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泉港后楼楼主,竟也是山腰盐场首创人

座落于泉州市泉港区山腰镇埭港村的望海楼,俗称后楼。早在惠北时期,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山腰后楼,前黄土楼”,意谓两座名楼既可媲美,又具有各自独特之处,同时名扬海内外。

望海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规模宏大,雕作精细,古朴壮观,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较为少见。占地171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二层楼,主体建筑由望海楼、文武馆相连组成。四进六厅,右骑楼。前三进为五开间,西侧双护厝,穿斗式木构架。第四进为二层楼,“后楼”由此得名。楼正中悬挂“望海楼”匾额,系清代莆田著名诗人、书法家张琴题,后毁坏,重立时由庄锡仲先生题写。



两百多年前建造这座楼的人为庄捷轩,今山腰街道埭港村后楼人。而少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山腰盐场的建设者,也是泉港盐业的首创者。


庄捷轩,号光岩,生卒年不祥,约生活于清乾隆中期(1760年)至道光初年(1824年)之间,早年家境贫寒,自小靠捕鱼为生。发迹后,他用积蓄的钱带动周边群众围海滩建盐埕,历尽艰辛,终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成盐场,并推行先进的晒盐技术,收益颇丰。《惠安县志》载:“乾隆六十年八月十五日,台风,境内北部山腰、前黄、普垵、钟厝、叶厝的田地被水冲塌1875亩1分4厘,改筑为盐埕有1595亩7分7厘。至此,山腰开始晒盐。”
山腰由此兼收农业、滩涂养殖、内海捕捞、海盐之利,富甲一方,逐渐成为惠北重镇。


两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山腰盐场还在使用和生产,用它优质的产品服务着各方顾客,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强筋壮骨”。
山腰盐场目前为福建省第二大国有盐场,年生产能力7.5万吨,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是我省高端绿标海盐最大的原料盐基地,占市场份额60%以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原生态、纯天然、全人工”的传统独特生产制作工艺,所生产的优质原盐曾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品博览会银奖、铜奖称号,被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为“食用盐外质控样品优质”,深受上海、香港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而泉港,正因为有山腰盐场也荣获了“中国海盐文化之乡”的称号;作为泉港人,我们不仅能食用山腰盐场健康、安全、可口的绿色产品,而且能够随时观览身边盐场的美丽风光,真是“有口福又有眼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美到窒息的山腰盐场日落奇观
【泉港民俗风情系列展播第6期】行业风情之三盐业
煮海为盐 | 你吃的福建原盐都是从这里来的
莆田亦有天空之镜 早茶伴侣
我国最大的盐场 你吃的盐可能就是从这里出来的(3)—【世界之最网】
海口市文联2018初夏乐东采风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