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三国时期十大名人姓名故事-趣谈古人名与字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就是国家的名字。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怎么定的呢?《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顺,确立了国号也就是名正了,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史记五帝本纪》说到:“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一、趣谈古人的名与字`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三国人物像》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成人也。”又《颜氏家训˙风操》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男女到成年时取“字”后,他的晚辈或后辈就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其“字”,以示尊重。名和字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不过三国乱世,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古人有一种“名外之外”,也就是字。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据《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子卿自是苏武的字。我们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当时称谓要求之严格!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黄损,字益之,徐退,字进之, “损”与“益”,“退”与“进”,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这类虽然不多,但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意思。

  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德不孤,必有邻”。还有一部分由于词义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看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了,但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奥秘。例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中解释:轲“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由此可见孟子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中情况。再如: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君冯(凭)轼而观之”的句子,而“瞻”就有“向前看”的意思。从这里来看苏轼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第三中情况。   

<<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与字的连带关系构成有以下11种:

  同义互训.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与明,平与原,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注释.

  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愈与退,损与益,都是反义词.

  联义推想.关羽字云长,是由羽毛推想到云的.赵家驹字千里,由驹而及千里.

  联义指实.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由云联想而指出实物龙.

  辨物统类.如范泰横字宗山,周鼎字伯器,泰衡为山类,鼎为器类.

  原名加辞.如杜牧字攸之.

  干支五行.秦白丙字乙,纯属天干相配.楚公子午字子庚,天干地支相配.

  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

  形体增省.如秦桧字会之,顾媚字媚生.

  成语贯穿.如魏哲字知人,出自'知人之哲',钱谦益字受之,取自'谦受益'.

  表白思慕.顾祖禹字景龙,雷渊字希颜,名直取仰慕者之名,字作注释.

俗话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在许多情况下,“名”和“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列式: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是并列关系。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的意思。辅助式: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皆为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李渔,字笠翁。蓑笠是渔翁的象征。矛盾式:字和名以相反的意思进行关联。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扩充式: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中,意思相顺,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延伸式:字的意思为名字的意思的延伸。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一是名与字的含义相似或有引申上的联系,前者在三国演义中最为多见,如张辽字文远,魏延字文长,周瑜字公瑾,董卓字仲颖等等。后一种比较少见,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黄忠字汉升,盼望大汉如日中天,自然是国之忠臣。又如袁绍字本初,绍有继承之意,袁氏四世三公,袁绍要绍继家业,自然要本初祖之德。第二种比较体现文化素养,就是名与字的联系体现在经典或典籍上。如曹操字孟德,就是来源于《荀子劝学》中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谓之德操一句,而赵云字子龙,则来源于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一句。三是名与字的含义恰好相反,如东汉灵帝朝有位大臣姓阳名球字方正。不过此人的字倒也配得上他这个人。阳球一生酷吏,自为司隶校尉起,就一直站在与宦官斗争的最前线,最终在扳倒大宦官王甫之后被灵帝处死,也算是求仁得仁。齐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称表字。字还有个附加作用就是等于加长了名字,中国人容易重名,有了字,介绍的时候就不容易错。古人会在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序,另外在字前面加子字、公、文、士等字都很普遍。古代男子在字前面加子、士及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另外在字前面加文字,是希望能谦逊、有文才等。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古人有名表字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个是兄弟之间出生先后的排名,例如最近比较火爆的军师联盟中排名第二的司马懿就叫仲达,大哥司马朗叫伯达,三弟司马孚叫叔达,四弟司马馗叫季达。我们都知道,伯,仲,叔,季不恰恰就是兄弟大小的排名吗?第二,抒发自己的情怀与品德。第三,寄托自己理想信念。第四,就是以自己的出生地方命名。第五,以古代典籍中的寓意来命名。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成人也。”又《颜氏家训˙风操》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男女到成年时取“字”后,他的晚辈或后辈就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其“字”,以示尊重。名和字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随着认识的转化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名的也大有人在。曹操字孟德,“德”与“操”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一句;刘备,名备,字玄德。备,准备,储备,守备的意思。玄德,谓潜行道德也。名字相连,有厚德载物之意;孙权,名权,字仲谋。权是权利、权柄、权杖之意。仲谋,仲是家中排行第二,谋是智谋,权谋之意,对权进行补充;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瑾”“瑜”都是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就有“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一句;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就是云由龙所生,风由虎所造,如果赵云的哥哥叫赵风的话,那也就是赵子虎了。关羽,字云长。羽是羽翼、羽毛的意思。而云长乃是长期在云端之意;张飞,字翼德。其实张飞的名字与关羽很相似。都有大鹏展翅,遨游九天之意,甚至有人认为张飞是大鹏金翅鸟转世。

1、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操名操,字孟德,二者结合起来看,操即为节操、操守;孟德为孟子之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桥玄曾谓“子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果如是也。

2、刘备。刘备字玄德。刘备的备还是很基础的意思,准备预备的意思.玄德是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 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 李周翰 注:“玄德谓潜行道德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陛下玄德格天,圣母徽仪应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备”其实是绣,也就是在丝织品上绘画和刺绣设色。因此,“备”实际上是一种五彩的绸缎。在汉代,中国还没有棉花,当时的人们,平民只能穿麻,而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丝织品,也就是绸缎做成的衣服。因此,“备”字包含了刘弘对刘备的美好期盼,希望他将来能够大富大贵,做一个达官贵人。玄德是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老子曰: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简而译之:道虽化生万物,德虽蓄养万物,虽长育、安定、覆养万物,却是化生而不为己有,兴任而不恃己能,长养而不自以为主宰,像这样微妙深远的力量,就是玄德了。玄德者,盛大之德,无所不包,微妙深远,与“备”相呼应。《汉语大词典》释玄德为:“指潜蓄而不着于外的德性。”此正暗合《三国志·先主传》所谓“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然而,“玄德”和“备”是什么关系呢?读清人桂馥学术笔记《札朴》卷三“蜀先主名字”条,才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备”是一种五彩的绸缎。

3、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志》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自古以来,关于诸葛亮名和字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关于诸葛亮单名“亮”的由来,民间故事说:诸葛亮是在天快要亮的时候出生的,所以,他父亲给他起名叫“亮”。最先使用汉字五行补救生辰八字命理缺陷的人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先祖西汉汉元帝的司隶校尉诸葛丰,(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为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亮复姓诸葛、字孔明。明与亮都有光线充足的意思;其父诸葛珪、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在泰山郡丞任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地区)喜得次子,起名诸葛亮。亮之父诸葛珪继承先祖诸葛丰之《易经》学操,从亮的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乙卯中断出其用神为火,遂起名为亮、字孔明。亮之兄诸葛瑾、之弟诸葛均的名字也是其父诸葛珪从他们的八字中提取用神土来选字而起的名字。

4、孙权。孙权字仲谋。权为变通的理念,而谋为计策,多变而能谋,另权谋有多变、深沉的谋略;权是权利、权柄、权杖之意。仲谋,仲是家中排行第二,谋是智谋,权谋之意,对权进行补充。

5、关羽。关羽字云长。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河东郡解县(今 山西 运城)人。《庄子·逍遥游》中说: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可以说是对“云长”最贴切的解读了。羽者,鸟翼也,引申为飞翔之意。云天即大鹏展翅翱翔于天上,心胸广大,其志鸿远,与燕雀迥然不同。所以关羽一生傲骨铮铮,一双丹凤目,世人难入其法眼。云长乃是长期在云端之意。那么名字合起来就有俊鸟翱翔于九天的意思。所以关羽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名震华夏。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自称汉中王,大封群臣: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在建安五年,关羽为曹操解白马之围,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新亭侯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都亭侯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拜赵云为镇军将军,赐爵永昌亭侯,并合称为“五虎上将”。

6、张飞。张飞字翼德,原本是“益德”,源于《易经》第42卦——风雷益,寓意着他飞黄腾达。有“翼”方能“飞”。飞者,飞黄腾达也,处事雷厉风行也,翼德者,以德为羽翼也。可叹翼德性急如火。而“益”字又通假“鹢”,一种会飞的水鸟,对应“飞”这个名,自然相得益彰。

7、周瑜。周瑜字公瑾。《左传》有云,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瑾瑜都是美玉的意思。有个成语叫怀瑾握瑜出自《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瑾、瑜:美玉。周朝分封诸侯,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后来,公和子就演化成对男人的尊称。

  8、袁绍。袁绍字本初,谓其克继祖业也。绍的本意是继承;本,植物的根;初,裁衣之始。绍为继承,而本初是原始、初始。绍者,继也,表字本初,谓其克继祖业也。名和字凑起来就是继承初始的根基。汝南袁绍,四世三公,名和字是告诉他不忘初心,继承祖业并能发扬光大。

9、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达,通达事理;懿,德行美好,通常指美好的德行。达有追求完美极致之意。司马懿的父亲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当时号称“八达”。所以每人字里面都带一个“达”字,这是他父亲取定的。而司马懿排行老二,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自然就是“仲达”了。

10、吕布。吕布字奉先。奉者,承也。一般来说,对于上命和天命才能说承,先者,敢为人先。奉先的意思是:奉天之命,敢为人先。布向下而奉向上,另布向大众而奉向少数;布通步,乃是平步青云之意。奉先的意思就是:奉天之命,敢为人先。所以,吕布为三国第一武将当之无愧。

11、赵云。赵云字子龙。《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龙得云而施雨,虎得风而显威。赵云赵子龙,即名与字相配相应。希望成为一位有翻江倒海之能的飞龙,龙处云端之意。既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还有飞龙在天之意,所以赵云有常胜将军之名。也暗示着他将是一位攻城拔寨的将才,而非运筹帷幄的舵手。当年赵云的师父童渊就是知道龙顺云,云从龙而给赵云的字取为子龙。

12、孙坚。孙坚字文台,台本台,是底座、根基,有根基才能坚固;孙坚儿子的名字取得比较有政治倾向,他的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就是按照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13、鲁肃。鲁肃字子敬,肃与敬是同义字,《书·洪范》:“恭作肃。”,乃恭敬之意(肃然起敬)。“敬”是一个会意自兼形声字。左半边是“茍”(jì)字,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茍”字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义;今也有说法认为“茍”是“敬”字的初文。右半边为“攵”,即反文旁,反文旁由“攴”(pū)字演化而来,是用棍子或鞭子敲打的意思。因中国内陆推行汉字改革,故“敬”字左半边的“茍”字被改成类似“苟”字的写法,总笔画数也从原先的13画变成12画。从攴( 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敬”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同本义敬,肃也。--《说文》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诺。--《战国策·赵策》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敬闻命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董卓。董卓字仲颖,卓颖是同义字,都有超出一般、不平凡的意思。可惜这字有“单腿桌子站不稳”的嫌疑。仲颖,仲是排行老二,颖是聪颖之意。不过,颖字右面是一个快倒的人站在钱(贝)上,右面一把刀(匕),这把刀下砍禾苗,预示百姓遭殃,右砍自己,表示早就命悬一线了。

