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八脉及其代表病证

二十八脉简介:
        1、诊断术语。较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
        2、基础理论名词。二十八条经脉。《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指左右手足二十四经脉,任、督脉,阴蹻、阳蹻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二十八脉
概念:
         1、指较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
         2、指左右手足二十四经脉,加任、督脉,阴蹻、阳蹻,二十八条经脉。

解读:  
        1、二十八种脉象,通常指的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或作疾)。
        2、二十八条经脉。《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指左右手足二十四经脉,任、督脉,阴蹻、阳蹻等。

具体内容:     
       一、二十八种脉象及其代表病证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中空。《脉诀》载:“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家三味》亦说:“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
       主病:(1)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2)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洪脉
        脉象:脉体阔大,轻取即得,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濒湖脉学》说:“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主病:主阳热亢盛证。多见于外感热病极期阶段,症见壮热、烦渴、疮疡、舌红苔黄等证,其脉来多有力。        
        3、芤脉:
        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按葱管。《脉学刊误》说:“芤草名,其叶类葱,中心空虚。”《脉经》载:“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主病:主失血,伤阴。常见于大出血或暴吐暴泻亡津液之后。
        
        4、革脉
        脉象:浮大搏指,外坚中空,如按鼓皮。即浮取弦急,按之则表坚里虚,如以指按鼓皮之感。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5、濡脉(即软脉):
        脉象:浮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如絮浮水。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散脉
        脉象:涣散不收,浮而无根,至数不清。张潞《张氏医通》说:“举之浮散,按之则无,来去不明,漫无根蒂。”《濒湖脉学》喻为“扬花散漫飞”之象。
       主病:元气涣散。为阳虚不敛,气血耗散,脏腑精气衰竭,特别是肾气将绝的危证。孕妇见散脉,则有堕胎之虞。
        
        7、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载:“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诀刊误》指出:“轻手于皮肤间不可得,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说明沉脉是在肌肉的中部应指,至筋骨有力。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   
    (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
        
        8、伏脉
        脉象:脉位深伏,内贴筋骨,重手推按始得。《脉诀》说:“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说明伏脉重按着骨始得。
       主病:
     (1)伏而有力为实邪内闭、痛极:可见于热闭、寒闭、气闭、痰湿阻滞等证。剧烈疼痛,亦见伏脉。  
    (2)伏而无力为阳虚之厥证:多见于心阳虚衰或吐泻太过,气随液脱之阳气虚弱证。
        
        9、牢脉
        脉象:脉位极深,深伏筋骨,坚牢不移,实大弦长。《脉说》云:“沉而有力,劲而不移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说明牢居沉位,其形大长,其势坚强。
       主病:实邪内闭证。如寒邪、症瘕、积聚、中风、痉厥等。

        10、迟脉
        脉象:一息三至,来去迟慢。即一息不足四至(成人每分钟在60次以下者)均可称为迟脉。《脉经》载:“呼吸三至,来去极迟。”
        主病:(1)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证,如冷痛、寒湿、症瘕等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多为阳气不足,如心阳、脾阳虚弱之证。(2)邪热内结:如伤寒阳明,燥热内结证,但其脉必迟而有力。

        11、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和缓。《诊家枢要》说:“缓,不紧也,往来舒缓。”
        主病:
     (1)缓脉多为平人之脉,其象从容和缓,浮沉适中。
    (2)若脉缓而无力,多主湿病及脾胃气虚,但亦应参照所兼之脉,方可判定。

        12、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细而迟钝,如雨沾沙或轻刀刮竹。戴启宗说:“脉来蹇滞,细而迟,不能流利圆滑者,涩也。”
        主病:涩脉主病有虚实之分。  
     (1)涩而有力;多见于气滞、血瘀,或痰、食等证。
     (2)涩而无力:多见于气血不足或伤精、失血等证。

        13、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少顷复来。《脉经》载:“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主病:结脉主病有虚实之分。
      (1)结而有力:主阴盛气结、痰凝、血瘀、食积、症瘕积聚之证。
      (2)结而无力:主心阳不足,气血虚弱之证。

