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

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

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

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

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

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

2、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

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

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 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

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

治命名)。

4、 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 '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

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

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

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

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

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

'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 '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

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

1/112页

立见奇效。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

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时人盛誉 '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

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 '络病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

'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

机,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

存一分生机'。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 '泻络远针'之古义。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

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三、诊法特色

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

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

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如肝虚、心弱、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肾病引起之腰痛等等),

并非仅指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诊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

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即脏腑辨证),然后

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者掌上肺区出现

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效;若掌诊肾

区形色反应异常,则当取中白、下白(属肾之神经)二穴。依法取穴,疗效稳定。

四、心法特色

师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仅仅讲述了数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诸多内容尚未公开。杨

师根据董公所传,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参悟,构筑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

限于篇幅,仅取其理论精华之一二,为学者由此切入,触类旁通,便可准确把握董氏心法之

脉络,诚如古云:天地玄机,藏之叶动风摇间耳。

1、全息通应

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

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董氏奇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全息

通应的全景图,其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

证应用,变化无穷。例如位于口唇边的水金、水通二穴,正当面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气管所在

处,其全息正像则为下焦之肾脏所在,故以'金'、'水'命名,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久病肾不纳气之哮喘尤有特效。

2、同气相求

杨师又称之为 '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

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四

花副穴及其下2.5寸之倒马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臵换

术后,自觉大腿外侧体表有异常冷感2年,局部针刺2个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证属血瘀,故在其同侧小腿心肺区,取其皮部之瘀络刺血,一次而愈。

2/112页

3、脏腑别通

该理论《内经》未见,首见于《医学入门》,但其源流则不甚了了。杨师发前人所未发,

认为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并在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肝与大肠通之后,又补充了心包与胃通。 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

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

4、络病理论

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

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任何顽症痼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机转。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

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可以这样说,董氏独门刺血针法,使一些看似复杂

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另外,董氏针灸心法中,对藏象理论、脾胃学说均有独到的发挥,他如一经治多经、一

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夹穴多治等,也为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五、治疗特色

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

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疷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

的疗效。如

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

标准化治疗方案。董氏先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经验,必须首先掌握。

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

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游刃有

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疗对策。 可以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

致。为学者须沉潜入微,真积力久,方可慧然独悟。

: —、针刺重视深浅

针刺的深浅关乎疗效极大,古书中不乏记载,董氏奇穴中亦经常提及深浅不同的主治有别,

例如:大间及小间穴之手术部份指出:『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二至二点五分为肺分支

神经』。地士穴之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地宗穴之手术:『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这些只是列举其一以示全部。可以

说董氏奇穴全部穴位,无不贯彻深浅之理。

董师用穴之深浅大致依循下列几项原则。

(一)根据病位:一般病在表、病在肌肤宜浅刺;病在肺腑宜深刺。有时治外感表症常在背

部大椎、肺俞、膏盲点刺出血即为浅刺之例。同一穴位之深浅主治亦有别,在前述之大小间、

地士,均巳举例说明,其要旨为治近宜浅,治远宜深。又如最常用之足三里穴,董师常说:

针五分一寸治腿部病,针寸半二寸治肠胃病,治心脏病气喘病至少宜二寸以上,头面病则宜

3/112页

二寸半以上,临床应用确有至理。

(二)根据病性:一般热症,虚症宜浅刺:寒症、实证宜深刺:新病宜刺浅,久病宜刺深。

董师治较轻较短之病,常位较深之穴位为主;热病在较浅穴位(背部)及井穴点刺,寒症久病则在腿部、肘部血管或肌肉较厚部位深刺久留或点刺。

(三)根据四时节令:一般春夏宜刺浅,秋冬宜刺深,董师治疗疾病不只遵行春夏刺浅,秋

冬刺深之理,在选穴处治方面亦有不同,充分体现了董师对时间治疗学的认识,此在『董氏

奇穴及其学术思想浅探』 (以下简称『浅探』)一文之第七项中已有详述,不再多赘。

(四)根据体质:一般肥胖、强壮、肌肉发达者宜刺深;削瘦、虚弱、肌肉脆薄及婴儿宜刺

浅,董师亦遵循此原则进针,对体力劳动者进针较脑力劳动者通常稍深。

(五)根据穴位:董氏奇穴用穴多以四肢为主,肥厚部份可稍深,其余部份宜稍浅。穴分天

地人三部,局部刺浅,再远入中,最远入深。躯干胸背概以种针点刺为主,头面部穴位多以

浅针直刺或卧针平刺为主。绝无危险,且疗效高。

总之,董师针刺论深浅,虽据病位、病性、体质、节令、穴位而定,但总以穴浅宜浅,穴

深宜深;治远宜深;新病宜浅,病久宜深为要。取穴多在四肢,强调宁失之深,勿失之浅,

如蚊蝇之叮咬难期收功。由于深针有透穴作用,加强了经脉间之联系,并扩大了针刺之主治

范围,且由于一针多穴,合乎精简原则,不但减轻进针之疼痛,又能加强刺激量,提高针刺

效应,最为董师所乐用,但不论深浅,又必以得气为度。 二、注重留针取效

留针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臵于穴位内,以加强及持续针感及其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

