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们知道70年代的作家浩然吗?他的代表作最有名的有哪几部?你看过几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家浩然的名字在中国还是很响亮的。特别是七十年代,全中国只剩一个作家,那就是浩然。作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特别是喜欢文学的我,虽然当时也不过是中小学生,但对作家浩然的名字还是非常熟悉的,对浩然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出版的基本都读过了。

浩然原名梁金广,河北宝坻人,14岁就参加革命工作,他只上过三年小学,念过半年私塾,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以过人勤奋和天赋,喜爱文学,在遭遇一百多篇退稿后,终于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作品。他先后当过记者、作家,在北京日报社和北京文联工作过,并且在农村生活过多年,担任过县乡村三级干部,因此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农村题材的,都是写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浩然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作家,做人的品格高尚,他曾发誓,要一辈子写农民,为农民写一辈子。因此尽管后来他工作和职位变化多次,但他基本没有离开过农村生活,家一直安在农村或者小县城里,从这一点来说,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浩然在六十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艳阳天》一举成名。这部小说描写了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语言朴实,人物鲜活,生活气息浓郁,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小说。记得当时我只有十几岁,用了几个晚上把小说看完,白天心里还在想着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说“二茬子光棍难熬”,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一直在想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二茬子光棍难熬,啥,现在想想很好笑的。

文革期间,浩然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西沙儿女》,这两部小说我都是在我家的小窑洞里,点着煤油灯看完的。记得《金光大道》四十多万字吧,我一夜看到天亮,看了个差不多完,天亮我父亲喊我下地去干活,我根本就没有睡呢。起来后脸上被油烟薰得黑乎乎的,鼻孔里全是黑的,被父亲骂了一顿,也不敢吭声,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去了。《西沙儿女》是一种诗体小说,通篇都是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故事性不是那么强,当时对这部小说的感觉不是太喜欢读。年少时还是喜欢故事强的小说。

浩然一生创作了80余部作品,除了小说,还有散文、杂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等。可以说是著作颇丰。文革结束后,由于受到文革期间的某些人和事牵连,浩然在很长时间里生活得很压抑,但最后还是得到了社会应该有的尊重。1986年浩然到河北三河市一个乡镇挂职副镇长,全家都搬迁到乡镇去住。在那里,浩然重新拿起笔,创作了长篇小说《苍生》。这是浩然文革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有人说浩然是中国作家里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此言应该不虚。文革之前和文革中,浩然的《艳阳天》发行量非常大,特别是文革时期的《金光大道》《西沙儿女》的发行量都是天文数字。

综观浩然的作品,文革前与文革时期的作品,有着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郁,很适合农民阅读,也很适合有文化的人阅读。但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受到当时政治气候和时代的影响,人物概念化倾向比较严重,人为的阶级斗争影子自始至终贯穿全篇,这不是浩然个人的问题,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浩然是一个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的作家,他的名字,代表着那个时代。他是那个文化凋零的时代一支独放的山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沙儿女》:新中国第一部散文诗小说,南海残酷越战的诗意描绘
1949
《西沙儿女》——浩气长存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铮铮铁骨,拳拳热忱,浩然和他的《金光大道》完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缅怀历史:必须高度重视、重新评价浩然在新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