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7年《红岩》作者罗广斌,被人推下楼摔死,14年后真相才被解开
userphoto

2023.02.12 广东

关注

1967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被人推下楼摔死,却一直以跳楼自杀被人下定论

而他死亡的真相,一直到14年之后才大白于天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罗广斌的死亡呢?他的死亡真相又为何被掩埋呢?

毅然投身革命

其实《红岩》里那些我们今天看来颇为触目惊心的场景,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罗广斌这个作者的亲身经历。

如果一定要介绍罗广斌的身份,除了《红岩》的作者之外,更应该被提到的是,他革命烈士,革命英雄的身份。

不过罗广斌究竟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开启他的革命事业,却要从一次来自他家庭的矛盾开始说起。

和很多我们印象里的革命党人觉醒自苦难不同,罗广斌出身在一个十分富庶的家庭当中,在那个年代,他们家属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家庭。

虽然算不上从小生活奢靡,但却比还在泥淖当中苦苦挣扎的普通百姓要好上很多的。家中田产动辄千石,即使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也足够罗广斌衣食无忧了。

这样家庭出身的罗广斌算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从小涉猎文学作品甚广,崇尚外国文学,在书本的世界里见识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

但这一时期,他还从未想过自己所处的环境存在着怎样严重的问题。直到因为躲避空袭,一家人转移到洪雅县城之后,罗广斌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坚定地革命斗士,他最早的革命启蒙意识,居然来源于一次懵懂时期无疾而终的爱情。

15岁的罗广斌在洪雅县城求学的时候认识了商人家庭的牟学莲,一样的世界观,志趣相投的爱好,让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虽然放在现在,这个年岁正是初中生学习的时候,“早恋”是万万不可取的。但问题恰恰就在于,罗广斌的父母反对二人交往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早恋”,而是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商人家庭的女儿,配不上富人出生的罗广斌。

这样的理由让一向以为自己家庭开明的罗广斌突然意识到,也许一直沉浸在书本当中的他,并没有注意,这个世界其实和他理想当中的世界不一样。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反抗,为了让儿子断绝恋爱的念头,罗广斌的父亲就将他带回了成都,并且软禁了起来。

但少年的叛逆加上突如其来的世界观的改变,让此时的他第一次出现了“反叛”的情绪,这股莫名的力量让他渴望挣脱束缚,去寻找另一种道路。

只是这样的寻找,注定是不会被家庭所容忍的,三年的软禁时间,罗广斌越发成熟,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封建家庭,怎样一个封建的社会。而这种思考,随着和著名革命党人马识途结识之后变得更加深刻。

随后几年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就像是为这个少年重新构建起了一个新的世界观,而罗广斌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革命思想的熏陶当中意识到:想要打破自己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寻找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而此时摆在罗广斌眼前的这条路,就是革命之路。这条路也在后来成为了罗广斌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然而今天读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革命道路从来都不是那么好走的,尤其是从早期,我党地下党人曾经遭受过多少迫害,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作为这前赴后继不断走上抗争之路一员的罗广斌,当然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1948年,因为叛徒的出卖,罗广斌最终被捕入狱,并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渣滓洞”。

也就是在这里,罗广斌展现了他超常的毅力和反抗精神,并在出狱后,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红岩》。

狱中抗争写就经典

1944年,在结识马识途之后,罗广斌顺利逃离了那个令他感到窒息的家庭。在西南联大,因为马识途的原因,罗广斌顺利开始接触我党的一些外围组织。

而组织当中同志们的积极进取、敢于抗争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压抑了许久的罗广斌。这一时期的罗广斌异常的积极,在不少反特务行动当中都身先士卒,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他的行为被江姐等人一一看在眼里,于是在来到西南联大的第四年,罗广斌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只是就在他加入共产党的同年,因为《挺进报》一案,国民党特务开始在上海、成都、重庆等我党地下党人积极活动的地方,大肆抓捕地下党。不幸的是,就在这些已经被抓捕的行列当中,有人因为扛不住重重压力,选择了背叛党组织。

