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博常展
 隋唐时期出现我国书法界重要的一种书写字体--楷书。下面墓志以时间排序,大家可以深刻体会隋朝楷书中尚有隶书影子,但是到了唐代,正楷中隶书的痕迹就销形匿迹了。
 隋开皇四年(584)潘城录事参军杨居墓志

 隋朝书写承袭了魏晋馀风和六朝风格,大刀阔斧变书成隋代楷书。以致在这一时期篆、隶消声匿迹,惟独楷书盛行于世,并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标准书体,成为中国书法界正楷的一种规范。所以,从楷书的角度来看,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对书法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朝书法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很关键的一种书体。

隋开皇四年(584)潘城录事参军杨居墓志盖
隋朝在碑刻、书法方面,出现了综合南北的趋势。熔南北于一炉。这时立碑之事,又在各地盛行起来,直至今日,还遗留下为数较多,令人啧啧称道的一些名碑,其书艺的高超,即使唐朝的一些名书家也不能超越。这时期著名的碑志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龙藏寺碑》、《贺若谊碑》、《曹子建庙碑》、《美人董氏墓志》、《元公夫人姬氏墓志》、《苏孝慈墓志》等。
 隋开皇九年(589)张僧殷墓志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宝隋》一篇章里提到:多加注意和钻研隋朝的碑志,才能进一步地研究唐朝的楷书碑志。因隋、唐两代的正楷,是书坛的圭臬。这说明了隋朝的碑版和墓志,无一不佳。因隋朝的碑刻除工整之外,还具有古色。
网上借图,向原拥有者致谢! 

《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蜀王杨秀撰文,无书者姓名。21行,行23字。原石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为上海陆君庆官陕西兴平时所得,旋归上海徐渭仁。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

  《董美人墓志》撰文者蜀王杨秀,为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学习此志者,可祛尘俗气也。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拥有者致谢!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603)。墓志正方形,边长83厘米,37行,行37字。清光绪十四年(1888)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此墓志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字体又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由此可见,唐代的楷书在隋时已定下根基,风格和欧体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由于墓志出土较晚,还以字迹清晰完好而著称,成为学习书法最佳范本,历来为人们所重。

 

 隋大业六年(610)参军段模墓志
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主,清叶昌炽《语石》中评述说:"隋碑上承六代、下启三唐,由小篆、八分趋于隶楷,至是而巧力兼至,神明变化,而不离于规矩。盖承险怪之后,渐如坦夷,而在整齐之中,仍饶浑古,古法未亡,精华已泄,唐欧、虞、褚、薛、徐、李、颜、柳诸家精诣,无不有之,此诚古今书学一大关键也。"这就是说,隋代的碑书仍处在由隶而楷的过渡中,然已渐去"隶贵精而密"的险劲特点,更多的是整齐平正的楷书体式,并下唐楷先声。
 隋大业八年(612)顾君墓志并盖

诸多隋朝的碑刻中,特别引人注目的首推《龙藏寺碑》,它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碑,是隋代最卓越的著名碑刻。此碑最明显特色是:荟萃六朝,下开唐风;安静浑穆,风度端凝;既平正冲和,又婉丽遒媚。碑的书体方正,字画挺劲有力,看起来有些瘦硬,但有血有肉,用笔举重若轻,具六朝风度,极有韵致。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拥有者致谢!

龙藏寺碑位于正定县隆兴寺。高2.1,宽0.9米。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著书丹人姓名。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 0行,行字数不等,亦为楷书。

我国的石刻文字萌芽于商代,碑的名称见于东周,而刻文纪事之碑则最早见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桓帝、灵帝时,建墓树碑又蔚然成风。就碑刻的书法艺术来看,我国石刻发展史可分三大阶段,即汉碑、魏碑唐碑。汉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丽雄奇,唐碑则秀丽高雅,隋碑则处在由魏碑体到唐碑体发展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就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之佳作。它的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虽为楷书,但仍留有隶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龙藏寺碑》与六朝诸碑比较,显得十分"瘦劲"。从这一角度看,初唐楷法用笔"瘦硬",而备尽法度的艺术特点,确实与此碑的用笔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从结体来看,较之六朝楷书如《龙门二十品》的朴质野逸,此碑也要平整端凝、宽博、婉丽、成熟得多了。

