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腰盐场解密:从海水到成坨,盐是怎样“生”出来的?!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包括山腰盐场在内的古代盐场制盐技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将深入介绍山腰盐场近现代的制盐技术,以飨读者。

泉港盐区是福建省主要的食盐生产基地之一,历来重视通过工艺技术革新,以提高产量质量。当代制盐工艺,由“坎晒法”改进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盐业生产属个体经营,制盐工艺粗糙简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盐业生产,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通过创模运动,挖潜革新,改造老滩,扩建盐田,推行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推行科学晒盐和科学管理,泉港盐区盐业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
当代制盐主要有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收、归坨六道工序。

01

纳潮

纳潮是盐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海水是制盐的原料,纳足纳好海潮水,直接关系到原盐的产量和质量。

原始的纳潮方式为自然纳潮。自清代至解放前夕,一直是分散个体经营,一家一户独立生产。盐户自设有贮水池,贮水池均由涵洞涵管纳取海水。小盐户一般采用打通竹节的一丈左右大竹管,埋在围堤中,引大潮时海水入水池;大盐户则用杉木板架设成大涵洞,不分潮水咸淡,不测浓度,纳满贮水池。这种方式纳取的海水,一般浓度低,影响原盐的产量与质量。

1952年起,盐区组织互助组,进而初级社、高级社,各家各户的贮水池打通统一使用。安排专人管理纳潮,进行测潮记录,千方百计纳取高浓度海水。1956年后,建立纳潮管理制度,以工区为单位设立测潮站,用试卤表试测浓度,作潮位记录。

纳潮工艺要求纳取高浓度的海水,数量上纳满纳足。纳潮人员要做好纳潮前的检查闸门,疏通纳潮沟,管好贮水池、高水库,提早到位等准备工作,做到人等潮,不让潮等人,确保及时纳取高质量潮水。掌握一年中的旺季、平季、淡季等季节规律,适时纳潮。通常旺季连晴天纳潮头海水,阴雨天纳潮尾海水,平季淡季纳潮中海水。实行吊闸纳潮,掌握潮汛规律,观察潮水变化,分清日夜潮位的差别,以多纳高浓度潮水。凡盐滩内的储水浓度低于滩外海水浓度时,必须及时更换高水库里的海水。要纳满潮水,备足半个月以上的海水,以供制卤晒盐,防止发生小潮缺水。

同时加强纳潮工作管理,及时跟踪,定期统一测试各工区主要潮沟水库的海水浓度,汇总潮位浓度信息,检查指导纳潮和大雨后换水工作。

山腰盐场最新纳潮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

(一)工艺操作技术和标准

1.根据区域、季节、气候等条件,以纳取最高浓度的海水为标准。

2.纳潮和扬水相结合,保证不缺水。高滩位工区以保证半个月生产用水周期为标准。

(二)工艺要求:

1.纳潮工定员定责,坚守岗位,各工区干部要轮流跟班主要纳潮闸,进行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

2.全场重要的纳潮点要建立测潮站,做好潮位测定和海水浓度记录,以指导全场的纳潮和大潮防护工作。纳潮人员负责测度纳潮,晴天纳潮头,雨天纳潮中或潮尾,努力抢高0.1度的海水。