15、刘表。刘表字景升。表是古代直立于地面,用以测量日影计时的标竿。景即日光,景升就是日影在缓慢升起,隐喻高升,如日中天;表也是表率的意思。景升音同晋升,有好景长升之意。

16、孙策。孙策字伯符。古代以竹简记事然后连编成策,策通册,而符为标记、记号,另虎符可领兵,策有驾驭的成份,有兵符方能策兵;策有许多解释,可以是策略计谋,如果结合孙权字仲谋解释,策理应是策略之意。不过,他的字是伯符,伯是老大,符有符咒之意。那么以符来补充解释策的话,策就有了鞭策之意。而且,策和符都是竹字头,暗示此人命运与竹器有关。

17、马超。马超字孟起。超乃“走刀口”,既说明此人武功高强,可又注定此人一生都要过刀头舔血的生活。所以说“超”这个字不是谁都能驾驭的,。起字乃是“走己”,这就是说马超这个人一生很不稳定,基本上是说走就走。

18、黄忠。黄忠字汉升。忠,忠心忠义之意。汉升,汉有汉人之意,引申即为中原中土和民族,升是升起之意。黄忠的名字合起来就是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昌盛做贡献。黄忠一生都在马不停蹄的战斗,并最终战死沙场。

19、刘璋。刘璋字季玉。璋乃是美玉,季玉还是玉。名字中玉碰玉,易碎也。

20、许褚。许褚,字仲康。褚乃卒也,褚为贮藏、储存,康为丰足、富裕,丰富可由储存而来;就是说,无论许褚被封为多大官,他都始终是曹操身边的一个小卒。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和“八虎骑”。“五子良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八虎骑”是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都没有许褚。但这并不影响许褚的名气。事实上,许褚的字“仲康”起的好,预示他一生平安终老。

21、袁术。袁术字公路。术的原本的字体是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是城邑中的道路,所以“术”这和字中的“路”是同义词。术繁体写作“術”同时有“朮”这个字,后来简化成一个字了,術的本意是道路,此外,所有“行”字旁的字都有这个意思,比如“街”“衢”“衚衕(胡同)”等,所以字“公路”里的“路”字是与“术”呼应的。

公,因为袁术是嫡长子,袁家“四世三公”,希望他以后也做三公。

22、刘禅。刘禅字公嗣,禅位与嗣位,一退让一继承。刘备的四个儿子名字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刘封是养子,他本名姓寇。剩下三个儿子为:刘禅、刘永、刘理。 ”前两个儿子为刘封、刘禅,他们的名和起来读就是封禅。封禅是什么意思呢?“封”是祭天的意思而“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是只有帝王受命天降祥瑞来体现,只要有十五种不召而自至的祥瑞,就要举行这种典礼。后面两个儿子,分别为刘永,刘理。“永”就是古代帝王希望自己的王位是能够世世代代长久传承下去的。而“理”就是帝王希望自己的王位是能够名正言顺,顺应天理的,能得到天的信服的。 总的来说刘备的四个儿子的名连起来就是“封禅永理”。

23、郭嘉。郭嘉字奉孝。嘉有善美、赞许之意。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孝是古代社会所崇奉的道德标准之一。“孝”字,上部分从老,下部分从子,以为子能乘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是“善事父母”。《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养也。“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奉孝,奉者承也,孝者孝也。

24、司马昭。司马昭字子尚。“子”字是古代对人的尊称,通常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先秦诸子等。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有趣的是,同是表字“子安”的可查到有三人:西晋的成公绥、唐代的王勃、清代的魏秀仁;北周的王褒与西汉的王褒不但同姓同名,而且表字都是“子渊”。尚,上也。释义是仍然、尊崇、自负、久远。《晋书》帝纪第二《景帝文帝传》:文皇帝讳昭,字子上,景帝之母弟也。《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夏侯惇字元让,惇有推崇的意思。元,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让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而《说文解字》让有谴责的意思。

26、姜维。姜维字伯约。维乃“四维”之意,国之四维是一个成语,意指治国的纲纪准则。伯:“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约:用于人名,多含有节俭的意思。简约,节约。约的本意是“约束”之意。“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见《汉晋春秋》

27、杨修。杨修字德祖。修,饰也。修武之德。《国语·晋语》;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修乃修行,以德修之。祖上有德,以德孝传家之意。

28、荀攸。荀攸字公达。《说文解字》攸,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段玉裁注:“水之安行为攸。”本义:水流的样子攸的本意是水平稳地流动。表示人扶杖走水路。公达意思是光明正大的到达。荀攸的名和字配合的也是恰到好处。

29、刘璋字季玉,璋就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圭~。玉,两玉相辅;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说文》;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30、贾诩。贾诩字文和。诩,说大话,夸耀的意思。诩,大言也。《说文》;也有普及之意,德发扬,诩万物。《礼记·礼器》。文和,又与诩形成相反之意,这就是名与字之间的相反关系。通过文和,来对自己的大话做出修正与警惕。纵观贾诩一生,被称为“毒士”,他一句话就能让百万人丧生。但在曹操面前,从不把话说满,所以先后事曹操与曹丕,深得信任,最终得以善终,实属罕见。

31、曹丕。曹丕字子桓桓的意思取大,与“丕”的意思一致是名字的延伸。“丕”,是伟大的意思。《尚书》里有这样一句,“尔惟弘周公丕训”。

《说文解字》里“丕”字意为“大”。一个“不”加一个“十”意为“不十”。“十”在汉语中有代表顶点的意思。《吕氏春秋·博志》也提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词语丕业就是大业;丕烈就是大功业。《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丕基”就是很大的功业如帝王之业。子:儿,儿或女;意为有学问、有德行的人。恒:恒字的本义主要是指长久或经常。另外还指人的恒心及表示平自治通等意义。恒字还有一个读音为gèng,含义基本同“亘”,表示月亮的盈满或遍及、连续等意义。

31、曹植字子建。“植”和“建”在古文中都有“树立”的意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植乃直木,建有建树之意。曹植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但也算有惊无险。植从木性,守护神在东方,所以曹植是中国文人的典范。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曹植的文学成就相当高,诗、赋、散文皆有名篇传于世,诗歌的造诣尤深。与曹操、曹丕共称“三曹”。南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即“才高八斗”来历。

32、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机,一种似榆树的树木。焚烧后可做稻田的肥料。《广韵·平声·脂韵》:「机,木名,似榆。」《山海经·北山经》:〈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晋·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出蜀中。衡,置于车辕前端的横木。《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七·庄子音义中》:「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33、郭嘉字奉孝,推崇孝行,故得以嘉奖;“嘉”经常用于人名当中,表示: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该字既可用用于男宝宝的姓名中,也可以用于女宝宝的姓名中,算得上是比较热门的起名字用字了,比如,可以起名为:嘉诚,嘉琪,瑞嘉 等等。“嘉”字意蕴优美,读音好,是比较理想的起名用字。“嘉”和“佳”在读音和字义上,2个字都比较接近。字是名字的解释,他叫“嘉”会产生迷惑,是嘉奖赞美什么呢?郭嘉的字是“奉孝”以“奉孝”为嘉,奉孝可以理解是尊敬“孝”孝可以包括对父母兄长的孝,是奉守孝道的意思

34、荀彧。荀彧字文若。彧,代表趣味高雅,谈吐文雅,文采飞扬。文若是对彧的进一步明确、加强和补充。

35、马忠。马忠字德信,原名狐笃。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zhōng,此字最早见于战国,形声,从心,中声,本义为尽心竭力,引申为忠厚。依照'声中有义'、'因声求义'学说,'忠'字可以认为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 。《书·仲虺之诰》:'佐贤辅德,显忠遂良。'(帮助贤能之人,辅佐仁德之人,表彰忠诚之人,起用善良之人)中山王壶:'余智(知)其忠信也。'在封建社会里特指为君主尽心尽责。引申为忠厚。战国文字上部为古形'中'旁,下为'心'旁;小篆以后从'心'、'中'声相沿至今。自汉代以迄晚清,文字、音韵、训诂学家特别讲究汉字形音义的融会贯通,主张'声中有义'、'因声求义'。依此学说,可以认为'忠'字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 。笃,忠实之义,德,美德。信,信用,算是两种美德,忠信之义.

36、程煜。程煜字仲德,煜是照耀,以字补充名,明德;“德”字,甲骨文中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德”是由“双人旁”、“十”、“目”、“一”、“心”组成。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把德的内涵全部包括在其中了。其右边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四”,再下面是个“一”,最下面是个“心”,左侧是个双人旁。顾名思义就是要拥有“十善心”,“四项准则”。外加一个“一心一意”。通常解读为要为众人一心做到行“十善心”、“四准则”。““十善心”指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十种善心。“四准则”是指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这四项行为准则。

37、陆逊。陆逊字伯言,逊为谦逊,本义是逃遁的意思。遜,遁也。——《说文》;吾家耄逊于荒。《书·微子》;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汉·扬雄《剧秦美新》言为言言即和悦而恭敬的样子,意思相近。

38、曹仁。曹仁字子孝,仁与孝都是美德;仁,本义: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指心性纯良,温文尔雅;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用做人名有为人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待人彬彬有礼的含义。仁字在姓名学中是4画,仁字的五行属性为金,仁字用于人名常喻意志向坚定果决,不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动摇。因此常用于男孩名字。在81数理中代表身遭劫难、万事休止的凶恶数理。象征是凶变,含有辛苦困难,独立乏身的预意暗示。

39、庞德。庞德字令明,明字是起名中的常用字,明字代表着光明,或者明亮的生活,不少父母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同样有这样的期望。明字五行为火、水,本义为明亮,清晰。在人名中引申为聪明、明智、明察、光明、照亮等含义。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甲骨文的明字有两种写法:一是由日月两字组成,用来计时,表示月落日出、日月交替之际,即拂晓时分;另一种写法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金文、小篆的明字,均以后一种形体为准,只是到隶书、楷书以后,两种形体并存,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甲骨文从月照窗棂,或从日月朗照,皆会光明、明亮之意。古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朙和明。如今规范化用“明”。不过现在的明字,一般用为光亮之义,不表示拂晓的意思。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明,按词语来说分别有两种意思:一是清楚,清晰,通透的意思。明目张胆,明察秋毫,明知故犯,明智,明显,明亮等等。人与事均离不开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等阴阳之中。也就是说,阴阳不失协,为之明(做事,做人都不要失协于阴阳当中,以阴克阳,以阳克阴,该阳则阳,当阴则阴。以阳克阳,若无法胜于阳,若不及时以阴相补,毕然引火自焚。阴阳相协可适于生活,工作,交际等之中。)明明之中有注定,其实也就是说明,阴阳相协之中有注定。二是未来,时间的意思。日月调转为这一天(不对于南极之说)它在这里代表着的是时间,未来是无数个日日月月,也是由日月相生而成就。

40、黄盖。黄盖字公覆,覆及盖有遮蔽、隐藏之意;盖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容器的盖子,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覆盖指遮盖;掩盖。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又指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41、程普。程普字德谋,普为普及,又是以字补充名;德谋源于“德谋天地道观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事”,这是赞扬孔子的话,意思说他道德高尚冠绝古今,删改六经,成为后辈行事的准则。

