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肌痉挛,胸闷气短,前列腺炎怎么办?看中医如何针药并举一网打尽

1,案例

患者徐某,男,58岁,长春市人,建筑公司老板。右侧面肌痉挛3年,加重半年。患者於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面部肌肉抽搐,伴有流泪,特别难受,曾在多家大医院诊断面肌痉挛,给予中西药(药品名称具体不详)效果不理想,近半年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於2019年03月11日经朋友介绍来我诊所就诊。

( 本文由刘国轩弟子分享)

2,刻下及既往病史

刻下证见体型偏胖,面色黎黑,油质皮肤,精神状态尚可,右侧眼颧唇肌肉阵发性痉挛,紧张时痉挛明显加重,右眼流泪,伴有胸闷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加重(5年前心脏内放4个支架),少腹胀满,肛门下坠,小便黄赤,大便时溏,时便秘,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饮食正常。左脉沉细,右脉滑数。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舌尖薄,舌苔微黄而滑,舌下静脉青紫舌下经脉两侧有充血性瘀斑(见下图所示)。

有冠心病、前列腺炎病史,否认有其他病史和家族性病史。

3,临床诊断

综上四诊合参,面肌痉挛,流眼泪频繁,皆为风邪侵袭阳明胃经之脉络,故紧张时以致三叉神经受刺激,发为面肌痉挛,视为风中经络之故;基于胸闷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加重,舌尖薄,皆因素体脾胃虚弱,心阳不振,痰瘀阻滞心脉所致上述症候群,故见脉沉细滑数;少腹胀满,会阴下坠,小便黄赤,证见舌苔黄腻,可诊断为湿热下注。

4,治疗法则

依据临床诊断,治宜温中健脾,温通心阳之法疗愈胸闷气短;佐以祛风通络,燥湿化痰之法疗愈面肌痉挛;再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清热利湿,祛除下焦湿热。

5,药物组成

附子30g干姜30g甘草15g桂枝30g生白术60g砂仁24g党参45g陈皮24g半夏12g茯苓45g石菖蒲12g晚蚕沙30g木香15g蒲公英30g丹参30g,15剂一天一剂,水煎内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注:本方仅供学习交流,所以病症均需要专业医生辨证开方,切勿照搬方子,私自使用后果自负)

6,炁针治疗

取下关、蝶谷、翳风治疗面肌痉挛;至阳温通心阳;膈俞活血化瘀,温通血脉;隐曲、关元、坤宫益气补肾,疏通宗筋之郁滞,治疗少腹胀满,肛门坠胀,有效治疗前列腺。

刘国轩弟子是真中

刘国轩弟子治疗中

本案患者共服药15剂,施针三次,面肌痉挛、流眼泪终于消失;胸闷气短,全身乏力尽除;少腹胀满,会阴坠胀不适痊愈。同时性功能比以前强多了。经过十余天的调理,临床基本治愈,患者甚是感谢。

总结

本案患者素体阳气亏虚,心脉瘀阻,医院在心脏给予安装4个支架。复感风邪侵袭阳明经脉,发为面肌痉挛。经多方医治未见效果,延至达3年之久。综合分析本病案,面肌痉挛,流眼泪频繁,皆为风邪侵袭阳明胃经之脉络,故紧张时以致三叉神经受刺激,发为面肌痉挛,视为风中经络之故;基于胸闷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加重,舌尖薄,皆因素体脾胃虚弱,心阳不振,痰瘀阻滞心脉所致上述症候群,故脉沉细滑数;少腹胀满,会阴下坠,小便黄赤,证见舌苔黄腻,可诊断为湿热下注之前列腺疾病指征。

配伍解析

方中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燥湿,行气化痰;桂附姜草以甘辛化阳之法,达温中散寒,振奋心阳,伍入丹参以活血养血,通心包脉络,得香砂六君子汤温中健脾,益气和中,斡旋中州气机,促进气血化源,胸闷气短,全身乏力自愈;晚蚕砂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疗阳明经脉风邪,面肌痉挛自愈,晚蚕砂合蒲公英祛除下焦湿热之少腹胀满,小便黄,得木香、陈皮、石菖蒲行气化滞,醒脾化湿,疗会阴坠胀之弊,前列腺得以康复。诸药为伍,相得益彰,共奏温中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脉,诸证悉除。

炁针疗法更显其章

面肌痉挛选用下关穴、蝶谷穴和翳风穴。①下关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足阳明经脉、经筋布于面部,故去下关穴以达疏风活络,通窍利关之功,有效治疗面肌痉挛;②蝶谷穴是炁针门发现的新穴位,具有疏风活络,通关开窍之功,炁针门常用于治疗眼疾、面瘫,面肌痉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疗效显著;③翳风穴系三焦经和胆经之会穴,有通风疏络、开窍益聪之功,按气动为风,翳风穴能开气郁之闭。下关穴、蝶谷穴、翳风穴,三穴合用共奏疏风通络,通关开窍之功,治疗面肌痉挛独显其章。

选穴解析

胸闷气短,全身乏力选用至阳穴和膈俞穴。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为至阳。凡属寒热交争症,多先取此穴,以扶正气之阳,而却病邪之阴,俾收汗出而解之效。譬如阴阳交争之际,势均力敌,各不相下,而阳方突得生气增热之助,犹生力军突来增援,则阳之为胜,必可知也,故心胸、脾胃之阳气亏虚者多取此。因本穴旁平膈俞,则知其内应膈肌也。膈俞穴意为血之会穴,因动脉血管贯膈下行,静脉血管贯膈上行,全部膈肌与血液循环大有关系,可见本穴具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消热化湿的作用,故常用膈俞穴治疗瘀阻心脉、气滞血瘀诸病,两穴合用,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宽胸利膈,安和五脏,散瘀止痛,有效治疗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症候群。

专病专方

少腹胀满,会阴坠胀,此为前列腺疾病的指征。选用坤宫穴、关元穴、隐曲穴,此方是炁针门治疗前列腺的专病专方。①坤宫穴是炁针门发现的新穴位,隶属足太阳膀胱经,五行属土,承下焦任脉之气为阴,故名坤,穿越二宫循上行督脉与阳脉之海相交,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本穴与会阴,会阳相邻,故有通调二阴,补诸阳之虚,祛阴湿之证。壮腰补益,清热利湿作用。本门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独到之功!②关元穴位于元气交会之处,培补元气,回阳救逆,温肾散寒,治疗元阳虚衰证,脏腑虚备,治疗男子前列腺炎和小便异常;③隐曲穴是炁针门临床实践发现独创一个穴位,擅于治疗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具有温经通络,补赢填虚,补肾兴阳,通调水道,调经止痛的功效。三穴合用对本案具有清解宗筋闭郁,促进少阴气化之功,少腹胀满、会阴坠胀自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健:一味附子点龙睛 临床验案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如何调理?
经前乳胀,有时有结块,有时胸闷气短,有时有胀痛。不太愿意吃饭。
胸闷气短的概述
夹承浆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