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userphoto

2022.10.08 河南

关注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tumor)思维导图~

纵隔(mediastinum)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其形态复杂,病理类型多样,可 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纵隔病变及肺内病变均可引起纵隔形态、密度和位置改变。

甲状腺肿(Goiter)

·原发(迷走胸内甲状腺 )

  甲状腺组织迁徙异常,与甲状腺分离,由胸内血管供血

·继发(胸骨后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体弥漫或不对称增大胸腔内延     伸,主要由颈部血管供血

·病理

   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

影像表现

·胸廓入口水平气管移位

·肿块经上纵隔延伸到颈部

·75%源于峡部及下叶,气管前方或侧方;25%源于甲状腺下部侧后面,气管后方;

·边缘光滑或分叶;钙化常见

·CT 高密度(含碘)70-120HU;囊变区呈低密度;增强明显强化

·MRI T1WI及T2WI均略高于周围肌肉软组织,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强化明显。

胸腺瘤(Thymoma)

·胸腺上皮性肿瘤

·前纵隔最常见肿瘤,成年人多见(>40岁)占所有纵隔肿瘤20%;

·病理

  上皮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混合型

   侵袭性、非侵袭性   

·临床

  重症肌无力(胸腺瘤15%)

  与胸腺相关 的重症肌无力65%为胸腺增生而非胸腺瘤

  <30岁可见正常胸腺,侧缘应为平直或凹陷,向外膨突可考虑增生。

·将胸腺瘤分为A、AB、B三型:A型由梭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组成,缺乏核异型性, 不含典型或肿瘤淋巴细胞;B型由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AB型为二者的混合表现,与A型类似, 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B型又按照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情况进一步分为B1、B2和B3型。同时将所有胸腺癌分为C型。

·WHO(2004)分类又将胸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样癌、粘液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 

影像表现

·前纵隔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通常偏侧

·囊变及坏死常见(1/3),可有钙化

·周围脂肪层模糊、纵隔结构及胸壁侵犯,应考虑为侵袭性胸腺瘤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

  大小、有否钙化、囊变不是鉴别良恶性的标准;侵犯邻近结构很重要。

胸腺囊肿

·多数来源于胚胎第3腮裂的残余,少数来源于胸腺小体囊样扩张;

·先天性胸腺囊肿多数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囊壁为胸腺组织,囊液为淡黄色液体,合并出血表现为巧克力样。

生殖细胞类肿瘤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20-40岁多见;

·前纵隔95%,后纵隔5%;

·60-75%良性,约20%恶性(男性多见);

·畸胎类肿瘤:皮样囊肿、畸胎瘤;

·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内胚窦瘤、胚胎癌、绒毛膜癌等)

畸胎类肿瘤

·包括囊性畸胎瘤和实性畸胎瘤

·囊性畸胎瘤 即皮样囊肿,包含外胚层及中胚层成分;

·实性畸胎瘤 包含3个胚层的成分

·临床 多无明显症状,常体检时发现

影像表现

·部位 前纵隔多见

·皮样囊肿 呈均匀囊性密度,囊壁见钙化

·实性畸胎瘤 混杂密度、多种成分(软组织、脂肪、钙化、骨化等)

·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可强化

·肿块短期内增大,应考虑恶性变可能

·精原细胞瘤最多见,绒癌次之,男性青少年好发;

·体积常较大,分叶多见,边界多不规则;

·具有一定侵袭性,与侵袭性胸腺瘤一样,可见血管铸型;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极少见脂肪和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部分病人可分泌AFP、HCG等。

淋巴瘤

·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

·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侵犯纵隔更多见;

·可单独发生于胸内,也可是全身淋巴瘤的胸内表现;

·好发于青少年、老年人,病程短,进展快,常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 前纵隔上中部;

·形态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

·常为双侧性病变(非霍金奇淋巴瘤);

·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易包绕血管;

·肺、心包浸润 肺网格、网结影,心包积液;

·对放疗敏感, 未治疗前少有钙化。

先天性囊肿

·支气管囊肿 囊壁为呼吸道上皮结构,很少与支气管腔相通;

·心包囊肿 为间皮囊肿,内层为间皮细胞,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食管囊肿 囊壁为消化道上皮结构;

·淋巴管囊肿 又称囊性淋巴管瘤,囊肿内壁为内皮细胞,外为纤维组织,可单房、多房或海绵状。

·支气管囊肿 囊壁为呼吸道上皮结构,很少与支气管腔相通;

·心包囊肿 为间皮囊肿,内层为间皮细胞,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食管囊肿 囊壁为消化道上皮结构;

·淋巴管囊肿 又称囊性淋巴管瘤,囊肿内壁为内皮细胞,外为纤维组织,可单房、多房或海绵状。

·支气管囊肿 囊壁为呼吸道上皮结构,很少与支气管腔相通;

·心包囊肿 为间皮囊肿,内层为间皮细胞,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食管囊肿 囊壁为消化道上皮结构;

·淋巴管囊肿 又称囊性淋巴管瘤,囊肿内壁为内皮细胞,外为纤维组织,可单房、多房或海绵状。

·影像表现

  部位:淋巴管瘤多位于前纵隔中上部;支气管囊肿常位于气管分叉以上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角区;食管囊肿多位于后纵隔前部或食管旁;

  形态与密度:多数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楚;密度呈均匀水样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神经源性肿瘤

·占纵隔肿瘤的14%-25%,90%位于椎旁;

·起源于周围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

·良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

·恶性肿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部位:多数后纵隔脊柱旁;

   形态与密度:多数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少数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状;多数呈软组织密度,内可见囊变及钙化;神经母细胞可见大量钙化;增强扫描实性明显强化。良性病变周围骨质多呈压迫性改变,恶性病变多呈溶骨性改变。

纵膈肿瘤的鉴别诊断

·前纵隔

  实性:胸内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

  囊性:皮样囊肿、胸腺囊肿、淋巴囊肿、心包囊肿

  脂肪性:畸胎瘤、脂肪(肉)瘤

  钙化:畸胎瘤、精原细胞瘤

·前纵隔

  实性:

  有无钙化、与颈部关系、增强表现方式、有无侵袭性

 囊性:

 有无实性成分、囊壁厚薄、囊内成分密度及信号

·中纵隔

  实性:淋巴结病变(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节病、Casltman’病等等)

  囊性:前肠囊肿(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管囊肿

·后纵隔

  实性: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胸壁肿瘤

  囊性:神经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椎旁脓肿

·定位诊断:前、中、后纵膈?

·病变性质:实性?囊性?

·内部成分:脂肪?钙化?增强强化方式

·有无侵袭或转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4种前纵隔常见肿瘤的CT分析
纵膈常见疾病的CT表现
讨论实录 前纵隔囊中探秘
【轮值病例】131期 胸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 第11讲 儿童纵隔
『呼吸系统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第十六章 纵隔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