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本无错

前言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巨鹿之战中大败项羽,终于完成了推翻秦朝的事业。然而,此时的刘邦已经不是当年的刘邦了。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本来就不太聪慧的大脑变得越发迟钝。与此同时,权力也慢慢腐蚀了他的心智。他变得多疑、残忍,甚至有些偏执。

一、野心难遏,韩信先下手为强

这一切的变化都写在了刘邦的脸上。曾几何时,刘邦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时的他眼神清澈有神,嘴角常带笑容,与群臣谈笑风生。现在站在朝堂之上视察百官的中年人,眼神阴狠,脸色苍白,嘴角尖酸,整个人笼罩在一层阴郁之气中,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要怪就怪这个乱世吧。乱世之中,想要站稳脚跟是极其困难的。种种威胁无处不在:敌人的算计,朋友的变心,家人的背叛......没有人可以完全信任。

刘邦也不例外。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刘邦得到了一大批出色将领的支持。没有韩信的军事才能,就不会有巨鹿之战的胜利;没有张良的智谋,就不会有进退有度;没有陈平的内政手腕,就不会有朝廷的法纪......

可以说,这些功臣对刘邦来说就是半个汉朝。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批人也成为了刘邦心头的一块垫脚石。刘邦深知,自己还那么年轻,功臣们势力已经如此强大,一旦自己力量不够,谁又能保证这些人不会萌生异心呢?

韩信,这个桀骜不驯的汉朝第一功臣,最先遭了殃。韩信有功于汉,这是无可辩驳的。从龙且之战到定三秦,无数战例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汉朝。但是,韩信的野心同样也是昭然若揭的。他态度傲慢,有时甚至公然藐视朝廷的号令。

刘邦曾下过恩令,封他为楚王,他竟然哈哈大笑,当场扔掉了诏书,对左右侍从说:“楚王?我韩信要的是整个汉中之地!刘邦这小家子,怎配封我为王?”这番没大没小的言论很快传到刘邦耳中,让他勃然大怒。韩信竟敢如此公然藐视皇权,这是对刘邦威严的最大踩线和挑衅!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刘邦心生警惕。更何况,韩信手握重兵,又与项羽有旧,实在是个巨大的隐患。一个不小心,这人就要反了!刘邦陷入了长时间的纠结之中。他明白韩信对汉朝的重要性,可也深知这个人随时可能志不满贯,成为巨大隐患。

终于,在一次宴会上,刘邦装作豪饮,故意让韩信喝醉。韩信性格直爽,丝毫不疑有他,与刘邦痛饮到大醉。这就是刘邦等的机会。当晚,他派心腹到韩信的住处布下埋伏,暗藏了一把假的章台钺,然后对外宣称发现韩信谋反的证据,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韩信。

韩信还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斩草除根,连一个哀嚎的机会都没有。刘邦面无表情地签下了死令。他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二、猜忌生杀,刘邦除陈馀

韩信之死,无疑是对其他功臣的一个警告。刘邦的心思已定,他是不会容忍任何一个威胁的存在。陈馀就是下一个被刘邦猜忌除去的对象。陈馀本是项羽手下大将,后来在刘邦引诱下投降了汉朝。这为汉朝节省了许多军力,对最终获胜起了重要作用。

可惜好景不长,陈馀还没来得及享受功劳,就被刘邦设计杀害了。一开始陈馀颇受刘邦宠信,封为淮阳侯,地位崇高。陈馀心高气傲,见识过项羽的鼎盛,对刘邦的礼遇颇有微词。

一次,刘邦设宴犒赏三军将士,陈馀却在席间大谈当年项羽如何英姿勃发、号令天下。陈馀赞叹道:“要说真正的雄才大略,当属羽大王......啧啧,可惜年纪轻轻就遭了秦腰斩害,否则天下哪里轮得到刘邦这等人物?”

这番话让刘邦脸色微变,心中已然产生了隐隐杀机。他故作笑容,挥手说:“陈将军说笑了,我刘邦哪里比得上羽大王?”可这已给刘邦心中种下了一颗强烈的嫌隙。功高震主,这是真理。一旦功劳确立,就难免招来猜忌。

更要命的是,陈馀曾在另一次宴会上说漏了嘴,说出自己更看好项羽而非刘邦这样的话。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刘邦决定除掉这个心怀叛逆的大患。于是他设计让陈馀前去访问生病的英布。英布为人狡诈,一见陈馀便知刘邦心思,主动设下埋伏将其击毙。

消息传来时,刘邦面无悲喜,只是淡淡地说:“陈馀果然不是忠心之人,他与英布勾结,想要对汉不利,只能以他们的死谢天下人。”刘邦对此早有预谋,所以事后并未追究英布的罪责。陈馀就此被斩草除根。