42、陈琳。陈琳字孔璋,琳与璋都是美玉。琳字在传统意义上常备形容为青碧色的美玉,五行为木、金,本义为美玉。在人名中引申为出众、朝气、上进、尊贵、美好等含义。

43、张松。张松字子乔。松是松木,松科植物的总称。种类极多,一般为常绿乔木。干耸直,皮粗厚,叶如针,花单性,结毬果,木材用途甚广,可供医药和工艺用。希望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做人也如它一般正直,不做偷奸耍滑之辈。乔有高大的意思,乔松,就是高大的松木。

44、马超。马超字孟起,超与起皆有多过的意思;孟是兄弟排行中常用的一个字,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中,万兽山庄史家五兄弟能驱使老虎、狮子、豹子、豺狼、大象等猛兽和人作战。史家兄弟五人有一个总外号,叫“虎豹狮象猴”。史家兄弟的老大叫史伯威,外号是白额山君。所谓白额山君,就是白额猛虎的意思。正好对应的是虎。史家兄弟的老二,叫史仲猛,外号是管见子。所谓“管中窥豹”,管见子,就是管见豹的意思。正好对应的是豹。史家兄弟的老三,叫史叔刚,外号是青甲狮王。狮王狮王,当然是指狮子了。正好对应的是狮。史家兄弟的老四,叫史季强,外号是大力神。百兽之中,大象的力气最大。所谓大力神,就是指大象。正好对应象。史家兄弟的老五,叫史孟捷,外号是八手仙猴。就算是八手仙猴,还是指猴。正好对应猴。所以,史家兄弟五人的外号连起来,正好是“虎豹狮象猴”。超的这个起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超的意思。马超字孟起,意思就是姓马行五的这个孩子,必将起而超迈俗流.

45、邓芝。邓芝字伯苗,芝及苗都是植物,而苗表示芝之初生;芝,植物名。一种真菌,寄生于枯树木根,有青、白、黄、赤等色,可入药。古人以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时珍曰∶芝本作之,篆文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遂加草以别之也。《尔 雅》云∶ ,芝也。注云∶一岁三华瑞草。或曰生于刚处曰菌,生于柔处曰芝。昔四皓采芝, 群仙服食,则芝亦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 芝可形容华美、华丽 。如:芝颜(美丽的容颜),芝宇(尊颜)。

46、马谡。马谡字幼常,谡有收敛、整饬的样子,因收敛而成普通;谡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sù,左右结构,部首为讠,总笔画数为12。意思是肃敬的样子。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马氏老大字伯(孟)常,老二字仲常,老三字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称'马氏五常'。

47、崔琰。崔琰字季珪,珪通圭,琰 yǎn 形声。从玉,炎声。本义:美玉名

〔琰圭〕上端尖的圭。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美玉。琰圭为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48、简雍。简雍字宪和,雍与和有和谐的、和睦的意思;《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雍字用在姓名里有文雅从容,雍容华贵之意。在中国古代汉语及古文字史中,“和”字出现较早,已见于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左下部是口的形状,右部象连接的一起的竹管的形状(即口吹排箫之类的乐器,后来的龠yuè)。金文大同,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古文简化,省龠从口,禾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分别写做“龢”和“咊”,俗作“和”,把“口”移到右边。如今都用“和”来表示。《说文解字·龠部》“龢,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又《说文解字·口部》“咊,相应也。从口,禾声。”指口相应。所以,本义是指音乐和谐,声音相应,和谐地跟这唱或伴奏。《说文》:“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在早期甲骨文中,“和”作“龢”。《说文》:“龢调也,读与和同”。朱骏声《通训定声》:“《一切经音义》六引《说文》:‘音乐和调也。’《国语》:‘声相应保曰龢。《东都赋》:‘龢玲珑。’经传多以和为之。”按朱说,“和”的字源可以追溯到“龢”字,二者在古代经传中通用。因此,“和”即“龢”也。又《篇海类编·器用类·部》:“《左传》:‘如乐之。’又徒吹曰,今作和,又谐也,合也。”可见,“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和”源于“龢”,又源于“龠”。因此,“和”字的产生乃源于上古的乐器及音乐,并由乐器的合奏及音乐的合鸣,引申出“和调”、“和谐”、“和合”、“唱和”等涵义。从上述对“和”字字源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和”是从古代乐器及其演奏的音乐中发源的。古人通过音乐提出“和”的理念,而音乐又源于天地自然之和。这样,音乐就成为沟通“天人之和”的桥梁。《乐记》在解释《诗·有》中“肃雍和鸣,先祖是听”这两句诗时,尤其揭示了“音乐之和”的重要意义:“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只要做到诚正雍和,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实行呢?所以,好的音乐,即能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使人的性情归于“和”。通过音乐,使人“反情而和其志,比类而成其行”,故“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和之也”。不仅如此,“音乐之和”还可以超越语言、种族和国界的限制,成为人类的共同语言。《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也。礼者,殊事合静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也。”从“大乐与天地同和”、“和故百物不失”,到“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最后得出“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的结论。足见儒家推崇礼乐的根本目的,不是称王称霸,更不是掠夺与征伐,而是在于四海之内相敬相爱。因此所谓“乐”,就是通过“异文”的交流,达到“合爱”的目的。这里,“异文”虽然本指各种不同的乐曲形式,但其引申的义涵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则完全与“和”的字源相呼应。

49、蔡邕。蔡邕字伯喈。“邕”,读作yōng。本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右边是“川”,左边是“邑”。②是《说文》中籀文的形体,上部为“川”,下部的两个圆圈像积水的沼泽。水入沼泽不能流通,这就表示“壅塞”的意思。③是小篆的形体,下部的沼泽之形讹变为“邑”,但意义未变。④是楷书的形体。《说文》:“邕,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许慎的说法正确。“邕”字的本义为“积水不流”、“堵塞”,如《汉书·王莽传》:“邕泾水不流。”也就是说:堵塞了泾水而不流通。据黄约斋《字源》说,在“邕”字的右边增加一“隹(水鸟)”字就成了“雝”。“雝”字的左边讹变为“”,这就成为“雍”字了,其本义为“堵塞”,如《汉书·匈奴传》:“隔以山谷,雍以沙幕(漠)。”也就是说:被山谷隔住,被沙漠堵塞。当“堵塞”讲的“雍”字,后世均写作“壅”,变成“从土,雍声”的新形声字了。会意字。从巛,从邑。从川表示与水有关。从邑表示水流环绕都邑之义。籀文邕,从川、从吕,象形。《说文》:“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又假作“雍”。又有和睦之义。《晋书·桑虞传》:“虞五世同居,闺门邕穆。”又假作“壅”,堵塞。《汉书·王莽传中》:“长平馆西岸崩,邕泾水不流。”颜师古注:“邕,读曰壅。”喈,鸟鸣声也。典型的山水大文人。

50、吕蒙。吕蒙字子明。子明基本解释(1).桑树的别名。传说 三国 吴 孙权时,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 越里 ,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 元绪 ,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 诸葛元逊 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 子明 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2).传说中的仙人。 陵阳 子明 好钓鱼,于旋溪 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陵阳子明》。 唐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愿随 子明 去,鍊火烧金丹。”(3).水银的别名。 唐 梅彪 《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水银》:“水银,一名汞,一名铅精……一名子明。”

51、王朗。王朗字景兴。“兴”,繁体为“興”。会意字,从舁,从同。“兴”的甲骨文从舁,从凡,从口。“舁”为四只手的形象,意为共同举起;“凡”为凡是,表示一切,可代指所有的事物;“口”为发声器官。“兴”的甲骨文由这三部分组成,表示喊一声号子四手共举起一物。其中“凡”字表明了团结起来可以克服万难。《说文》:“興,起也。”本义即兴起、起来。作此义解时读作“xīnɡ”。繁体“興”从舁,从同。“舁”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共四只手,方向不一,代表着来自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力量;“同”为共同、同力、同心,表示拥有相同的目标和心愿。“舁”“同”为“興”,首先可理解为合众人之力将物体抬起,其次也表明了聚合各方面的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目标而努力。“兴”有兴旺、兴盛、兴隆,既可理解为人气旺、心气足则会成功在望;又可理解为在志同道合,情绪愉快的前提下,才会合作互助,不遗余力,因此“兴”表示心情愉悦或高昂的兴致,作此义项时读作“xìnɡ”,如高兴、豪兴、助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夙兴”指的是早晨起来做事,诗中的“兴”为起、起来。“兴”的本义强调了事物从低到高的一个过程,也由此表示任何事物的壮大都是从初始状态开始的,由此义,“兴”也可引申指开始、发动、创立之意,如兴办、兴学、兴师动众。“兴”为振兴、复兴,往往与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诗·大序》中对于“雅”的解释是:“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兴”可做名词,意思是兴致、兴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52、张辽。张辽字文选。文,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文,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文”字在篆书中,上面代表整体,如同“六”字上面一样。因为文字是可以表达任何内容的,是用于普遍交流的符号形式。由于它是符号,从阴性,所以下面是两个阴符交叉。又由于文字可以表达客观的事物,又有阳性,下面的扭曲阴符,就是本着重阴必阳的法则来造字的。重阴必阳是造字中的一个重要法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53、诸葛诞。诸葛诞字公休,诞为开始,休为结局。“诞”是左右结构:言字旁加右边的“延”,基本意义是出生,诞生,诞辰。“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出自典故《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眼睛.每曰:'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54、弥衡,字正平。衡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金文至楷书字形皆由角、大、行构成。金文字形中上部为'角';'角'为兽角的象形,于此特指牛角;中下部为'大',指人。古时候,人们为了防止牛以尖角顶人伤人,便在牛角上绑一较大的横木。因是绑在牛角上的大横木,所以'衡'字以'角'字和'大'字作形符。外部为'行',作声符,表示音读。有人认为,古代的'行'字指道路,又引申指'行走'的意思。人在行走时,身体必须保持平直,不能东倒西歪,这样才不至于摔倒。而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也必须捆绑得平实才能起到防范作用,所以'衡'字用'行'字作声符并会意,又有平、对等之意。隶书及楷书字形中,'角'字下部作'田',乃省变之故,构字之意并无不同。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 ,其本义一般认为是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头上的横木,也代指车。又有平、对等之意。以秤称重时,只有两端重量相等,秤杆才能平衡。'衡'由此又引申为称重,又引申为平衡、评定之意。衡又有北斗星之意。正平者,堂堂正正,四平八稳。这个名和字配合起来,理应相得益彰,互相裨益。但弥衡的姓,弥有弥留、弥漫的意思。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谦受益,满招损。弥衡的姓氏、名、字结合起来,就有太过张扬之意。

55、魏延。魏延字文长。延本意是指展缓,推迟,引长,《礼记·玉藻》、《礼记·曲礼》和《礼记·射义》等文献均有记载。长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此字本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读作cháng,引申为空间或时间两点距离大,又引申指深远。还可作动词,义为延长、赞许等。又从本义引申为年长,读作zhǎng,由此引申出岁数大,辈分高,排行第一等义。还可特指兄长、首领、长官。又可作动词,解释为生长,滋长等。魏延的名和字文长中的长相对应。

