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十月最佳,很难平静地说给你听

这样的老师盯着你,你怕吗?



是不是瞬间回到学生时代?


她叫达玛丽。


外表和善、威严,热心教学工作,课里课外都“关心”学生,却是学生们的噩梦。


新学期第一天,新班主任,达玛丽老师正在点名。


她手里拿着的,不是花名册,而是一个黑色的小本本。


教室里很安静,能听到她时不时,往上面记几笔的声音——


小凯?


到。


你父母做什么的?


我妈妈是店员,爸爸是木工。


能帮我们修东西咯?


唰唰唰。


很快大家便知道规矩了。


小毕?


我爸爸开出租车,我爸说如果你要搭便车可以找他。


帮我谢谢你爸爸。


唰唰唰,很欢快的声音。


……


终于到她了,一个有些紧张的小姑娘。


“古丹卡?”


“爸爸在机场工作,是机场会计。”


“会计。”


达玛丽老师嘴里重复着,若有所思地记上本子,唰唰唰。


她离学生很近,甚至能感到她嘴里呼出的热气。那个黑皮本子,磨坏了一个角,露出一些浅色的皮质,看上去还挺高级。



名继续点。


你陆续会听到,有的学生爸妈是法官、医生或在政府当差,他们一脸热切,巴不得快点被点名;另一些同学家里打小工、摆菜摊,就显得不很自在。


这个新老师,为什么要记下爸爸妈妈的职业?


——这是Sir今天要说的一部新片的片头


《老师有问题》(又名《女教师》)


这老师的确“有问题”,因为她上课忙,下课更忙。


达玛丽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


“丈夫过世以后,我一个女人单独过日子真辛苦。


辛苦?怎么办?


达玛丽老师翻开那个黑色的小本本,挨个打电话。



跟自己学生的家长,见什么外呢?


你瞧,电话都是半夜打的——


“乌先生,我家洗衣机不转了。”


“哈先生,请帮我送面和炸肉排过来。还要牛奶,跟一些大骨。”


……


于是。


孩子上门,扫地、洗碗、送日用品;


家长们上门,修洗衣机、台灯、电话线。



甚至还有老师小小暗恋的一位男家长,也被专门点名过来,陪她“谈个心”。



别有意见,你得让老师高兴。


因为老师满意了,才会透露给你一些关键信息:


请海伦看第5课第3题的动名词。”


你来,我往,都是明白人。


家长、学校,大家都说——


达玛丽老师真厉害,当班主任才多久,那些成绩老不好的同学,个个都变优等生了。


当真是这样?


教书育人,原来这么简单?


家长们为什么甘愿像供奉老妈一样,供奉老师?


先说说故事背景:


198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除了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人,大家几乎都很穷,穷人的后代要想过好日子,只有华山一条路——


靠文凭,改变命运。


文凭,就是孩子的命,家长的七寸。


既然七寸被捏住了,那家境好的还简单,把法国好酒、上等牛肉、珍贵药物……统统往老师家里送。


家境不好的,没钱也捧个人场——


哈亚兰没妈妈,爸爸是残障人士,社会不给分配工作。她的老父亲说,“班导老师,我可以替你去排队,反正我身残。”


为了女儿,这位父亲每周四清晨,一准第一个出现在购买日用品的队伍里。



但也不见得,老师提出的要求都好办哦……


老师的姊姊嫁到了前苏联,她想寄去一块故乡的蛋糕。


寄蛋糕,多简单的事儿啊?


不,当时政治环境敏感,捷克人联系前苏联,那可是政治罪。


这个可能会犯罪的“重任”,便落到了古丹卡在机场工作的父亲身上。


为了女儿,这个老实的父亲在机乘通道,守了整整一个上午——


其实,他只是个管账簿的小会计,和空乘人员一个也说不上话。更别提,拜托别人犯法了。



忙没帮上,老师不开心了,女儿的下场就惨了。


她有点你上台吗?(摇头)

你有举手吗?(点头)



如果还有家长,敢强硬地表示不配合……


那不理你是轻的,达玛丽老师一爆起来,整你没商量。


你以为你和你爸可以羞辱我吗?

你这个该死的小混账东西



这么“恩威并施”,时间长了,肯定会出事。


《老师有问题》双线叙事,一边是老师和家长礼尚往来,另一边,是一场密谋弹劾女老师的家长会。


主持家长会的,是校长:


“只要你们联名签字,便能将达玛丽老师请出学校。”


四只手举起来。


校长看人数有点少,又说,“达玛丽老师的课堂成绩,在升学考中是不作数的。”


连校长都这么保证,可愿意投诉的家长,还是只有这四位。



家长怎么了?


到底是老师有问题,还是家长也怪?


人们老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的,可能是天底下最怪的人——


如果吃螃蟹,他们总把“不爱吃的”的蟹黄给孩子剥好,自己啃蟹脚。


他们守在高考考场外,暴晒一天,满脸通红却还说“一点不热”。


……


吃亏这件事,他们做起来,总是津津有味的。


他们不弹劾达玛丽老师,也许是他们知道,在学校除了成绩,老师还能影响孩子各个方面……


在一个班集体中,一个孩子的命运,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在幼小人格正在成形的小学低年级,尤其如此。


老师的态度,就是整个班集体对你的态度。


(而且老师都不需要做多大的动作,只需要表个态就行了。)


由于爸妈很给力,所以原来的差等生海伦,成功逆袭了。


当她被达玛丽老师用爱的指头锁定时,其他同学会有多羡慕?


你感受一下。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是几年的事?

1944年。

是的。



爸妈不给力呢?


同样的一根手指头,会充满权威地戳到古丹卡脸上。(对,就是那个前面寄不好蛋糕的父亲的女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很肯定地说:


你不是读书的料!