该碑首录于宋欧阳修《集古录》一书,欧阳氏评其"字画遒劲,有欧、虞之法"。故从此碑字的用笔、结体可窥唐代欧、虞、褚书法之发源,这说明隋代的书法孕育着初唐书法的胚胎。故此碑在南北朝至唐的书法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隋大业八年(612)韩暨墓志并盖
 

隋大业十一年(615)唐该墓志并盖

  隋朝碑刻除楷书外,还有不少隶书碑刻。当时楷书虽已流行,但为显示庄重,书碑者往往取隶书之淳古庄重的特点书碑。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拥有者致谢!
隋《元公夫人姬氏墓志》,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刻于隋大业十一年。而无书者姓名。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初归武进陆氏,继为大兴恽氏、南皮张氏得,经咸丰庚申兵燹,石已断裂残缺不全。此拓本浑朴之气未经洗凿,不失是志本来面目。笔势劲拔峻快,结体方整遒丽,是隋墓志中的代表之一。包世臣艺舟双楫》谓“字画隽密,词理高华,玩其笔势断为率更无疑。”竟直指为欧阳询书。曾经萧山朱翼先生收藏,1953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
 隋大业十二年(616)滕王长子杨厉墓志
 
 总之,隋碑刻楷书虽流行,且为主流,但隶书碑志亦为数不少,其主要原因是。作书刻碑者,往往以隶书显其庄严尊重。故隋代的隶书,总体来说,体态宽厚,结构大多方整,用笔略显拘谨,似缺乏自然洒脱韵味。有些碑志隶楷兼及,形成非楷非隶的书体,这是隋代书风的一大特色。
 
唐贞观九年(635)张秀墓志
 
唐代的碑刻书法艺术可与书法昌盛的晋代相媲美。这时期书家辈出,流派众多,名碑、墨迹尚多。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尤其是对楷书进行了大加工。唐代的楷书是继魏碑之后,我国书法史上又一书写体系,为学楷书奉为圭臬。在我国书法史上,唐代可以说群星闪耀,百花盛开,绚烂无比。
唐永徽二年(651)永建府长史杨艺墓志

 唐代帝王大多数爱好书法,如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及窦后、武后和诸王等,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帝王中是一位很是出众的书法家,他开创了用行书入碑的先例。如他书写的碑刻《晋祠铭》、《温泉铭》等。随后武则天书写的《升仙太子碑》,中国妇女书碑始终此石,尤其珍贵。唐玄宗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现传世著名的碑刻有《纪泰山铭》等。由于唐代帝王爱好书法,上行下效,造成有唐一代书法特别盛行。

 
 
唐咸亨三年(672)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卢承业墓志 

唐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大书家,书写了大量的著名碑刻。有初唐的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时期颜真卿、李北海、苏灵芝都崇尚丰腴,以颜真卿尤为突出。

 

唐咸亨四年(673)左才墓志并盖
 
唐光宅元年(684)卢君夫人李灌顶墓志


 
唐神功元年(697)王绪母郭氏墓志并盖残石
唐长安三年(703)张矩墓志
唐景云二年(711)卢玠墓志 
唐太极元年(712)崔孝昌墓志 
唐开元十二年(724)高守墓志
唐天宝三年(744)韩贞墓志并盖
唐天宝六年(747)嗣曹王李戢墓志
 
中唐涌现出不少著名书家,并为后世遗留下许多珍贵的碑刻遗迹。中唐末期及晚唐时期,其书风与中唐的颜真卿不同,力求瘦健,来摆脱其肥厚的风格。所以,中唐时期,无论颜真卿的肥厚书风或柳公权等瘦挺风格,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唐那种创新的精神,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相比。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名书家和著名碑刻佳作。


唐贞元二年(786)嗣曹王妃郑氏墓志

唐会昌六年(846)韦公夫人温氏墓志
 唐代近三百年间,丰碑巨碣、造像、墓志、经幢等石刻无止千万,今所知仅墓志有两千余种。至于造像、刻经不可胜数,仅龙门、唐人造像即有千余种。唐代的碑志,明清时期出土很多,尤其近代出土的数量更为可观,将有四五千件,这对考查和研究唐代的书法衍变,尤其是研究唐代历史,确实是一座极其丰富的宝库。

