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红楼梦》120回是同一个作者吗?(四)

【原创】《红楼梦》120回是同一个作者吗?(四)

时髦的傻子 【图片源自网络】【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八)、后40回续书备受争议的应该是【兰桂齐芳】,也就是【兰薰桂馥】。唐代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兰薰桂馥】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借指某人子肖孙贤或子孙昌盛。续书里的【兰桂齐芳】则有其具体所指:【兰】指的是贾兰考中举人,茂兰盛开;而所谓的【桂】还在宝钗肚子里尚未出世,用朋友@emou2021   的风趣说法,是【妥妥的将来时】。但【兰桂齐芳】是否有充分的根据?我们需要从前文中寻找蛛丝马迹。

      《红楼梦》作者惯用且善用预言谶语、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是不争的事实,他为宝钗的丫头取名【黄莺儿】应该说就大有深意。唐代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显然是借用这首诗的意思,预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不久宝玉即会出家。夫妻两地分离,除非梦中相会再无见面之期。

       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母带头【蠲资二十两】为宝钗庆生日。寿主宝钗点戏,偏偏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宝钗两大主角,也是未来的夫妻二人谈论戏文里的一支《寄生草》,其中有句云:【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两句言辞其实和【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样,都是二人婚后生活的预言谶语。大致意思应该是宝玉和宝钗实际上就是有分无缘的【没缘法】,虽然名义上已成就夫妻,但却是【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潜台词即是说,宝钗肚子里是不应该有遗腹子的。因之,所谓的【兰桂齐芳】,只是续书作者从自己的写作理念出发,不忍心贾府【真干净】而留下的念头而已。

      (九)、贾探春的结局,历来也是红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笔者比较认同梁归智先生【探春嫁给海外做了王妃】的说法。通行本写的是【由其父亲贾政做主,远嫁到海南镇海统制周家为媳】。这种说法与探春的判词虽有部分契合,但却远没有梁归智先生的推断更契合前80回隐伏的【草蛇灰线】。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给宝玉庆生日,群芳在怡红院行酒令占花名儿。探春抽的花签是:【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第70回几个人放风筝:【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文中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谶言探春以后也要成为王妃。【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中的【天上】指宫廷,【日】比喻君王。比如清代陈忱《水浒后传》云:【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岂有二主哉!】所以上述文中的【瑶池】、【日边】、【倚云】、【凤凰】等语词,均隐伏了探春身份的极其尊贵。

       尤其是象征祥瑞的【凤凰】,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来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但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凤和凰也整体被【雌】化,成为帝后、妃嫔们的象征。探春的 【凤凰】自然也就隐伏将来要成为王妃。所以,续书所写内容不符合原作者的人物设计。

      (十)、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窃认为是隐寓凤姐和贾琏夫妻关系的三个阶段,即凤姐对贾琏由第一阶段的【顺从】,到第二阶段的【谕令】,再到第三阶段的失宠被【休弃】。当然,【人木】所隐含的这个【休】字,除了【休弃】的意思之外,还有【万事皆休】之意,自然也就包括了凤姐的【小命休矣】。(具体分析请参阅鄙人拙文《也来说说【一从二令三人木】(上)(下)》

       http://bbs.tianya.cn/post-106-563020-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106-563039-1.shtml)

       通行本第114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只写了凤姐之死,并未提及被贾琏休弃。言下之意【死】即是【休】,以契合【三人木】的隐寓。笔者虽然历来主张不能以自己的一己之见作为证据辩驳事理,但还是有一定的理由可以说明:仅用凤姐之死来解说【休】字,并不完全符合判词意思。

       首先,凤姐被休弃才需要回归娘家,才会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之说。若按续书说凤姐已经【因被众冤魂缠绕】而死,命已休矣,怎么还能够【哭向金陵】呢?可能有人会哭,但那并不是王熙凤【哭向金陵】了。其次,凤姐的曲子里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之句,说明凤姐之死是肯定的,如同其他人的死一样,和【一从二令】并没啥关系,那又何须还要来个【从、令、休】一、二、三排序呢?可见,后40回应该有凤姐被贾琏所休弃的情节。

       对于宝玉的婚事,凤姐历来支持【木石前盟】。第25回:【凤姐笑(说黛玉)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看似在说笑话,其实是在为宝黛结合造势。连脂砚斋都指出其话中有话,在此处批道:【甲戌侧批: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庚辰侧批: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

       凤姐人品不好,但她的精明灵透连作者都每每赞赏有加。她深知黛玉不热衷俗务,如果成了宝二奶奶,每日倾心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绝对不会对她大总管的地位构成威胁。但如果宝钗成了宝二奶奶,她的地位只怕就会岌岌可危。尤其是第55回凤姐因小产不能理事,王夫人专门邀请宝钗,与探春李纨共同管理大观园,宝钗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理家才能。假若将来二宝成婚,王夫人很有可能要把家政大权交给宝钗,而不会继续让凤姐把持,毕竟【一拃没有四指近】。其实第102回已经有所透露:【王夫人(对宝钗)道:“。。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你还心地明白些,诸事该管的,也别说只管吞着不肯得罪人。将来这一番家事都是你的担子。”】所以,对于为了利益不惜玩命的凤姐来说,一定会用尽一切手段支持宝黛而阻止二宝婚姻。

       但是续书第84回,凤姐却毫无征兆地一反常态,第一个提出【金玉姻缘】的优越性及可行性:【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在那里?”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不仅如此,凤姐更是【设奇谋】使用【掉包计】,促成【金玉良姻】,却直接要了黛玉性命!尽管第54回黛玉让宝玉代酒引来贾母一通【掰谎记】,凤姐从中觉察出贾母对黛玉似有微词,转而支持二宝婚姻似乎有讨好贾母王夫人的成分。但续书如此布局却从根本上颠覆了凤姐对权力和财富贪得无厌的本性。

       诚然,黛玉惨死在宝玉宝钗新婚大喜之夜,这种大喜大悲反差强烈的情节设计确能营造出黛玉的悲剧气氛,真有痛彻心肺催人泪下之功效。《曹雪芹与红楼梦》更是把【黛玉之死】誉为《红楼梦》后半部分最为成功的两大支柱之一。但是,【掉包计】由凤姐首先提出并付诸实施,毕竟还是有悖于原作者人物设计的。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重要情节简述(24)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共10篇)
《红楼梦》十二钗的入选顺序及文化寓意
【红楼梦解读】红楼梦:探春用三个字拒绝黛玉做她未来的“二嫂”,细思极恐 | 古典名著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