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堂号的源流发展和价值运用

                               作者 黄德华

谱牒,久远矣。谱牒,家族之史书也。祠堂,久远矣。祠堂,家族祭祖之场所也,家族祖先之纪念馆也。祠者,祭祀也。出于夏商周三代,《诗·小雅·天保》云:礿祠烝尝。堂者,正房,高大的房子也,房内的公共空间也,房屋之正厅也。如《尚书·顾命》云:立于西堂。祠堂者,祭祀之正屋也。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堂的引申义,同祖的亲属关系也。祠堂的含义,就引申为祭祀共同祖先的正屋。民间祠堂,自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盛行至今也。

祠堂之有名,就如人之名也;祠堂之有号,就如人之号也。同名的很多,以号来区分,同号的也多,以名来区隔,同名同号的比较少。祠堂名号之起源,难以粤稽也。目前文献最早的堂号,是出自《晋书·谢安传》中的“玉树堂”。祠堂是看得见的建筑,家族纪念祖先的建筑;堂号是看得见的文字,家族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世家大族的文化标志。祠堂是物质,堂号是精神。它们之间有时候是合一的,有时候是分离的。一般而言,祠堂既有名称也有堂号。有的祠堂,只有祠堂名,却没有祠堂号。当然也有的村庄,既没祠堂,也没堂号。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堂号?因为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设置堂号,一般有三个宗旨: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或字(名)号,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我们中国人的祠堂堂号多半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设立堂号,一般有以下十四种方式:1,以先祖的祖籍地为堂号,即以地域命名堂号,如江夏堂,双井堂;13,以先祖的名言(嘉言)懿行为堂号,如敦睦堂,来自庭坚公的《诫子书》;3,以先祖的名著为堂号,如爱莲堂;4,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如伏波堂、诗祖堂;5,以先祖的传说为堂号,如宽和堂;6,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如六桂堂;7,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如忠孝堂;8,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如山谷堂、青莲堂、五柳堂;9,以祥瑞吉兆为堂号,如八桂堂;10,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如理和堂;11,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如十龙堂、九龙堂;12,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为堂号,如冲和堂;13,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如余庆堂;14,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如文节堂。

祠堂之名,其通用格式:郡望(地名)+姓氏+(宗、族、房、支)祠,如浦阳黄氏宗祠。世人喜欢用四个字来称呼,直接取其中四个字。如黄氏宗祠。也有以某个祖先或先贤命名的祠堂,一般是支祠或先贤祠。如义渊公祠、山谷(公)祠。祠堂名和祠堂号合在一起,是祠堂的通用名称,比如黄氏宗祠诗祖堂。通用型的同名同号,如果也不能区隔,那么就加上地名,如果还不能区隔,那就加上原籍名。因此,祠堂的标准全称是: 原籍+姓氏+地名+(宗、族、房、支)祠+堂号,比如修水双井黄氏翰溪宗祠诗祖堂。简称:黄氏宗祠诗祖堂。族人或当地人,直呼诗祖堂,即以堂号称之。

谱牒之有名,就如人之名也;谱牒之有号,就如人之号也。谱牒名号之起源,难以稽考矣。世人曰:盛于隋唐也。谱牒之名,其标准格式:郡望(地名)+姓氏+(宗、族、房、支)谱,如江夏黄氏宗谱。在宋朝,谱牒有号焉。如冲和堂。谱牒的全称是:郡望(地名)+姓氏+堂号+(宗、族、房、支)谱,如江夏黄氏冲和堂宗谱、江夏冲和堂黄氏宗谱。有的全称是:原籍+姓氏+地名+堂号+(宗、族、房、支)谱,如修水双井黄氏翰溪诗祖堂宗谱。今世人喜用简称焉,如翰溪宗谱,如诗祖堂谱。或名或号。

谱牒之号,祠堂之号,孰先孰后?难以稽考。我国人民信仰尊祖敬宗,尊祖者,必有谱牒;敬宗者,必建宗祠。古人认为,先有谱牒,而后有宗祠;先有名,而后有号。宗祠堂号起源于魏晋时期,盛于明清。宗祠有号而称堂。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他们把族谱放在祠堂里保存,因此,很多族谱会有“某某堂”珍藏或收藏字样。如果谱牒以堂为号,那么我认为,先有宗祠堂号而后有家谱堂号。

谱牒号和祠堂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我们分宁(今修水)黄氏,祠堂号和谱牒号,起初均为双井堂,古代的祖先神位均有“双井堂”字样。后来,我们庭坚公名扬四海,声振千秋,他所主修的分宁黄氏家谱,因记载其名句“冲和之气乃兴盛之根因”,受到南宋皇太子(宋理宗赵昀)的欣赏,宋皇太子赵昀手书“冲和堂”以赐我们分宁黄氏,从此,我们分宁黄氏的谱牒号和祠堂号,均改为“冲和堂”。

谱号和堂号之间的变化关系,具体到每个家族,情况则有不同。比如,A家族的开基祖,带有迁出地的老谱,这个老谱,如果有堂号,他在迁居地后,要过数年或数十年乃至百年,才有建宗祠的可能。如果他建好宗祠后,皇帝赐匾,如德润匾,那么他的宗祠堂号,一般而言,就是德润堂。这属于先有家谱堂号,而后有宗祠堂号的情形。如果没有随即续修家谱,家谱堂号依然是祖居地的家谱堂号,比如祖居家谱号为积善堂。这属于家谱堂号和宗祠堂号的异名情形。再举一个例子,B家族的开基祖,没有迁出地的老谱,数年后,其后裔出现贤能之才,创建宗祠,并有堂号,比如厚德堂;数年后修家谱,家谱号采用厚德堂。这属于先有宗祠,再有宗谱,且同名的情形。再过数百年,其后裔因佐国的功勋被皇帝赐匾,比如,积德堂。那么祠堂的堂号,由厚德堂变成了积德堂。如果不马上续修家谱的话,家谱堂号和宗祠堂号,由同名变成了异名。