 唐XX二年(XXX)孙献墓志并盖(拍得太模糊看不清,对不住各位了。)

隋代墓志是以官僚贵族及其眷属的葬志为主,一般为青石质,由志盖与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多为顶形,有些还装有铁环提手。顶部与四杀雕刻花纹,中央刻写死者姓氏。志石正面刻写铭文,有些侧面也刻饰花纹。志文有特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散文体的“志”与韵文体的“铭”两部分。志首先记叙死者的卒官、姓名、籍贯和祖先世系,而后回顾死者的生平仕历并加以称颂,最后记录死者的卒年、葬日、葬地及子孙姓名等。

唐代墓志基本上沿袭隋代的形制和文体格式。但因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贵族和高级官员的志铭形制较大,刻绘精致,花纹装饰繁缛。唐代墓志的书法技艺十分丰富高妙,包含了各种书体、各个流派的风貌。

隋唐墓志的发现出土达到了高潮,现存及有所著录者已近万件。清末以来对隋唐墓志大力搜集汇录者有:端方、罗振玉、章钰、陆和九、缪荃荪、于右任、张钫、李根源等人。其中墓志的收藏以张钫的《千唐志斋》最为著名。斋建在河南新安张钫旧居内,共收藏洛阳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1209件,至今仍全部保存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在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一批隋唐时期的墓志材料,其中很多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西安地区出土的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志、唐景云二年(711)章怀太子墓志、开元廿八年(740)杨思勖墓志、咸通十五年(874)苏凉妻马氏墓志;北京地区出土的唐建中二年(781)姚子昂墓志;辽宁朝阳地区出土的隋大业八年(612)韩暨墓志、唐天宝元年(742)韩贞墓志;宁夏出土的乾元元年(758)慕容威夫妇合葬志等。在安徽合肥、亳县,江苏扬州以及福建、湖南、广西等地也发现了一批隋唐墓志,它们为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断代根据,对于隋唐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现收藏隋唐墓志较多的有:陕西省博物馆、洛阳关林石刻艺术馆、开封市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馆等。

下期辽博馆藏精品--大辽墓志

文字说明来自网络,有删改,向原作者致敬! 

 
有关链接: 
《中国古代碑志展》
     碑志是指镌题文字的刻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已出现刻石纪事的实例,两汉时期树碑立传的风气盛行,魏晋则开启了后世墓志之端,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渐成定制。碑志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品,蕴含社会历史、书法、雕刻、人物传记、丧葬礼俗等信息,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  
     展览中共展出200多件/组展品,时代跨度大,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具地方特点,数量众多,以北魏墓志、辽代墓志中的帝后哀册最具特色。
     一方碑志一段历史。本次展览陈列的碑志是我们解读历史,感受文明,欣赏艺术,陶冶性情的珍贵文物,也是中国东北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建设家园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书法艺术进入兴盛时期。唐代碑刻,数量众多,名碑迭出,大量使用骈文。唐碑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是后世学书者之楷范。河南洛阳北邙山地区,民国时期出土了大量隋唐墓志,部分为罗振玉购藏,后辗转入藏辽宁省博物馆。建国以来辽宁省朝阳地区也陆续出土了一批隋唐墓志,记载了许多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及社会活动背景,对于东北史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辽博官网

隋唐墓志(Epitaph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

隋唐墓志主要记录的是中国隋朝至唐代埋在墓中死者姓名、生平及亲属世系的铭刻文字主要刻在石上,也有书或刊刻在砖、陶瓷等材料上的。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基本定型,隋唐时期,更加普及,从王公贵族至平民百姓都在墓中埋设墓志,即使竖有墓碑,也要在墓中埋一件墓志隋唐墓志的质地、雕饰和文字书法都比较考究,还有一些名人撰、书的作品,如隋开皇十七年(597)美人董氏墓志铭,大业十一年(615)太仆卿元公墓志铭,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文安县主墓志铭,显庆三年 (658)王居土砖塔铭等,均甚著名。

