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名墓:寻找合肥名人墓——吕柯墓


2013年1月6日,我和刘兄前往巢湖寻访,这也是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第一次以巢湖为目的地。
对于巢湖地区,个人是怀有一份情结的。
早年间还在上学时,刚开始旅游,主要就是坐着长途车,顺着S206、S105省道,也称“巢宁路”,即巢湖到南京的公路沿线,寻访名胜古迹
那时,基本上算是走遍了巢湖地区,巢湖所辖居巢区、和县、含山、庐江都去到了,唯独缺少了丁汝昌墓所在的无为。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
后来,在和朋友们交流时,大家都以为巢湖市没有了,其实巢湖市还在,只是从原先的地级市改成了县级市。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无为县划归芜湖市。
这样一来的话,过去寻访时所拍摄的照片文件夹,也得跟着重新调整了。

X


当日早8点从南京出发,过长江隧道,经乌江进入安徽境内。
旧的巢路现在基本不用了,旁边开了条新道,导航上还显示不出来。
行至和县往含山段,看见路边非常应景且速度地竖起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口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路距离不算太远 ,100公里左右,路况也不错,也没有耽误时间,可还是直到将近中午时分,才来到巢湖市博物馆的大门前。
导航此时突然发威,找了条捷径,从放王岗的东麓直接穿过小巷,来到放王岗的山顶。
之前不知道博物馆的展厅其实就位于此,结果又傻乎乎地又翻过山岗,绕到大门前。
裕溪路正在围挡施工,门前很不好走,也不好停车。

吕柯墓(巢湖市博物馆),今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光明居委会,裕溪路东侧,放王岗西麓,巢湖市新亚粮食机械有限公司院内,门票免费,停车免费。
仿汉阙双出阙形制建筑的大门旁,立有一座巨大的省级文保碑,有一面墙那么大,这是个人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文保碑了。
放王岗古墓群,于1998年5月4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碑背后的介绍文字如下:
“据《尚书》载:'成汤伐桀,放于南巢’。桀死后葬于此岗,因而得名'放王岗’。在1985年文物普查中,发现这里以'放王岗’为中心南北长达3.5公里的范围内是一处古墓葬群,它由七座大型墓葬和一些中、小型古代墓葬组成。
1996年6月,文物考古部门对位于放王岗上的吕柯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吕柯墓的木椁面积达65.7平方米,出土了玉器、滑石器、铜器、铁器、陶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797件。这座墓葬规模大、规格高、棺椁结构特殊,在安徽已发掘的汉墓中前所未见,在全国已发掘的汉墓中亦属少见,尤其是出土大批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十分难得。吕柯葬于西汉中、后期,该墓的发掘为我们了解当时巢湖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吕柯墓的发拙(掘)获得1996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放王岗汉墓博物馆’。
对巢湖历史的探索,过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为依据的历史学范畴内,放王岗古墓群的发现,以及随后在附近发现的北山头古墓葬群,提供了大量的文物资料,使我们能够以实物为依据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对巢湖的历史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碑文中错了一个字,“发掘”刻成了“发拙”。
而且,“获得1996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的说法,也显得很搞笑,查1996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名单,其中并没有吕柯墓。
也就是说,所谓该项提名奖,实际上就是申报落选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写成“落选1996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才对。
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穿过大门,是顺着山势而上的长长的台阶,通往海拔博物馆及汉墓所在山头。
台阶分为三层,每层平台的南侧,均建有仿古式的展厅,但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物。
顺着路线指引,前往博物馆的路线,像绕八卦阵一般,七拐八拐。
如此呆绕,既无风景,又无展览,图费周折,真的让人感觉很无语。



进入挂着公司牌子的大门后,终于见到了博物馆。
博物馆的入口处上方,悬挂着电子显示屏,上面居然还滚动播放着“喜迎十八大”的文字。
然而此时,距离“十八大”胜利闭幕,已经过去53天,将近二个月了。



进入博物馆,前台有两位工作人员值班。
在他们的指引下,先在参观簿上进行等级,然后发给每人一份博物馆的宣传册页。
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被告知,馆内不许拍照。
这应该是在参观博物馆时,令人最不爽的一项不合理规定了,对此自然要进行强烈抨击,太小家子气了。

