石槐时最为强大,他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设立大帐,建起鲜卑廷,统一众多的鲜卑部落,结成强大的部落大联盟。檀石槐死后,鲜卑一度衰落。后来一个叫做轲比能的鲜卑大人重新建立鲜卑部落大联盟。轲比能死后,鲜卑联盟分裂为三部。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

  慕容部原本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上游。三国时代,慕容部首领莫护跋率部向东南移动,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莫护跋跟随魏国大将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有功,封为率义王,定居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

  莫护跋起初并不姓慕容。当时燕地和代地的人喜欢戴步摇冠,步摇冠即一步一摇的帽子。那是一种流行于汉代的笼冠,本来是武将戴的帽子,其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高脚酒杯,四周用笼状的硬壳套上。所谓步摇冠,即在笼冠之上镶有像树枝树叶状的金枝金叶片,摇动即响。戴在头上,一走一晃,一晃一响。

  这种帽子时尚前卫,莫护跋非常喜欢。把披散的头发束起来,戴上步摇冠,整天招摇过市,诸部落的人都不叫他名字,叫他步摇。莫护跋不仅不反感,反而很开心。久而久之,步摇叫成慕容(东胡语的音讹),莫护跋也就以慕容作为自己的姓氏。

  后来慕容家族建立王国,为增加文化分量,解释说,之所以要以慕容为姓是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不管如何,慕容是叫定了,而且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步摇冠和慕容之称是慕容部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游牧走向定居的开始,也就是汉化的开始。

  公元285年,慕容廆继承慕容部首领,西晋王朝封为鲜卑都督。八王之乱爆发后,匈奴人进入中原,晋廷南渡,匈奴和羯人争霸北方。慕容鲜卑趁机在东北扩张势力,人口猛增十倍,国力逐渐强大。公元333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王国。一代开国君主出手不凡,打败羯族后赵的远征,灭掉宇文部和段部,击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一统辽东。

  慕容垂是慕容皝第五个儿子。起初不叫慕容垂,而叫慕容霸。慕容皝儿子众多,其中四个儿子比较出色,分别是次子慕容俊、四子慕容恪、五子慕容霸和小儿子慕容德。

  儿子多了,难免偏向。慕容皝对慕容霸甚是宠爱,经常对弟弟们说:“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取名慕容霸,字道业,认为他最终能够成就慕容家的霸业。甚至想立其为世子,因不是嫡出,未能如愿。燕军攻打高句丽和宇文部,慕容霸为先锋,时年仅十三岁,勇冠三军,成为慕容家族一颗新星。慕容皝对慕容垂的宠爱引起后来成为燕国皇帝的慕容俊的忌妒。

  慕容皝去世,慕容俊即燕王位。慕容霸与慕容恪一道入关,擒杀冉闵,攻占邺城。慕容鲜卑入主中原。慕容霸喜欢打猎,曾因游猎坠马折齿。慕容俊称帝后,出于妒忌,给他改名慕容垂,封为吴王。慕容垂恶运从此接连不断,改名字只是个开始。不久,前燕宫廷发生一起巫蛊案。

  巫蛊是一种巫术。古代的人认为用意念诅咒或祈福可以灵验,常用木头或玉石刻成人物形状进行施法。巫蛊案的主犯是吴王慕容垂夫人段氏。她诅咒的对象是谁呢?燕帝慕容俊。为什么要巫蛊皇帝呢?因为她的丈夫是慕容俊的五弟。如果皇帝死了,她丈夫有可能登上帝位。发现案情的是慕容俊皇后可足浑氏。案子看起来似乎很清楚,作案动机、客观行为、违法事实俱在,可是主犯却没有招供。

  “我有一千种方法让你开口!” 这句狠话在段氏身上没有用。鲜卑女人性格刚强,何况段氏是鲜卑三大姓氏之一。东部鲜卑最尊崇的姓氏有三:慕容、宇文、段氏。

  女人天生忌妒,因为她们要讨好男人,不允许有其他女人接触自己喜欢的男人,也难以容忍别的女人比自己高贵,可足浑氏也一样。可足浑皇后将段氏下狱,严刑拷打,动用大刑逼供。段氏骨气硬,一句软话不说,可足浑后发狠,指示廷尉往死里整,段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慕容垂心痛,实在看不下去,暗中派人对段氏说:“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你就招了吧。” 段氏的回答令人感动:“我难道怕死吗?我要承认巫蛊皇上,上辱祖宗,下必连累吴王你,我决不会那样做!”结果段氏在大狱里被活活折磨而死,这件案子终因证据不足,未能定案。

  巫蛊案是慕容兄弟二人争斗激化的结果,可足浑后想借此案牵扯慕容垂,除掉眼中钉。段氏宁死不屈,出乎意料之外。慕容垂思念段氏,娶段氏的侄女段元妃为继室。可足浑后依旧不依不饶,和慕容俊商量,罢黜段元妃,让妹妹长安君嫁给慕容垂,明为妻子暗为监视。

  慕容俊死后,慕容暐继位。中原是所有人垂涎的地方,东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师伐燕。桓温是中国历史著名将领,以一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名留青史,灭成汉、伐前秦威震天下。

  东晋军队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屡败燕军,兵至枋头,直逼燕都邺城。面对东晋名将的凌厉攻势,慕容暐准备退却,怎么来的怎么回去,慕容鲜卑做好回到东北的打算。举国惊扰、徘徊不定之际,慕容垂于朝堂之上傲然请战:“臣率军迎敌,若打不赢,再走不晚!”

  慕容垂生平未打过败仗,桓温生平也未打过败仗。两位不败将军的对决终会决出一名失败者。慕容垂分兵断晋军粮道,用伏击战术击败桓温,斩首三万级,取得襄邑大捷。这是桓温一生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桓温深耻丧败。吴王慕容垂顿时名动天下。

  宫廷是诞生阴谋的温床。太后可足浑氏感受到慕容垂功高震主的气焰,将战功抹杀,拉拢太傅慕容评,准备加害慕容垂。亲信们劝慕容垂先发制人,慕容垂保持着枭雄惯有的沉着和冷静:“骨肉相残,首乱于国,我有死而已,怎么忍心做这种事!”

  真正的枭雄从来不会在道义上授人以柄,当然也不会束手就擒,慕容垂选择了逃亡。慕容垂伪装打猎,带着子侄亲信们微服出邺城,逃往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到邯郸时出了意外,幼子慕容麟因向来不受慕容垂宠爱,跑回邺城向慕容评告状。慕容评派出精骑追赶,幸亏长子慕容令有万夫不当之勇,亲自殿后,追兵不敢逼迫。慕容垂父子只得改道西行,投奔前秦国。

  慕容垂前来投奔,乐坏天王苻坚。前秦早就想灭掉燕国,迟迟不动手,就怕这尊护法金刚。慕容垂走了,前燕必亡。

  慕容垂念念不忘复国大业,怂恿苻坚南下伐晋。淝水之战,慕容垂用三万军队牵制桓冲十万荆州大军,未损失一兵一卒。前秦主力兵败淝水,慕容垂把军队完整交还给苻坚,带着手下亲信回到邺城,斩吏烧亭,聚众起兵,收复河北、辽宁原前燕的国土,复兴燕国,史称后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文氏是匈奴还是鲜卑
五胡时代的那些胡人之拓跋珪
北魏帝国: (一)拓跋珪
匈奴后裔!契丹祖先!--鲜卑宇文部
拓跋和慕容决战参合陂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09、拓跋珪创建北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