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涉中医和国学的心得体会
国医班学员
一、引子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锤,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的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这是中医养生的总纲领。《扁鹊见蔡桓公》就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蔡桓公“疾在腠理”而不听从扁鹊的劝告,任外邪之疾深入腠理、引发自身阴阳失衡导致“病在肌肤”,再到“病在肠胃”,最后病发“在骨髓”而无药可医。
“不治已病治未病”从字面上解释是说:维护自身体内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病了才去治。
二、关于治未病养生的思考
《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曾详细解释“疾”和“病”的区别:“疾”里面是个“矢”字,矢即箭,身体没有注意防备,因外感外邪而产生的问题,如风寒、感冒、传染病、病毒感染都是外来的侵害,来去很快。“病”里面是个“丙”字,“丙”在十天干里属离火,对应五脏则是心火,“百病从心生”,即“怒喜忧思悲恐惊”,所以病是内生的。从“疾”到“病”,发展很快,是治病的关键阶段。因此,我认为“治未病”须从两方面入手:对于外来之疾,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内生之病,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此养生,“病安从来”?
张广苓老师说《黄帝内经》是一份人体的使用说明书,阐述生命的真理,教人如何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身体这台世界上最精密最智能的“仪器”。此前,我正好读过一本《人体使用手册》,作者吴清忠是机械工程师出身,在接触到中医之后,也发出了类似的反思和呼吁。但是,碍于古文晦涩,难于普及,现在就连科班出身的中医学生都未必通读过《黄帝内经》,普通人又如何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呢?多少人不惜己身、肆意糟蹋健康、等生病了才病急乱投医,又不幸遭遇“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成了医药市场利益链下的牺牲品!生而为人,却不先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如何趋吉避凶、如何与天地相应,而生于蒙昧、老于挥霍、病于疏忽、苦于折腾、死于无知,是多么可惜!
从开始接触中医养生的这半年时间中,通过所学、所想、所观、所感,在做人做事上我逐渐树立起了“治未病”和“治未乱”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治未病”养生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保持身心健康是自己的责任,不应该依赖医生和老天。
维系身心健康只有通过自己才能够做到,任何外援(如医生、针砭、汤药)都只是助力,帮助我们调动自身机能进行身体的自我修复。所以把命交给医生或听天由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虽然依靠医生,能使疾病症状得到暂时缓解,但没有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内的环境就不会有改善,同样甚至更严重的疾病还会回来。
身体健康可以通过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谨慎的用药获得,但是做到这些就够了吗?我们常常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心理健康。
《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四季如何调理心理状态都有说明:
“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几段话告诉我们顺应四时的变化,无论是在体格还是情志,都必须符合天地生长收藏的规律。如果逆天而行,情志出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每天都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只有自己才能做到。所以,保持身心舒畅和健康,主动权和决定权都在于自己。
常有因为情志不舒或压力而引发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疾病的例子。这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或许早已存在体内,隐而未发,这时心理状态的好坏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秘密》一书中揭示了全世界最要紧的秘密,就是“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一种力量。”苦于病痛的人,若不能积极面对,反而怨天尤人,那么病痛就会在自怨自艾的吸引下源源不断地来临,终成恶性循环。因此,面对疾病,我们需要从内心散发正能量,用心创造奇迹,重获健康。
身心的健康有赖于首先建立“治未病”的养生观念,但下一步该如何做,就需要明确“天人地”一体的整体观了。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这是《黄帝内经》的原文,也是赖老师教我们学习中医的方法。对于刚刚踏入中医殿堂的初学者来说,要向天地学习、向古人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先在自己身上实践,有所获益,再以自己为榜样,逐渐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三、四气调神对人的重要性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这是《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之一。每当读到这句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就展开了画卷:一叶扁舟轻飘在生命的长河之中,身边是百舸争流,彼岸是花开花落……无论眼前之境如何变化,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天地之中,万物如沧海一粟,都逃不出自然之道。