三、连弑功臣,刘邦手腕狠辣

等到真正大势已去之时,刘邦的杀心愈发狠辣起来。他将更多的功臣视为眼中钉,纷纷赶尽杀绝。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赵衍和英布了。赵衍是汉朝开国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对刘邦帮助极大。但是,他犯了同样的错误——高估了刘邦的容忍度。

在一次宴会上,刘邦谈笑间对赵衍说:“当日我刘邦能够如此成功,全仗诸位功臣啊。”赵衍却哈哈大笑,讥讽道:“陛下说笑了!能有今日之功绩,实在是三生有幸!要说运气好,只怕是十生八生的造化了!”这番措辞激怒了刘邦。一个皇帝被臣子这样公开羞辱,容忍与否已经不重要,必须要给个教训,否则真是威信扫地。

刘邦勃然变色,沉声喝道:“来人!将赵衍拖下!”赵衍还来不及反应过来,身边侍卫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陛下!臣确有失言,还请陛下宽恕!”赵衍 哀求道。刘邦冷冷道:“朕所不欲,虽一言者戮!今日且以赵卿为教训!”话音未落,赵衍就惨遭斩首,血溅当场。

在座群臣无不色变。原来皇帝的心肠已然这般狠毒!至于英布,更是凶多吉少。他曾在汉朝建立之初大有作为,但后来仗着战功骄横,终被刘邦痛恨。英布患重病在床,刘邦见时机已到,决定斩草除根。他命心腹混在医官中,每日在药中下毒,使英布吊命于病榻之上。

英布也感觉到生命在一点点流逝,但作为战场上的铁汉,他不愿就此认输。“我英布一生跌宕起伏,能死在沙场上本是最好的结局。如今居然要死在这样的闺阁之中,实在可悲可叹!”英布自语道。终于,在一天黎明时分,英布气绝于病榻。根据刘邦的安排,英布的死讯将会秘而不宣,就此烟消云散。

四、错杀功臣,刘邦死后悔不当初

当英布等大功臣全都不在人世之时,刘邦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以为汉业已稳如泰山。然而,他错了。真正动摇汉朝的,不是那些强大的功臣,而是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小人——刘邦死后,这些小人终于露出了獠牙。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在长安崩逝。临终前他托孤于一个由功臣组成的集团,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人:周勃、陈平和周勃。这三人表面上最得刘邦信任,实则内心早已另有打算。刘邦死后,他们很快就联手诛灭了太后吕雉一族的势力。吕氏一清,他们便露出了真面目。

他们利用手中的兵权,先是杀了刘邦的儿子刘盈,然后又杀死了其他嫡系子孙。对此刘邦在九泉之下恐怕也会倍感后悔吧——他错误地放任了这些奸臣,最终害死自己的骨肉!功臣们声称,这些皇子都是吕后一手包装的假货,都非刘邦亲生。其实,这只是他们权力斗争的借口。

刘邦的所有嫡系子孙都被这三人联手杀害,汉家鼎盛的血脉就此断送。刘邦痛心疾首,却已无法回天。

五、祸起蹶臣,托孤功臣殃及子孙

当这三人的阴谋得逞之时,想必他们肆意庆贺,沾沾自喜。但是,历史的进程终究不会被阻隔。天道酬勤,报应不爽。刘邦的遗孀吕雉被他们所杀,她的儿子刘如意却在外避祸成功。多年之后,刘如意终于寻到机会,重整旗鼓杀入朝堂报了杀母之仇。

陈平见大势已去,主动请罪。刘如意并未处死陈平,而是罢免了他的官职,削去了他的权力,使他死心塌地。至于周勃,则被刘如意连同全家老小一并诛杀,家破人亡。周勃临终前后悔不已,这一生的荣华富贵竟然都付之东流,实在讽刺至极。

刘邦若知其子孙今日下场,只怕也会在坟墓中痛彻心扉吧。杀人者终被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皆大梦一场,都随风而逝。

结语:

历史滚滚向前,老生常谈。功臣祸起,君王猜忌,弑杀亲友,终酿大错。刘邦虽有其苦衷,但杀无辜为功臣者,难逃其悲剧性。吾辈当汲取历史教训,用仁政化解黑暗,方得天下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太祖刘邦登基杀功臣,为何未对张良痛下杀手?
西汉战争:刘邦杀功臣是忘恩负义?政治斗争没这么幼稚
汉初三大名将
项羽手下大将军龙且到底多厉害?为什么龙且一死,楚军就走向灭亡
刘邦杀了多少功臣?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为什么不杀张良萧何陈平俪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