56、彭羕字永言,羕为流水悠长的样子,,水长也。--《说文》。永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一说'永'的古字形像人在水里游泳,本意指游泳,这个意思后来由'泳'表示。一说'永'的古字形像长长的流水,本义指水流长。由水长流不断的意思引申,指长久、久远,如:永乐、永生。羕和永有联系,亦可以字补充名。

57、乐进。乐进字文谦。进是个会意字。甲骨文是一只鸟('隹')加一只脚('止)',表示'前进';金文再加'彳'(音chì,'行走'的意思);小篆把'彳','止'合成'辵'(音chuò);隶书又变'辵'为'⻌',高鸿缙《字例》:'(甲骨文)字从隹,从止,会意。止即脚,隹脚能进不能退,故以取意……周人变为隹辵,意亦同。不当为形声。'佳初文像鸟形。进,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从止、从隹,金文以后多从辵、从隹。止、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现代简化字以'井'代替了'隹','进'遂写作了'进'。《说文》:'进,登也。从辵,閵省声。'进的古文字形中未见从閵者,《说文》'閵省声'恐非。进本义为前进。《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郑玄笺:'进,前也。'引申可有行、进步、促进、出仕、引进、举荐、提升、进献、靠近、超过、进入等意义。进或通'峻'。《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进,其衣逢。'清俞樾《诸子平议》:'进,读为峻,高也。'又或通'尽'。谦是一个汉字,读作,本意是指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史记·魏公子列传》和宋代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均有记载。谦,敬也。——《说文》。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谦,逊让也。——《玉篇》。进有进取之意,而谦有知足之意;

58、陆绩。陆绩字公纪。绩是功业、成果、成绩、业绩的意思。纪,发音 jì 或jǐ ,作为姓氏时发音为jǐ ,汉语汉字,含义为:是纪律的意思。既有成绩,又能约束自己。

59、关兴。关兴字安国,兴,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本义是抬起来,即《说文·舁部》:'兴,起也。兴的源起是从祭祀开始的,其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祭祀之兴、诗体之兴、政教之兴和诗学之兴四个阶段。'引申为起身、升起、奋发、产生、创办等义 。兴,会意字。甲骨文的'兴'字中间部分像个两头各有两个短把的盘,盘的两段都有两只手,像以手一齐把盘举起来。这也就是'兴'的本义:'举起'。而到了图B的甲骨文,'兴'的盘子下方多了一个口,用'口'说明四手共举的盘子是一种盛器。周代金文和秦代小篆的'兴'字,上手和下手略有变异,但'盘'和'口'已合并,讹变成'同'。到了汉代隶书(图E)以后,盘上两手变成'臼',盘下两手讹变了。于是以汉隶为基文,发展为楷书(图F)的'兴'。隋唐以后,出现了兴字草书。到了元代,便把这草书楷化为的'兴',也就是通用的简化'兴'字。兴与安意思相反;名中的兴与字的国合成兴国之意。

60、孔融。孔融字文举。融本义是指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也指炊气上升,引申义有长远、永久等,该文字在《晋书》和《游天台山赋》等文献均有记载。《说文解字》“融,炊气上出也。”举是往上托,都向上;融乃圆融、通融之意,只是这文举有如破囊之针,圆融如同一个气球,针刺瞬间即爆也。“融”是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

61、曹彰。曹彰字子文,彰,又如弥彰(更加显著;越发暴露);彰明昭著(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显明);彰著(明显;显著),文采美盛鲜明 ,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书·伊训》,又如:彰显(昭著的事实);彰施(明施)。彰为明显、显著,文为温和、不显著。

62、邓艾。邓艾字士载,艾,形声字,从艸,乂声,《说文》解释为冰台,据段玉裁注, 艾被释作“冰台”是由于古人削冰成圆形凸镜,聚焦日光,点艾柱取火。士 。因字义细化。'丄'作为单字为上字,'丄'作为偏旁,如果在动物字形中出现,即表达的是雄性动物。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有的金文 淡化斧刃、突出斧柄。士为与上字区别,士在'丄'的丨画上加点。金文将点演变为横画。篆文规范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士'。《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手持中为事之范式,下种即为事。'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是讲:做事始终如一,有担当的为士。汉语中有关男子的称呼,“士”、“君子”都是最美好的称呼。《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里的“士”是女子对爱恋的情人的爱称。《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这里的“士”是女子对丈夫的雅称。《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这里的“士”是诗人对那些杰出男子的美称。隶书有所变形,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 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由此引申,“士”成为男子的通称,进而成为男子的美称。再发展,“士”更多地用以指称特殊阶层的男子:“士民”、“兵士”、“士大夫”“学士”等。进入现代,“士”有了更多层的涵义“士”字意义的演变与发展,清楚地告诉我们,“士”字所指越来越美,体现的美意识也不断丰富。邓艾的字叫少载,很小就死了父亲。邓艾,人名,士载是他的字,字是古代人给自己取的称呼,少,小时候,孤,少儿无父为孤。

63、马良。马良字季常。良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一说是与水中之梁有关 ;一说是良好的谷子从风柜里流出来,表现'善'、'良'、'美'、'好'的意思 ,如《说文》:'良,善也。'后延伸为很,甚,极其等义。他是马谡的哥哥。按照名字,马良排行第四(季常),马谡排行第五(幼常)。良是良好,常是长久不变。所以说,马良一直是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人。

64、李典。李典字曼成,以字补充名;典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图1-3)的'典'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册'字,意为编连在一起的用来书写的竹简;下部是一双手。两相会意,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书册。这书册称为'典',本义是指重要的书籍,也就是有文献价值的书籍。典的古字形像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本义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的,因此引申为常道、准则,进而引申出制度、法律义,又引申为礼节、仪式和典礼。由典籍本义还引申出典故、故事、典雅、古朴等义。典,说文解字称“五帝之书”,并谓“典,大册也”。谓之为大。曼成,当语出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治五帝之大册,若大器之难成,其如“守拙',“谦之”之谓也。

65、徐庶。徐庶字元直,庶有旁支的意思,甲骨文'直'字从目、从丨,会以目测量材料、使之不弯曲之意。金文'直'字竖画中间或加点,左侧或加''。战国文字承袭金文,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为一短横。为《说文》篆文所本。直字本义是不弯曲。《左传·襄公七年》:'正曲为直。'战国鸟书箴铭带钩:'宜曲则曲,宜直则直。'引申义有正直、伸直等。又通'德'。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 20:'上直(德)受(授)贤之胃(谓)也。'

66、管宁。管宁字幼安,“宁” 早期甲骨文 像有拉手或中轴的抽屉,抽屉中的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藏在抽屉中的贵重物品。造字本义:存放玉贝等贵重物品的抽屉。宁的意思是:安,指安居,休息的地方。 宁与安都是静。

67、田丰。田丰字元皓。丰的本意是草木茂盛, “丰”是“封”的本字。丰,甲骨文(“未”的变形,枝叶茂盛的树木)(土),表示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当“丰”主要作为名词使用后,甲骨文再在“丰”字基础上再加“又”(用手抓持、执苗)另造“封”代替,强 调执苗种树。造字本义:名词,种在土埂上作为地界标志的、高大茂盛的树木。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简化金文字形,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未”形消失、“土”形消失。隶书继续简化字形,连篆文字形中的“屮”形也略去了。 合并字 “丰” 丰,甲骨文象豆形的盛器中装满一串串玉环,表示富足。造字本义:装满玉串的祭礼。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 形,玉串形象消失。当“丰”的“祭礼”本义消失后再加“示”另造“礼”代替。皓本意是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在诸多颜色中,白色最为明亮,因此引申为白。又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

68、陆抗。陆抗字幼节,抗,文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从手,亢声。或从'木',表示用来抵抗的工具。基本义是抵抗、抗拒。《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三缩二。'《墨子·非攻》:'(智伯)欲以抗诸侯。'引申为不顺从,违抗。又引申为不妥协,刚正不屈。又表示匹敌、对等。《史记·刺客列传》:'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抗'在古书中又是'亢'的通假字,表示高亢。《北史·李义深传》:'幼廉抗声曰:李幼廉结发从宦,誓不曲意求人。' '抗'有的从手,小篆中有或体从木。'抗'和'杭'本是一字异体,后来两者发生分化,'杭州'的'杭'用'杭','抵抗'的'抗'用'抗',意义有别了。本义为抵御,抵抗;引申义为不顺从,违抗,不妥协,刚正不屈。又表示匹敌、对等。抗'在古书中又是'亢'的通假字,表示高亢。抗是刚直、正直、高尚的操守(节)。

69、陈宫。陈宫字公台,宫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房屋,后引申围绕、宗庙、神庙、学校等意义。从宀,像房屋之形;从或吕,像有几个室的样子。本像居室相连相通,后来为了便于书写,就把两个'口'分开,进而上下重叠。在周代金文中,把代表居室的方形写成圆形,战国文字中又写成三角形。大篆和小篆写法一脉相承,都是在本来分开的两个'口'中间加上一个短竖,使两个'口'上下相连。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宫'为旧字形应废弃掉,而'宫'为新字形可以使用。本义是房屋。《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宫'本泛指房屋,秦汉以后专指帝王所居住的房屋('宫'还有围绕、宗庙、神庙、学校等意义)。宫及台都是建筑物;

70、公孙瓒。公孙瓒字伯珪,瓒拼音是zàn ,意思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像勺子的玉器。形声。从玉,赞声。本义:质地不纯的玉。,三玉、二石也。--《说文》。徐锴系传:'谓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瓒和珪都是玉。

71、秦朗。秦朗字元明,朗最早见于篆书 ,形声字,左声右形,从月,良声。其本义是月光明亮,引申为开朗等意思。在'六书'里属于形声字。小篆的'朗'字,左边是'月',从'月'表示与月亮有关系,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边是'良',读'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隶书、楷书笔画化,'月'与'良'位置交换,形体也有些变化。可组词为天朗气清、朗朗上口、朗诵、开朗等。'朗'字的本义是月光明亮,为形容词。形容光线充足,如'天朗气清''豁然开朗''晴朗'等;又形容声音大,如'朗读''朗诵'等。朗和明都是明亮;

72、马良。马良字季常,良,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一说是与水中之梁有关 ;一说是良好的谷子从风柜里流出来,表现'善'、'良'、'美'、'好'的意思 ,如《说文》:'良,善也。'后延伸为很,甚,极其等义。良为良好,常有长久,经久不变;普通的,一般的的意思。

73、夏侯霸。夏侯霸字仲权,霸:月始生魄然也。魄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说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 《周书》曰:哉生霸。,古文霸。' '䨣'字《说文》分析为'雨濡革也。从雨,从革。读若膊。' 依杖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霸王。称霸。恶霸。 奉行强力政策,或实行强力占有:霸占。霸权。霸道。霸略。 古代称诸侯的盟主:霸主'霸'是一种月相,金文中常有'既生霸'、'既死霸'的记载,此字经典中也通作'魄'。'既生霸'是说'月魄已生','既死霸'是说'月魄已死'。至于此月相准确的日期,学者之间有不同意见。凡此诸义皆读为pò。也假借为'伯'。《白虎通·号》:'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非明王之张法。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徐铉注:'今俗作必驾切,以为霸王字。霸为把持,以字补充名。

