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名家系列·刘洪洋





刘洪洋,1963年生于天津。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导师,中国印学研究所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应用软件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京东印社社长。多次担任全国重大展览评委,六次、七次全国书代会代表。发表书论、印论二十余万字。近年来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师大艺术学院、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等高校讲学。




我眼中的洪洋


文/孙伯翔


结识洪洋贤契近二十年,深知其为人真诚,心性率直。好读书,追求艺术孜孜矻矻,矢志不渝。看到近年来他取得的成绩,甚是欣慰,实是同辈人中之翘楚。更为难得的是他“力有余而不逞”,踏踏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实是“致远之才”。

刘洪洋书法作品

洪洋为艺博取而精专,对北碑、隶书、行草皆有灼见。篆书、篆刻已具个人风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应该说是与其勤奋的艺术实践、深厚的传统文化砥砺、睿智的勤思分不开的。我观其作品颇有“明心见性”写情明志之象,这与当下重形式、轻内蕴的时风是迥然不同的。他把分朱布白、笔意墨象作为感悟人生、活在当下的载体。诚如《易·系辞上》云:“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书法的笔意墨象不是简单地描画,而是得自然之具象、形势、精神气韵,从而丰富其内涵和张力。由象生意是书法的“心迹”,重内蕴才是艺术的实质,洪洋做到了。从当下书坛现状来看,能够真正进入这一层次的青年书家实属凤毛麟角。简单地说,能够把书法当成一种爱好固然不错,当成追求更难能可贵,可追求什么又要另当别论。当下不少书家,都还停留在物质层面,不能站得更高,终归未能摆脱“心为行役”的尴尬境地。然而,我并非说书法、篆刻艺术不能走向市场,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对于经济并不富裕的作者来说当是一种裨益。但我们对艺术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低层次上。丰子恺在论及李叔同出家因由时,曾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能够像弘一大师那样走进灵魂生活层次的艺术家屈指可数,不可能每个人都达到弘一大师的那种境界,用书法弘扬律宗佛学,“字即是法”。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哲学》一文里对人生境界也有类似的说法。对于书法的追求我们也应当“取法乎上”。洪洋能把书法、篆刻精神生活化,且能不为单纯物质生活所囿,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也是我看其能与当今“大家”比肩,是“致远之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刘洪洋书法作品

老夫已年过古稀,自以为识少思拙,不敢有半日懈怠,一个书法家能否在书法史中有一锥之地,只看他到60岁时是不是还在进步就行了。这并不是说到60岁时还在进步就能在书法史中如何如何了,只是说有希望、有可能。问题在于,不少书法家别说到60岁,到40岁就止步了。黄宾虹先生60岁之后日课作草20年不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洪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时至今日仍能下“笨”功夫,扎扎实实地临摹,波澜不惊地过自己的艺术生活,潜心作学问、搞创作,假以时日定有胜过老夫之时。

刘洪洋书法作品

书法与人生

文/刘洪洋

参加展览,是学习书法的一个过程,是促进和提高水平的一个手段,它不会是也不能是书法事业的终极目标。比参加展览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该选择怎样的艺术道路,从而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和人生目标,厘清书法与人生的关系。书法是技术的,但根在文化。书法技法的锤炼固然重要,文化素养的提高更加重要。离开了文化滋养的书法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所以,我们每个书法人都应该自觉加强国学修养,以文养艺。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审美的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是重经济轻文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浅薄。理想的田园,心平气和的静雅、默默无闻的静思已荡然无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使得人们不能平淡地对待生活,不能平静地砚边耕耘,更不能不为名利地专心学习、研究、创作。人心“静”不下来,观念“净”不下来,人与人之间“敬”不下来。人生如此,何谈艺术!

刘洪洋书法作品

当代参加展览多次入展获奖初露峥嵘的不乏其人,但是由于后来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躺在功劳簿上,最终江郎才尽,影响了艺术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使用其特殊艺术语言表达作者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与自身性情学识的统一,都是一个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不知不觉中表现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中说到书有六要:“一气质。人禀天地之气,有今古之殊,而淳漓因之;有贵贱之分,而厚薄定焉。二天资。有生而能之,有学而不成,故笔资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三得法。学书先究执笔,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其最重要云:‘第一执笔,务得圆转,毋使拘挛。’四临摹。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模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工夫易进。五用功。古人以书法称者,不特气质、天资、得法、临摹而已,而功夫之深,更非后人所及。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若此之类,不可枚举。而后名播当时,书传后世。六识鉴。学书先立志向,详审古今书法,是非灼然,方有进步。”

刘洪洋篆刻作品

由此可知,参加展览与艺术人生二者之间不是完全重叠的,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己的艺术与人生的关系。那样,我们的艺术才能发出灿烂的光芒。书法艺术的进步和提高需要以理想为指导,确定了人生目标,确立了艺术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孜孜矻矻不断努力,艺术家才能取得更大成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刘洪洋书法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洪洋:回归艺术之初心
〖名家风采〗刘洪洋:物我两忘,见天地之大,人心之广。
《书法导报》访谈 | 刘洪洋:“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名家风采〗刘洪洋
篆刻的章法和构成怎么把握?篆刻名家刘洪洋“面对面”告诉你!
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刘洪洋:要关注篆书中的“理”和“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