当然,也不必逃出,仰望天边云聚云散、俯看闲庭流水落花、顺应天地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真、至、圣、贤之中,虽然层次不同,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做到人与天地、阴阳、四时相应。普通人努力向贤人看齐,做到“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遍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还是不难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我十分注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降低洗澡的频率,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出大汗,收敛情志。今年春天便觉得生发较快。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段时间,我常感觉口渴,频繁喝水却不能消化。明白了天地运气对人很大影响这回事之后,才知道2012壬辰年大寒至2013癸巳年春分,主客气均是厥阴风木,克伐了脾土,难怪此间会莫名其妙拉肚子。由于我五行缺金缺土,风木叠加时,肺不纳气的情况也较为明显,吃饭时需备一张纸巾揩清涕。春分过后,口干和流涕的情况就逐渐好转了。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四时。以前认为,晚睡点没关系,早上多睡会就能补回来了。学习了子午流注,才知道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由不同的经络当令,早晨7-9点钟是辰时,足阳明胃经当令,此时若不吃早饭,胃就在空转,损耗胃不说,更影响后面巳时足太阴脾经的运化……一连串的问题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毛病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调节自己的频率,与天地万物同步。接下来还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在所欠缺的时节要尤其趋利避害,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主动调节自身阴阳平衡。
我先天火旺,从前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容易生气。自从在张老师那儿求得了一组疏肝理气的养生象数后,我凡有空闲时间就默念,到现在这组数已深植于心,每当觉得自己要生气之时,就赶紧拿出这“秘密武器”,念一会儿邪火就消了。后来发现这组象数也能治疗外感风热,尤其是在感冒初期效果最佳。好几次我在咽喉疼痛还未发展成为感冒时就默念,成功地把避免了生病。
一个月前的一天,我早起牙龈肿痛得厉害,妈妈见状立刻煮绿豆汤,绿豆水沸后让我喝了一碗清汤。我在张广苓老师象数疗法的小册子中也查找对应的象数,一天中空闲时就默念。待到下班回家时明显感觉好转。晚上再喝一碗绿豆汤,肿痛即消失。牙龈肿痛即是阴虚火旺,用绿豆汤去火,配合象数调理平衡,如此简单快速的招式,让病痛遁于无形。
除了象数的简便易行,我对艾灸也情有独钟。去年夏天艾灸了两个月,不但脸上痘痘少了,还顺便祛湿减肥,到秋冬季手脚冰冷的情况有所好转,冬天睡觉时电热毯也不用整夜开了。平日里对拔罐、刮痧也有涉略,每次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拔罐过后,我都能睡得特别香甜。跪膝、推腹、鸣天鼓、眼保健操这些小方法基本是每天的功课。
学习这些技能,使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建立起了自信,同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主动开启了“监视器”,不再像徐文兵老师所说世人“无知无觉”的那种状态,现在我对自身细微变化的觉察,比过去敏锐多了。
四、初涉中医与国学的反思
以前还没有认真学习国学的时候,我对儒释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课本里。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就是“相信科学”,在“赛先生”宣扬质疑和批判精神的影响下,我这个“门外汉”对国学很不以为然,对形而上的东西都保持着一种态度:那科学吗?认定一切不能由科学解释的都是“伪科学”。可是,当无意中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促使我重新审视何谓“科学”,才发现原来建立在“科学”之基上貌似固若金汤的价值观,被立刻颠覆了。
头脑里固有的“科学”和“国学”针锋相对,激发起了我对二者深入了解的极大兴趣。看过《般若莲花处处开》、《遇见未知的自己》、《秘密》、《易经杂说》、《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纪录片……当了解得越多,我才发现我有多么得无知!轻轻地敲开国学之门,千年的智慧化生了一花一天堂;浅浅地踏入科学之境,新鲜的观点昭示着一沙一世界。当今物理学术界最前沿的量子力学,最终所指向的,或许就是东方智慧中早已揭示的终极谜底。原来“国学”和“科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二者“同出而异名”。
醉心于国学和中医,我除了开始反省自身,也会慢下脚步仔细观察周遭的事物。“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花期如约而至,春天的气息在不经意中,就跳入了眼帘——红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早樱漫天飞花、色白胜雪,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他锦簇如迎春茶花白玉兰,各有仙姿,无分高下。细观之下,我发现即便是最小最普通的花草,在春天也会感应春气,努力地生长绽放,寸土之间,亦十分精彩。
正叹息春光太短,花无百日的时候,我恰巧听到一句歌词:“我不怕花瓣凋零,他早已装点过世界的美丽;我不怕树叶凋谢,一定有新的生命正悄悄孕育。”旋即悟到:不用叹息年华易逝,顺应自然活在当下,生命在每个阶段都有当下的美和奇迹。
当此,班门弄斧赋诗一首:
常叹春生花开短,应接夏秋风地观。
阴阳消息自流转,生命因此大回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心得体会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之道(二)
四季应该如何养生?
五行——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之精华 养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