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成浩:8万元送子进名校,是现代版的“孟母择邻”

张成浩:8万元送子进名校,是现代版的“孟母择邻”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09: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红网
 
  昨天,家住西安东郊的刘先生对记者感慨说,他同事的孩子今年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学习成绩一般,最近却想方设法花8万元在名校报了名,如果在辖区的中学上学的话,根本没必要额外花钱。(8月5日《三秦都市报》)
  为何宁愿花8万元将儿子送进名校,也不愿免费在辖区中学上?这位家长的理由是,“让儿子上名校,并非要让他学习多好、能考上名牌大学,而是让他交一帮名校里的好同学,名校里的那些同学都很厉害,就业后在各行各业肯定是出类拔萃,有了这些同学,就有了强硬的关系网,以后在社会上办个啥事情不是很容易的吗?”
  是啊,这位家长说的太现实了!笔者由此想到古代的“孟母择邻”故事: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古有孟母择邻,今有8万元送子进名校。只不过孟母择邻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求学环境,而8万元送子进名校是为了儿子将来“拼同学”,方便今后办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孩子的“前程”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家长8万元送子进名校就是现代版的“孟母择邻”。
  对此,社会学专家石英却说,这种家庭教育思想会害了子女,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自己!然而,在我看来,专家的观点虽不无道理,但都是众人皆知的大道理,百姓懂得,可是没用。在此,笔者不禁想问问这位专家:在当前社会,真正靠自己实力打拼的有几人?有多少人不是靠“拼爹”、“拼同学”、“拼关系”而成就事业的?
  其实,为了“拼同学”,家长花8万元送子进名校就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就是一个“拼爹”、“拼同学”、“拼关系”的社会。俗话说,“朝廷有人好做官,同学厉害好办事”。就拿生活中的小事来说,去医院看病要排很长的队,不仅耗时还费钱;到政府机关办事盖章跑断腿;子女进名校就读愁死人……如果在这些部门都有当领导的同学,那这些“愁事”都可以轻松解决,既可以省掉繁琐的程序,还能节省不少金钱。那些大事,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现实中,有此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就这么一个孩子,掏钱上名校肯定好,不仅家长有面子,而且孩子也会有一大批潜力股同学,那是宝贵的资源。也许,在多数人看来,有此想法的家长们太势力了,但这只能说明社会太势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1、孟母择邻
孟母择邻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孟母择邻
“拼同学”折射“关系文化”低龄化趋势
“拼爹”之后“拼同学”
为什么学生时代的“学霸”,都“沦落”到社会的平凡岗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