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刻尔克》真实历史背景介绍以及抢先预告分析
《敦刻尔克》刚出了预告片,了解我的都知道,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脑残粉,肯定会第一时间关注这个新作,没错,第一时间我就下载了专业级的预告片来反复揣摩分析,结果呢?这个预告片除了给观众说明你诺兰是拍过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的大神导演以外,似乎没有太多兴奋点。真的是这样吗?没有场面,没有炫技式的剪辑,也没有寂寞叔叔的磅礴的配乐,诺兰难道要返璞归真拍个抗战主旋律?
克里斯托弗·诺兰

或许很多大导都会有拍摄战争片的想法,但战争片却也是极其难以驾驭的类型,那么多战争片,不乏有相当出色的导演所指导的,但能够留名青史的却并不多,战争片不但需要不小的资本注入还需要带有一定的战争反思精神,除了儿女情长、兄弟情谊这种司空见惯的侧面主题表达以外,还有什么值得编导们去探索的呢?这就需要在经典类型片的基础上去寻找新的主题去弘扬。找一个新的切入点,这就很难办了,等于说是开创一个新类型。要么,在形式上创新,那这就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了,战争片的拍摄手法说白了也就千篇一律,极远景,大广角镜头展现战地气势之磅礴,近景特写大特写或者POV带入人物内心思绪,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无非是将战争之残酷进行到底。诺兰这种注重剧本而非形式(《盗梦空间》除外)的导演想让他在视听语言上创新的可能性并不大。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

那么,这个预告片又有什么看头呢?回到刚开始的问题,诺兰是要拍一个抗战片?在此对于影片所表达主题上还不好推测,也就是说开始提的问题我没法回答,但紧就预告而言,其信息量之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哪方面?当然是影片真实性与技术性的结合!


全片共有6组镜头,我将分成6部分进行脑洞填补。


预告的一开始,画面是一片泡沫,背景音乐是来自于汉斯·季寞的类似钟表嘀嗒声的打击乐与鼓点结合的快节奏声音,配合大风与突然出现的打雷声暗示着暴风雨将至,人们的生命仿佛泡沫一样与时间共生灭。

暴风雨声暗下去,进入第二个镜头,这个镜头就有意思了,战争片的极远景出现了,但并非是大多数人好玩的航拍性质的推镜头拍摄,也没有大场面。构图信息看似不多,无非是后景的人群左侧画面的弹药补给还有海滩组成标准的三角形构图。但纵深处的狼烟和中景战士的尸体却给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觉。影片背景也因此说清道明,其信息量可想而知。采用最新Alexa 65mm 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这个镜头将战争导致的荒芜感和残酷感完整体现了出来。
<='' div=''> 显示全文
《敦刻尔克》刚出了预告片,了解我的都知道,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脑残粉,肯定会第一时间关注这个新作,没错,第一时间我就下载了专业级的预告片来反复揣摩分析,结果呢?这个预告片除了给观众说明你诺兰是拍过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的大神导演以外,似乎没有太多兴奋点。真的是这样吗?没有场面,没有炫技式的剪辑,也没有寂寞叔叔的磅礴的配乐,诺兰难道要返璞归真拍个抗战主旋律?
克里斯托弗·诺兰

或许很多大导都会有拍摄战争片的想法,但战争片却也是极其难以驾驭的类型,那么多战争片,不乏有相当出色的导演所指导的,但能够留名青史的却并不多,战争片不但需要不小的资本注入还需要带有一定的战争反思精神,除了儿女情长、兄弟情谊这种司空见惯的侧面主题表达以外,还有什么值得编导们去探索的呢?这就需要在经典类型片的基础上去寻找新的主题去弘扬。找一个新的切入点,这就很难办了,等于说是开创一个新类型。要么,在形式上创新,那这就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了,战争片的拍摄手法说白了也就千篇一律,极远景,大广角镜头展现战地气势之磅礴,近景特写大特写或者POV带入人物内心思绪,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无非是将战争之残酷进行到底。诺兰这种注重剧本而非形式(《盗梦空间》除外)的导演想让他在视听语言上创新的可能性并不大。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

那么,这个预告片又有什么看头呢?回到刚开始的问题,诺兰是要拍一个抗战片?在此对于影片所表达主题上还不好推测,也就是说开始提的问题我没法回答,但紧就预告而言,其信息量之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哪方面?当然是影片真实性与技术性的结合!


