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受孩子欢迎?记住这九条就够了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所以也很努力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一起成长。但是很多家长虽然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进行相处,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样家庭环境,和什么样的家庭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够让孩子喜欢?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项调查,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人生赢家?最终根据调查了268名哈佛的大学生,结果显示生活在温暖、幸福环境下以及处于爱和亲密关系下的人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

作为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庭环境,生孩子是处于爱和亲密关系下成长,比什么环境都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关系?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才更加受孩子欢迎呢。

以下我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活问题进行解答,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如何让孩子喜欢家长?

身边有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的优秀,但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他还是婉拒了老人帮忙带娃。在孩子三岁之前,一直坚持自己带娃。

虽然家庭不是特别的富裕,孩子的玩具也不是很多。但是孩子们经常见到妈妈,和妈妈一起愉快的玩耍,所以每天孩子都洋溢着特别开心的笑。

而生活中为了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奔波劳碌的父母,面对和孩子分离时,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妈努力赚钱给你买玩具玩”。但是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讲,什么感觉都比不上父母一起陪着玩耍。

季羡林在晚年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妈妈,他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利呀、地位呀,什么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完整的爱,才能够让孩子喜欢家长。

陪伴,其实是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孩子三岁以前,家长的陪伴对于他们的不可逆的成长历程来说非常重要。

而且陪伴一定要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待在孩子旁边玩手机等无效陪伴。

'在《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中写道: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孩子要的其实不多,最需要的是父母爱的陪伴。'

如何让孩子愿意和家长交流?

怎么才能让孩子和父母敞开心扉?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其实并不难。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南风效应:南风和北风比谁的威力大?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一开始就来了一个凛冽刺骨的寒风,人们为了抵御身上的寒冷,将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缓缓吹动,顿时风和日丽,人们感觉到燥热,就脱去了上衣,最终南风胜利。

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关心、激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包容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这说明我们认为对方有卓见、口才和聪明机智,反之,打瞌睡、走开或乱扯就是轻视。——霍布斯

温柔型的父母,在对待孩子时犹如南风,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心甘情愿的告诉父母自己心里的话,接受父母对他们的指引和教育,并且内心也更加坚强,更具有力量。

如何看懂孩子的行为?

家长想要看懂孩子的行为,可以从生理方面先了解一下人体的大脑,从而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知。

法国著名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大卫·赛尔旺·施莱伯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内存有两个脑:一个是认知脑,一个是情感脑。人们通常通过自我的意识以及理性来适应外界的变化,然后通过无意识以及人的本能来应对情感的变化。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对情感脑应用过多,而缺少了利用理性脑来看待问题,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行为也是。

我们往往在面对亲子之间的关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启动情感脑,将不理性的情绪冲孩子发泄,这种情绪也就将孩子本身的行为给覆盖了,导致家长无法真正的了解孩子,认清孩子的行为。

而更多的时候,孩子的行为都源自于父母的行为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利用理性脑来培养孩子,可以更好地认清孩子的行为。

如何让孩子心里面有你?

孩子的自私在3岁之前其实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中心性”。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外部世界,而且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占有”,在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孩子3岁之后还不懂分享和体贴,一般就是父母的教育出现问题,给孩子太少的爱和关注。

在孩子进入社会化的年龄,依然自私冷漠,那是父母缺少必要的示范和提醒。

想要孩子心里面有家长,首先家长就需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只有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更好的爱人爱己。

比如,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分享时,明确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只是给妹妹玩一下,它还是你的;

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或者,带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触,通过游戏或者日常接触,温和引导孩子分享。

还有在自私冷漠家庭环境下,将来孩子往往也会更加的自私冷漠,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长大越不喜欢和自己呆在一起,究其原因还是在家长这里。

回想一下:

父母有没有当着孩子面,自私冷漠的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客人;

夫妻之间是否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进行争吵,因为各自的利益一步也不肯退让;

父母其中一方做着甩手掌柜,回家就玩手机从不肯或很少动手帮助另一方;

这样的家庭哪里会有爱呢?当家长从小就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又谈何让孩子更好地爱自己爱家长呢?