现存的如陕西昭陵出土的显庆四年 (659)尉迟敬德墓志,边长约120厘米,顶形盖上刻有多重宝相花饰,中央以飞白书刻写志名,志侧刻有十二生肖纹及宝相花饰。志文达2221字之多。而一般平民和下层官员的墓志边长仅40厘米左右,志文在500字上下,装饰花纹也很简单,甚至素面无饰。有些地区(如新疆等地)还使用砖刻写墓志,更加简略。初唐时期,墓志书法显示出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家的明显影响,如咸亨三年(672)盖蕃墓志、圣历二年(699)崔玄籍墓志等。至盛唐其影响仍存,如天宝十一年(752)顺节夫人李氏墓志,书体妩媚,形神与褚遂良《大字阴符经》有相似之处,但又含有六朝余韵,不为褚书所囿,实为唐代书法中罕见的佳作。

盛唐时期,由于唐玄宗喜作隶书,墓志中的隶书也随之增多,如开元十一年 (723)崔泰之墓志、天宝十年(751)倪彬墓志等,都是隶书佳作。中、晚唐时期,墓志书体又深受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影响,如贞元五年(789)公孙夫人李氏墓志等。唐代后期,墓志书体日渐草率,出现了行书、行草体的志文。唐代墓志的雕刻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唐初至高宗时期,以缠枝忍冬、卷云纹为主,纹饰简洁明快。枝蔓肥大,花叶、云朵多为单层三瓣形,如上述尉迟敬德墓志。武后时期,以忍冬、行云及花鸟为主,纹饰变得纤细繁缛,花瓣、花朵为多重多出形,缠枝纹形成多组∽形的连续图案,如圣历二年(699)赵慧墓志等。开元年间,出现了大朵花蕾的忍冬花饰和以花朵图案为主的多重忍冬及对叶忍冬花结,四象云气纹及人身十二生肖纹饰,如开元四年(716)独孤氏墓志,开元二十一年(733)开承简墓志等。天宝年间,以肥厚丰硕的花草纹居多,团花纹开始出现,如天宝七年(748)宋遥墓志等。

安史之乱以后,墓志的纹饰明显减少,变得粗率简略,花饰以团花、回形折线纹、宽肥的簇叶纹、四象及开光式十二生肖纹为主。这种雕饰至唐末一直沿用,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在晚唐时期,纹饰越来越粗略简单。

《美人董氏墓志》铭文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也。祖佛子,齐凉州刺史。敦仁愽洽,标誉乡间。父後进,俶傥英雄,声驰河渷。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竜章凤采,砌炳瑾瑜,庭芳兰蕙,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於芳林,袨绮缋於春景,投壶工鹤飞之巧,弹棊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咲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窓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裾之风;飒洒委迤,吹花回雪。以开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夀宫山。苐春秋一十有九,农皇上药,竟无救於秦医;老君灵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瑶华。忽焉雕悴,伤兹桂蘂,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龙首原,寂荒陇陇幽夜茫茫,埋故爱於重泉,沉馀娇於玄*(土遂);惟镫设而神见,空想文成之术弦管奏而泉濆弥念姑舒之魂触感兴悲乃为铭曰:

高唐独绝,阳台可怜,花耀芳囿,霞绮遥天,波惊洛浦,芝茂琼田,嗟乎頺日,还随湲川,比翼孤栖,同心只寝,风卷愁慔,氷寒泪枕,悠悠长暝,杳杳无春,落鬟摧榇,故黛凝尘,昔新悲故,今故悲新,馀心留想,有念无人,去岁花台,临欢陪践,今兹秋夜,思人潜泫,*(辶子)神真宅,归骨云房,依依泉路,萧萧白杨,孤坟山静,松疏月凉,*(土上匧下心)兹玉匣,传此馀芳。

惟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卯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

上柱国益州摠管蜀王制

《苏孝慈墓志》铭文:

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馆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公讳慈字孝慈其先扶风人也九曲灵长河流出积石之下十城侧厚玉英产?仑之上故地称/陆海之奥山谓近天之高秀异降生岐嶷继体祖树仁黑城镇主文武西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衮云二州刺史平遥郡开国公赠绥银延三州刺史时魏氏秦赵将分东西竞峙公王/父显考立事建功庇大造?生民?元勋?王室福延后嗣以至?公公承亲之道孜孜先色奉/主之义謇謇忘私宽仁笃行之风彰?弱?成务理物之志表?壮年后魏初起家右侍中士三/年加旷野将军明革运授中侍上士天和二年授右侍上士四年授都督充使聘齐五年治大/都督领前侍兵六年授正大都督仍领前侍兵公□劳禁卫频掌亲兵慕典军之慎密似秺侯之/纯孝其年重出聘齐受天子之命问诸侯之俗延誉而出周境陈诗而察齐风还授宣纳上士王/言近纳帝命攸宣咫尺当扆之尊涣汗如纶之重七年授左勋卫都上士建德元年授夏官府都/上士治中义都上士九府分职六官联事公遍历兼治庶积咸举四年授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领骨附禁兵台司之仪功高东汉车骑之将名驰朔漠其年改领左侍伯禁兵五年/周武帝兵关陇问罪漳邺发西山制胜之众挫东赢乞活之军一鼓而穷巢穴三?而解罗纲/公潜禀神筭内沷皇心惎帷幄之谋董权劲之卒欲渡河北汉光与邓禹计同将涉江南晋武共/张华意合及伪徒平殄齐相阿那肱巳下朝士数百人公受诏慰纳并率所领影援高隆之兵/还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封瀛州文安县开国公邑一千五百户开幕府而贤垂徽章而发?峻/田井之赋展车服之容宣政元年授前侍伯中大夫其年授右侍伯中大夫其年周宣帝授右少/司卫中大夫大象元年授司卫上大夫二年周靖授工部中大夫开皇元年诏授太府卿其年/改封泽州安平郡开国公寻转司农卿逢舜日之光华睹汉官之克复国渊天府粟衍泉流自非/物望时材何以当斯重寄二年诏授兵部尚书其年兼授太子右卫率四年诏知漕渠?副/监事七年兼右庶子寻改授太子左卫率喉唇治本元凯抠端领袖宫僚股肱储卫八年判工部/尚书其年又判民部刑部尚书十二年授工部尚书其年授大将军卫率封如故十八年以君/王官积岁承明倦谒出内之宜刺举佥允授浙州诸军事浙州刺史大将军封如故政平讼理威/申泽被仁寿元年迁授使持节?管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刺史行清明之化播信/顺之规吏畏之如神明民归之若江海时桂部侵扰友川拥据诏授公交州道行军?管方弘/九伐遽絷千里遘疾薨于州治春秋六十有四粤以三年岁次癸亥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归葬/于同州莲?县崇德乡乐邑里之山谥曰安公礼也公树德为基立言成训扬清以激浊行古而/居今韬难测资蕴莫窥之量存善无际殁爱不忘可谓具美君子矣先远协吉厚夜戒期祖奠/迎晨徂芳送节茫茫原野前后相悲冉冉春冬荣枯递及世子会昌寺终身茹酷毕世衔哀感静/ 树?寒泉托沈铭?幽石文曰/岳峻基厚流清源洁动静无滞方圆有折举直平心连从掉舌独悲魏禅终存汉节骏发克昌申/甫贞祥作镇忧国隼集鹰扬迁都尊主?辅龙骧诞厥令胤传兹义方一毛五色一日千里堤封/绝际波澜莫涘天经至极人伦终始优学登朝飞英擅美钩陈奕奕陆卫森森戎章重绾侯服再/廞端储率校掌庚司金五曹遍历二部频?洛泝江风驰雨布去叹其早来歌其暮除恶伐林/求贤开路二岭行涉五溪将渡阅世俄尽观生易终泛舟川逝推毂途穷松阡暗日柳驾摇风郇/ 戈楚鼎盛迹元功

注:此志出土后,即由知县张荣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凿去,在整纸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

上海图书馆藏旧拓本。此为傅世最旧、存字最多、捶拓最精之本

【隋龙藏寺碑一〈开皇六年〉】 

 右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隋开皇六年建,在今镇州。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左威卫将 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仙奉敕 劝奖州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业重于金、张,器识逾于许、郭"。 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氏,不详何人也。

【隋龙藏寺碑二〈开皇六年〉】

 右隋《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已废,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 字颇佳,第不见其人姓名尔。碑以隋开皇六年立,后题张公礼,犹称齐。按周武帝建德六年虏齐幼主高常,齐遂灭,后四年,隋建开皇之号,至六年齐灭,盖十年矣。公礼尚称齐官,何也?嘉佑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书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碑刻发展史(一)
华人德:论魏碑体
​东晋碑刻书法艺术发展
隋代碑刻书风探赜
碑刻学(转)
魏碑结体的朴拙到风格多变,尽显其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