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际根: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考古,现在想静下来做点事了

金秋十月,“面向未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共享”学术研讨会暨“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全国几十位科技考古、文化遗产、考古学专家济济一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共享的未来畅所欲言。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重要的考古学者:唐际根。


唐际根在考古工地上


这位1986年北大毕业的考古工作者,在我国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河南安阳殷墟,一待就是二十余年。


他带领着安阳考古队发现了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


他一力促成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8年,最终在2006年得以实现;


他一手策划殷墟博物馆的建立,将“司母戊鼎”迎回故里展出;

同时,他还多方奔走,筹措安阳文字博物馆的创办……


而如今,他被南方科技大学聘为教授。一位在黄土地上奋斗了几十年的人,转战南国,会为这个新兴的院校带来怎样的改变?


南方科技大学


为了找到商代中期 步行一村又一村


安阳殷墟,是唐际根一生几乎如影随形的地方。它的发掘肇始于1928年,中国历史文化语言研究所在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中国现代田野考古的序幕,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从哈佛大学毕业回来的“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带队出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


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河南安阳殷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考古发掘遗址


所以,截止到上世纪70年代,关于殷墟的发掘和研究已较为成熟,也划分出了明确的编年框架,这个框架中,安阳殷墟等同于商代晚期,而把比殷墟更早的郑州商代的一座古城(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定为商代早期。那段时间,这样的划分极为风行,甚至美国都知道商代有早晚两期之分。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


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先生在殷墟工地上


但唐际根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对这样的分期提出了质疑,并写了一系列文章,他觉得除了早晚两期之外,应该还有一段中期,而这个中期的商城很可能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


但当时这些文章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早晚两期的想法根深蒂固,如果没有过硬的实物证据,尤其是找到商代中期的城址、宫殿的话,唐际根也孤掌难鸣。


于是,上世纪90年代,唐际根带了一支考古队,在河南安阳附近,包括河北的邯郸进行考古调查,“我们撒开了脚丫子跑,从甲村步行到乙村,提溜着一个破编织袋,一路捡陶片。


除此之外,我们还用洛阳铲钻探,大家都知道洛阳铲是盗墓贼发明的。安阳考古队是全国最早的考古队之一,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收编了一个盗墓贼,因为他功夫好、本事大。


我刚去的时候,老先生根本看都不看我一眼,我问他为啥不看我呢,他操着一口河南话:‘你们不中。’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们这些科班考古的,打一铲子下去,把土提上来要摸一下、看一下,才知道有什么东西,他说他盗墓的时候,黑灯瞎火,哪里看得清,就靠手摸,一摸就知道有没有墓葬。”


殷墟妇好墓出土情形


摸查、勘探之后,唐际根带领的考古队开始在京广铁路西侧重点勘探,为什么选择在那儿呢?


第一1959年的时候有个考古队员在那附近捡到过商代的陶片,

第二有老百姓挖红薯窖时挖出过一窝铜器,

三是有人挖猪圈也挖出一窝铜器。


开始大家以为这些东西分别属于不同的遗址,但唐际根后来一看,发现风格、年代都相同,心想地下是不是连成一片了?结果勘探下来,果然是连成一片的。


虽然确定了这里是连成一片的商代遗址,但唐际根目标明确——奔着商城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找到城址,结果在1999年,一位同事带着一批技师出去钻探,走到半路发现汽车没油了,司机就找油去了,几个技师没事干,就在车停的地方打洞勘探,结果一铲子下去,打到商城的城墙上了。


唐际根当时在北京,赶紧坐火车第二天赶回安阳,“因为我太兴奋,老想着这座城,结果下车的时候一只脚穿着自己的鞋,一只脚穿着别人的鞋……”


洹北商城全景


好事多磨 商城上躺了件战国的豆把


这之后不久,考古队基本上把这座城的范围圈住了——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洹北商城。紧接着下一步,他们就要发掘城里的东西。


2000年,他们在以前日本人侵略安阳时修的机场旁边进行发掘,零零星星发现了一些灰坑、房址,但没过多久就被驱逐了,因为机场被国家体育总局征用了。


我只好另外找地方勘探,走了一圈下来觉得机场西北有个开阔地可以,但我也不能随便打洞,就去找那个村的村长商量,结果村长说,好啊打啊,随便打,我支持你们,打一个洞两块钱……


我一听就傻了,我预算里根本没这笔钱。我从村里出来,顺着路往南走,看到一片苹果林,树林里有很多南北向的小路,我想在这儿打你总不至于收我钱吧,结果一铲子下去,打到了商城保存最好的宫殿遗址。


宫殿遗址旁边有一条当时日本人为了保护机场掘的沟,我们把沟铲开,居然发现了一块白陶。做商代考古的人都知道,白陶是商代高等级贵族才能拥有的东西。沟里还有很多夯土建筑、柱础石、有的柱础石下面还埋着小孩。而且那个夯城墙的技术就是典型的商代技术。


洹北商城宫殿遗址现场


发现商城之后就涉及到要大面积发掘了,这个时候考古学界的大腕们都过来了,非常支持。发掘结果非常震撼,这是商代保存最好的一个建筑基址。可以看到倒塌的烧土、墙坯、屋顶,还有一把火烧过之后被烤成酱红色的地面。


复原之后,发现这个基址是个典型的四合院。但紧接着问题来了,虽然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址、建筑基址,但凭什么说它是商代的?而且说是商代中期的呢?


