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后期,十个战区的司令长官都有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为了应对日军来势汹汹的侵略,蒋介石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重新调整抗日战场,将原有的五个军事战区重新划分成十大战区,那么抗战后期这十个战区的司令长官都有谁,他们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第一战区:胡宗南

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是胡宗南,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作为蒋介石最器重的高级将领,胡宗南屡次被委以重任,到抗战后期,他被升任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胡宗南被授予上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率部进攻中原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遭严重打击后,被迫率残部逃到四川,1950年,西昌战役战败,胡宗南部下10余万将士被全歼,走投无路的胡宗南飞往台湾,开始了他的负隅顽抗。

胡宗南回到台湾之后也没有闲着,他想方设法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破坏,直到1959年,胡宗南才卸甲归田,结束了自己长达三十五年的军旅生活,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胡宗南就被查出患上了高血糖。

1961年的除夕夜,是胡宗南回到台湾之后过得最开心的一个除夕夜,这一天,一家六口难得地聚到了一起,他的老朋友也纷纷来拜访他。

自患病之后郁郁寡欢、足不出户的胡宗南也趁此机会去拜访了久不联系的老友,然而这样其乐融融的气氛却没有维持多久,正月初三,胡宗南就病倒了。

住院之后的第二天,蒋经国来看望他,面对这个小老友的慰问,胡宗南调侃道:“咱们浙东都说人死了就是翘辫子了,我估计我这回,也要翘辫子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跟你一起回到浙东了,哎。”

蒋经国听了之后不禁唏嘘,可是看着昔日好友憔悴的面容,也感到无能为力。

荣民总医院接受了几天的治疗之后,负责胡宗南的医生对他的妻子叶霞翟说:

“我觉得胡宗南上将的身体正处于恢复之中,应该不久之后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回家跟家里人团聚了。不要担心,会有好的结果的。”

然而意外总是来的猝不及防,1962年2月13日,胡宗南入睡前还精神状态十分好,甚至还跟叶霞翟聊了一会儿,可是几个小时之后,次日的凌晨三点,胡宗南的病房突然传出几声尖叫,只见他惊叫几声之后,一只手高举起来,然后又突然落下,人便昏迷过去了。

匆忙赶到的医生对胡宗南实施了抢救,可是在五点三十分,因为医治无效,胡宗南逝世,他的子女也没能来得及跟胡宗南说上几句话,他就已经撒手人寰了。

第二战区:阎锡山

“我们跟着阎锡山干了那么久,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气,他啊,就是出了名的'钱鬼子’,小算盘打得贼精,每次打仗前,他都得把敌我双方的战备力量再三衡量,必须得确定自己的力量远超敌人了,他才会下命令,不然,他绝对不会贸然行动,做没有把握的事。”

这是阎锡山手下的炮兵司令周玳曾经对阎锡山的评价。

因为算盘打得精,阎锡山成了唯一一个从抗战爆发到结束都一职稳居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人,然而,再精明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1949年,太原解放,阎锡山于同年12月8日逃往台湾,开始了他十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离开了自己曾经叱咤风云的山西,胡宗南很快失势,最后只能告别政坛成为了一个“无业游民”。

阎锡山在远郊找了一个小院子,地是别人不要的茶园,常年没人耕种,杂草都快到胸了,道路不平整,磕磕绊绊的,晚上根本没法行人,园子里没有电灯和电话,水只能喝山上打来的泉水。

阎锡山在山仔后公路不远的地方修筑了一个茅草屋,在里面写东西,他称呼那个房子为“菁山草庐”,可见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辛。

可是阎锡山并非没有钱财给自己置办一处好一点的住所,他逃往台湾的时候,带了很多黄金财宝,也许是前半生的经历让他看淡了浮华,来到台湾之后的阎锡山每天只吃馒头青菜,偶尔才会加个鸡蛋。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他前半生坐镇山西,临了客死异乡,只留下了七句遗言。

丧事宜俭不宜奢;

来宾前来吊唁,挽联可以收,但挽幛一律不能收;

灵前供不开花的花木;