但如果你更努力呢?


呵呵,老师就不给你机会,你有什么办法?


我不能一直点你(回答问题),你浪费太多机会



别以为,在学校也可以“走自己的路,让老师说去”。


老师一句批评,是有连锁反应的——


课堂上,学生之间贴标签。



课余时间,打个饭都被蔑视。



甚至,还有来自家长的鄙视……



很多人说,自尊心是被原生家庭摧毁/培养的——


那原生班级呢?


在那里,班主任怎么评价你,可胜过了任何官方盖章、认可的证书。


她轻视谁,谁就是该被轻视的;


她宠爱谁,谁就是班上的焦点。


自信的小孩越自信,自卑的呢越自卑。


小学到中学,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难怪家长不敢反抗。


或者说——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区别对待。


但又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那样”区别对待。


哪样?


今年8月,很多人朋友圈刷屏了一篇小学生作文——


《老师我想对您说》。


吕梁市离石区一名念四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讨厌自己:


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我那(哪)个方面做得令您不满意……一年级开学的第5天,您从讲台上把我的本子扔在了我脸上。


每次回答问题,我都积极举手,可是一次次地失望,我再也不想把手举起了……



写信的吕梁小学生、片中的小姑娘古丹卡,或许还有已经长大的你,可能都曾经历过——


老师不喜欢你,于是你被区别对待了。


信继续写:


被您打了20下,中午回家我不想吃饭,更不想上学……妈妈下午硬把我送去了学校,她面对与您的沟通,却一字没提您打我的事,她只说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不吃饭也不上学,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这位母亲当真不知道?她只是选择不说破吧?


说破了,孩子更受罪。


不说破,还可以弥补,继续尽些“心意”——


妈妈说,再这样打骂下去可不行

让我跟您去写作业


你享受了外公外婆都没有的待遇

逢年过节,无论什么节日,钱物、礼物、食物,都一一送上……



这不就像电影里说的:


真是恶梦一场,大家都这么害怕

你们真的活该,这么爱服侍那贱人

她说跳,你们就跳



既然有老师单方面“作”,家长心甘情愿吃亏的。


也就有,为了孩子,父母们主动做大戏的


Sir随便找了一下——


这是国内某幼儿园家长群。


开学典礼那天,家长们争相献上千字赞歌:



这是国内某小学家长群。


A妈妈主动提议,家长报名帮班主任老师值日,打扫教室卫生。



无师自通的,家长纷纷养成了追捧老师的习惯,就看老师给不给你那个机会。


只是朋友圈和微信,让这种追捧更直观了。


当然,尊师重道优良传统,本来没什么不对。


但如果遇到了贪婪的达玛丽老师,我们还可以继续尊师重道吗?


这种无原则的“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在助长腐败?


就算不说大国风气,只说小家——


身为家长,你的忍让和妥协,你颠倒黑白的行为,看在孩子眼里,又是一种什么教育?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儿子被别人抄试卷,连带记了大过


他忍不了这种不公,跑去教务处大声斥责老师,“我把小孩交给你,是要教他成为光明正大的人。”


回家路上,父子谈心:


如果一个人还为他没有犯过的错误

去道歉、去讨好的话

那这种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啊?

读那么多书

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这真不是漂亮话。


不管你为孩子花多少钱,找什么名师,考什么高分……


家长、成年人的以身作则,一定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今天的家长们,究竟能不能意识到:


你的容忍与讨好,是在向孩子传递什么危险信息?


你看——


小姑娘古丹卡看到,老师面前的父亲,总是恭顺地低下头颅。


然后,她开始对正直绝望,对学习绝望。



吕梁小学生的信里,为妈妈写了这么一句——


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

我常常在想,假如我的妈妈是老师,我也会像您的女儿一样享受童年的快乐



看得出,他对学校失望,甚至也对世界失望。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


在他眼里,你和世界一样大。


可你都被压歪了,孩子还怎么能直起来。


Sir写这一篇,当然不是为了黑老师。


老师是很伟大的,教书育人,对下一代的塑造至关重要。


传道受业解惑,中国人明白老师的奉献,但也正因为此,会默许个别老师的越线。


从小到大,Sir有很多位敬爱的老师。一晃好多年,Sir眼看着她们从青春充满干劲的样子,变成了如今满头银发的慈爱样子。


但也的确有那么极少数,势利眼的,以权谋私的,达玛丽型老师(长大后,Sir再也没回去看过他们)。


孩子的眼里,是黑白分明的。


放心,遇到好老师,他会更爱学习;可遇到“怪老师”,他们在抗拒老师的同时,顺带还会抗拒老师带来的知识。


小时候我们愤怒,又无处申诉,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乖乖妥协。


但现在,已经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一代人,可能早就忘记当年的愤怒了吧?


你可能会说,还愤怒什么呢,Sir你太理想化。不公比比皆是,又不是一朝一夕,在我们想改变世界之前,总是先被世界改变。


不,说到改变。


我们国家这几年,何尝不被反腐大潮改变着?从根上抓腐败,就是为了对付那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不公”。


也许短几年,我们的教育体系还会看重成绩,我们的家长还会哄着一些怪老师,我们仍然会习惯性忽视这种课堂的“小腐败”……


那么,在你面临不公的时候,想一想小时候的你。


无论你做出了什么成年人看来成熟的、周全的决定。


别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对这个世界失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节马上到了,谈一谈中华传统美德——尊师重道
让“尊师重道”成家校共识
“妈妈我被欺负了”,重视孩子的每次求救!
什么样的家庭,孩子读经状态好?
陪伴儿子备战中考的历程--好文--献给2014中考家长
让孩子感受失望和挫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