74、满宠。满宠字伯宁,宠'字从宀,从龙,龙亦声。'宀'为'宅'省。'龙'指'蛇'。'宀'与'龙'联合起来表示'豢养在家宅里面的蛇类'。《孟子.梁惠王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赵岐注云:书,尚书逸篇也,言天生下民,为作君,为作师,以助天光宠之也。四方善恶,皆在己,所谓在予一人,天下何敢有越其志者也。转义有供养、溺爱、恩惠的意思,宁为愿、盼望,以字补充名。

75、李严。李严(李平)字正方。严(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 。严的基本义是不松缓。用于对人处事的态度,表示严厉、威严;就程度而言,表示严重、猛烈、不轻松;就具体事物而言,表示紧密、无空隙。严,严毅也。威也。敬也。《说文》曰:'教令急也。'亦姓,本姓庄,避汉明帝讳改姓严。旧时认为父严母慈,所以严又转指父亲。严、平、正、方都是公平之意。

76、张裔。张裔字君嗣。裔读作yì,本义是指衣服的边缘,也可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嗣拼音是sì ,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和继承、接续等意思。嗣,继也。--《尔雅》;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裔与嗣都有后代的含义。

77、曹洪。曹洪字子廉。洪本意是指发大水,引申义是大水,暴涨的水流。洪,洚水也。――《说文》;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洪水多混浊。“廉”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屋的侧边廉,仄也。——《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 廉,稜也。——《广雅》。按,凡稜利之义,实借为也。《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廉则有清之意。

78、于禁。于禁字文则,禁字用于名词时表示酒器,用于动词时一般表示禁止或承受得住。酒器承酒尊的器座,可分为长方形与方形,有足与无足。其中,有足的称为禁,无足的称为斯禁。禁现代解释为禁止,则有效法之意。

79、陈登。陈登字元龙。元龙是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古代传说鲤鱼登龙门即化为龙,登龙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

80、蒋琬。蒋琬字公琰,琬字从玉从宛,宛亦声。'宛'意为'下凹的'、'凹形'。'玉'和'宛'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头部为凹形的玉器'。琬圭及琰圭,泛指美玉,《楚辞.屈原.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81、黄权。黄权字公衡。权(权)字的真实意义为:权字中的木指由木头做的秤杆,指秤;草字头在此字中指民众;双口指众多的民众之口;隹就是好;所以,权就是在众多的老百姓心理有杆秤,大家都说好,都赞成、都同意,权力才被许可,这是民主的象征,否则水即覆舟。能支配或指挥别人的力量:权力;权限;权威;军权;大权在握。权衡原指秤锤和秤杆。引申为比较轻重,计算得失。另外,权与衡是北斗七星其中两星。

82、张翼。张翼字伯恭。恭本义:恭敬,谦逊有礼。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恭,敬也。--《尔雅》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翼有恭谨之意。

83、郭淮。郭淮字伯济。从隹(zhuī),隹亦声。'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高、精、尖'。'水'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顶级水'、'水至清'。本义最清的水。也指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古称'相城',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特指:水名。淮水与济水,淮及济都是河名。

84、钟会。钟会字士季。会(拼音:huì,kuài),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未明,可能是积聚禾谷的意思,引申为聚合、会合。由此义引申为盟誓、聚会、相遇、符合,还引申出两个名词义:一是器盖儿,二是都会,即人口集散之所。又由相遇义引申为机会和副词义恰、适逢。由符合义引申为领悟、理解、能进行、熟悉或擅长,还引申为应当。读音'kuài',主要用于由聚合义引申出的计算、总计义。会是短时间,而季为长时间。

85、甘宁。甘宁字兴霸。“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宁与兴意思相反。动荡的年月,甘宁字兴霸,字给人一种霸道、有力、事业有成的感觉,甘宁水盗土匪出身,幸遇明主孙权,终成一代名将。

86、贾诩。贾诩字文和。诩字从言,从羽,羽亦声。'羽'意为'轻飘'。'言'与'羽'联合起来表示'轻飘的话'。本义:说轻飘飘的话 。既说大话。诩,大言也。--《说文》诩为夸口、夸张,而和为适中、恰当。

87、周仓。周仓字元福。福,从示从畐,顺天垂象(示),腹满(畐)之义。“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zhi意字,是古代dao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福”字含有五种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盖谓之“五福”也。福还有四种意义:—曰“顺”,新年伊始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一顺百顺,诸事如意,吉祥并臻。二曰“保佑”,贴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三曰“创造幸福”,贴上福字乃告诫家庭成员,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创造一个幸福家庭。四曰“拜”,古时祭祀要行跪拜之礼,“福”字本身就有“拜”一解。《镜花缘》第八十五回:“于是面对戏台,福了—福’,句中的“福”则是“拜”意,即为了求得达到上述贴福字的目的,对天地鬼神为之一拜。中国人起名时喜欢用这个字,含义远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

88、桓范。桓范字元则。范读作fàn,是形声字,艹(艸)为形。范本指一种草(见《说文》),现多用作姓氏。范是范的繁体,车为形,本指出行前祭路神的仪节,古代文献中多用来表示模子、法则。制作简单外形制品时使用的工具,与模配合使用:通常为矩形,最为常见的是制作土坯用的木框(所以制作土坯的过程也叫揭土坯,就是把范拿起来的意思),范决定了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其他字义多由此引申而来范为模范,则是效法。

89、陆逊。陆逊字伯言。伯是古代兄弟间一种年龄排序,伯仲叔季,老大的称谓。他真正字言,取自名字中的“议”字。

90、太史慈。太史慈字子义。慈古义有慈爱、对父母的孝敬奉养的意思。三国两晋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先秦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为不戾。”先秦庄子《庄子·渔父》:“事亲则慈孝。”

谢眺《齐敬皇后哀策文》:“闵予不祐,慈早违。”慈是对少者之爱,与义皆为德行。

91、丁奉。丁奉字承渊。“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四个词汇都是来自易经的第一卦——乾卦。渊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渊的古文是象形字,外部像岸,中间像水的样子,合起来像一个中间有水洄流的深潭,本义指回旋的水,引申指深潭、深水,又引申指深、深厚。字的甲骨文有两种字形。图1的文字外围像岸或漩涡,中部为水流的象形。两相会意表示一个水深不见底的深潭,《说文解字》古文据此演变而来。《说文解字》异体作'㶒',应是由图1的甲骨文演化而来,以水在两岸间横流,像渊之形,其字形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水潭,但意义仍不变。西周金文中,右旁两端开口,像河道,中部横流的水仍可见,仍然表示深水之义。图6为春秋《石鼓文》,右旁有所变化,小篆据此演变而来。无论古文、小篆,象形、会意兼备。渊字初为独体,后加水旁,前后形体一脉,唯简繁之别。简化字'渊'来源于宋元俗字,用'米'字取代了起漩涡的水。有的深水有漩涡,有的深水没有,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分辨不出来了。从造字的思路分析,用漩涡的水表示江河以及潭塘湖海的深水,以特殊概括一般,所以渊字笼统地表示深水。

92、潘璋。潘璋字文珪,珪与璋都是玉器,古代朝觐的礼仪,诸侯朝王执珪,朝后执璋,另珪璋比喻人品高洁.

93、诸葛瞻。诸葛瞻字思远。瞻字左右结构,部首为目,形声,从目。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瞻还有仰慕等意思。詹是瞻的初文,古初就以詹为瞻,后来才造分化字瞻。故书中这类例子很多:(一)《诗》 '鲁邦所詹',《说苑》作'瞻'。(二) 《史记·周本纪》 '顾詹有河',《逸周书》作'瞻'。(三) 《左传》之郑詹,《公羊传》作瞻。(四)马王堆帛书《五行》'詹望弗及',今本《诗》作'瞻'。战国时秦印与楚简中已见瞻字,秦印的结构与小篆已基本相同,郭店楚简省作从目从人从言,可以视为从目詹省声。隶变时,形旁目变化不大,声旁詹由于结构复杂,笔画多,变化较多,但始终是在'从言从八厃声'的框架内进行。楷书作瞻,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说文》本义为临视,即向下看。《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引申指仰视、敬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又引申泛指一般地看、视。《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纵而肠(阳)缓瞻余(馀)者。'通'詹',詹诸即蟾蜍(诸),癞蛤蟆。马王堆汉墓帛书《合阴阳》:'七曰瞻诸。'瞻是向远处看,正是思远也.

94、祢衡。祢衡字正平。衡有平之意,'正平'在古文里的解释是公正持平、心境平静的意思。公正持平。《管子·心术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乐。'《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而'正平'另外一个含义是历史上的年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梁临贺王萧正德、隋朝时期郭子和还有日本长庆天皇,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都叫'正平'。

95、何进。何进字遂高。进,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指前进,引申可有行、进步、促进、出仕、引进、举荐、提升、进献、靠近、超过、进入等意义。进,会意字。甲骨文是一只鸟('隹')加一只脚('止)',表示'前进';金文再加'彳'(音chì,'行走'的意思);小篆把'彳','止'合成'辵'(音chuò);隶书又变'辵'为'⻌',高鸿缙《字例》:'(甲骨文)字从隹,从止,会意。止即脚,隹脚能进不能退,故以取意……周人变为隹辵,意亦同。不当为形声。'佳初文像鸟形。进,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从止、从隹,金文以后多从辵、从隹。止、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现代简化字以'井'代替了'隹','进'遂写作了'进'。《说文》:'进,登也。从辵,閵省声。'进的古文字形中未见从閵者,《说文》'閵省声'恐非。进本义为前进。《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郑玄笺:'进,前也。'引申可有行、进步、促进、出仕、引进、举荐、提升、进献、靠近、超过、进入等意义。进或通'峻'。《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进,其衣逢。'清俞樾《诸子平议》:'进,读为峻,高也。'又或通'尽'。进,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可引申为出仕、晋升。遂,成功、顺利。遂高,有顺利晋升的意思.

