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遗珠 ▎九泉之下的名门望族-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

  北宋年间,蓝田县出了个引人注目的家族群体——吕氏家族。该家族的吕大临曾师从于大儒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除了家学深厚,吕大临与同族兄弟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被后世称为“考古鼻祖”。


吕氏家族墓地谱

世代官宦 书香门第

  吕氏家族墓地位于灞河北岸黄土台塬之上,与白鹿原隔河相望,是北宋文坛名士及金石学家吕大临与其兄弟大忠、大防、大钧等家族成员墓茔。这里土层深厚,土质坚硬,适合营造深穴墓茔,更有秀丽风光、青山绿水相伴,与书生意气、文人喜好灵犀相映。

  吕氏家族原为汲郡(即今河南卫辉市)人,后因其祖吕通赴长安为官,举家迁于现陕西蓝田县桥村定居。吕家世代官宦、书香门第,特别是“大”字辈成员在政界与文坛皆取得骄人成就。吕大防志向高远,胆略过人,为哲宗时期宰相,颇有作为,在《宋史》留传。文献记载吕大临生于1044年,卒于1091年,字与叔,才气过人,志趣高雅,不恋科举,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特别对古器物学情有独钟,不但自己收藏,而且将前人零散书籍图录收集汇总,加以整编标注,成就《考古图》一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金石学家,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先驱。其兄长大忠、大钧皆在碑石学研究领域造诣深厚,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先驱之一。故蓝田吕氏一族在北宋时期确为名门望族。

  北宋灭亡后政治中心转移,中原地区大批贵族随之南下,蓝田吕氏家族中的精英也南迁而去。墓地停止使用,由远房宗亲看守照管。留下的吕姓成员或为远亲,或地位低下,或财力不足,千百年来他们仍然繁衍生息于桥村,成为古今吕氏一脉相承的鲜活凭证。但岁月的流逝不仅带走了昔日名门望族的辉煌,也磨灭了吕氏后代对先祖的清晰记忆,人们只知道五里头村畔吕家墓地里埋葬着自己的祖先,至于谁是他们的直系先人,已无从考证。


吕氏家族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偶然机会邂逅“吕氏四贤”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参与和主持了这次特殊而终生难忘的考古工作。”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队长张蕴说,那是2006年11月的一个忙碌的下午,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这时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话筒那端响起了焦南峰院长坚定的声音:“张蕴,带上刘思哲马上跟我去工地,详情车上再说。”就这样,他第一次来到了蓝田县五里头村村北的这片原野上。

  原来,2006年秋,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二处五大队成功侦破了一起文物盗窃走私案,人赃俱获,收缴文物119件,均为宋代瓷器和汉之前青铜器,其完整、精美程度令人咋舌。经有关部门鉴定,这批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张蕴说,看到被缴获的文物非常震惊。这批瓷器很完整,釉色、质地、品相都很好,墓葬有这么好的东西真是少见。能够使用这样的器皿、文房用具的人肯定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应该是文人或是书香门第。另外,拥有这么多精美瓷器的人说明生活比较讲究,不可能是普通百姓。

  据嫌犯交代,该批文物出土于蓝田五里头村村北桃树园中的古墓内,在盗掘中罪犯曾注意到墓内所葬墓志铭上錾有“大宋承务郎”等字样,这从一个方面证明,该墓可能为宋代墓葬。如果这样,情况就非常紧急,因为北宋文坛名士吕大临兄弟的家族墓地就分布于此。所以接到公安部门通报后,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火速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制定保护和抢救方案。

  贪婪子孙盗了祖坟

  张蕴告诉记者,案发后据当地文管部门及村民反映,名叫吕富平的本村人在西安打工时结交了一些“道”上的朋友,交往中吕告知他们祖上为北宋名门世家、著名文士吕大临家族远亲,并世袭看守墓地之责。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一拍即合,一个罪恶的计划随之产生,先由吕富平回村利用冬季农闲之时秘密钻探、寻找目标,择定后利用夜晚村里人员集中办喜事的机会,炸开洞穴钻入墓中盗劫。据说,踏入墓室的人被品种丰富、保存完整、品相优良的瓷器、铜器吓了一跳,慌乱中一脚踩碎了一件物品也顾不得细看,匆匆忙忙只管埋头挖宝。并将所得文物藏入吕富平家地板下。当嫌犯与文物贩子交易时被公安局抓获,被盗文物全部收回。