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

来宾、亲友不要过于悲痛,不可放声大哭;

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

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补心灵》一遍。

第三战区:顾祝同

1945年,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作为蒋介石麾下“五虎上将”中的“忠将”,他不止对蒋介石很忠心,对蒋经国也很忠心。

1949年,在李宗仁的逼迫下,蒋介石下台,而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顾祝同则成为了能与李宗仁抗衡的不二人选,手握军权的顾祝同与李宗仁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蒋介石也因此得以继续暗中指挥。

在帮助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顾祝同接连升任国防部长、总统府陆军一级上将战略顾问等,到1975年蒋介石病重,作为他最信任的下属,蒋介石将蒋经国的“继位”问题托付给了顾祝同,而顾祝同最终也不负众望,联合一众老臣,将蒋经国推上了总统的位子。

1985年,顾祝同身患重病,两年后病逝于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

顾祝同的忠心,让他内心无法睁眼去看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包括他自身,也是罪行累累,单就皖南事变之时的所作所为,就令人厌恶。

第四战区:张发奎

“中国铁将军”张发奎,在他的手下,曾经出过八位元帅。

武汉会战结束后,张发奎被任命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虽然他曾经是汪精卫忠诚的追随者,然而在1939年汪精卫沦为汉奸之后,这位是非分明的铁将军立马与之划清了界限。

在抗战胜利之后,张发奎面对英美的压力,他并没有屈服。

当时有个日本间谍叫贝安加,在一番查证之后,张发奎发现这个人是法国领事的情人,得知这一史实的张发奎并没有忌惮,他毅然决然的派人包围了法国领事馆,逼着这个领事签字承认了自己派出间谍的事实,并且认错。

晚年的张发奎活得比较通透,前半生奔走沙场的他选择在1949年辞职,前往香港定居,远离是非的生活是安稳自由的,直到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病逝,享年85岁。

由于铁将军生前一直念叨着要落叶归根,所以在他逝世十年之后,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送到了故乡进行安葬。

第五战区:刘峙

1945年,刘峙接替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

1948年,淮海战役前,刘峙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司令官,虽然大家都不看好他们,可是刘峙却说:

“上面如果要我做官,那我不愿意去,可是上面如果让我去拼命,那我一定义不容辞!”

然而结果很明显,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了。

淮海战役惨败后,刘峙被解除军职,赋闲在家的他为了活命,举家逃到了印度尼西亚,他在那里做起了教书匠,1954年,刘峙回到台湾,定居于台中市,他每天读书写字,整理出了《我的回忆》。

1971年1月5日,刘峙病逝。

第六战区:孙连仲

1944年,孙连仲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他曾经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原本孙连仲只是冯玉祥手下的炮兵班长,可后来因为他屡立战功,一路升到了军长的位置,全面战争爆发后,孙连仲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连仲一向信奉军令如山,在台儿庄战役中,尽管整个部队的伤亡超过了70%,可是由于接到的命令是死守台儿庄,于是孙连仲带着必死的决心跟31师师长说:

“前排部队被打倒了,那你就冲上去,如果你也被打到了,那就我来冲上去。只要我们在台儿庄就在日军想要占领台儿庄,就要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我们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台儿庄,所以大家都要做好必死的准备。人在,台儿庄在!”

后来台儿庄大捷,孙连仲也被蒋介石称赞为民族的脊梁。

1947年,孙连仲追随蒋介石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9年,他逃往台湾。

1990年,孙连仲在台北病逝,享年97岁。

第七战区:余汉谋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余汉谋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余汉谋对自己的下属说:

“战争结束了,我们终于可以重回广州了。”

自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之后,余汉谋面对外界众多的质疑声,甚至在当时,连驻美大使胡适都曾经致电蒋介石,说:广州不战而陷,国外感想深恶。

所以扛着这么大压力的余汉谋,从1938年11月10日开始,决心发起反攻,恢复广东精神。

多年征战,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余汉谋觉得终于可以荣归故里了。

1949年广州解放之后,余汉谋败走海南,一年之后,他逃亡至台湾,在台湾他担任闲职,为了避免蒋介石对自己产生猜疑,他选择远离中心闹市,找了个郊区住下,每天写写字,看看书,过的好不惬意。

