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院里认知障碍老伯走错房间不肯出,护理员想妙招:老王开会了,都在等你…

在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是一家家喻户晓的“神奇养老院”。近年来,杨福院通过在抖音和朋友圈里走红的“92岁编花环女孩”、“乘风破浪的奶奶”、“轮椅上的舞者”等创意视频,频频走进公众视线。然而作为一家养老院,它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火出圈的短视频,更在于背后一支专业、贴心的护理团队,以及其先进的养老管理理念。

在杨福院的护理员眼中,老人们不再是垂垂老矣的高龄患者,他们是时而耍点小性子的“孩子”,是不经意间就能说出智慧话语的“人生导师”,是随时给你温暖的“爸爸妈妈”……在这里,老了似乎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今年重阳节,杨福院把旋转木马搬进医院。 黄尖尖 摄

“我们喜欢的事情,老人也会喜欢”

在《老人版名画cosplay》中,92岁的“编花环的女孩”、91岁“吃苹果的玛格丽特”、73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抖音上火了。在《乘风破浪的奶奶》里,平均年龄90岁的奶奶们化上女团妆,跳起女团舞,仿佛一秒回到年轻时代。

护工给“奶奶团”化妆。

“杨福院被大家熟知,也让养老护理行业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这是意义所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邓晓敏说,“杨福院一直在探索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更具有创意和温度的体验,让老人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床位最多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核定床位有1295张,这里大多是需求评估四级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平均年龄88.6岁,失智失能老人占80%。90岁以上老人273位,还有14名百岁老人。

人老了以后会怎么样?“其实就和我们现在的状态一样。”杨福院的院长乔毅浩这样说:“我们pk(比赛)子女聪明乖巧,他们pk子女能不能时常来探望;我们年底单位评先进,他们年底必须都有上台的机会;我们pk身体健康无恙,他们pk你吃十种药,我只吃五种;送孩子上学时,我们在校门口张望,他们送子女离院时,站在大门口目送,再目送……”

这是一家用同理心去对待老人的养老院。“其实生活中我们喜欢做的事情,老人们也会喜欢。”只有带着同理心,养老护理工作才能一直充满温情,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cosplay世界名画。

“奶奶级钢琴家”。 黄尖尖 摄

杨福院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给老人举办“银发课堂”,让老人“报班”学习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28个兴趣班中,手机班最受欢迎。别的老人在养老院里等着家人给他们打电话,杨福院的老人会用微信和家人视频,会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今年重阳节的前一天,杨福院跟游艺设备公司租下了小火车和旋转木马搬进院内。“老人们在楼里看着大伙儿忙碌着安装调试,心里充满期待。”杨福院副院长黄蓉燕说。这是杨福院自从疫情以后第一次重开游园会。

平日里几乎离不开轮椅的张爷爷,在三名志愿者和护理员的帮助下花了五分钟才艰难“上马”。“我以前在农村是骑大马的”骑在马背上的他得意地说,“你说这骑马的感觉和坐轮椅,它能一样吗?”

“爷爷奶奶们坐稳了,马上开动了!”听到乔毅皓“发号”,老人们立即精神抖擞地抱紧了马背。木马缓缓地旋转起来,越转越快,空气中飘荡起专属于游乐场的轻快乐章。爷爷奶奶们随着木马上上下下,不停兴奋地向周围的护理员们招手。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了几十年。

旋转木马上的老人,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黄尖尖 摄

“90后”照顾“90后”

90多岁的老王患有认知障碍,易怒,每天绕着院子转圈子,逢人便问:“你认识我吗?”有一天,他走错房间,并把房间主人当成“入侵者”赶了出去。大家怕惹怒他,连哄带骗都没办法让他走出房间。

束手无策之际,一直照顾老王的年轻护理员小哥赶到,只见他轻轻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老王,你怎么在这里啊?会议就要开始了,都在等你,我带你去好不好?”老王愣了一下:“他们都等我啦,那我要快点。”老王说完喜滋滋跟着护理员走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平息。

