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离绝是什么病?

《伤寒论》中最难懂的是厥阴病,因为厥阴病的病情复杂,元气最弱,很多死症都是出现在厥阴病之中,同时,厥阴病的四逆厥逆与少阴病的四肢厥逆也不一样。

   厥阴病为阴阳离绝

《伤寒论》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证与少阴的四逆证,手足逆冷有何不同?少阴病的四逆寒气重,表现为下利清谷,但欲寐等;厥阴作为六经之末,阴尽阳生,故在三阴证的基础上,多寒热虚实夹杂,表现为里急后重等——类似于西医的痢疾,局部炎症存在热像。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阴阳离绝,其实就是坎离二卦的分离,上热而下寒,有时会用半夏泻心汤之类的调节脾胃,脾胃恢复之后,上热下寒之象就会减轻,或者完全消失;但是,很多时候,人并不一定就能通过辛开苦降的方式调整好,还需要用辛温的方法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桂枝法”。

   厥阴寒不可鄹除

关于厥阴病的治疗传变,久病往往病至厥阴,虽三阴同病,但以厥阴为主。先治厥阴,病情愈合向少阴、太阴继而少阳、阳明、太阳的方向,为正治。

假设一个久病的手足逆冷,急投附子往往出现咽干身痛等不适。附子为代表的四逆汤主要出现在少阴篇,针对的是短时间的阳气暴脱,与厥阴病不同。如何辨别六经病病情向愈欲解的表现呢?少阴出现困倦“但欲寐”,太阴出现腹泻后胃口大开,少阳出现口苦咽干战汗,阳明见潮热,太阳出现病愈突然外感,其中每部分过程有长有短,但久病向愈的总体环节是一致的。

厥阴篇常用方主要有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苓桂剂(茯苓甘草汤等),共同特点是必有桂枝或生姜,所以一般厥阴病推崇温通之法,偏爱苓桂,其实“苓桂剂有上瘾之效,患者服药便觉舒适,不愿停药”。古今名家中,亦有叶天士通倡“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曾经做过一个统计,黄元御用药频率最高的三味药依次是甘草、茯苓、桂枝。这个与黄元御的“水寒土湿木郁”的病理模型有关,在临床上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厥阴逆冷导致的各种问题。

桂枝法:从厥阴到太阳之路

一般情况下,厥阴病阴寒之气太盛,就必须用附子,但是用附子之后,很快就会出现很多腹泻等现象,这是主要矛盾在少阴;如果主要矛盾在厥阴,使用大量的附子,就会出现肢节疼痛等不适,所以必须先用一些通阳的方法,就是桂枝法。

使用桂枝法之后,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但欲寐”的玄冥反应,但是也有的情况不会出现,直接就痊愈了,比如我们后面要举的例子。其实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两个思路,一是疾病传变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所以治病的过程刚好相反,那就是从厥阴病治到少阴病,再从少阴病治到太阴病,再从太阴病治到少阳-阳明-太阳病。

另外一个路子,则是直接从厥阴病治到了太阳病,用桂枝法湿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是元气相对较足的情况下,直接治疗的。

医案分析:丁某,2016年五月份开始闭经,后经医院检查有子宫肌瘤。脉见:右寸滑大,关中取缓,尺弱,左寸沉取缓,关浮缓,浮取微弱,沉取缓;自述口苦,纳可,大小便正常,健忘,睡眠多,四肢冷,冬天怕冷,舌络淤青。

处方:桂枝10克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丹皮15克 白芍10克 黄芩10克 桃仁10克 菟丝子20克 巴戟天20克 何首乌15克生姜15克 甘草10克   

五剂后,月经正常来潮,复脉正常,恐病深难愈,因嘱再服五剂巩固疗效后再去医院复查。 

解析:此案寒热交杂,然以寒淤为甚,故主要以桂枝生姜之类去寒,丹皮、白芍、桃仁祛瘀,以菟丝子、巴戟天、何首乌等滋肾温肾,茯苓白术去湿健脾,如此则太阴、少阴、厥阴皆能顾及,而通阳之效可速得,因有口苦,则稍有相火上炎,故加少量黄芩泄之,以此取效,方中又要以桂枝为主药,没有桂枝通阳之功,则恐怕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此疗效。

此医案,就是从厥阴病直接治疗,进入太阳病,然后痊愈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案通神
陈潮祖医案:杨某,女,58岁,农民
杨春虎临床医案。
【经方讲座】邓杨春:伤寒六经气化浅析之厥阴篇
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一
伤寒论方证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