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零后夫妻独居深山五年,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银耳!不夸张,有图为证~



川陕交界的地方,是大巴山脉

山峦绵延不绝,故称千里巴山。

四川北部的通江县

就处于大巴山腹地

环境独特,常年多雾,每当日落后

县境内九湾十八包的山水之间

云雾翻滚沉浮,一直要持续到次日清晨

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



在这云雾深处的山里

住着一对八零后年轻夫妻

这里离最近的村子,也要翻过一座山

在崎岖的山道上步行很久。

除了偶尔下山购买油米盐等生活用品外

他们几乎常年呆在山中

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

陪伴他们的,是一片莽莽群山

清风,山泉,鸟虫,以及几只狗

别误会,我写的不是隐士

这对夫妻住在深山

是为了培植一种原生的高品质银耳



男人叫陈飞,通江本地的小伙子。跟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前些年,他也曾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干过,也曾在贵州的矿山上工作。几年前,他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手艺,养银耳。




通江陈河乡九湾十八包,是银耳的发源地,银耳这种物种在这深山中被发现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可以想象,某次雨后,路过山林的风,带来了银耳的菌种,刚好附在破了皮的青冈树上,再经雨露滋养,一朵晶莹剔透的“雪白之花”绽放了。但因纯野生,极其稀少,银耳在古代是昂贵难得的珍稀补品。




人是智慧的,擅长向自然学习,1880年,当地的农民开始在青杠树上培植银耳。他们将青杠树锯成一米多长的木段,破皮钻孔,置入银耳菌丝,然后放在原生地的山林之间,在适宜银耳生长的环境中,自然生长。除了人工接种外,这种段木栽培方法,跟野生银耳并无多少区别。


时光推移,到了现代,银耳已经可以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一些麦皮、米糠、石膏等为辅助原料,进行室内瓶栽和袋栽。


袋栽银耳,平时我们买到的基本是这种


是的,这让木耳摆脱了山林,摆脱了云雾,摆脱了青杠树,只需要在木屑袋中加入肥料,滴一点营养液,短短十来天,银耳就能大批量生产出来。于是银耳价格暴跌,市场上真假难辨,通江段木银耳的经济效益下滑。陈河乡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祖辈的耐心,纷纷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陈飞的父亲,是一位资深耳农,将段木银耳的技术都交给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却走向了山外,这难免让父亲叹息。陈飞感到了父亲的遗憾,也尝过了异乡的漂泊滋味,终于在几年前,下定决心,走进九湾十八包的山里,像祖辈们一样,用传统的方法,培植银耳。




8月,正是银耳收获时,养生君与伙伴去寻访陈飞的耳堂(培育银耳的地方)。从陈河乡镇上驱车一路进山,趟过一条河后,水泥路断了,剩下一条的土路,底盘高的越野,才能勉强上山,缓慢爬行一个多小时,连土路也断了。站在路尽头,一览众山小,青山一重又一重,向天际延伸。


向半山腰放牛的一位大爷问路

他手指山上说,还远着呢


从山头步行到一个谷底,从谷底翻过另一座山,转过山坡,一道柴门之后,是三面环山的山谷,终于到了陈飞的耳堂,终于见到了山林间青杠树上,一朵朵洁白胜雪的银耳。


陈飞的耳堂,在九湾十八包的高山上

他与妻子住在这里培育银耳,几乎与世隔绝



(陈飞培育的银耳,晶莹剔透)


夏日高温,汗水湿透衣背,从额头和背心汩汩而下,不慎流进眼里,我一度睁不开眼。陈飞说自己每天都要去巡视银耳,整片山林走下来,得费不少时间。况且每天早上,傍晚,夜晚,他都要为银耳基地浇水,浇的是山谷里的泉水,以保持环境的潮湿度。



浇银耳的山泉水,清澈见底)


比起生理上的艰辛,住在山里,更难熬的是心理的孤独。让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长期隔绝外界,那种寂寞是巨大的。大巴山中的陈飞坦言:“开始上山时很不适应,太孤独了,老想出山去。但呆了一年后,慢慢也习惯了,山里环境很好,看着银耳慢慢生长,很有满足感。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呆了五年多。”



(陈飞在山里住的房子)


好在妻子在山里陪着他。我问陈飞的妻子,为什么愿意住在山里?她回答得很实在:我嫁给他了,他去哪里,我当然就跟他到哪里。



(陈飞在砍青冈树)


“我们这基地,就处在九湾十八包,最开始的银耳就是在这片区域内发现的。银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俗话说,‘七分阴,三分阳,花花太阳照耳堂’,因此我们耳堂选在这个背阳的山谷里。作为通江银耳宿主的青杠树,也讲究‘坐七砍八’,意思是生长期满七年的青杠树,到第八年砍下来,才适合种银耳。用这种传统的方法,青钢木前期发汗就需要两个多月,整个生长周期就要四五个月,一年只能种一季。”



(耳棒放在山林中,自然生长)


听了陈飞的介绍,我才知道平时买的银耳那么便宜,原来都不是原生的银耳,而是生长周期极短的袋栽银耳。现代科技有时候让人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速成银耳与速成鸡一样,外表看起来都一样,但所积累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银耳该有的粘稠,包括口感,都大大降低了。



(雨露滋养,大山杰作,山作银耳)


银耳成熟了,到了摘银耳的季节,几位前去帮忙的耳农,就在基地旁用树枝搭一个塑料棚睡觉。前几天,陈飞被蛇咬伤了,他用酒精简单做了处理,然后就与其它耳农们,一起摘银耳。



我们正好赶上了,当然要体验一把山里的生活。这是同伴在摘银耳。原生银耳没有袋栽银耳那么大,但纯自然,像山里长出的精灵。



我们准备在山里做一次银耳羹。这是同伴的姑娘,摘了陈飞种的南瓜做材料。



先将银耳撕碎。



空地上找柴生火,南瓜切丁,用山泉水煮熟。




加入银耳,小火慢炖。




慢慢等,一锅就地取材的南瓜银耳羹终于好啦。清香,粘稠,感觉不要太好~~




美美地尝一口,那感觉,好吃到飞起~




怎么样?是不是看得垂涎欲滴?你的厨房里也想有这样一罐原生银耳么?据说,最近买银耳还能送野生木耳和蜂蜜哦,想要的同学,来加养生君咨询吧,扫我扫我~~




亲,觉得不错文尾点Zan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知道银耳是这样长出来的,你还敢吃吗?
陈飞 越剧《花树同园不同根》
90后夫妻生9孩住深山 第十孩将诞生
一对夫妻,为爱不离不弃,深山坚守20年,事迹感动国人
赏庞燮庭先生新作《富在深山》
八旬老人深山播绿30载 从未用树换过一分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