96、文聘。文聘字仲业。.业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一般认为指古代乐器架子的横板,刻成锯齿状,用以悬挂钟、磬等。 后也指筑墙板和书册的夹板。又引申指学业,进而引申指其他行业、事业,再转指产业。业又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包括善恶两方面,一般转折恶业。由此引申指罪孽,又用作詈骂之辞。董莲池据曾侯乙墓钟虡像人形考明了'业'字的构形,考出金文中的'业'字像二人托举'大版'。古代的钟鼓悬挂在架上敲击。架子的直柱名虡,横梁名栒,栒上安有一块刻出或画着锯齿形的木板名叫业,上面还插有羽毛做装饰。 《说文解字》:'业,大版也。所以饰县(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许慎对此字字义的解说基本正确,但是'从丵,从巾,巾象版'的分析不妥。'巾'可能与'丝纱'或'治丝理纱'相关,而'治丝理纱'乃织绩丝麻为布帛等成品之始,故《孟子·尽心下》:'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不得。'赵岐注日:'织之有次业而未成也。'部分金文在字形下加'去'字。'业'在古代属疑纽叶部字,'去'属溪纽鱼部字,声纽虽近,韵部却相隔较远。但从'去'得声的一部份字上古归入叶韵,如劫、鉣、怯。韵母与业同在叶部,见、溪与疑同属牙音,古音接近。所以,图A的金文当是个从去得声的形声字。西周金文中'业'一般作两块相对的大木板形,《说文解字》古文(图7)由此演变而来,但下部讹变为'火'。战国以后由双'业'变为单'业'。篆文作图3,在木字中间加了一横画,木字被分割,一横画和上面一曲画以为属辛字,故许解为'从丵从巾,巾象版'。简化字'业'是在繁体'业'的基础上删减笔画得到的,'业'可作简化偏旁。古代的书册之板也可以称'业',放置时以韦(皮条)穿捆,阅读时则解带而展,所以《礼记·曲礼》中有'所习必有业'的话,后来把读书称为'业',如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也就是说:愿意留在这里而学习于门下。由'学习'引申为'学业'.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业甚浅近。'由'学业'又能引申为'事业',如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大意为:汉高祖(刘邦)凭借这个而完成称帝的大业。聘为以礼征招,业为从业,受招聘而从业。

97、张嶷。张嶷字伯岐。嶷音nì,幼小聪慧,出自幼儿明嶷,《南史·宋江夏王义恭传》。又做山名,音yí,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出自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嶷和岐都是山;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

98、曹休。曹休字文烈。休与烈相反;文烈指火候温猛,也指文治显赫。

99、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妙才亦作“ 妙材 ”。指才华出众的人。汉张衡 《西京赋》:“秘舞更奏,妙材骋伎。”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然其文辞雅丽,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周亮 《悼程蕴秀女士并慰陈西溪先生》诗:“休教奉倩神伤尽,好为宗邦护妙才。”

100、司马八达:司马防,字公建。生有八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此八子,表字里面均有一个“达”字,世称“司马八达”。其中司马懿,排名老二,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来顺,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兄弟八个,除了我们熟知他的字是仲达外,他其他兄弟的字分别是伯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司马昭字子尚,显扬、使彰明,而尚为尊崇、仰慕,意思相近;司马师字子元,师和元都是带头的;刘协字伯和,协有和之意;诸葛恪字元逊,恪是谨慎诚敬,与谦逊意相近.。

二、中国三国时期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1、刘 备

刘备的另一个名字刘豫州的由来?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向刘备求救,刘备遂从公孙瓒处借来数千兵马,当时公孙瓒手下的赵云也奉命随军。往徐州救援。此时吕布偷袭曹操的根据地濮阳,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刘备则进驻徐州。陶谦将小沛城交与刘备。 之后,陶谦病故,将徐州城交与刘备,刘备遂自领为徐州牧。此后被曹操所败的吕布前来投奔,刘备让其居小沛。后来,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吕布偷袭了徐州,刘备战败,转军海西。途中击杀在徐州、扬州为寇的杨奉、韩暹,并向吕布求和,吕布让刘备驻军小沛。其后袁术派纪灵带大军攻小沛,吕布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用“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但其后,刘备再度召集万余人的军队,吕布于是率军进攻小沛。刘备战败,只能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刘备为豫州牧,至此人称刘备为“刘豫州。

刘备为什么被称为“刘皇叔”? 刘备,自玄德,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中山靖王刘胜十二世孙,属于西汉皇室宗亲。刘备后来称为刘皇叔,因为他比汉献帝刘协大一个辈分,是刘协的叔叔辈。不过他们的祖宗要追溯到汉景帝刘启,属于第十三代左右的远亲。刘备是汉朝刘家的后裔,但是因为皇族分支大,到刘备这个时候,就已经和皇族沾不上边了,当时刘备因为剿灭黄巾起义有功上殿的时候,汉献帝让人查家谱,发现刘备是比汉献帝高一辈的,所以人称刘皇叔。

二、曹 操

曹操为何成为杰出军事家?曹操《孙子略解》是第一个开创这个有注释的先河,在当时的军事理论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弥补了军事理论,在这方面没有注释的空白。曹操作为乱世中的一方霸主,其本身的能力确实是无人可及,曹操起兵之初非常弱小,却能够通过合理决策以弱胜强,最终崛起为北方霸主,甚至有统一天下之志,都显示出其本身谋略过人。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有敏捷的战略眼光。曹操生平大多亲自领兵,南征北战战绩斐然功勋卓著,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军事家。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博采兵、法、儒、道等诸家思想,并在实践中有所发展。曹操能消灭各个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与他善于用兵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博览群书,尤其爱好兵法,曾将各家兵法抄为一书,称为《接要》,又对《孙子》十三篇详细作注,还写有《军令》、《败军令》、《船战令》、《步战令》等。在实际的征战中,他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变化如神。将领征伐必须依令而行,临战之时又亲自指挥,从令者一般都会取胜,违令者常遭失败。每当与敌人对陈,曹操安闲自在,好像不想作战,而一到胜负关头,便勇猛直前,势不可挡。对于战争的看法,曹操认识到,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形势的配合。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才能拯救社会。不像春秋战国时吴国夫差那样只凭武力,不注重政治;也不似周朝诸侯徐偃王那样,以“仁义”代替用兵。他强调“兵以义动”(《三国志·武帝纪》),“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为赢得战争中的政治主动权,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除暴乱维护汉室而举义兵;为争取人心,占领河北后免难民租赋,又发布抑豪强兼并令,以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著名谋士郭嘉颂扬他“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他认为经济的好坏,关系着战争的成败。军队无辎重、粮食、委积,“亡之道也”,因而吸取“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的经验,大兴屯田,达到了足食强兵的目的。

治军方面,曹操在《孙子注》中说到,“礼不可治兵”,抛弃儒家以礼治军的原则,强调“吾在军中持法是也”,注重以法治军。他针对汉末政失于宽的状况,“纠之以猛”,以使“上下知制”,“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他以法家之术,制定管理、训练等军事法规,以维护军队的统一指挥,强化军队的战斗力。为保证法规的实行,主张严明赏罚,按法赏有功、治有罪,“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告诫诸将“赏功不罚罪,非国典也”。强调“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并“亲巡将士,明劝赏罚”,在公开场合,自己也不置之法外。为贯彻依法治军的思想,他特别注意军中司法官吏的选拔,认为“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慎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曹操选将用人,主张破格求实。认为“将贤则国安”,“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因此主张“举贤勿拘德行”,“举士勿废偏短”,唯才是举。他拔于禁、乐进等于行阵之间,擢张辽、张合、徐晃等于俘虏营内,他们后皆战功卓著,成为名将。对有过失的“贤”才,往往任用如初。他还注意集众人之智指导战争,在兖州、官渡、邺城、当阳、渭南、襄樊之战等重大战事中,均听取和采纳将士的意见。为尽其才,他倡导广开言路之风,征柳城乌桓得胜回师,还重赏曾劝阻他出征的人。军事谋略上,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重视谋略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所以能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他认为用兵“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显示出求实、尚变两大特点。他推崇《孙子》,但要求诸将按他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和实战经验编撰的新书指挥作战。视善变为用兵的核心,其行军用师,“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强调“兵无常形”,“兵无常势”,“兵之变化,故非一道”,只有灵活用兵,“以诡诈为道”,才能以变制胜。还说“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他认为,诡诈的前提是知己知彼,只有在掌握了对方的兵力部署、战将强弱、地形险易、后勤保障等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才能制定出“因敌变化”、“盈缩随敌”的策略。他尤其重视奇正、虚实变化,要求以“至实击至虚”。他的战争实践也体现出这一点。如对吴、蜀作战,或东攻西守,皆依实际情况,将优势兵力集中于一方,形成“至实”态势。同时,常以分散、分化敌军的策略,致其“至虚”,从而各个击破。在华夏军事史上,他以“诡诈”著称。在《唐李问对》中仍有提到“曹公《新书》”。《唐李问对》记载了他们探讨的内容:

太宗曰:“奇正素分之欤,临时制之欤?”

靖曰:“按曹公《新书》曰:‘己二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己五而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此言大略耳。唯孙武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还之无端,孰能穷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邪?若士卒未习吾法,偏裨未熟吾令,则必为之二术。教战时,各认旗鼓,迭相分合,故曰分合之变,此教战之术耳。教阅既成,众知吾法,然后如驱群羊,由将所指,孰分奇正之别哉?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是以素分者教阅也,临时制变者不可胜穷也。”

太宗曰:“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但《新书》所以授诸将而已,非奇正本法。”

太宗曰:“曹公云‘奇兵旁击’,卿谓若何?”

靖曰:“臣按曹公注《孙子》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此说与旁击之说异也。臣愚谓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乌有先后、旁击之拘哉?”

这些文句里,太宗李世民这样盛赞曹操:“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李世民对曹操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魏书·武帝纪》(节选):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3、孙 权

孙权(182年12月22日-252),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二十二代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孙权字仲谋,“仲”指的是兄弟排行,说明孙权排行老二;“权”谋略、计谋,“谋”谋略,权谋权谋,孙坚果然老谋深算,觉得孙坚几个儿子中,就孙权的名和字取得最好,不仅好听而且大气,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有哪些绰号?《江表传》记载,孙权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骨骼非常,形貌奇伟异于常人。故又称紫髯儿、碧眼儿、紫髯郎、紫髯将军、孙郎等。 “碧眼儿”关羽曾骂孙权碧眼小儿。在《三国演义》之中,孙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绰号,那就是“孙十万”了。孙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呢? 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现在的网友,戏称孙权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

孙权为何被称至尊?陈寿《三国志》,固多出于一时杂史,然独《吴书》称孙权为至尊,方在汉建安为将军时,已如此,至于诸葛亮、周瑜,见之于文字间亦皆然。周瑜病困,与权书曰:'曹公在北,刘备寄寓,此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破曹公还,权迎之,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吕蒙遣邓玄之说郝普曰:'关羽在南郡,至尊身自临之。'又曰:'至尊遣兵,相继于道。'蒙谋取关羽,密陈计策,曰:'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陆逊谓蒙曰:'下见至尊,宜好为计。'甘宁欲图荆州,曰:'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至尊当早规⑩之。'权为张辽掩袭,贺齐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权欲以诸葛恪典掌军粮,诸葛亮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粮谷军之要最,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凡此之类,皆非所宜称,若以为陈寿作史虚辞,则魏、蜀不然也。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字仲谋)的赞叹之语,出自《吴历》,在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发扬光大,现在借指晚辈有真才实学。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像

4、诸葛亮

诸葛亮“名字”来历细说?《三国志》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自古以来,关于诸葛亮名和字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关于诸葛亮单名“亮”的由来,民间故事说:诸葛亮是在天快要亮的时候出生的,所以,他父亲给他起名叫“亮”。最先使用汉字五行补救生辰八字命理缺陷的人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先祖西汉汉元帝的司隶校尉诸葛丰,(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为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亮复姓诸葛、字孔明。其父诸葛珪、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在泰山郡丞任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地区)喜得次子,起名诸葛亮。亮之父诸葛珪继承先祖诸葛丰之《易经》学操,从亮的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乙卯中断出其用神为火,遂起名为亮、字孔明。亮之兄诸葛瑾、之弟诸葛均的名字也是其父诸葛珪从他们的八字中提取用神土来选字而起的名字。

