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殊:一生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说:“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大概是词人戏谑的自我消遣吧。稍微熟悉一点历史或者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幼安居士一生几乎都是在愁苦之中度过的,又怎么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呢?他一生以恢复中原,收复失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就实而论,恐怕应该是“为说新愁强赋词。”吧。

愤怒出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古往今来就是因为诗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愁苦郁郁不得抒发,才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屈原如此,李白如此,杜甫如此,苏东坡如此,辛弃疾亦是如此。他们拥有太多的离愁别绪,壮志愤懑,才不得已“为说新愁强赋词。”他们以诗言志,以词达意,来抒发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自己说出的人生境遇的不满情绪。

然而,有一个人 ,他和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一样是名垂文学史的大文学家,大词人,可是,如果说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是“为说新愁强赋词。”那么,这个人可真的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这个人,就是北宋初期的文坛领袖大文学家,词人晏殊。

殊(公元991—公元1055)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生活的时代是北宋最为安宁繁华的时代,早在他出生的十多年前,宋王朝已经完成了统一中原的战争,在他刚及弱冠之年不久,宋王朝与就与辽国签署了保持两国和平的《澶渊之约》。可以说,晏殊一生基本上都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既不用像王安石那样担忧内部日益尖锐的隐患,也不用像岳飞那样为抵御外敌披肝沥胆。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的仕途可以用平步青云一词来概括,虽然有时候也出现过小小的波折,但是相比于屈原,李白,杜甫,还有苏东坡来说,那可真是平坦的不能再平坦了。宋代的官员待遇又特别好,无论是政治上的地位,还是经济上的待遇。晏殊可真的算是“富贵之人”了。

对于不用担心内忧外患的他,在上朝之后,回到家里,除了喝酒填词,又能干些什么呢?“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酒席上除了说一些离愁别恨的话,又能谈些什么高大上的话题呢?

酒足饭饱,闲来无事。 想要收发一些情绪,可是抒发什么呢?君主英明神武,黎民安居乐业。自是吟不出忧国忧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语。站在花丛中,默默的寻找,默默的发掘要吟咏之物,要抒发之思,久久伫立,直到夕阳落下山去,燕子归巢而立,才想起了去年此时自己怀疑有的愁绪,偶尔低头下望看见满径的落花,终于吟出了一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读晏殊的词很少能体会到真正的浓愁,但是却能深深的感到他对生命的忧患。他作为太平宰相,年少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忧郁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往往能从圆满的人生中体会到不圆满的生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没事找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这不正是吃饱了没事干吗?“无情不是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在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里,一代名相晏殊独自诉说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愁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读一首诗记住一个成语,读诗的你一定会有远方95
每日书法分享I最美宋词300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词中不得不提的“愁滋味”
【每日一诗】少年不识愁滋味
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