        14、代脉
        脉象:脉来迟缓,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脉经》载:“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说明代脉是脉搏歇止时间较长,停久方来。
       主病:(1)脏气衰微,尤以脾气衰微,心肾阳虚为多见。(2)风证、痛证、惊恐、跌仆等。
       如妊娠见代脉,不作病论。

        15、数脉
        脉象:来去急促,一息六至(成人每分钟脉动约90次以上),《濒湖脉学》载:“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病:(1)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2)主阴寒内盛、虚阳外浮:脉多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此为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小儿为稚阳之体,一息六至,脉虽数,不能作病脉。

        16、促脉
        脉象: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脉经》载:“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主病:(1)主阳热浊盛、血瘀、痰食、气逆等证。(2)主虚脱证:多见于久病阴液消亡,真元衰惫。

        17、疾脉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诊家正眼》云:“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或阴虚痨瘵,阴阳将竭之证。

        18、动脉
        脉象:脉来滑数,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李中梓说:“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伤寒论》载:“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主病:见于惊恐及痛证。

        19、虚脉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迟大而软。《脉经》载:“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主病:主虚证。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皆可见此脉。亦主伤暑。

        20、细脉(小脉)
        脉象:细直如线,应指明显。因脉形细小,亦名小脉。
        主病:(1)主诸虚证:如失血、亡精、吐泻过度、久病阴竭阳衰等,皆可见此脉。(2)主湿证:多见于阳气虚损,湿邪侵凝腰肾。
        此外,冬季脉体稍细,不作病脉。若热病神昏脉细,为脉症不相应,多属逆候。

        21、弱脉:
        脉象:极软而沉细,举之无有,沉取乃得,重按欲绝。《脉理求真》说:“沉细软弱,举之无有,按之乃得。”
        主病:里虚诸证,气血亏虚,阴阳俱衰,尤以阳气虚衰证多见。

        22、微脉
        脉象:极细而软,轻取模糊,重按全无,似有似无。《脉经》说:“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主诸虚劳损,阳气虚衰,气血大虚之证。

        23、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何梦瑶说:“不足三指之部位为短。”
        主病:短脉主病有虚实之分,短而无力为气虚;短而有力为气壅,或痰食积滞。

        24、实脉
        脉象:脉大且长,坚实有力,举按皆然。实脉是各种有力的脉象的总称。《濒湖脉学》说:“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主病:主实证。如阳热内盛之三焦火炽,高热谵语,腑实便坚,食滞,痈疡等。如久病体衰,反见实脉,为脉症不符,此真阳外越之象,但久按、重按则感空泛无力,无根底。常人亦可见实脉,为正气充盛之征。

        25、弦脉
        脉象:端直而长,按之如弓弦状,挺然指下《濒湖脉学》说:“弦脉,端直而长,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1)主肝胆疾病、痛、疟疾、痰饮。如肝胆疏泄失积诸证,悬饮等。   
      (2)主虚劳、胃气衰败。多见于土败木贼,其脉弦而细劲,如循刀刃,多全无胃气。

        26、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左右弹手,如牵绳转索之状。
       主病:主寒证、痛证。多见于阴寒实邪所引起的各种实寒证。

        27、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经》说:“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等证。妇人脉滑而经断为有孕;临产见脉滑疾为离经;平人脉滑而和缓,为营卫充实之佳兆。

        28、长脉
        脉象:首尾端直,超过本部,如循长竿。《诊家正眼》说:“长脉迢迢,首尾具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因其脉来长直,超过寸关尺三部,因名长脉。
        主病:主邪气有余之证。如肝阳亢盛,阳盛内热等,但脉必硬满劲急。此外,平人亦见长脉,但多和缓柔匀。

二、廿八条经脉主治病证
        1、手太阴肺经: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组织器官病证。
        8、足少阴肾经: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1、足少阳胆经: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2、足厥阴肝经: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3、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14、任脉: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15、阴跷脉:主治多眠、癃闭及肢体筋脉出现阳缓阴急。
       16、阳跷脉:主治不眠及肢体筋脉出现阴缓阳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学-腧穴的分类、特点和规律-笔记
“任督二脉”在哪儿?何为十二经脉?知道你就牛逼了
168个针灸穴位定位主治
十二经络主治病
每个脚趾对应哪个经脉 一看便懂
针灸心经: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咽喉病,热病,胃肠病,神志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