馆内只设有一个展厅,入口处上方挂着“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的牌子。
其中,大部分陈列文物均出自放王岗一号墓、北山头一号墓、北山头二号墓。
当时就我们两位参观者,两名工作人员正好一人看一个,连一点偷拍的空间都没给。
如此也就无心细看,简单逛了一圈就出来了,工作人员也赶紧锁门吃饭去了。

博物馆南侧,并排的另一间展室,门口挂牌为“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
这里就是放王岗一号墓,即吕柯墓。
展厅内没有工作人员,可以拍照。



写作此文之前,本想找到该墓的发掘简报。
在未找到简报的遗憾之余,却找到了该墓详细的发掘报告。
书名《巢湖汉墓》,2007年5月出版,内容包括了同年发掘清理的放王岗一号墓、北山头一号墓、北山头二号墓等三座汉墓。



放王岗最高处,现在的海拔近80米,原是一座荒芜的小山岗,这一带在明、清时期是一片坟地。
而吕柯墓即位于最高点的正北面一点,海拔37.4米处。
按现在展厅中所展示的吕柯墓方位看,略为坐东南朝西北向,但是考古报告中所配地形图,却画成了略为坐东北朝西南向。

该墓的具体情况,就不在此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查阅考古报告《巢湖汉墓》。
展厅正中,为吕柯墓,土坑竖穴木椁墓,坐东朝西,西侧带斜坡墓道。
四周的墙上,展示了墓葬发掘时的照片,以及部分出土文物图片。
翻拍这些图片,算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内不许拍照的遗憾。
印象中,安徽博物院也有该墓文物展出,那里的绝大部分展品也是允许拍照的。

1、


2、


3、


4、


5、


6、


7、

8、


最后,说一下考古报告中对于墓葬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判断:
在放王岗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只有三件文物带字款,一件“吕柯之印”的玉质印章,两件漆耳杯的外底部刻写“吕”、“大吕”。
其他器物未发现带文字,更没有纪年款识。
推测,该墓年代当在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以后的数年中,最晚不会超过汉昭帝时期,即公元前118年至公元前74年之间,定在西汉中期较为适宜。
墓主吕柯,可能是西汉中期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长)或富甲一方的大商贾。

在我们来此参观之前,印象中一直认为放王岗就是夏桀的墓,这个概念不知从何时起,已然根深蒂固。
多年前,记得在新华书店看过一本安徽省的文物地图集,其中这里标注的就是“桀王陵”。
现在,考古发现已经证实,这里是汉墓群。
墓主吕柯,史料无载,他的姓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汉初风光一时的吕氏。
但从墓葬的断代来看,墓主生活的时代,已在“荡平诸吕”之后,故此吕不一定和彼吕有关系。

2007年的新闻中,说是准备发掘放王岗二号墓,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
而考古报告中,也是就事论事,只报告了放王岗一号墓,对于汉墓群中带封土的其他6座大墓,竟然只字不提。

从当日实地参观情况看,吕柯墓展厅的后院,是单位食堂以及厕所。
我们到时,正好是中午就餐时间,吕柯墓就成了一个连接过道,人来人往,肆意穿行。
由此看来,缺乏一个封闭性的空间,以及古墓应对有的庄重肃穆。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又来了几位参观者,由博物馆领导陪同,讲解员进行讲解。
我们也没有想蹭讲解的意思,转身打算离开,却被一旁的领导看见,拦住我们道:“怎么不听听讲解呢?”
我说:“谢谢,真不好意思,我们还赶时间。”
其实心里想的是,听讲解,不如回家翻资料了。




从吕柯墓后向正东望去,可见一座山,山顶有座塔。
那山即是鼓山,鼓山南面为旗山,所谓成语“旗鼓相当”出处之一。
旗山又称“亚父山”,山上有亚父范增墓等遗迹,留待下次再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藏 | 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墓博物馆藏玉
放王岗,承载厚重历史的地方……
安徽巢湖放王岗一号汉墓出土古玉资料图录
巢湖之谜揭开?有学者提出,放王岗一号汉墓留下“吕柯之印”的墓主人是……
国之瑰宝—安徽巢湖放王岗博物馆西汉玉器赏析
巢湖放王岗汉墓出土玉器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