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可能不知道的,被溺爱的孩子其实很委屈
作者:董进宇    来源:佛医堂

  观察那些溺爱孩子的家庭


  过度溺爱的父母,通常会抱怨——

  我们都对你这么好了,

  什么都听你的,

  你怎么还是这么不懂事,不惜福呢?


  如果有邻里,大家通常会说——

  那谁谁谁家的孩子,太不听话了,

  要是我们家的,早抽他了。


  于是,在这样一个既定的故事大纲里,父母永远扮演着牺牲者、付出者、关爱者的“好”角色;而孩子,则必然承担起不懂事的“小坏蛋”的角色。


  但是,被溺爱的孩子的委屈,往往就被我们忽略了——是谁,把这样一个混蛋的标签,硬生生贴到了我的身上?


  健康成长的童年,需要爱与挫折的有机结合;


  孩子们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框架保护(同时也是限制)之下的自由;


  父母需要的,是配合孩子的成长,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将这个框架向外扩张,交给孩子日益增多的自由;一直到有一天,当初的孩子已经长大,已经可以不加保护,也不加限制地,直接与现实生活发生接触。


  在此之前,父母对于孩子的限制,是权利,同时也是责任。



  这些年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出现一股来势汹汹的热潮,


  批评某些父母始终不肯放开孩子的手,永远把孩子限制在一个过分狭小的生长空间之内;


  甚至有狂热者高呼:“就算我的孩子想考最后一名,那也是他的选择,我们也要尊重。”


  对此,我只能说——


  父母把孩子的脑袋揪下来,必然是不对的;


  但反过来,一定把一颗成年人的脑袋放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同样也是残酷的。


  孩子们的心灵,还扛不起那么多“选择之自由”。


  被过分放纵欲望的孩子,是渴望被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在必要的时刻抽一巴掌的(限制与保护)。


  或者说,一个成长过程被过分放纵的孩子,实际上也是一个“无人愿意为他负责”的孩子,很可怜的。


  我们观察一些有类似行为的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做出“看似很过分”的举动,其实就是在用行动表达他们从小到大都一直想要发出的控诉——


  请不要一边允许(放纵、忽视、甚至暗自鼓励、勾引)我的坏,一边又批评我的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熟的必经之路:学会为自己负责
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家庭教育的必须---孩子要活在实在的限制中
透过被限,发现深爱
放养孩子,放飞自由
教育札记 ‖ 失去“自由”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