也就是从这些叛徒口中,国民党特务得知了“活跃分子”罗广斌的住址,此后,还没来得及再大展手脚的罗广斌,再次开启了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涯。

其实我们学习那段时间历史的时候,最绕不开的地方就是渣滓洞和白公馆。原因无他,这里见证过无数敢于抗争英雄的英勇事迹以及敌人骇人听闻的手段。

所以被关押在这里,罗广斌以及其他的同志们,经受了怎样的酷刑是不需要过多笔墨描写的,或者说,写的再多,也还原不出当时这些同志们十分之一的痛。

而最开始被关押的时候,除了时不时的提审和拷问,当时的国民党看守也还算保留着几分人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的队伍越发强大,原本处于劣势的红军队伍开始取得节节胜利,气急败坏的敌人于是暴露了他们残忍的本性。

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遭到敌人的酷刑,牺牲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看着散发着森森幽光的刑具,罗广斌却越发坚定了自己革命的心。

看过《红岩》的人应该都很难忘记小说当中,江姐在狱中绣红旗的这一段描写,很难想象,在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关押,接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并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同志的倒下之后,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信念,才能用仅有的物资,绣出这样一面红旗。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一段并不仅仅只是在小说当中,这本书作者之一的罗广斌,其实就是当时在狱中绣红旗的主人公之一。

当时罗广斌已经被从渣滓洞转移到了白公馆,相比起渣滓洞,白公馆关押的“犯人”显然在在敌人看来,程度更加严重,关系更加复杂,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进了白公馆,想要再次看到外面的天空,几乎就成了天方夜谭。

虽然已经到了黎明曙光到来的前夕,但在这里关押的人们却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罗广斌听到了一则令他振奋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胜利就在眼前,此刻喜悦的情绪将连日来,萦绕在罗广斌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似乎连生死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有的革命者知道了消息都显得异常兴奋,虽然已经深夜,但狱中却充斥着以往从未得见的热闹氛围。

尽管没有人到场见证真正的新中国,但此刻他们却兴奋地讨论着新国旗、新国徽,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罗广斌的视线就是在这个时候落到了狱友的红色被面上,几乎是一拍即合,当他提出在狱中做出一面红旗,来庆祝伟大胜利的时候,所有的狱友没有丝毫犹豫的都同意了。

于是拆被面的、拆绣花的、做星星的,大家各自忙活起来,仿佛他们并不在监狱里,而是真的在为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做严肃而紧张的准备工作。

红旗做好了,红色的布料印在人们的眼睛里,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大家讨论着要在胜利的前夕,举着这面红旗冲出重庆,要让它在狱中升起。

可惜的是,还没有等到这面红旗见到太阳的那一刻,白公馆已经化身成了炼狱,到处撒满了那天晚上满怀激情的革命者的鲜血。最终只有罗广斌等几个人,在这场噩梦般的灾难当中幸免于难。

前面我们说到过,罗广斌其实家庭环境优渥,不少人可能对此没有概念,具体优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当时,已经明确罗广斌是共产党的情况下,只要他肯动用家庭关系,承认自己是受到蛊惑加入党组织的,他立即就可以从这个到处充斥着血腥味的地方出去。

当时党的上级组织也正是这样的打算,他们希望罗广斌能够动用关系出狱,为了后续的营救工作做其他的准备。

然而此时已经坚定了要和同志们坚守到最后一刻的罗广斌毅然拒绝了上级的建议,他决定,要留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但谁也没想到,他坚持到黎明的到来,却最终倒在了一场人为的动荡里。

成也《红岩》,败也《红岩》

1967年的夏秋之间,难得的,在这一天的街头上,一层又一层围着的人群显得异常安静。以往这个时候,这样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嘴里,大多是数落着被围着的人的过错,一桩桩、一件件,像是一座座大山,直要活生生压垮中间人的脊梁。