杨福院护理团队现有195人,其中“90后”护理员有35人。在和这些年龄“90+”的老人相处过程中,年轻护理员不但没有“代沟”,反而有自己独特的相处之道。

护理员在照顾卧床老人。 黄尖尖 摄

生于1993年的扶慧芳刚进入杨福院工作时,有家属对她表示怀疑:“你这么年轻,跟我孙女差不多大,照顾得好老人吗?”为了弥补经验上的不足,扶慧芳总是细心观察每一位老人,照顾他们的情绪。

她发现一位刚入院的王奶奶情绪比较低落,时不时往窗户外看,像是在等家人来接她。“老人家不适应新的环境,心里难免难过。”扶慧芳说,“让她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她才能有归属,有希望。”于是,扶慧芳开始制定计划:一边带奶奶熟悉院内的环境,一边根据王奶奶的特点,鼓励她参加“银发课堂”的兴趣班。几天下来,王奶奶放下心中包袱,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

干净温馨的生活区内。 黄尖尖 摄

杨福院十分注重给年轻人更大的上升空间。“院里为他们提供了护理技能、专业社工、医疗急救等培训。”邓晓敏说,“每年我们还都会推荐优秀的护理员参加各种行业交流和技能比赛,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给予补贴。”

2013年,杨福院突破编内、外界线,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层竞聘,这对于扶慧芳等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正是通过这次竞聘,扶慧芳从基层护理员走上护理管理岗位。此后,杨福院开始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效率,并将试点工作放在了她负责的南山楼。

“当时南山楼从35名职工压缩到25人,新的排班人员压缩了近三分之一。”面对人员配置困难,扶慧芳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效优化的服务团队。“我对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行了一次详细分析,重新修订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和护理员深入交流,制定了多套方案,反复摸索,并利用休息时间和家属、护理员沟通。”就这样制定下的新方案,在实施后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扶慧芳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扶慧芳说,在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养老护理专业时,身边不少人都不理解她的选择。“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看着他们日渐衰老,我想能做一份踏实的工作,让老人得到照顾。我希望在我善待这些老人的同时,我的爷爷奶奶也能遇到善待他们的好人。”

老人在房间里看电视。 黄尖尖 摄

让护理员有职业认同感

护理员杨凤玲从事养老行业8年。“以前回到老家,亲戚问我在上海做什么,我从来不说自己在养老院做'阿姨’。现在,我会把老人们可爱的短视频分享到朋友圈。”

“一直以来,社会对养老从业人员有'一高三低’的标签。”邓晓敏说,“一高”,是从业者年龄偏高;“三低”则是指学历低、素质低、待遇低。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提升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杨福院设立了一个“美丽学院”。

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发展困惑而开设的情景课堂。学院总结一年中投诉最多的问题,由护理员分别扮演老人、家属和护理员自己,重现她们在日常照护中碰到的困难,体会老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切身感受。“每次看完后,团队会抱在一起哭,得到心理压力的释放,同时也更理解应该如何照护老人。”

护理员赵德荣春节留在上海,陪老人过年。 黄尖尖 摄

此外,针对护理员的不同需求,杨福院构建了“五级”培训体系,分级设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对护理员的绩效评价以“星级”来体现,分为六个考核等次,并与对应的绩效奖励挂钩。杨福院还搭建了展示平台,通过评选优秀护理员、服务明星等,激励更多的护理员精进业务能力。

近年来,杨浦区成体系地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在人才落户激励上,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纳入区自主审批人才落户范围;在住房补贴激励上,按申请人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给予800到1500元住房补贴;对拔尖技能人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一次性激励。目前,杨浦首位拔尖护理人才落户申请已进入审批阶段,受理人才公寓及公租房拆套申请17套,落实7到9月份的人才激励奖补8.4万元,覆盖首批符合条件的持证护理员160余名。

今年10月,杨浦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资质企业在区级层面率先建立“上海市杨浦区养老护理人才培育基地”,将搭建一个从护理员引进、劳务派遣、培训考证、跟踪管理集中一体的养老护理人才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栏目主编:周楠

本文作者:黄尖尖

文字编辑:黄尖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妈的幸福晚年
养老窘境:护理老人的,也是老人
养老院价格不一 除了拼“硬件”外更要拼精神陪护等“软件”
老人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民办养老机构官司缠身
福州收治老年痴呆养老护理院有哪些?
养老护理员是在帮天下儿女尽孝,她(他)们应该被尊重,应该被温柔以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