所以作为家长,还应该努力的为孩子营造更加充满温馨环境的家庭,才能够让孩子长大之后体贴父母,心里面有父母,就需要从小为孩子埋下一颗充满爱的种子,精心地对这棵种子进行培养,才能够让孩子心里面有父母。

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很多时候想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内驱动力非常重要。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拥有一定的成就感,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的行为,似乎也会更好的催化孩子的内驱动力,使孩子更加愿意进行探索,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从个体心理学角度来讲,认知改变命运,家长们要对孩子充满正向的认知时,激发出孩子更多的求知欲。

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项这样的实验:他来到一所幼儿园,随机挑选出一部分孩子的名单,告诉老师和校长,这些孩子将来会大有作为。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凡是在这张名单上的孩子,在冲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有很大的潜能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

但是事后罗森塔尔却表示,这些名单都是他随机挑选出来的,而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的原因,就是在生活中接受到了更多来自于外界的鼓励,获得了来自于外界对他们的肯定,从而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内驱动力,更加充满求知欲,也变得更加优秀。

所以家长们平时可以多给孩子鼓励,给与好的期待,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充满激情,对外界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大胆的去探索未知。

如何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

我们家长都无法养自己家的孩子充满不自信,做事没有主见,其实这都是因为家长忽视了一个细节,忘记为孩子提供有限选择,导致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什么是有限选择?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表示: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进行提要求,而不是向孩子提供选择。

一个关于“选择”的实验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选择”的实验,他们把养老院里的老人分成两组,以微妙的区别对待他们。

他们告诉A组的老人:

你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是保持原样,还是怎么改动,都可以,请告诉工作人员你想怎么安排,我们会帮你做到。

“是否想要一盆绿植?如果想要,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对B组的老人,他们是这么说的:

我们希望你在房间里住得舒适,我们也将尽全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你们,比如房间的布置,我们都为你安排好了,希望你能满意。

这些绿植就是你的了,工作人员会每天替你给绿植浇水并照顾它们。

发现这其中的差别了吗?

A组老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而B组老人则是由养老院代他们做出大部分决策,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控制感。

每一天,都是这样的不同。

三个星期后,心理学家对这些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A组老人感觉更快乐,也更富有活力,机敏性和社交能力明显高于B组老人。

这个结果也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观点:选择权、控制感和胜任感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乐观,更有责任感,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可以延缓衰老。

当家长们能为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时,能够让孩子更加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理性判断,选择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勇敢的做自己,更加充满自信。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很多家长都误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努力的学习,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就可以了,也正因为有如此错误的认知,才会培养出来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在之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成功的话,就需要培养孩子具有责任感。过度的保护孩子,往往让孩子成年之后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变得毫无主见,不敢负责任。

家长们想要培养孩子有责任感,就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建立生活的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里根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都会对家长形成模仿心理,而家长在孩子心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严以律己,做好对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学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时,要鼓励孩子信守承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通过对自身的体验来学会承担责任,有责任感。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教会孩子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独立承担。

宫崎骏说:'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每位父母都应该明白,独立是孩子性格中不可缺少的,独立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优势。

如何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议?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三明治效应。这个效应就是指当将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间时,孩子会更加的容易接受。

这块特别的三明治里,第一层先是赞扬、肯定等积极面,中间层是建议、批评或负面观点,第三层是继续鼓励、希望、信任、支持或帮助。

比如面对孩子的成绩时:

第一层:肯定、赞赏——在学习方面的努力

第二层:批评、否定——贪玩造成学习下降

第三层:信任、鼓励——鼓励她再多多努力就能在期末考个好成绩

通过这种'二加一'方式表达的批评、建议,会更加让孩子更加积极接受建议,改善不足的地方,拉近之间的关系。

其次当家长要给孩子建议的时候,需要给予孩子明确的信号。

因为如果家长表意不明示,很容易就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当中,不知道出错的问题所在,或者不知道有什么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有些时候你并不介意孩子进入到你的卧室里,但是更多的时候,你还是想要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为孩子提供明确的信号,可以在房门上进行挂标签“OK”和“NO”,让孩子清楚的知道,当家长挂“OK”时表示允许孩子进入房间,当家长挂“NO”时是镜子还是进房间的意思。

当给予孩子明确的建议时,孩子才会更加容易地接受。

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教育是关键所在

家长们想要对孩子实行幸福快乐的教育事时,就需要让孩子真实的感觉到幸福。

很多时候幸福往往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每一个人对于幸福的认同感都是需要经历过幸福的体验才能够知晓什么才是幸福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为孩子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让孩子坚信自己是被父母爱的,才能够更加容易地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有关研究表明,当父母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时,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受到积极的影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吝啬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才能够让孩子更加幸福快乐的成长。

家长无法做到为孩子的一生护航,孩子更多的人生路都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所以家长要学会让孩子独立的思考,为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才能够让孩子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惕父母的8个坏榜样!你的行为深深影响了你的孩子
要注意培养利于孩子成才的三个重要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从这几方面教导,孩子会受益匪浅
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让你不放手!
你的哪些行为,等于废了孩子的武功?(一)
6-11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