而今天的人群异常安静,原因无他,被他们围在中间的人此时已经开不了口了。

他的面容此刻被鲜血覆盖,几乎要看不清脸,依稀只看到头上汩汩流血的伤口,他躺在那里,毫无声息,俨然已经是一具尸体了,这个人就是罗广斌。大概连他本人都没想明白,当初自己的得意之作,为什么就能成为如今他被千夫所指的筏子。

罗广斌当时和杨益言一起创作《红岩》这本长篇小说的时候,说两个人是呕心沥血其实也并不为过。

那段惨痛的经历结束后,罗广斌一直有从事写作工作,大约是有亲身经历,他的文字总是能够发人深省,于是当时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开始向他约稿。

而为了保证两个人的作品质量更好,当时的重庆市委几乎给了两个人最大的权限,甚至专门请来了国外知名作家指导,又对两个人创作期间做了严格的要求。

事实证明,他们是成功的,《红岩》几乎是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只是青少年之间,无论是经历过或是没经历过的人,都被书里真实而残忍的情节所震撼。

就连后来“四人帮”的江青,也曾公开在文艺座谈会上对这部作品大肆赞叹,称自己“一读再读。每次都激动的流泪……”

罗广斌因为《红岩》红极一时,但此时的他从未想过,风评斗转居然来的这样快。先是有人指责书里对敌人有美化倾向,随后是原本对这部作品大加赞叹的江青,在人民大会堂直接认定罗广斌是“坏分子”, 公然宣称《红岩》是在为反动份子翻案。突如其来的一顶帽子扣下,原本人人称赞的罗广斌一时间成为人人喊打的“叛徒”。

更可怕的是,因为罗广斌从白公馆死里逃生,再加上其哥哥罗广文是国民党第七编练区司令,就连他的革命领路人马识途的身份也遭到抹黑,一时间谩骂、质疑、指责纷至沓来,罗广斌再次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一直到罗广斌去世,四人帮都只留下一句“跳楼自杀而亡”,就再也没有了确切的消息,没人知道罗广斌再次被带走的那段时间又经历的什么。

只是,在渣滓洞那样绝望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一年零四个月的罗广斌,真的有可能是自杀吗?据他的妻子胡蜀兴回忆,她明明在丈夫去世前不久,还收到了丈夫要她送粮票的信。一个存了死志的人,真的还会对吃饭有要求吗?这一切似乎都成了谜团。

一直到14年后,当年的看守者回忆,那几天罗广斌经受了莫大的折磨,连续几天,不眠不休,轮番有人盘问、批评,他看着罗广斌的烟一支又一支的抽,一幅会扛到底的的样子,一点也不像想要自杀。

然而第二天,却传来了罗的死讯,显然,当年的罗广斌的死并不是自杀。对于这一点,罗广斌的妻子胡蜀兴也是认可的。

她表示当时看守的人,根本就不让她靠近丈夫的尸体,她只是在人群中远远的看上了一眼,却发现罗广斌的额头上有很大的一个口子,可罗广斌不是跳楼的,为什么会头朝下呢。

等到她再想仔细看看时,罗广斌就被人匆匆忙忙的推去火化了,他们根本不理胡蜀兴想要给丈夫尸检的请求。

但胡蜀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事情的真相,等到1977年,《红岩》再次出版后,胡蜀兴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开始各方走动,希望他们能还丈夫罗广斌一个公道。

终于在她的努力下,重庆市政府公布了罗广斌死亡的真相,被人推下楼摔死的!

只是如今的线索在时间的洪流中早就找不到了,寻找凶手却成了无稽之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科书上不会告诉你的那些历史2.10(关于《红岩》的作者罗广斌)
【在路上】平淡 | 重庆之旅(一)
品读|歌声里:红梅傲雪,点点“忠诚花”
藏书: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当代长篇小说
他是杀害小萝卜头的凶手,却没被惩罚,还被安排到公安局工作
《忠诚与背叛》:解密红岩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