的目的。是否需要留针,留针时间长短,必需因人、因病、因时、因穴及视『气』而定。:(一)

因人而异:根据体质、年龄不同而决定留针与否及时间长短。体质壮实、肌肉丰满者,受邪

较难,得之则邪深,刺宜深刺久留。体质瘦弱、皮薄肉少者及儿童则应浅刺疾出,不宜留针。

(二)因病而异:根据病程、病位、病性而定;久病邪气入深及病邪在阴分、营分、属寒、属

虚者(久病虽实则宜棱针点刺出血)宜深针久留;初病邪气表浅或病在阳分街分,属热属实耆

虑浅刺而不留针。(三)因时而异:根据天时季节而定:春夏人之阳气在表,宜浅刺少留或不

留,秋冬阳气在里,应深刺而留针o同理下午晚上针刺,一般较上午及中午留针稍久。(四)

因穴而异:穴位浅、气浮在外宜浅针不留,穴位深可稍留久,但必须注在外,以免发生滞针

弯针(长时留针,体位异动有可能发生弯针)。董师针刺多采舒适之卧位,并在四肢穴位进行

留针,绝无弯针、亦不怕吸针,是较安全的针法.

留针时间多久为宜,目前较通行者有两种说法: (一)据灵枢五十营篇所霄: 『二十八

脉,….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氯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指出气血

运行一周,需时二刻,一昼一夜为一百刻,则二刻为零点四八小时,为廿八分四十八秒。(二)

据灵柜营卫生会篇所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营术一昼一夜在人体运行五十周,以廿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计算,即廿八分四

十八秒循环一周。从上述两点看来,留针至少宜超过廿八分四十八秒,目前为求计算方便,

一般留针三十分是合理而适宜的。

董老师治疗一些寒病痛症多以留针四十五分锺为准,每隔十五分锺稔针一次以行气。有测

痛试验指出: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阑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四十一五十分锺达最高点。此

正舆董师之经验不谋而合,足见董师之留针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针法讲求对应

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董师善用上病

4/112页

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著。

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八种:

(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

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

侧或双侧共穴针刺。

(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

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

穴位施治)。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 (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时与膝、

下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

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

干呈顺向并列对臵,则有女口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

手与阴部。如腰抵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阴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抵r穴位施治)。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阴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董师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阴道病及目前行之手针以手

指治头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

(六)足躯顺对法: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顺向并列对

臵,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舆脾腰),小腿与下腹(腰抵),足与阴部。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常以大腿部位

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个人常以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以及复溜治腰抵痛,三

会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些一原理相合。

(七)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躺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舆头、踝与颈项、小腿

舆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抵)o如胸皖有病可少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

胸皖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方法:除了手与脚及手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舆尾骶亦形成

种对应。例交口临床以抵部之长强治癫狂之脑病;以头部之百会疗脱肛就是常见的例子,董

师亦常以通宵穴治头痛,也是此原之运用。

上述各种取穴,董师经验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为主,此正台对取以平衡,远取以疏导之作

用,疗效甚高,常有立竿见影乏、穴位互应全体个局部均能反应全身,也皆能以之治疗全体,

因此有掌针、眼针、耳针、足针、头针等多种针法的发明。当然最重要的是体针,髓针虽以

十四经络应五脏六腑。但若将手臂足腿每一部份再予区分,每一部份仍能各自治疗全身疾病。

这种事实充分反映了人身整体相关。全息论的出现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按生物全息论,

人体任一肢节都是整体的缩影。都有舆整体相应的穴位,例如第二掌骨侧,这里的穴位从指

根向掌根吱骨,对应有头、颈、上肢、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等各

部位穴位,第五掌骨侧也有这样的对应。在各个节肢及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份中,都有

着与第二掌骨侧相同的穴位分布规律,各节肢的各穴分布都遵循着与第二掌骨侧同一比例:头

5/112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
民间针灸疗法研究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一回)
踝关节扭伤,董氏针灸踝灵穴效果不错|掌骨|穴位|董氏|针灸
董氏奇穴手法 三 学习班资料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