3.掌握上游淡水港道排淡水情况,及时清淡抢咸。

4.夏季低潮期,生产用水量大,应能纳即纳,以抢为主,多纳多储,保证供水。

5.雨中雨后及时排淡,防止淹滩事故发生。

6.雨后要引潮洗淡,及时测试滩内海水浓度差别,做好换水工作。

02

制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盐户制卤多用薄水晒卤的方法,用戽斗或人力水车把海水提上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自然蒸发制卤,卤水浓度时高时低;有的盐户甚至一次性把蒸发池灌满,任凭风吹日晒自然蒸发。另一种方法是把池板放干晒热再上卤,通常称“一条龙走水”,任其自然蒸发,缺乏科学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进为“走水制卤”的方法。1952年推行“勤作薄晒”法,逐丘转卤,按步卡放,一放一干,一天一转卤,灵活机动。不采用一条龙或半条龙走水,也不采用晒干池板的制卤方法。
1956年后,新建的盐田及经过高标准改造后的老滩,分为6~7步走水(转卤),即上下各丘蒸发池均有落差(坎埕比例1:7),并总结出适应南方气候特点和适用于不同季节的“平赶卤”制卤法。从第一道蒸发池开始按顺序,按方向逐步卡放,逐丘转卤,勤转薄晒,适用于短晴天的季节,制卤操作工序简便科学。在旺季连晴天蒸发量大的时候,卤水逐步加深,按实际需要,分开新卤和陈卤。
建立制卤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专人负责制,掌握季节、气候,并根据蒸发量大小、风力强弱的不同情况,灵活机动,以提高卤水浓度。当卤水浓度达到24°Bé时灌入结晶池。蒸发池不能放干过夜,以免露水冲淡池坂,采取早上“二合一”,晚上“一破二”方法以保证蒸发池不离卤水。
盐业生产要求先气象后措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蒸发量和蒸发面积,掌握钻研找咸、抢咸等窍门,才能多制卤、制好卤,满足结晶生产需要。
在合理利用苦卤上下功夫,制卤工作强调苦卤上回,确保卤水纳镁比值,保障纯卤生产和提高蒸发池素质,增强制卤能力。正常生产要求深水制卤,增强制卤较果,以促进产质量。
制卤工艺可概括为,深水制卤、深卤结晶、量卤灌水;卤水进坎、浓度、纯卤生产和苦卤回收。
(一)工艺技术标准
1.卤水钠镁比值在24°以上为进坎标准卤水。
2.正常生产末道卤埕转卤时,卤水浓度应达到进坎标准。
3.旺季生产执行7:5:3标准,坚持深水制卤。即一至三道卤埕水深7厘米,四道以上卤埕卤水深5厘米,结晶区卤水深3厘米以上。
4.淡季生产一至三道卤埕可根据气候适当薄晒,其他卤埕保持适当深卤。
(二)工艺要求
1.讲究走水路线,以多步走水,延长走水路线为好,采取“错口直跑”、“冬季交叉转卤”等操作方法。
2.严格遵守“按步卡放,一放一干”的原则,禁止“一条龙”或“半条龙”走水。
3.实行高温走水,禁止走水过程随意晒干坂。高温或蒸发量较大的天气,在转卤过程中需要暂停的,应“一破二”。淡季或割泥压实期间可适当轮晒。
4.旺季连晴天坚持深水制卤,天气如突然起霜、起风,及时加满卤水(同时注意风尾岸加固加高,特别是闸门,不外溢,不窜流)。
5.利用延长结晶周期和交叉扒盐的机会,逐渐加满卤水,做到增量不降度。天气变化,要提前加满卤水,做好保卤准备。淡季转旺时,不急于扩坎,加满卤水,储备卤源,到真正符合条件时才扩坎。
6.制卤人员的工作时间要严格遵守制卤需要,发扬一勤二巧三吃苦的精神。
7.卤埕分级保卤,天气预报有明显降雨过程时,卤井要保满及添满,及时排淡,在不淹滩的前提下做到雨停排干淡水,涨潮闸卤埕防淹滩,保卤后做好收咸。凡比复晒后的后续卤源好的尽可能收存。
8.淡季进行卤埕割泥、整修、毒虫、铺沙、压实,并经常清除青苔,疏通八卦沟,抓漏防渗透,保障卤埕素质,增强制卤效果。
9.坚持苦卤回收,提高卤水质量,提高制卤能力。
10.转晴及时吊卤,非连晴天要晒卤,有条件的要坎埕、卤埕一起上,连晴天气利用沟井制卤,以扩大面积,增加卤量,蒸发量较大的天气,做好“半个晴天”晒卤。

