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袭人名字究竟好不好?

花袭人名字究竟好不好?

                                          

                                                 时髦的傻子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为红楼人物取名时是极为缜密的,往往看似信手拈来却饱含褒贬深意,倾注着自己的爱憎情感。像甄士隐、贾雨村谐【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像贾府四千金谐【原应叹息】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这些名字里面的褒贬意味还不明显。有些名字则一目了然,如甄英莲谐【真应怜】、卜世人谐【不是人】、詹光谐【沾光】、吴新登谐【无星戥】、单聘人谐【善骗人】等等,则有着明显的褒贬意味。

 

但是,红楼人物好几百,这种推理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且,上面的相谐之意仅就本人的姓名而言,字面上不连带作者对姓名的任何评价。如果是作者在名字前面已经冠之以定语的,说明作者对这个人物已经有了评价,再去找谐音则显得牵强。比如有人说【贤袭人】就是谐【嫌隙人】,那么试问,难道【勇晴雯】也是谐【勇情蚊】吗?显然这都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

 

袭人的名字,可说是婢女中唯一一个详细交代了名字来历的特例——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从原文可以看出,【花袭人】这个名字就是取之于【花气袭人】四个字。这里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从原诗句里选择这四个字而不用整句诗呢?(整句诗句是在后面的章节里才出现的)觉得与其说是作者因惜字如金的习惯导致无意间落了三个字,莫如说是作者为了强调这个名字就来自于【花气袭人】而有意识地删去了后面三个字。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中,【花】往往代表着花季少女,再配上“袭人”二字,无疑是一个极为美好极为动听的名字,明显透露出曹公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之情。像这种名和姓的绝妙搭配,除了花袭人,还有金鸳鸯、黄莺儿等也是如此。

 

此外,是花自芳菲,芳菲即香气袭人,给人一种清醇温馨令人陶醉的美好感觉。贾府里还有一个丫头也姓花,她就是芳官(第63回)。作者把【花】和【芳】相联系,是不是有意点明【是花自芳菲】的意思也未可知。因为更有趣的是花袭人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字就叫【花自芳】。这个名字怪怪的,乍看就像女人的名字。这里面是不是有着作者深意也是值得深思的。

 

有人说袭人原名叫珍珠,跟了宝玉改为袭人就意味着【珍珠】变成了【鱼眼睛】。这只能说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红楼梦人物的姓名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仔细分析其中规律,这一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试举几例:贾府四千金的丫环分别是:元春——抱琴,迎春——司棋,探春——侍书,惜春——入画。对应于【原应叹息】的是【琴棋书画】。黛玉的丫环:紫鹃——雪雁。王夫人的丫环:金钏——玉钏,彩云——彩霞。凤姐的丫环:平儿——丰儿。李纨的丫环:素云——碧月。薛姨妈的丫环:同喜——同贵。

 

我们再看一下贾母的几个丫环:鸳鸯——鹦哥(鹦鹉);珍珠——琥珀;翡翠——玻璃等,多是老年妇人喜爱的珠宝、首饰、珍禽之类。贾宝玉的几个丫环:袭人——媚人(大概只出现过一次);晴雯——麝月;绮霰——碧痕;紫绡 ——茜雪 春燕——秋纹等等,多是少年公子哥喜爱的自然风光或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词语。

 

联系上面几个人可以看出,丫环的名字和主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息息相关。第3回,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甲戌眉批:妙极!此等名号方是贾母之文章。……者与了黛玉。】另一段【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甲戌侧批:亦是贾母之文章。前鹦哥已伏下一鸳鸯,今珍珠又伏下一琥珀矣。以下乃宝玉之文章。】】这里,脂批分别在【鹦哥】和【珍珠】两处都提到是贾母之文章,就最能说明问题。珍珠给了宝玉改为袭人,鹦哥给了黛玉改为紫鹃,都是这种原因。所以,说珍珠改为袭人就意味着【珍珠】变成了【鱼眼睛】毫无根据。

 

 

【花气袭人】四个字源自于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个句子首次出现在第23回——【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贾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

    有些朋友就以这段文字做依据,说贾政都说【袭人】名字【刁钻】,可见【袭人】绝不是好名字。且不说无论宝玉对与错,贾政总是和宝玉唱反调,贾政反对不等于就不好,【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是明证而且,贾政说【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明确说的是起名字的人【刁钻】而不是名字【刁钻】。而且王夫人建议宝玉把这个名字改了,贾政偏不让改,说【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可见,贾政厌恶的是【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而不是厌恶【袭人】这个名字。尽管不同版本上第一句有出入,但后面贾政不让改【袭人】都是一样的。说明贾政并不是厌恶袭人这个名字。

陆放翁的原诗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作者改动了一个字,把【骤】改成了【昼】。这又引起一些朋友的丰富联想,说这一字之改动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一改动意思就不好了,相应的【袭人】这个名字也就含有了讽刺意味。依笔者拙见,这一个字的改动确实是作者故意为之,但改动之后不是意思不好了,恰恰相反,意思比原诗句要好得多。

 

为什么说这一字之改动是作者有意为之呢?首先,这句诗在文本中出现了两次。除了上面第23回首次出现外,第28回(蒋玉菡)【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若说作者无意间笔下误,不可能两次都误,也不可能无论这一句是【诗】是【对子】都误,所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

 

其次,作者改动原诗句的例子还有两处。40回【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林黛玉引用的诗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原句是【留得荷听雨声】。作者把【枯】改成了【残】。第62回,在大观园红香圃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黛玉说【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其中【风急江天过雁哀】化自南宋陆游《寒夕》诗里的一句,但原诗句是【风急江天无过雁】。作者做以上改动究竟有何深意暂且不论,但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确定的是,作者改【骤】为【昼】应该是有意为之。

 

为什么说原诗句中的【骤】改为【昼】之后意思好得多呢?原来的【骤】字有【迅疾、突然】的意思,和花袭人【温柔和顺】的主流性格不相契合,而且和【袭人】配合在一起又容易产生歧义。因为只用了原诗里的一句,毕竟不同于原诗的意境和风格。改成【昼】字就使这句诗句更加委婉从容,从情感上也具有了更多【温柔雅致】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和【昼】也就是和白天、光明、和风、细雨、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姹紫嫣红等等只有白天才会显现的诸多美好事物相联系,使【花袭人】这个名字更具有了诗情画意的美好内涵。

 

综上所述,【花袭人】这个名字无疑寄托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一片赞美、赏识之情,和【金鸳鸯】、【黄莺儿】一样,是个非常美好的名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贾政说“袭人”这个名字刁钻?这名字真的刁钻吗?
赵姨娘的珍珠时光
袭人原名珍珠,晴雯原名什么?竟是一种会吃蝗虫和蛇的鸟类
《红楼梦》:紫鹃作为林黛玉的丫环,是小说中唯一读懂黛玉的女子
贾母为何只留鸳鸯在身边?
大观园里的“余则成”,潜伏到底却有个好结局,她是谁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