全片共有6组镜头,我将分成6部分进行脑洞填补。


预告的一开始,画面是一片泡沫,背景音乐是来自于汉斯·季寞的类似钟表嘀嗒声的打击乐与鼓点结合的快节奏声音,配合大风与突然出现的打雷声暗示着暴风雨将至,人们的生命仿佛泡沫一样与时间共生灭。

暴风雨声暗下去,进入第二个镜头,这个镜头就有意思了,战争片的极远景出现了,但并非是大多数人好玩的航拍性质的推镜头拍摄,也没有大场面。构图信息看似不多,无非是后景的人群左侧画面的弹药补给还有海滩组成标准的三角形构图。但纵深处的狼烟和中景战士的尸体却给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觉。影片背景也因此说清道明,其信息量可想而知。采用最新Alexa 65mm 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这个镜头将战争导致的荒芜感和残酷感完整体现了出来。
诺兰和IMAX摄影机

进入第三个镜头,这里便开始历史事件分析。首先,这个镜头的镜头信息并不丰富,也就是直白的信息量并没有第一个和第二个那么多,重复的打击乐和鼓点的嘀嗒声没有停,反而节奏进一步加快,之前的摄影机固定机位拍摄在此时开始运动,巨大的浪花击打着长堤,堤坝上站满了战士,远处弥漫着大雾。种种信息都告诉我们,这很有可能就是正片的高潮段落,也就是大撤退的开端。但为什么从大堤而非港口撤退呢?这里我们来谈谈敦刻尔克的真实历史。

1940年5月10日,在德军“闪电战”的进攻下,英法联军被德军打的猝不及防,一直呈被动态势,14天后的5月24日,英法部队被困在了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地区,随时可能被围歼。与此同时的英国本部,丘吉尔甚至和民众齐聚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三十余万英国陆军战士祈祷。
威斯敏斯特教堂

有意思的是,5月23号,德军古德里安上将的第19装甲军离敦刻尔克仅有16公里,5月24日,古德里安上将集结好进攻用的坦克群,准备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但是,中午12时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进,撤回先头部队,只准许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的部队继续前进。一脸蒙逼的古德里安问什么情况,却得到了元首命令不可违抗的答复。
元首

德军的停步为英法联军撤退留下了准备的机会,但随时可能进攻的德军好比一颗定时炸弹埋在英法联军和本国人民当中。因此,救人成了联系海峡两岸(当然是人家英吉利海峡喽)人民的头等大事!第二天,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参谋长坦南特乘坐“狼犬号”驱逐舰来拯救这群危如累卵的士兵们。于是在撤退总指挥拉姆齐的领导下,坦南特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


在德军从西、南、东三侧包围下,北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了唯一的撤退路线,也是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天上的德军飞机狂轰乱炸,三面德军陆军步步逼近,再这分秒必争的情况下,生存才是最终的胜利!这和《敦刻尔克》预告片前几个镜头的节奏配乐不谋而合。

5月27日,德军收到希特勒命令并恢复攻势,坦南特的营救行动迫在眉睫。抵达敦刻尔克地区的坦南特被眼前不断被轰炸的盟军以及满天的浓烟震惊,而且德军此时还派飞机降撒扰乱英法军心的传单,以降低他们的斗志。坦南特迅速将恢复军心作为首要目标,他当务之急便是将撤退消息告知士兵,并且将所有船只都改装成运载舰,并且坦南特还将自己的帽子用香烟盒裁切贴上了“S”、“N”、“O”(Sinior Naval Officer)的标志以告知士兵:指挥官与你同在。
威廉·乔治·坦南特

