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月话题】如何组织小班初期的户外活动


策划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三幼儿园 姜辉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喜欢独自玩耍,注意力极容易分散,自我保护意识弱,情绪不稳定。本学期初,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一部分小班幼儿适应较快,玩大型户外器材时,经常挑战新玩法,着实让老师们胆战心惊。而少部分幼儿仍有或轻或重的分离焦虑现象,个别根本无法正常参与游戏。在准备开展户外活动前,教师会抓住短暂的安静时间提一些简短要求,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会离开活动场地,玩旁边的器材;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会不遵守之前提出的活动要求;有的幼儿听到回班的信号后不愿意离开……在小班入园初期,如何组织才能保证幼儿户外活动顺利开展,或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循序渐进地做到小班幼儿户外活动收放自如?


 处理好三对关系


山东省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  于锦衣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程度不一,情绪较不稳定,给班级保教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挑战。作为班级教师,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与安排,以游戏为切入点,妥善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做好幼儿的情绪安抚和入园适应工作,让幼儿爱上户外活动、爱上幼儿园。

 

室内游戏是室外游戏的基础


刚入园,很多幼儿会用不停哭闹来排解分离焦虑情绪,而室内空间相对较小,幼儿的情绪易受影响,所以有些老师喜欢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减少相互干扰。初衷没错,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还没有建立,对教师的语言指令还不够敏感,加上小班幼儿习惯于“我行我素”,所以很容易出现收不回来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在幼儿对教师、同伴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室内的音乐游戏、指令游戏等教学形式比较有效。比如,开展“开小火车”“学小动物走路”“请你跟我这样做”“小兔乖乖”、捏拢放开的手指游戏或者根据绘本故事组织的随机情境小游戏等。教师可以逐步引导,让幼儿的游戏由室内自然过渡到室外。


集体游戏是分散游戏的基础


同样的道理,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一定不要急于让幼儿分散开。虽然分散活动有助于减少幼儿之间的互相触碰和摩擦,但却易发生话题中的“不遵守规则”“挑战新玩法”“离开场地”等现象,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户外活动的首要环节安排为集体游戏是必要的,带幼儿玩几个诸如“老狼几点啦”“小孩小孩真爱玩”“我的火车就要开”“切西瓜”“揪尾巴”“踩影子”“小刺猬”等简单、富有趣味的集体小游戏。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走跑跳爬。一方面情绪状态逐步兴奋,容易进入游戏情境,另一方面身体机能逐步激发,肌肉、骨骼做好准备,起到热身效果。

 

尽管这些游戏都是教师主导的,但教师扮演游戏角色、示范参与,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更多是孩子的智慧玩伴。幼儿逐渐彼此熟悉,萌发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出简短要求,利用大、小器械开展自由分散游戏,比如玩滑梯、骑小车、赶小猪、玩沙、玩球等。此阶段,组织户外活动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要做好户外场地的选择。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易摔跟头,所以宜选择幼儿园地势平坦的草地或塑胶地,或选择园内靠墙的一角作为活动场地,尽量将幼儿控制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

二是与中大班幼儿错时户外活动。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可在幼儿园的统一安排下,与中大班幼儿错时游戏,减少对小班幼儿注意力的干扰。

三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一定是追随式的、鱼贯式的、情境化和游戏化的。规则简单,节奏明快,尽量减少等待,才能避免因为等待导致的注意力分散。

 

合理分工是有效合作的基础


众所周知,幼儿初入园,不可避免存在入园适应的问题。职初期教师往往会全力关注那些情绪表现比较突出的幼儿。经常出现的场景是,班级中的每名教师都在看护那几名哭闹最凶的幼儿,但相对适应良好的那部分幼儿反倒受关注不够。

其实,大部分幼儿适应较快,能积极参与室内游戏和户外活动当中。班级要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这部分幼儿进行合理引导,通过组织有趣、好玩的集体小游戏,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建立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感。也会有一部分幼儿因为语言发展得不完善,用哭闹来排解自己的焦虑,需要安排其他教师着重看护。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群体有各自的适应过程,适应较快的幼儿的快乐状态会深深地影响那部分尚未适应、处在焦虑状态的幼儿,起到榜样作用。所以,教师之间的合理分工非常重要。


察其需  顺其然  助推幼儿成长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王辉


我园在小班入园初期阶段进行了调查,发现与室内游戏相比,小班初入园的幼儿更喜欢户外游戏,户外游戏更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愉悦感和自由感。针对话题中提出的困惑“如何组织才能保证幼儿户外活动顺利开展”,与其考虑活动的组织性,倒不如换个思考方式——研究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这一阶段有哪些经验、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试着这样来思考、设计、组织小班幼儿入园初期的游戏,让户外活动与幼儿真正建立联系。

 

明确开展户外活动的目的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无论是室内活动还是户外活动,无非都是一个目的,即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对幼儿园充满认同与期待。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应该和家一样,是充满温暖、可以玩游戏的乐园。

