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恋保健品 ,背后有“隐情”

何超,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心理咨询师。近20年社会工作与项目管理经验。持续接受系统的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擅长抑郁焦虑障碍、适应与创伤性问题和慢病的整合式心理咨询。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乱象。有将淀粉包装成精美的保健品,配以巧舌如簧的销售人员和打着亲情牌的强势营销手段,卖出奢侈品的价格;也有打着保健品的名号,产品中掺杂违禁药品,消费者服用后能快速见效,但副作用也随之而至,不但没保住健康,甚至还险些失去生命。虽然媒体频频曝光违规保健品和受骗上当案例,社区居委会加强宣传、科普,帮助老年人学会辨别保健品的真假优劣,家人不断提醒,但收效甚微。也许我们该换个角度,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角度看看,保健品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坚信“药补不如食补” 

根植于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一直相信“是药三分毒”“良药苦口”“药补不如食补”等,当遭遇急症时,通常会寻医问诊,但如果是慢性病,或病情得到控制、处在恢复期,就会倾向于选择保健品。在这些人心中,“食补”比“药补”可亲得多——不难吃,不复杂,不难弄;不担心吃错量,不需要复诊,不用担心有副作用;可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保健品给人的感觉似乎不但包装精美,购买方便,口感颇佳,还可以每日服用,长期服用,不用担心副作用,只要一直吃,坚持吃,总有一天会看到效果的。这些观念代代相传,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

用保健品已成为习惯

老人们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了。他们希望不遭受痛苦,不拖累子女,能有精力、体力享受天伦之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开始缩短,体力逐渐下降,身边的亲朋好友生病、住院或離世,死亡和病痛变得越来越近。彻底离开工作岗位后,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身体的感觉,思考自己的未来。怎么能尽量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自然成为关心的重点,谈话的重心。年轻时赶上计划经济,物资匮乏,有些人甚至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尝过吃不饱的滋味。因此,很多老年人把养生当做生活中的重点内容来关注,一旦遇到符合需求的保健品,出于弥补年轻时代物质条件缺乏的心理,非常容易做出下单的决定。并且,他们在反复购买、重复使用中,逐渐养成并固化了定期服用保健品的习惯。习惯一经固化,对老年人来说就很难改变。

渴望交流害怕孤独

老年人不喜欢孤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重视和肯定。部分保健品营销人员非常了解老年人急需交流的心理,大打社交牌和亲情牌,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老年人渴望群体社交,保健品公司就组织社区养生讲座,通常免门票还赠送些鸡蛋、红枣、小米等营养品,一来二去,销售人员和老年人“见面三分情”。销售团队还会召开会议,专门针对每名老年人的性格、家庭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制定销售计划,包括确定聊天话题,有时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说什么。随着进一步沟通,营销人员在收集信息的同时,也做着“筛选客户”的工作。

很多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感觉经常是:通过免费社区活动认识个小伙子,人很不错,和气又耐心,家里电表跳闸了,人家马上就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认识几个月了,他办事也靠谱,推荐的东西应该也不错,价格能承受得起,宣传效果也正是自己需要的,买生不如买熟。看似亲切自然的人际相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完善的营销套路在运作。孤独的老年人,怎么可能应对得了团队的攻势呢?

可能存在心理障碍 

盲目相信保健品的老年人中,部分人可能有心理障碍,这一问题常被大众所忽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指出,当老人过度依赖保健品时,需要考虑排查几种可能:

1.成瘾问题。如果使用保健品12个月内表现出下面6种情况中的两种,建议将保健品的样品送至相关部门化验成分,同时敦促患者去正规医院就医。6中情况是:①对某种保健品的摄入量比计划量更大或时间更长;②曾经努力减少或控制对该物质的使用,但没有成功;③把大量时间花在获得此物质上;④对使用该物质有强烈的欲望和迫切要求;⑤尽管使用此物质已造成人际交往或社会问题,仍然继续使用;⑥认识到此物质可能会引起不良情况,仍继续使用。

2.心理障碍。有些老人虽知身患糖尿病,但坚持不治疗,也不采用合理的饮食方式,采取回避态度,即使酮症酸中毒被家人送去急诊,一旦病情稳定,仍不遵医嘱,希望靠保健品发挥神奇功效。而另外一些老人,随餐吃足量的降糖药,想想不放心,又吃自称有降糖功效的保健品。他们总是在无法自控的焦虑状态,对疾病过分担心。

正确养生的3个建议

首先,正视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家人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合理,正确选择最适合的养生方式,如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免费义诊和健康讲座,订阅主流健康杂志和报纸,了解最新健康资讯。

其次,给予高质量的关注和陪伴。子女和家人要多给老年人关怀和支持,多陪伴,多倾听,定期探望,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社交生活,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家里的老人非常依赖某些销售人员,要格外警惕。

最后,积极排查患病可能。依赖保健品一段时间的老人,是否存在与保健品直接相关的身心疾病的可能,是家人们需要留意的事情。如果老人在使用保健品期间,表现出类似成瘾的情况;不当或过度使用保健品导致延误治疗或健康受损;以依赖保健品的方式回避就医问诊的情况,一定要记得敦促他们尽快到专科医院就诊,排查身心疾病,避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人吃保健品不如食补
老人夏季的药补和食补
冬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养生大药在神补
药补不如食补
老人为什么易入‘保健品’骗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