出土的精美瓷器

家庙遗址记录家族兴衰

  家庙遗址位于墓地中轴线南500米,为北宋时期吕氏家族所建,名曰“吕氏庄云阁寺”。金代毁于战乱,明朝蓝田县为纪念吕氏四贤,拨专款在其废墟上建立吕氏祠堂。

  该建筑经调查、钻探后可确定为南北向三进院式砖木结构,门顶为拱形,现有宽2米青石门条为证。前院正中建五开间式正房,现遗留房屋残址。中院仍居中设五开间正房,现房屋基本轮廓及柱础仍模糊可见;后院呈四合院格局,应属祠堂看护者、往来祭拜人住宿歇息之处。

  清代文人牛兆濂,当地人称之牛才子,是白鹿原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祖上与吕大临等兄弟渊源颇深,曾受其教诲。他本人亦致力于朱熹礼学的研究与传播,有生之年在吕氏祠堂中办学授教,故该处自清代以来又是学堂所在。解放后五里头村民办小学顺理成章建于此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旧房已破败不堪,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校方将其拆毁,并于中、后院间盖成两层砖混教学楼,将中院后部、后院前部遗迹破坏殆尽。只有那些零散在角落草丛中的石条、柱础、碑座和残砖碎瓦,还有那受尽岁月苍桑磨难,傲然挺立的两株古柏,默默地向世人陈述着这片古老宅院中的故事与往日的辉煌。

  虽然吕氏家族墓地多数墓葬被盗,但出土的随葬器物种类仍十分丰富,共有700余件组,有瓷、陶、石、铁、铜、锡、银、金、漆及珠贝类等。其中,瓷器数量多而品相好,以耀窑产品居主流,兼有景德镇湖田窑、定窑、建窑的产品。石器以当地骊山石打造,做工精细,主要为餐具、茶具、香具等。除此之外,文房用具中各类砚台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有带铭文的歙砚、豆绿色俏红边的贺兰石砚、鱼肚白的澄泥砚等。另外还有女子使用的各类闺阁用具,如脂粉盒、发簪等。

  这些精致考究的生活用具,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北宋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态,也彰显着蓝田吕氏家族书香门第的家族传统。


牛兆濂像

古墓白茶“复活”

  千年茶艺 “这是北宋时期珍贵的白茶,深受宋徽宗的喜爱。”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说,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北宋时期吕大临家族墓园出土了一批铜、瓷、石等材质的茶具,个别茶具上还残存着数十枚绿茶,部分茶叶仍呈翠绿色,而铜钵与渣斗的成对出现等,更为“复活”中国人的千年茶艺提供了重要资料。

  记者在文物保护室看到,在一件铜钵的底部上附着一小撮绿茶叶呈风干状,大约有20根,清晰可辨,极为罕见。与铜钵配套的是一件口侈腹小的铜渣斗,其内壁上仍能看到一些附着的茶叶。

  据介绍,铜钵与渣斗出土时扣在一起,属于两件套。除铜钵底部湿附着有绿茶之外,在渣斗的宽沿与腹壁上还有残茶流淌的白色痕迹。张蕴说:“墓园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可谓十分讲究。

  中国古代人在唐宋时期一般是沫茶吃,按“茶圣”陆羽的说法叫做煮茶,即古人常说的吃茶。而这次出土的保存较好的绿茶叶,表明其时喝茶的方式不仅仅是沫茶。张蕴认为,从在吕氏家族墓看,当时有两个系列的饮茶用具,一个是常说的沫茶,是需要碾碎了喝的,另外一种就是沏茶的系列,它很接近于现代沏茶方法。

  出土茶托盏曾是时尚物件

  此前,考古学家在宝鸡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曾经出土过一套皇帝捐献的茶具,其中茶炉、茶磨、茶筛子等一应俱全。

  张蕴介绍说:“我们这次出的茶托盏较多很讲究,来源名窑有耀州窑、建窑、定窑等,虽然没有出煮水的炉子,但出土了茶炉所用的碳铲、火筷子等,造型都很精致,都有攒花。当时在沫茶系列里是以这个建窑的托盏最为名贵,贵族或高级知识分子里边最为流行,谁家里如有一个建窑的金毫或银毫盏的话,就属于非常讲究档次了,那是士大夫们优雅精致生活的象征。”

  专家称,古人喝茶十分讲究,除了茶具讲究之外,有时还需要沐浴、焚香,随性书画。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香具、文具等,都应是有讲究的。它从一个侧面,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仆从侍候沐香饮茶时书画人生的精致生活片断。

