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民国历史的四个疑问

疑问一

国民党为何不退往海南?

有历史爱好者问:当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为什么要退守台湾?为何不退守海南岛呢?

1950年:解放军渡海作战誓师(油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综合且复杂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台湾经过日本殖民50年的经营,拥有较为发达和成熟的工业基础,且城市化发展、交通基建发展,也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而相对台湾而言,海南岛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岛上的综合产值较低,所以,就经济基础来说,台湾无疑远胜于海南,所以,台湾显然更适合国民党大军退守。

日据时代的基隆(上)和台南(下)已经建成了成熟的城市

第二点:台湾海峡最窄处都有126公里,且有“黑水沟”(澎湖水道,水流不稳定,容易翻船,为天险)作为天然屏障,防守相对更容易,而相比较而言,琼州海峡最窄处只有18公里,而且海峡水流相对稳定,所以,海南岛显然不利于防守。

如图:琼州海峡非常狭窄,最窄处只有18公里,很不利于防守

第三点: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当年郑成功把荷兰人打跑之后,郑家在台湾坚持了22年之久,在这22年间,清政府拿郑家军无可奈何,那么,从1949年的蒋介石看来,解放军海军、空军力量很薄弱,所以,蒋介石认为:台湾可以长期据守。

第四点:台湾从日本的统治下光复不久,岛上几乎没有中共力量(其实有,但处于地下状态,非常弱小),尤其没有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队,然而在日本投降之后,海南岛上隶属中共的游击队“琼崖纵队”兵力已经超过一万,而且已经控制海南岛内相当一部分地盘,所以对于蒋介石而言,台湾无疑更适合退守。

解放军(左)攻占海南岛之后,和琼崖纵队的同志(右)会师

第五点:国民党退守台湾,有利于接受美国援助,因为相对于海南岛而言,台湾作为亚太地区岛链的关键一环,战略位置更重要,且位置更加靠近美国在冲绳的军事基地,所以,国民党退守台湾,更容易获得美国的援助和掩护。

第六点:国民党的黄金储备等重要物资,集中在南京、上海等华东地区,从上海装船运往台湾,路程短,很方便,但是,如果从上海装船运往海南岛,则路途远很多,而且一路上不确定因素也更多,风险更大,所以,即使从保存国民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元气来说,台湾仍然比海南更有地利之便。

解放军乘坐木船攻打海南岛

不过,说到最后我们需要知道:国民党虽然选择台湾为长期据守之地,但国民党并非故意放弃海南岛,直到1950年,国民党仍然希望守住海南岛,只不过守不住,所以被迫放弃了。

疑问二

段祺瑞吃素是为了忏悔?

段祺瑞政府开枪杀了刘和珍等青年(1926年“三一八惨案”)之后,段祺瑞在现场长跪不起,并且从那时候起,终生吃素,以示忏悔。这是在中国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流传甚广的一则谣言,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无此事。

段祺瑞

是的,这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段子,其实只是一个天大的谣言。

首先,在民国的各类严肃史料里,并不存在段祺瑞“长跪不起”这件事,这事是无良历史写手捏造的,其次,段祺瑞确实长期吃素,但是,段祺瑞吃素并不是因为刘和珍那事,而是因为他信佛,而且,段祺瑞开始吃素的时间,是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前

对于这件事,段祺瑞的仆人王楚卿在《段祺瑞公馆见闻》里面,写下了非常清楚的证言:段祺瑞是在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吃素,而刘和珍事件发生在1926年,所以,段祺瑞吃素,并不是因为刘和珍事件。而且,段祺瑞也向王楚卿解释过:他吃素是因为在战争中难免杀人,所以礼佛吃素。

这是段祺瑞晚年去世之前留下的照片,当时他已经十分衰老,行动需要搀扶

然而事实上,段祺瑞对于刘和珍等青年之死,并没有忏悔之心,不仅如此,段祺瑞还认为刘和珍这些青年“该死”,在这件事上,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卫队旅参谋长楚溪春在他的回忆文章《三一八惨案亲历记》里,有清楚的记述,根据楚溪春的说法,刘和珍事件之后,段祺瑞对楚溪春是这样说的:

“楚参谋长,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刘和珍)这一群土匪青年!”

可见,依照楚溪春的证言,段祺瑞不但没有为“三一八惨案”忏悔,而且,段祺瑞还觉得北洋卫队开枪杀害刘和珍她们是做得对。段祺瑞毫无忏悔之意,所谓吃素赎罪一说,不成立。

简体中文互联网有很多虚假的“历史故事”,我建议网友注意甄别。

疑问三

1947年为何有恶性通胀?

