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久别重逢的阿富汗珍宝展终于开展!和孩子看展前的攻略 福利都在这儿了!
耳朵里的博物馆

和朋朋哥哥

爱上博物馆

大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朵朵~

之前推荐给大家重回北京的阿富汗展,今天开展啦!我第一时间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大家探展。

🕣2019年4月18日-6月23日

📍北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60元/人,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首先告诉大家好消息,这次展览相较于故宫展出时,有了这些变化:

1⃣️展板内容做了详尽的补充。

2⃣️展牌内容紧紧扣住了文化交流,尤其是多了与中国文物的对比。

3⃣️之前只是感觉漂亮的配饰,如今展示出了如何使用。

4⃣️做了一些场景复原、互动展示,更加身临其境。

展厅现场

终于看到了久别重逢的“阿富汗珍宝展”,和孩子去看前,朵朵准备了7个小话题,先来了解吧!文末还有重磅福利哦~

1

“器服物佩好无疆”

展览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这可能是很多大朋友看到海报后的第一个问题。

器指器具,服指服饰,物指物件,佩指佩饰,好无疆,则是好的没有边际。看到有人通俗的翻译过来,就是:穿的戴的用的看的东西都好得没边儿啦!

这句话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就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

从故宫展出时的“浴火重光”,到在清艺博展出时的“器服物佩好无疆”,我们对阿富汗这批珍宝经历战火的故事已经熟悉了(>>点击了解这个故事)这一次,不妨把重点更多的放在展品本身讲述的故事上。

2

230多件(套)的珍宝

有没有一条线可以串联呢?

大朋友们在看展前,如果能了解展览的单元分布,就不会感到特别凌乱啦!

这个展览分成4个单元,分别是4个文物出土地点,也分别对应了4个历史时期。收好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

3

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漂亮的金器?

相信大家都会第一眼就被展览中极其精致、闪亮的金器吸引!

尤其是这顶金冠,缀有金花和上百枚金树页,当你从它身边走过,微微的气流都会带动轻薄如纸的金片舞动起来。

许多漂亮的金器都集中在「蒂拉丘地」这个单元,这里还有一个名字,「黄金之丘」

这一带发现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墓葬,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月氏族」。月氏,发音yuè zhī,旧读ròu zhī,是中国境内以及周边的一股重要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作战,最终被被匈奴击败,一分为二。

一部分向西逃亡,后来控制了大夏国,被人称为“大月氏”,还有一部分留在中国甘肃一带,被人称为“小月氏”。我们今天看到的蒂拉丘地遗存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大月氏民族。

游牧民族流动性强,不能像农业文明那样积累很多大件的装饰和艺术品,所以这里的展出多以首饰为主。虽然游牧民族经常迁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贵金属和宝石的喜爱。

他们在丝绸之路中作为重要的枢纽角色不断扩张繁荣,最终大月氏民族中的一个部落统一了其他部落,建立了庞大的「贵霜帝国」,与西边的「罗马帝国」,东边的「汉帝国」齐名,与「安息帝国」一起,被称为当时的亚欧四大帝国。

4

为什么可以看到许多

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

如果你和孩子读过希腊神话,那么一定会在展厅中发现许多惊喜!你能看到:

黄金的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

青铜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希腊古典式三种柱头之一:科林斯式柱

它们来自「阿伊哈努姆」,这是一座位于阿富汗的希腊古城遗址,也是地球上最北边的希腊化城市遗址。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妨和孩子了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故事。

亚历山大大帝我们很熟悉,他是希腊北部的马其顿人,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他的老师。经过数十年的征战,他领导着希腊联盟劝降埃及、打败波斯帝国、进入阿富汗地区逼近印度,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他把希腊文化带向东方,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根据新近的相关研究,这座古城是塞琉古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安条克一世(公元前281年-前261年在位)于公元前280年开始大规模营建的,并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的统治下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约公元前145年游牧人的入侵而导致该城的毁灭。

所以,你能看到许多展品表现了希腊特色的文化。

5

为什么展览中有许多

与中国相关的文物?

在展览中,你会看到许多交叉对比,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中国文物:

比如在蒂拉丘地2号墓出土的神人驭龙吊坠,在中国境内也曾出土相似的纹饰。

比如在蒂拉丘地4号墓出土的靴扣上,仔细看马车是中国式样,马车上的车夫也是中国汉代人的打扮。

为什么会这样呢?张骞出使西域后,阿富汗成为汉唐时西域地区的重点管辖范围,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相遇。

蒂拉丘地墓中出土的安息银币、罗马金币、希腊神灵、中国西汉铜镜与丝绸、叙利亚或埃及的玻璃器、印度象牙雕件以及草原风格黄金饰品等;

贝格拉姆遗址中,发现了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等,甚至还有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

这些无不向我们证明阿富汗是「文明的十字路口」

公元1世纪象牙制女神雕像 

公元1世纪的男青年胸像石膏圆板

公元1世纪的彩绘高足杯

6

这个展览,为什么

格外值得和孩子一看?

1⃣️不同文化的交融体现的淋漓极致。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十字路口,因此这一地区也曾被来自东西方的各大帝国先后统治过。

这其中包括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帝国、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大唐帝国、成吉思汗的帝国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带的文化出现了异彩纷呈的融合——既能看到东方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也有西方的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

这次中国巡展的展品主要集中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希腊文化的传播者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同时也是汉王朝丝绸之路开辟之后的几百年。

透过这个展览,你会和孩子非常强烈的感受到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

2⃣️展览历经战火,我们感同身受。

展览展示的历史是一部分,而展品本身的经历,更让我们感触良多。

位于亚洲心脏地区的国家阿富汗,自从1980年开始就不断陷入战争,从苏联入侵到美国入侵再到如今的内战,这些都对这个原本拥有璀璨历史与绚烂文物的国家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毁灭。

在这个国家最大的博物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里,自从战争开始以来,超过70%的文物遭受到了破坏,有的毁于炮火,有的则被劫掠变卖海外充当军费。

曾经有着相似经历的文物大国——中国或许最能理解这一份心痛,因此也倍加珍惜的接力巡展“阿富汗国宝”。

文物是恒久的,它将千百年的人类历史与智慧结晶凝结保存;文物也是脆弱的,任一的破坏——战火、盗窃、劫掠,都可能将它的美丽毁于一旦。

7

阿富汗的历史非常复杂吗?

有没有一些辅助工具呢?

1⃣️带上一份「阿富汗与中国」历史大事件对照表 ;下载「耳朵里的博物馆」设计制作的看展学习单

2⃣️通过「耳朵里的博物馆」音频导赏,和孩子重点了解10件文物 

👇点击收听

耳朵里的博物馆 耳朵里的博物馆-音频导赏
小程序

8

什么?还有福利?

重磅讲座《我眼中的阿富汗》

对话专家:朋朋哥哥X邵学成博士

和阿富汗和丝绸之路宗教考古美术专家

一起看战火中幸存下来的阿富汗瑰宝

○主讲人:

邵学成

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与美术考古专业,美术考古博士。

朋朋哥哥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推广人,青少年阅读推广人,全国青联委员,北京青联常委。

○分享时间:2019年4月25日(周四) 晚 19:30-20: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富汗的古代黄金宝藏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讲述古老阿富汗文明故事
繁华事散逐金尘—那些异域奇珍
被遗忘的阿富汗宝藏,渴望唤起怎样的文明记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接力护宝
阿富汗国家宝藏:东西方交汇处的文明与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