作为教师,我们最应该想到的是:幼儿来幼儿园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我们不仅仅要解决适龄幼儿入园的问题,而且要从每一个细节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因此,户外活动只是建立在此目的基础上的一种幼儿较为喜欢的组织方式而已。我们更需要研究的是小班初期户外活动的内容选择、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经验储备、组织实效等方面。只有关注这些,才能在发展小班幼儿体能的同时,达到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的。

 

了解顺应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于小班初入园的幼儿来说,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更为重要。而安全感与归属感的获得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在言行中流露出的对幼儿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依靠满足幼儿当下的合理需要,如玩游戏、做事等。户外活动正是顺应了幼儿想玩游戏、获得愉悦、感受家园同样有自由氛围的内心情感需求。但玩什么?怎样玩?这些需要斟酌。

如果教师把户外活动的发展目标只定为学习遵守规则,幼儿恐怕难以发自内心地喜爱这样的活动。而在真正顺应幼儿的情感需要、探索兴趣的户外活动中,场地应该是开放的,材料是可以自取的,游戏的玩法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即幼儿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是无忧无虑、不担心、不害怕的。这样,幼儿才能在玩的过程中,与教师、与幼儿园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建立相互依恋关系。

换位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玩旁边的器材”“不遵守约定”等等才是符合小班刚入园幼儿的心理特点的,能满足他们好奇、自我、想玩的内心需求。教师不妨多问问幼儿想玩什么、想到哪里玩、想怎样玩、想和谁一起玩,听听他们的心声。顺应幼儿的合理需求,也许能帮助教师自己找到答案。

 

与幼儿游戏经验建立联系


其实,话题中提到的幼儿“挑战新玩法”“玩旁边的器材”等所谓让教师担心的行为,都是小班幼儿的原有游戏经验的合理反应。过去的生活中,幼儿不论在家庭还是公园中,都是在不断地感知操作体验中,建构、完善自己的游戏经验,因此幼儿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用喜欢的方式玩游戏。而对幼儿而言,熟悉的活动、音乐和玩法,也容易给幼儿在陌生的幼儿园中以熟悉感与认同感。在此基础上的活动规则,幼儿更容易接纳和维护。

教师需要在幼儿入园前,调查其平时户外活动会玩哪些游戏、使用哪些器材、和谁一起玩、会怎样玩、活动的时间多长、哪些时段、活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会玩的游戏与器材以及游戏的方法、时长、注意事项等等,并作分析与统计,在幼儿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与幼儿已有经验相符的户外活动,让户外活动与幼儿的游戏经验建立联系。

 

创设富有情境的环境场


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容易混淆想象与现实,喜欢把自己当成一定的角色。每一个场地都可以是幼儿的假想空间,如动物园、游乐场等;每个人都可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如猫妈妈、猫宝宝;每一个游戏都可以包含幼儿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如小狗请吃饭、给小猫套圈圈等;每个关键的体育动作都可以生活化、情境化,如走路的时候变成小花猫,走起路来静悄悄。

在引导幼儿游戏以及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吸引幼儿、内容浅显、易记忆、具有动作性和节律感的儿歌。如儿歌“小青蛙蹦蹦跳,找到妈妈抱抱好,小青蛙蹦蹦跳,高高兴兴跳回家”,就是提示幼儿要集中回到活动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手偶或者布偶,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用儿歌渗透一定的规则。对于入园初期的幼儿来说,这样往往比干巴巴的提示与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不妨一试。

 

选择适宜幼儿的活动内容


小班幼儿处于大动作发展、空间知觉发展等多重敏感期。他们喜欢不断扔东西,探索空间的同时进行肢体锻炼;喜欢不停地倒东西,获得手腕力量的发展;喜欢垒高后推倒积木,满足垒与推的动作,在重复的同时寻找三维空间感觉;喜欢捉泡泡,获得走与跑的动作发展以及体会发现泡泡的新奇变化的快乐;喜欢在坡道上上下行走,发展肢体协调与独立自信。

一方面,教师需要去研究幼儿的喜好,根据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寻找适合入园初期幼儿的户外活动,如投掷、捉泡泡、垒高、上坡下坡、开火车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允许幼儿反复推倒自己的垒高物,允许幼儿把大型玩具倒在地上再捡回去,允许幼儿不断把水在桶中搅来搅去,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幼儿“挑战”各种不同的玩法。

话题回到伊始,“顺利开展”“收放自如”到底是谁想要的结果?是为教师方便还是为幼儿更好发展而服务?这一点需要明确。进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再次思考:教师了解小班入园初期的幼儿吗?为什么要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一定是正确的吗?如何才能更接近幼儿的发展需求?每一个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之间都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如果能多为幼儿的需求想一点,那么相信教师的想法会渐渐变成师幼共同的想法,这样才会更有实现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幼教版2016年10期)


——   END  ——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106——29)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总结
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要点指导(干货)
幼儿教师在保教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园常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