然而在1980年,他被确诊为肺癌,患病的余汉谋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在1981年,他的姐姐曾经提出过要回大陆定居,因为自己没法回到故乡,余汉谋跟自己的姐姐说:

“落叶归根,你要回家,我非常地支持你,你有什么困难只管跟我说,我都能帮你解决。”于是在他的帮助下,时年98岁高龄的姐姐余淑贤回到了广州。

然而他自己却在1981年12月17日,因病不治,病逝台湾,享年85岁。

第八战区:朱绍良

七七事变爆发后,朱绍良担任中央军总司令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他升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

朱绍良不同于一般的国民党将士,尽管在国共两党分裂期间,他所代表的是国民党,也曾积极参与内战,可是当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深入之后,由于他始终牢记民族的精神与大义,朱绍良曾经多次劝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当时毛主席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希望更多的国民党加入到抗日救国行动中来,曾经给朱绍良写过一封亲笔信,信上说:

“十年酣战,随处与先生相遇,可谓大有缘矣!然鹬蚌相持,渔人伺于其侧,为鹬蚌者不亦危乎?付上共产党致国民党书,为国家民族谋,亦为先生谋也。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天下后世颂先生为民族英雄。”

看完信之后的朱绍良,确实内心有所触动,在抗日战场上,他也骁勇善战,奋勇杀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在重庆负责处理国民政府和南京事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朱绍良跟随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到了台湾,作为国民党高层次将领之一,他深受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器重,直到1963年,他因病逝世,蒋介石还追授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第九战区:薛岳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

粟裕曾经评价薛岳“薛岳用兵尚称机敏果断”,而薛岳本身也有“战神”的名号,据统计,薛岳是抗日战场上杀敌最多的一位将军。

1949年薛岳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然而就算有战神的名号,蒋介石对薛岳也没有完全的信任,因此,就算薛岳跟随自己来到了台湾,蒋介石也没有把实权给他,而是给了薛岳一些虚职。

意识到自己不被重用的薛岳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反而选择修身养性,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活到了103岁高龄。

薛岳怎么也算一个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军,然而来到台湾之后,他的抱负却一直被蒋介石压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他在临死之前高呼了一句

“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1992年11月,薛岳曾经托人带了一个铜镜到乐昌,镜子上面有他的题词“桑梓情深”,可见薛岳对故乡仍饱含思念牵挂之情,然而直到他逝世,也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1998年5月3日,薛岳在台湾逝世。

第十战区:李品仙

李品仙和白崇禧是同学关系,也因如此,在白崇禧的照拂下,李品仙在军中官职稳步上升,1944年12月26日,李品仙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李品仙在解放战争中,曾多次向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发起进攻,随着1949年国民党失势,李品仙于12月逃到台北。

1950年,李品仙被蒋介石任以闲职,仅仅两年之后,他就被蒋介石勒令退休,过上了赋闲在家的日子。

之后他又被邻里乡亲推选为邻长,成为邻长的李品仙选择开垦荒地,种蔬菜来维持生计,1967年,老弱多病的李品仙开始将自己手头的鱼塘和房屋悉数变卖,转让出了自己的农庄,拿着换来的钱在台北购置了一处闲房,藉度余年。

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逝世。

结语

十位司令长官在抗战时期都英勇善战,可是民族大义始终要居于首位,如果这些司令长官能够早日认清形势,跟随中国共产党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那么他们也不必在晚年饱受相思之苦,看得到祖国大陆,却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无论什么时候,民族精神才是至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5年,十二个战区的司令长官都有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22)密报西安军事会议
抗战时期难民为何涌入四川而不是陕甘宁?第八战区仍面临战火威胁
战区长官司令部—「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
胡宗南抗战后期晋升战区司令,仅仅是中将军衔?时间差产生的错觉
血战石大山(上)【传奇将军王根僧之四十七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