撤退工作迅速展开,然而,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下,所有港口已基本作废,敦刻尔克多浅滩的地形使得大型舰队根本没法靠近,士兵只得前进1.6公里海路,才能成功登录船只,并且效率极低,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坦南特必须得另想办法提高效率,他向总指挥拉姆齐汇报了情况。拉姆齐便立刻组织英国海军部发布通知,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没多久,数以千计的志愿者驾驶着自家拖船、渔船、渡船等出发了。这样一支“蚊子舰队”承担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海水中浸泡多日的士兵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仅28号便成功撤退了17804人。与之同时大雾导致了德军轰炸的暂停,英法联军的撤退计划看似进展的很顺利。
敦刻尔克鸟瞰

但大雾褪去危险便会立刻到来,必须得再提高效率!机智的坦南特迅速注意到了敦刻尔克入港口两条长长的防波堤,立刻将这条长1280米,宽2米的防波堤作为登船栈桥使用。于是29日,坦南特利用东堤撤退士兵47310人!这远超预期的45000人!

到这里,《敦刻尔克》预告中的第三个镜头恐怕不需要我再次进行读解了吧。


那么干脆一气呵成,直接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真实过程讲完。


5月30日,天气放晴,德军便开始了新一轮轰炸,伴着轰鸣声,数十架“斯图卡”式轰炸机扑向敦刻尔克,但就在此时,英军的战机及时赶到,击退德军战机,保护了撤退行动。拉姆齐与坦南特也计划出了一条新的航线用以运送士兵。到5月31日凌晨,已经有十二万六千多联军战士安全抵达英吉利海峡。
德军轰炸机

英国空军与联军陆军部队顽强抵抗着纳粹的攻势,为撤退部队赢得一分一秒的时间。希特勒在此时也下令,出动全部装甲部队发动攻击!留给联军战士的时间很可能还剩不到一天!危在旦夕之时,坦南特迅速下令将卡车开到海里形成栈桥以再次提高效率。正因为这样,6月1日和2日两天分别撤出68014和64429人!

6月4号,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装甲部队冲入了敦刻尔克市区,海滩上走在最后的后卫部队约4万法军来不及撤离,全数被俘。下午14时,拉姆齐宣布“发电机行动”结束。


英国远征军主力如果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积蓄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


事后,丘吉尔曾经说过一段名言:“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


以上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基本经过的概括。回到《敦刻尔克》的预告片,在第四个镜头一名指挥官放下装备,走向海中,这个人是谁?难道是坦南特?这是个疑问,得等正片公映方得知晓。

第五个镜头,伴随字幕“At the point of crisis”,“At the point of annihilation”的过渡,配乐节奏进一步加快,前景的两排尸体,与纵深的一大片士兵预示着撤退的第二个分支——从海滩渡海登录。

紧接着出现字幕“Survival is victory”于是过渡到最后一个镜头,这时天空传来了“斯图卡”轰炸机的声音,此时的场景回到了长堤,等待上船的士兵焦虑地等待着,因为相比第三个镜头,天气放晴,大雾褪去,远处传来了轰炸机的声音,压过了钟表嘀嗒声以至打击乐停止,运动的镜头呈现出远处数艘舰艇,似乎希望和死亡就在这接下来的一刹那!一个士兵回头望去,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直到全部士兵都回头望向天空,“斯图卡”的声音达到最大!黑幕!显示出《DUNKIRK》片名,预告片结束。那么这些士兵能否幸存,能否逃避纳粹的魔爪?这是个疑问,只有正片上映才能知道最终结果。
到这里,这部1分钟的预告片能不能抓住你的兴趣?诺兰的最新作品能不能让我们给予和之前相同的期待?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ps.由于一定要有评分才能发布,所以先给个中性分四星意思意思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看《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为了活下去
电影《敦刻尔克》:史诗般的撤退
今年最不该错过的大片,100个人里99个都说是它
幕后深度揭秘:看敦刻尔克,你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 深V电影
如果今年有一部电影神作,那它就是《敦刻尔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