唐际根说,考古学的断代主要是器物的类型学,而唐际根之前对于商代中期的陶器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判断,加上城址的夯筑是典型的商代技术。为了保险起见,唐际根还将十几件器物做了碳十四测年,测试结果正好卡在商代中期的时段。


但我当时还是很紧张,因为我在这遗址附近,不小心捡了几块战国的陶片,当时我都有点害怕,但觉得有碳十四、陶器、夯筑技术的保证应该是没问题的。


工人正在宫殿遗址清理柱础


不过好事多磨,唐际根担心的事也不无道理,


有一天我出差回到安阳,发现整个气氛都不好了,大家都沉着脸,一个同事悄悄跟我说:‘你看这是什么?’我从他手里接过来一看,是个豆把,这个东西是典型的战国时期的东西,那个同事说:‘这就是在你说的商城城墙上发现的。


’我当时非常沮丧,拿着这个豆把开车到了工地,找到它出土的地方,结果我再仔细看发掘的地层,豆把出土的地层和下面商代城址完全是两种土色,我这才明白了:其实是商代的房子倒塌之后,战国的人到这里来溜达,然后掉了个豆把上去……


进入宫殿的台阶上有保存完好的木质踏步痕迹


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不能只靠逻辑,还是要靠证据。因为这个建筑基址中间是个院子,如果是商代的人在这个地面上生活,留下的肯定是商代的东西;如果是战国的人在这里生活,那就是战国的房子。结果,唐际根他们把院子里的遗物很细致地筛了一遍——都是商代的东西!


另外,商代还有一个特点:喜欢杀人。碰到大事,比方打仗、祖先去世、盖个大房子,都喜欢杀人祭奠一下。而这个房子有10000多平米,不杀人祭祀是不可能的,所以唐际根让队员们找杀人坑,结果房子北边的台阶前面全是祭祀坑,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团在一起的人骨架。


这样的商代殉葬坑在殷墟遗址中极为常见


洹北商城的发现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了商王朝的历史。它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把过去早晚两期的构架,变成了早中晚三期的构架,甚至结合全国的材料,可以复原出商代的政治图景。

我当时找到洹北商城,但是没有证据,很多人都嘲笑我,我就带着人到处去找。我1991年开始做研究,93年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被质疑,然后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还是被人质疑,直到2003年正式发表报告,才被认可,那场人生大戏,我算是赢了。前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以前问我:你觉得你最好的论文是哪一篇?我说我最好的论文不是一篇,是发现商城的那十年的一组,十几篇文章。


殷墟申遗的核心人物 一力促成大鼎“回乡省亲”


按理说,一辈子能发掘出这么一座商城,已经是很多考古学者可望而不可求的事了,然而唐际根天生就是喜欢折腾的人。


“2003年之后,我就开始策划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这事1998年就提出来了,2001年开始申报但进展很慢。到了2003年底进入关键阶段,然后2006年申报成功。因为我是整个殷墟最核心的学术人物,所以也是申遗最早的推动者。在那时候的学术评价体系里,申遗成功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关键还是要发表论文。但是我中商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学术地位已经有了,我就想玩点别的。”唐际根说。


殷墟博物苑


所以,除了申遗,唐际根还一头扎进殷墟博物苑的筹建中,对殷墟来说,因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主持发掘,所以出土文物归社科院所有,但如果在殷墟当地建立博物苑,就应展出殷墟的出土文物,当地政府才会出钱出力,所以这样的两方协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唐际根做到了,他几乎自己一个人完成了殷墟博物苑的陈列设计。


2005年殷墟申遗时,为见证安阳殷墟价值的重要性、原真性,也为了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造势,唐际根向当时的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鼎请回安阳展览,此提议得到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朱凤翰老先生的大力支持,最终促成了司母戊大方鼎在阔别56年后“省亲故里”。


出土于殷墟、现为国博镇馆之宝的司母戊鼎


2005年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仪式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举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从国家博物馆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妇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借展期限为3个月。


“司母戊”是1939年3月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村民发现的。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展览当天,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者、保护者,85岁高龄的吴培文老人前往观看方鼎,场面十分感人。


也许和殷墟有太多的情结,唐际根笑称自己是“殷墟人”。如今,唐际根南下深圳,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似乎开启了另一段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唐际根说: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考古,现在想静下来做点事了。在考古工作中,很多事情让我很有触动,比如我看着我挖出来的马车,一辆辆都出问题了;我挖出来的青铜器,一件件长粉状锈了。


我开始想,发掘虽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文物、遗址如何保存、再利用也是同等重要的事。


而南方科技大学这边设备好,学科配备也齐全,我想,这对我要做的事来说,恰如草船借箭的东风。


殷墟内发掘的车马



来源:雅昌艺术网(A80480080)|原标题:考古学者唐际根:十年磨一剑 一生仿佛“殷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神秘的“洹北商城”
河南安阳:殷墟洹北商城
一铲下去,打到了商王朝保存最好最大的宫殿 | 唐际根 一席第501位讲者
唐际根:洹北商城的发现与研究
河南历史文化展:家园(2)
考古学对中国上古史建设的重大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