诸葛亮的军事成就?在军事战略思想上,诸葛亮认为,弱者所从事的战争只要是正义的,就可能战胜强者。“据道讨淫(邪伪),不在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刘备虽然力量寡弱,但由于据有兴复汉室的正道,信义名闻四海,完全可以赢得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消灭伪邪,实现统一。注重人谋,认为名望低微、兵力寡弱的曹操所以能够战胜袁绍,以弱为强,不仅是靠“天时”,也是靠“人谋”(《三国志·诸葛亮传》)。为发挥“人谋”的作用,建议刘备分阶段实现兴复汉室大业。先避中原之实,击南方之我虚,夺取力量薄弱的荆(约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然后据险防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修明政治,积蓄力量。一旦天下有变,则挥军北上,一路从荆州指向宛、洛,一路由益州出师秦州,钳形攻魏,占有中原。为完成这两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他主张并坚持两弱结盟、共抗强敌的策略。认为孙吴长期据有江东,国险民附,贤能为其所用,与刘备集团有共同抗曹的利害关系,具备充当同盟者的条件。与之结盟,可免除两面受敌的威胁,牵制、分散强者的兵力。否则,两弱结仇用兵,将会顿兵相持,坐而待疲,使强者得志。为实现两弱结盟,主张抓住强者对两弱进攻的契机,对孙吴晓以利害,以必要的让步为代价(如承认荆州被孙吴攻占的既成事实),“略其衅情”,以“求犄角之援”(《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武成王庙中亚圣十哲七十二将中,诸葛亮始终位列“十哲”之一,由此观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历朝历代肯定的。诸葛亮一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7年,隐居隆中,却仍心怀天下大事,不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后27年辅佐刘备、刘禅,建立蜀国,并著有《兵法二十四篇》等著作,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他未出茅庐而有三分天下的理论;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阻曹军连胜势头;赤壁鏖兵,联吴破曹;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忠诚不二,辅弼幼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5、关 羽

关羽这名字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有深意,关羽,字云长,云之长者,有羽者才能飞至云端。而就关羽的一生来说,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等,确实取得了令人仰望的成就。就刘备来说,备;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玄德: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由此,刘备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其毕竟是汉朝皇室后裔,所以名字起得也是十分大气。据说关羽原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字寿长。那年他因杀死贪官被缉捕,从家乡逃走。到潼关时,见关门口贴有捉拿他的画像,他不敢出关,就悄悄溜到城边水沟旁躲起来。躲了一整天,他又饿又渴,到沟边喝水,看见自己的脸又脏又黑,就捧起水来洗脸。这一洗倒是不脏不黑了,却变成了红脸,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他又惊又喜,立即大模大样走向关门口。把关的士兵仔细端详他,觉得有点像门上通缉的人,可脸色又不对,就盘问道:“客官姓什么?”他一慌,便随口指关为姓说:“我姓关。”把关的士兵见姓氏不对,没再问就放他过了关。从此,他就改姓为关了。

关羽绰号是什么?_史书记载的关羽的绰号一共有两个,一个叫“美髯公”,是诸葛亮送给关羽的,原因是关羽的胡子长得好看;另一个绰号叫“万人敌”,是魏国谋士程昱送给关羽的,说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形容得很到位。据历史记载,关羽早年的时候曾经杀过人,所以才从并州逃到了幽州之地,遇上了刘备、张飞二人。相传他在逃亡途中,因为遭到官兵追杀,不得不改头换面,易容而行。那日正好逃到一处农夫家里,眼看追兵将至,他便随手将农夫家中刚刚宰杀的鸡血抹在了脸上,蒙混了过去。故而才有了关公红脸的形象。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是因为什么?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起初,刘备起兵时,关羽和张飞就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的信任。赤壁之战后,关羽绝北道断曹仁后路,让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关羽因此被推为元勋。刘备平定蜀地后,关羽总领荆州。三国时期其实并没有五虎上将之说,因为关羽忠义无双,有勇有谋,逐渐被后人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谥号为“缪”的原因是?中华5000年文明,基本上讲究盖棺定论,对死去的文臣武将,帝王都会有谥号,这个谥号就是对这个人一生功绩的评价。而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唯独后世被称为武圣的关羽,谥号称为“缪”。 在蜀汉景耀三年,刘禅对其父亲时期的开国五上将追赐谥号,也是要对开国功臣的功绩盖棺定论,以为后人传颂!五虎上将的谥号分别是,张飞,追赐桓侯,马超,追赐威侯,黄忠,追赐刚侯,赵云,追赐顺平侯。而对五虎上将之首,自己二叔的关羽追赐的却是“壮缪侯”。古代“缪”同“谬”,意思是“武功不成,武功不遂,名不符实”的意思,就是说,威震华夏的关羽名不符实。原因在于刘禅对这位叔叔,空有威震华夏威名,却大意失荆州的怨恨!后世关羽被极力的追捧奉为武圣,因此,这个不光彩的谥号,在宋朝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武”“安”等好的谥号!因此,后世也没多少人知道,关羽“壮缪”侯谥号了!

关羽为何被后人尊为“武圣”? 关公可以说是在海内外都享负盛名,他不单单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后来因为极其忠义被后人尊为武圣人关二爷喜欢读什么?读春秋,讲大义。践行大义,也是关羽一生的最终追求。关羽的大义是什么?就是刘备曾号召的‘复兴汉室’。刘备势单,曹攻陷徐州,又攻下邳,小沛。土山一战,关与刘张失联,欲捐躯赴义。曹麾下张辽劝降关羽。曹公待关羽甚厚,定做衣袍,赤兔宝马相赠。关羽斩袁绍之颜良、文丑首级报此恩。后得知备于袁绍军中,弃财帛爵位驰赤兔绝尘而去。对汉室忠心耿耿,尤其是在乱世中,谁都想争夺一块地盘,然后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是傻到免费给汉室打工。只有关羽,依然想着复兴汉室,依然渴望曾经盛世的汉朝能够重新回来。关羽这类武将也是历代朝代想拥有的人,有能力、又忠心、不为钱财所绊、不为权利所惑。谁不想要?所以,关羽被后人尊为武圣人!

《三国志·关羽传》原文: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6、张 飞

张飞,字益德 ,要飞翔自然离不开翅膀(翼),可见“飞”与“翼”有因果联系;“德”品德,“翼德”即是品德高尚。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张飞绰号是什么?张飞绰号猛张飞、熊虎之将、桓侯。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小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里对张飞的形象的塑造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号称猛张飞。《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实乃熊虎之将。译为关羽,张飞都有万人不挡之勇,是得力助手,俩人真的是熊虎之将。

三国时期是连接我国汉朝和晋朝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三国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乱时期之一,在那个时期战争频发所以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一些武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将就是五虎将。蜀国大将张飞就是五虎将之一,历史上记载的张飞是河北涿州人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之一。张飞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世界就是长坂坡战役,自从长坂坡战役之后张飞的名字就传遍了魏蜀吴三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古人的名字分为名和字,张飞的字是什么呢?

历史上记载张飞,字翼德,是河北涿州人,他曾和刘备还有关羽在他家的桃园那一起义结金兰。张飞的字有两种记载一个是翼德,一个是益德。

字是古代成人由于不便于直呼他的名字,所以另外起了一个与自己的本名意义相同的别名,这种别名就称为字。我国历史上每个成年的古代男子都有字,比如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字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在近代时任然有很多文化名人会用字比如毛泽东字润之。所以字是我国古代仅有的一种传统,据记载我国古代男子会在20岁的时候取字,女子会在出嫁时取字。但现在由于人们观念变了,觉得有了名字再另外取一个字很麻烦,所以现在再也没有了取字的习惯。

在历史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悍将而著称,虽然他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于小说和一些戏剧等,但已深入人心,因此张飞也有不少外号。

首先,张飞最霸气的外号就是“猛张飞”,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张飞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悍将,既勇猛,又常打胜仗。他的性格也很霸气,嫉恶如仇,粗狂豪迈,颇有胆识。因此外号”猛张飞”。

其次,他最有名的外号就是熊虎之将,在历史中,张飞和关羽都是万人敌,勇冠三军而为将。张飞为世虎成,雄壮威猛,所以熊虎之将是为了说明他们威武勇猛!

最后,他还有一个最令人悲伤的外号是“桓侯”,恒候的本意是“有地位的人死后的称号”,此外号就是张飞在公元221那一年去世后,后主刘禅在景耀用了三年的时间追忆张飞,他后来封张飞为 “桓侯“。

其实张飞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外号,就是“环眼贼”这个外号看起来很逗,可能大多数人一开始听说这个外号,以为是吕布跟张飞有过节,所以才给他起的这个带“贼”字眼的外号,其实是吕布为了调侃张飞,给他起的外号,是为了用这个词来形容张飞的不怒而威!

在一些不了解张飞的朋友印象里,可能只知道他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是一名很有名的将军,其实从这些外号中,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勇猛雄壮,霸气的将军。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世人去学习的地方。

《三国志.张飞传》:张飞 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7、周 瑜

周瑜的绰号?周瑜,字公瑾,瑜是美玉的意思,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公瑾”喻指恭谨谦顺,温润谦和有玉般高雅品质,又有君子的高尚情操,同时有蕴含着对未来前程的美好希冀。当时吴中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周郎.他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说:“喂,你错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诗,有两句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为了让心爱的人多看我几眼,老是故意地弹错).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后来,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就叫做“顾曲”.歌曲评论家、内行人,就称为“顾曲周郎”.明朝人沈德符撰著的一本专论戏曲的书,书名就叫“顾曲杂言”。大诗人杜牧有诗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中周瑜说。因为自认为很聪明的周瑜,竟然遇上比他更聪明的诸葛亮,意思是既然上天生了我周瑜,干嘛要再出一个诸葛亮?这是心生嫉妒的周瑜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周瑜的一句感叹自己的话,他跟诸葛亮都有不世之谋,奈何诸葛亮却是抓住周瑜的弱点,险胜周瑜一头。当然周瑜也是相当自负的只是心眼有点小,于是叹到“既生瑜,何生亮”。此中的'瑜'是指周瑜,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亮'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是费劲了心思。然而在小说里无论周瑜怎么折腾最后都败给了诸葛亮,因此周瑜在临终之时叹息道:“既生瑜何生亮”。