历史爱好者都知道,1947年,民国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这场恶性的通胀,使很多中国人的资产缩水到几乎没有,当年这场恶性通胀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才结束。

1947年恶性通胀,售货、发工资,都用到成捆的钞票

当时这场恶性通胀,到底有多严重呢?举例说,在1948年2月,当时中国市场上每担大米的市价是法币300万元,然而仅仅4个月之后,也就是6月,每担大米的市价变成了法币1000万元,换句话说,6月份的米价是2月份的3倍多,而且情况还在加速恶化,可以想象,这场恶性通胀有多么严重。

那么,为什么民国在1947年会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呢?

其实这件事说穿了,很大程度上,和抗战有关。要知道,八年抗战,是要花钱的,人世间一切宏伟的事业,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有的代价显现很快,有的代价则显现得较为滞后,而1947年的恶性通胀,就是抗战代价的滞后表现。

1947年恶性通胀,售货、发工资,都用到成捆的钞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支出暴增,然而,国民政府本身就穷,东南沿海富裕地区沦陷之后,国民政府更是陷入了严重入不敷出的境地,非常困难,然而,抗战必须要长期咬牙坚持下去,怎么办呢?当时国民政府命令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等四家银行,疯狂印钞票,以供国民政府维持行政运转和维持军队抗战的支出。

对于解决短期问题来说,印钱当然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然而,印钱毕竟是饮鸠止渴,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国民政府后来向外国(例如美国)借款,通过各种方式来延缓通货膨胀的爆发,然而到了抗战胜利之后两年,也就是1947年,最终还是扛不住,抗战期间持续了8年的印钞活动的恶果,在1947年就像火山一样,以恶性通货膨胀的形式,爆发了出来

1947年恶性通胀,售货、发工资,都用到成捆的钞票

此外,侵华日军在战争期间对国民政府法币的破坏,也是战后恶性通胀爆发的成因,1938年7月下旬,日本政府决定:

“为了使中华民国丧失抗战能力,并推翻国民政府,应设法造成法币的崩溃,取得中国在国外的外汇,由此在财政上使国民政府自行消灭”

那么,为了破坏国民政府的法币,侵华日军做了什么事情呢?

首先,日军在沦陷区搜刮黄金、银元、外汇,破坏法币的根基,其次,侵华日军大肆伪造国民政府的法币,投放到民国的市场,人为破坏民国的财政根基,这一系列破坏民国金融的活动,不断发酵,在日本投降之后,逐步促成了恶性通胀的爆发。

应该还有其他成因,欢迎网友补充。

疑问四

民国为何普遍能养几个孩子?

民国有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民国很穷,但是,民国的家庭,却普遍能养活好几个孩子,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民国时期南京一户人家的全家福:这对夫妇生养了5个娃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养孩子”的概念不同。

在民国,养孩子最大的支出,就是吃饭,在饭桌上多一双筷子,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民国的家庭普遍不能天天吃肉,如果按照今天的物价来算,家里多一双筷子,就是每天多花10元菜钱而已,每个月多开销300元就可以多养活一个孩子,所以一个月入3000元的穷人,理论上可以养活5-8个孩子。

所以,民国的问题,不是养不起孩子,而是以下这些问题:

问题一:民国时期,国家工商业不发达,城里很难找到工作,所以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生存就会成为问题

问题二:娶不起老婆。民国不像今天,今天男的只要不挑,基本上都可以娶到老婆,但是在民国,不是挑不挑的问题,而是:即使你不挑,你要讨个老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女人宁愿做富人的小妾也不愿嫁给穷人,而且还有相当比例的女子下海做娼妓,所以事实上在民国,娶妻并非一件易事。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一个问题: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为了保护女人,而是为了保护社会底层的男人,我们有很多网友误以为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女人免当别人的小妾,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即使在旧社会,女人给人当小妾,绝大多数都是自愿的,所以一夫一妻制根本就不是为了保护女性,而是为了保护穷汉,是为了让低收入的光棍们也能娶上老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服务于长跑,有时服务于中跑,但很少服务于短跑”
债多不压身还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全民“大负翁”时代能否靠印钞机安然度过
深度分析:蒋介石是如何把民国政府玩完的
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和“小黄鱼”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之南京国民政府法币
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