  银质化妆盒存留胭脂

  考古学家在吕氏家族墓地还发现一件核桃大小精巧玲珑的银质化妆盒,盒内存留暗红色物质。经中国科技大学实验中心检测鉴定,为女子使用的胭脂。

  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种红色染料而得名。现今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燕支山或叫焉支山的。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山后,民间流传着一首歌,其中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王的妻子叫“阏氏”,也就是燕支,意思是他们的妻子可爱得就像燕支花,艳丽动人。因此有人认为涂胭脂的习俗有可能始自匈奴人,后来又传给汉族妇女。

  胭脂盒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代更是盛极一时。

  抚摸这些历尽岁月沧桑的胭脂盒,依然飘荡着沁人的芳香,多少岁月挥之不去,多少红颜白发随风而逝。这盒中胭粉抚摸过多少桃花脸?这小小的盒儿又装过多少杨柳风?如今已无人懂,活在历史中的只有她们唇红齿白,娇艳欲滴,她们的花容月色,冷若冰霜,偶尔回头一笑,心神迷醉,倾城倾国!


白茶


出土的胭脂盒

精致白瓷身份成谜

  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的瓷器均为餐饮具,以铜川耀州窑青釉瓷为主。其中刻花碗和盘、缠枝牡丹纹梅瓶、牡丹纹渣斗、刻花盖碗、素面套装酒壶与花口温酒樽、素面套盖瓷盒皆做工精到,造型别致,釉色晶莹细腻,设内外双重盖,内盖又为两件组合而成,根据需要既可全部打开又能只提揭中心小盖钮取物,更好地起到封闭作用。特别是套装酒具的出土,印征了耀州窑生产的花口樽还有与酒壶配套使用的功能。

  属景德镇湖田窑青白釉瓷的器物虽然不多,但品相好、造型佳。如瓜棱腹执壶圆唇、高领、鼓腹、平底,执手与短流对生肩上,盖钮生动,盖沿与执手端各有小贯耳以穿绳连接,其构思缜密周到,加之浑厚的外观造型、剔透细腻似自然天成的青白釉色,使其在众多出土瓷器中格外醒目。另一件素面香熏做工精细,附以巧妙的构思更显出影青瓷具的玲珑晶莹。福建烧制的黑釉茶具以其庄重华美的釉色在宋代上流社会中非常流行,此次出土的金银兔毫茶盏皆为建窑代表产品。河北定窑产品以餐具碗、碟、储物瓷盒居多,还有一批窑口出处尚待研究的餐具,其精到的制作工艺、端庄典雅的外形、均匀细腻的釉色均属白瓷的上乘之作,而出处之谜更增添了美丽外表的神秘色彩。

  为何少见金银器

  出土器物中金银器很少,有素面金簪一枚,造型简捷质朴,应当是男子束发所用;錾花妆盒一件,大如胡桃,精巧玲珑,盖面錾刻大朵牡丹,下衬鱼子纹,应属女子随身携带之物。

  张蕴说,出土的这么多文物中主要是瓷器。唐代是金银器多,但到了宋代,随葬金银器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宋代可能讲究更雅致的一些东西。所以在闺阁用具里,妇女的装饰品非常少见。作为这样一个大家族,有这么多女性墓主,却没有特明显的很精美的装饰,可能吕家的家教非常严格,是比较讲究朴素、低调的一个家族。


出土的白瓷

家族墓地的风水之学

  墓地坐北向南,能充分地接受阳光。另外,土层非常深厚,且土质很坚硬,适合于营造比较深的墓葬,为他们建造土洞墓室提供了一个先天条件。另外,墓地背靠骊山,面对灞水,依山傍水,这在风水学上非常好。水是财气,在墓地的两边,又有两条灞河的支流把墓地环绕起来。当地人到现在还说吕家选的这个墓地有“二龙戏珠”之势。

  北宋灭亡后,包括蓝田吕氏在内的中原贵族南下。家族墓地停止使用,交由远房宗亲看守照管。其中的大多数后裔至今仍在距五里头村五六里远的桥村繁衍生息,成为古今吕氏一脉相承的鲜活凭证。而作为名门望族的吕氏家族,却早已湮没在历史洪流中,唯有吕氏家族墓的封土沉寂在五里头孤寂荒凉的风中,留下后人的喟叹与唏嘘。


(来源:西安蓝田公安公众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6年,村民挖自家祖坟被警方逮捕,本以为会轻判,结果是死刑
北宋名门的悲与喜,吕氏家族墓园发掘记
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的宋代建盏
陕西小伙缺钱挖祖坟,结果文物数量巨大轰动公安和考古界,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文物再现大宋风雅
(7)陕西重大考古发现现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