用阴阳思维,即两分法思维,来剖析家谱堂号和宗祠堂号,不难发现有两种情形:同名和异名。用四象思维来剖析家谱堂号和宗祠堂号,我发现有四种情形:A:同名,即两者一致(即用同一个堂号);B:异名,家谱堂号来自祖居地,而宗祠堂号自立或皇帝赐予;C:异名,家谱堂号自立或皇帝赐予,而宗祠堂号来自祖居地(或总祠);D:异名,家谱堂号、宗祠堂号异名、且和祖居地无关。

我翰溪黄氏,是先建宗祠,再修谱。先有祠堂号,再有谱牒号。翰溪黄氏开基祖是修水双井黄庭坚的8世孙,他在高安南郊八大岭开基后,在1369年建成黄氏宗祠,自拟祠堂号为“诗祖堂”,没有采用老居的“冲和堂”,在1424年一修谱时,翰溪黄氏的谱牒号为诗祖堂,谱牒号和祠堂号一致,属于谱牒祠堂四象图的A象。在清朝时期,祠堂号曾经改成“敦睦堂”、“敦本堂”。这段时间,宗祠号和谱牒号不一致,属于谱牒祠堂四象图的D象。在公元2002年左右,祠堂号改回“诗祖堂”,祠堂号和谱牒号又变成了一致,回到了谱牒祠堂四象图的A象。

我在主持《修水双井黄氏翰溪廷元公支谱》的续修时,把翰溪黄氏宗谱的谱号“诗祖堂”,作为廷元公支谱的谱号,属于支谱堂号来自宗谱堂号之情形。并要求今后续修廷元公支谱时,不要改谱号。我们还呼吁采用谱牒祠堂四象图的A情形:如果今后我们廷元公支子孙,建立支祠,或外迁地建立宗祠,期待沿用诗祖堂为堂号,做到谱号与祠号同名(A象),并传承诗祖庭坚公之精神。至于祠堂名称,则由承建祠堂的子孙后代集体商定。

有了以上的堂号源流发展的知识,我们就会理解堂号和同宗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祠堂号不同,也可能是同宗的。比如,翰溪黄氏(宗祠)诗祖堂、华阳黄氏(宗祠)敦本堂、沅陵黄氏(宗祠)江夏堂。他们确是同祖宗的,因为翰溪黄氏宗谱诗祖堂,记载了后两者是翰溪黄氏的外迁支,他们首先都是北宋黄庭坚公的后裔,其次他们都是元朝黄寿斋公的后裔。因此,判断是不是同祖宗和血缘的远近,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宗谱里的世系表和世系图。但因为宗谱最有私密性,很难看到世系表图。所以,人们就首先借助祠堂的名号,再借助谱牒的名号。

但借助堂号来识别血缘远近或是否同宗,会有很多的误差。因为祠堂号相同的情形,在同氏之间会出现,在异氏之间也会出现,不要因为祠堂号一样就认为是共祖先。比如敦睦堂,有黄氏敦睦堂、刘氏敦睦堂、李氏敦睦堂等,他们就不共祖先。再比如黄氏敦睦堂,有华阳黄氏敦睦堂、新潭黄氏敦睦堂等。前者是修水双井玘公的后裔,后者是安义罗田黄氏克昌公后裔,他们也不同祖宗。

如果祠堂号相同,要深究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要看祠堂名。不仅仅看他们祠堂的普通名,比如,翰溪黄氏宗祠、梓南黄氏宗祠。这是“氏同地不同“的祠堂名。这个时候,要查看他们祠堂的全称。他们的全称是:翰溪黄氏宗祠诗祖堂、梓南黄氏宗祠诗祖堂。他们属于“氏同地不同而号同”的情形,我们初步判断他们很有可能是同宗的。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途径进行深入判断:第一、再看看他们的谱号,如果谱号也相同,都是诗祖堂,那他们肯定是同宗。第二、再查看他们是否有标准全称。如果有,比如,修水双井黄氏翰溪宗祠诗祖堂、修水双井黄氏梓南宗祠诗祖堂。这种情况下,就不用看他们的谱名谱号,也可以判断他们是同祖宗的,都是修水双井黄庭坚的后裔,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比较近,属于近亲。从字面来看,梓南是家乡(故乡)的南边之意,梓南黄氏诗祖堂,是翰溪黄氏诗祖堂的外迁支。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祠堂名不相同,比如翰溪黄氏宗祠,瓶窑杜氏宗祠,即使堂号相同,都为诗祖堂。那他们肯定不同祖宗。瓶窑杜氏宗祠诗祖堂,祭祀的是杜氏祖先杜甫,翰溪黄氏宗祠诗祖堂,祭祀的是黄氏祖先黄庭坚。一个是中国诗祖,另一个是江西诗祖。即使他们的谱号也都是诗祖堂,这种情形,他们依然不是同宗的,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伦理关系。祠堂号和谱牒号,仅是判断是否同祖宗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百分之百。看宗祠的全称、谱牒的全称、以及两者相互验证,两者并举,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德华,北宋文学家黄庭坚30世,定居杭州,任教于浙江大学MBA、浙江工业大学MBA。出版有《创业搭档管理》《销售队伍管理》《二十五史与家国兴衰》《东方文化范式下的管理哲学:黄氏国学及其运用》四部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谱书名称
​家谱名称何其多。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家谱文化
【论文展示044】童桂林:姓氏堂号的兴起与沿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