正史上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周瑜虽然身处乱世,又执掌吴国军务大事,却能静下心细品弦音,有艺术修养,并非粗人。外貌方面,《三国志.周瑜传》载:“长壮有姿貌”,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是一个美男子,又娶了小乔,可谓是郎才女貌,佳人绝配。周瑜有杰出的军事之才,孙权感叹:“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江左人物,无人能继。”刘备对周瑜评价道:“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赤壁之战前,在敌人绝对优势和已方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周瑜道:操自送死。大战在即,笑傲群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多么意气风发。赤壁之战是周瑜领导的功绩,这场中国历史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使周瑜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颗最耀眼的明星。战略眼光超出常人,在孙策逝世后,周瑜果断的带兵赴丧,稳定了当时的江东内外形势,确立了孙权领导地位,江东得以稳定。为夺取天下,周瑜提出了著名的二分天下战略,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三国志-周瑜传》(节选):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8、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字仲达,1个仲字说明他排行老二;达,通达事理;懿,德行美好。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懿别名是冢虎,与诸葛亮、庞统、姜维合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他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的政权。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称晋王后,追尊谥为晋宣王;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晋书》卷一《宣帝纪》称赞他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司马懿:忍得住小聪明,才能赢得到结局。《老子》一书讲柔弱胜刚强,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司马懿这样的人就像水一样,善于以柔克刚。这里隐含着中国哲学上很深奥的道理。《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心里猜忌而表面宽和,内心多疑但能灵活应对。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心豪志,且听闻司马懿有狼顾的模样。曹操打算验明,所以先叫司马懿在前头走,再故意喊司马懿,只见司马懿身体不动,只有头转向后看。曹操又曾经发了一个噩梦,三匹马同在一个槽里进食,醒来后十分不快。曹操感到不好,召曹丕说道:“司马懿不会甘做人臣,将来必干预你的朝政家事。”这是三马同槽的典故,此槽不是马槽,是暗指着司马氏吃掉曹氏,而且按照后来的史实走向来看,“三马”还可以解读为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他们共同为之后的司马炎代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而司马懿更加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甚至喂马之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也终于使曹操安心。

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魏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9、钟 繇

钟繇名字怎么读? 关于钟繇名字中“繇”的读音,一般认为是“yáo”和“yóu”两种。“繇”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读作“yáo(瑶)”时,意义为“花草盛貌”.其“名”与“字”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 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句.取“万物繁盛循环恒久不易”之义.河上公注曰:“芸芸者,华(花)叶盛。”于是可知,“繇”的义与“芸芸”之义相合,可 以说,他的“字”是对“名”的相辅。因而名“繇”与字“元常”有着意义上的关联.若读“yóu(游)”时,意同:“由”,从,自。与“字”的意义没有多大 关系。《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注引曾廷枚《香墅漫钞》卷二说:钟繇字元常,取《皋陶》“彰厥有常”之义。繇同陶,非由音也。同样还引用潘眉的话:繇,音遥。《史记·东越传》“繇君丑”《索隐》“音摇”。《吴太伯世家》“子周繇立”《正义》“音遥”。《汉书》“徭役”字,悉作“繇”,《国志》(《三国志》)亦多作“繇”,其作“徭”者,后来俗本所改。杨慎称:钟繇字元常者,取《皋繇陈谟》“彰厥有常”之义。今多以“繇”音“由”,非也。晋文帝用“遥遥不至”来戏钟会,很清楚表明,钟会的父亲钟繇的“繇”字与“遥”同音,所以应该读作yáo。

钟繇为何被称为“楷书鼻祖”?钟繇的书法为何被称“神品”? 钟繇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据说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这显然是和东汉刘德升创行书一样,是典型的夸大其词和归功于权威。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创造一种书体,任何书体的形成,都是几代群众智慧的集体结晶。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钟繇是当时的最著名的楷书大家,并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否则“楷书鼻祖”桂冠也就绝对落不到他的头上。王羲之等很多后世书家,都曾潜心研习过钟繇书法。钟繇一生贡献非常的大,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就是钟繇的高徒。钟繇早年的时候相貌不凡,而且非常的聪明,对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都非常的擅长,在书法方面更是有着很深的造诣,钟繇的楷书更是闻名天下,而且为我国的楷书发展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此还被后人称为是“楷书鼻祖”。 繇小楷在章法布局方面,大小相间,疏朗自然。其结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形明显成宽扁的横势,横画长而直画短,在用笔方面时出隶笔,因此看上去就显得格外古雅、淳朴。 后世的不少书家对钟繇书法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但出发点大部分都是“古雅”。比如,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就认为,“其书之大巧若拙,后人莫及”。 钟繇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宣示表》是钟繇楷书的代表作。相传晋王导得到《宣示表》后,将《宣示表》缝藏在衣带之中带到江南,并将其送给侄子王羲之,王羲之又传给王修。后来这幅字作为陪葬品与王修一起被埋人棺内。现在的《宣示表》是王羲之临摹的,起初被刻人《淳化阁帖》,后来又被刻人《大观帖》《东书堂帖》《停云馆帖》等。《贺捷表》又叫做《戎路表》,最后一段为“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武亭侯臣繇上”,记述蜀国名将关羽被擒杀的整个过程。《宣和书谱》曾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书法从容自如、笔法坚厚有气势。荐季直表》是在黄初二年(221) 完成的,帖为小楷写成,共有十九行。其“民”字少笔画,也许是唐人拓本。陆行直跋说:“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袁泰亦称赞:“其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盖其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非若后人妍媚纤巧之态也。”钟繇书法的艺术特点有三点:一是保留了隶书的笔风,体势偏古;二是天然质朴,无刻意勾画之处,浑然天成,是刻意求工的书家无法比拟的;三是字的结构与布局错落有致,章法茂密幽深,除了字体本身流畅俊秀外,字外也有耐人寻味的意趣。钟繇是汉末魏初的书法大家,对推进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起了极大作用,是此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钟繇书《力命表》,三国魏小楷法帖。文凡八行。真迹久佚,仅有刻本传世。见于《伪星凤楼》、《泼墨斋》等从帖中。书法古雅、研美,是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原文: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10、貂 蝉

貂蝉,甘肃临洮人,是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貂蝉的生活年代约在东汉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蝉的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中国传统习俗,女子取名,多半用兰、桂、秀、贞……等带有女性特点的字。为什么唯独《三国演义》中的貂禅,用了这样一个刁钻古怪的名字?而且,貂是一种兽,蝉是普通的昆虫,这两类东西又怎么能联在一起! 据《资治通鉴》晋记注释说,自战国赵武灵王改穿胡服后,凡武官到了较高的等级,就可以带上饰金铛加上蝉的帽子,帽子上还要插上貂尾,表示贵职。后来秦灭了赵国,就用赵国的帽子赐给自己的侍臣,所以秦汉以后侍臣的帽子,就用貂尾和金蝉来装饰。《三过演义》中的貂禅,是司徒王允的歌妓。在汉献帝时,奉王允之命,运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而她本人也牺牲了生命。既然貂和蝉都表示高贵,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便用它们来作为这位歌妓的名字,以表现这个悲剧人物的美貌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另一就是貂蝉不是真名,是个艺名,这个艺名源自古代官制。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革官制,凡是级别较高的文官武将,其帽子后面一律缀上貂尾,帽子前面一律缀上玉蝉,把貂尾和玉蝉这两项装饰品加起来,就叫'貂蝉'。汉朝延续了这项制度,大将、侍中、皇帝的贴身太监,帽子上都少不了貂蝉。据说其中大有寓意:貂跑得快,动作敏捷,脑子聪明;蝉呢,俗称知了,喝露水度日,象征着品行高洁,决不贪污腐败;把貂尾和知了缝到文官武将和贴身太监的帽子上,意思是希望他们办事效率高,希望他们不贪不占,做一群又红又专的好干部。汉朝以降,高官帽饰大幅度改革,貂尾不见了,蝉仍然保留着。以宋朝初年为例,凡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戴蝉,并根据蝉的数目来区分品级:帽子上有九只蝉是一品官,有八只蝉是二品官,有七只蝉是三品官,有六只蝉是四品官,有五只蝉是五品官。宋太祖的通天冠上也有蝉,共有十二只,好像他的脑袋不是脑袋,而是爬满了知了的树冠。

貂蝉戏吕布的故事发生于三国时期,已被演义、改编为众多文学、影视作品。汉朝末年,奸臣当道,太师董卓专横残暴,独揽大权,久怀篡逆之心,其义子吕布骁勇非常,使董卓如虎添翼,越发肆无忌惮。一日,董卓宴请百官,席间吕布赶来,出示了朝臣司宣张温致袁术的密信。董卓大怒,命令吕布当场处决了司宣张温,文武百官人人心惊胆战,敢怒而不敢言。司徒王允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他回到府中闷闷不乐,有心要除去董卓,但又无计可施。心中烦闷之际,他深夜来到了后花园,听到园中有呜咽哭泣之声。王允闻声寻去,见是府中歌姬貂蝉。貂蝉年方十八,色艺双绝,能歌善舞。她深明大义,愿舍身救国。王允一见大喜,决定收认貂蝉为义女,并定下连环计,引诱董卓、吕布父子来上钩。王允赠吕布金冠一顶。吕布心中大喜,特意登门前来致谢。王允设宴招待吕布,席间命貂蝉出堂敬酒。吕布一见貂蝉,即神魂飘荡,不能自持。王允看到此种情景,当下同意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并约定日期送吕府完婚。王允又宴请董卓,命貂蝉率众舞女献舞,貂蝉的绝代风华和翩翩舞姿,令董卓如醉如痴。董卓赞叹不已,称貂蝉为仙界人物。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貂蝉素有“闭月”之称,意为连月亮见了她都比不过和遮挡在云后面。蔡东藩在《后汉演义》 :“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反弹琵琶》

参考文献:

[1]新中国七十年《三国演义》研究概述,郑铁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020-05-25

[2]中国古代小说之王、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16/15/18314967_520838902.shtml

[3]基于语料库的明清小说人名与称谓研究,熊丹; 陆勤; 罗凤珠; 石定栩; 赵天成,中文信息学报‘’2015-01-15

[4]《三国演义》罗贯中改一名字,让“五虎上将”都飞上了天!https://dy.163.com/article/DA5PDJM80521F3K3.html?referFrom=360

[5]《三国演义》字频研究 桑哲 曲阜师范大学 2013-04-01

[6]《三国演义》中人名英译研究——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 刘兆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08-26

[7] 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M] . 北京: 中央民族学

院出版社, 1989

[8] 秦朝取名的特点https://www.52lishi.com/article/38647.html

[9]吕思勉.中国制度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0] 俞樟华.《史记》与古代姓氏[J].人文杂志,1991,(1

[11] 古人的名与字https://www.sohu.com/a/220430799_284433

[12] 任国瑞.中国姓氏起源、流变与姓氏学概述.艺海[J].2015(10)

[13] 趣谈古人名与字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1710_1.html [14] 刘春雨;中国姓氏人口数量现状的成因分析—通过历史计量视角[D];山东大学;2016年

[15] 宋锐乔,倪少玉;中国姓氏形成概述和湖南姓氏简介及其特点[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6)

[16]杨易程:《中国姓名学》.时代经典出版社.2019年

[18]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自凤凰网,百度词条,360网词条,说文解字汉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人善任话刘备
盘点《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俗语,烂熟于心
初出茅庐
三顾茅庐——张飞智对诸葛亮
非池中之物是什么意思?
曹操是如何整刘备、关羽、张飞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