03

结晶

结晶工艺是整个制盐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沿袭传统的习惯操作方式,用戽斗舀卤水进结晶池晒盐,因盐坎小(每坎一般只有11平方米左右),习惯采用“浅老短”的做法:浅,指灌薄卤水,只在坎底灌薄薄一层卤水结一层薄盐,扒盐时干扒硬刮;老,指不清除老卤(苦卤),长期使用老卤新卤混合的新旧混合卤,苦卤不断与新卤循环重复使用;短,指短期结晶,当天结晶当天扒盐,随意操作,不讲究工艺,致使产量与质量低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结晶操作工艺的科技含量,采用“新卤灌池、深卤结晶”的新操作工艺,即灌坎卤水深度规定为0.02米以上,多晒迟收,延长结晶时间,排除30°Bé以上的苦卤。
1958年,推行“新、深、长、旋、排、洗、分”七字结晶操作方法。经过长年生产实践,制定以纯卤生产,正常天气深卤结晶,强调量卤灌坎和高浓度进坎等为主要内容的最新结晶工艺标准。
“新”,即新卤结晶。以钠镁比值大于24°的饱和卤为新卤。正常生产确保用新卤灌坎(天气突变抢收后复晒的头汛盐,不列为正常生产,尽力确保相应的卤水质量)。
“深”,即深卤结晶。结晶卤水深度,短晴天为0.02米~0.025米,长晴天为0.03米~0.035米或0.035米以上。
“长”,即适当延长结晶。旺产季节正常生产周期为3~5天,冬季蒸发量不大的长晴天应相应延长,淡产季节为2~3天,天气允许时尽可能延长;短暂的晴天以制卤为主,通过纯卤生产和深卤结晶提高坎产,增强卤水后劲,持续提高开晒面积。
“旋”,即适时旋盐。适时动卤旋盐,缓慢结晶浓缩,高温多旋,按产品质量标准旋盐;日晒盐按国标粒度标准,自然盐、精盐按要求粒度标准旋盐。
“排”,即排除苦卤。29.5°Bé以上卤水为苦卤,要彻底排出结晶坎。短晴天排回第三丘卤埕,连晴天排回第一、二丘卤埕。抢收后的卤水视卤水质量半排或全排,压埕沟须用海水,经动卤盐渍溶化后全部排回到上部卤埕。
“洗”,即洗坎。扒盐后结合排出苦卤赶混,洗坎清泥清污。逢雨后复晒先整坎、补坎、洗坎后才灌卤晒盐。
“分”,即雨天分级保卤。复晒分层吊卤,产盐分等扒收。

04

旋盐


05

扒收

扒收也称“扒盐”、“收盐”。当结晶池灌进高级卤进行结晶到一定时间后,需要把结晶池内生产出来的盐斤进行扒收。扒盐的周期视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不同,原盐品种不同而定,并视池内的卤量和卤水浓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过去原盐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一般采取薄晒的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起,尤其从2003年后,随着食盐品种提高质量的需要,盐场严格推行深卤结晶、纯卤生产、交叉扒盐、量卤灌坎、高浓度进坎和带卤扒盐等工艺操作,延长结晶时间,增强卤水后劲,促进可开晒面积。扒收时用卤水赶洗杂质。过去的结晶周期比较短,当结晶池里的卤水浓度达到29.5°Bé时,即可扒盐,时常在短晴天1—2天,高温连晴天2—3天,低温连晴天5—6天扒收一次,赶洗杂质,粗细盐分遍扒收。扒完盐把苦卤引入回卤沟到四丘蒸发池。合理使用苦卤提高蒸发池卤水浓度,以利于土坂除虫。后期工艺一般是短晴天1天晒卤,2天以上晒盐,高温连晴天3—4天,低温连晴天延长到8—10天扒收一次。

扒盐在低温时进行,选择在9时前结束,或16时后开始,以克服卤水混浊,影响质量。凡天气条件许可,一般在早上扒盐。扒盐要求带卤扒盐,有卤水赶洗杂质,不可提前开闸门撤苦卤。排洗苦卤时要打开两个闸门,排干洗净坎内苦卤。开晒面积视卤水情况而定,淡季卤源不足时,采取半开晒或1/3开晒,核心是量卤开晒,不开晒的结晶坎用于制卤。

传统扒盐是将坎内盐斤一次性一起扒完。1992年生产优质盐工艺后,根据所需要的品种盐特点,采用卤水浮力,先扒收坎内粒度较粗的盐粒,后集中扒收较细的盐。

东海工区试验成功在坎埕闸门处安装塑料布,以免糊土,提高食盐质量。该方法后在全省盐业行业推广。同时,东海工区也是最早实行坎边铺石子石片,坎边部分土路铺石板,以减少环境对盐斤污染做法的工区。


06

归坨

归坨,把扒收后的原盐,先堆到小坨淋卤,即把原盐中的水份滤尽。小坨建在每个结晶坎的交通路边。每次新产盐斤在小坨暂时堆放,经化验分出等级,在下一批盐扒收前,按等级沿交通路逐一集运归入大坨,封盖保管。凡未分等级品种的不归坨;质量不合格的原盐,如不列等盐、针盐、黑盐、含泥沙盐、钙片盐等和坨底不清洁的盐不归坨。不合格品要化卤重制。每个班组(单元)都建有大坨。大坨的面积容量须达到容纳该单元一年的原盐产量。大坨的原盐须存放3—6个月方可销售放运。
大小坨均用石板铺砌,归坨的车辆须清扫轮胎,保持工具清洁;大小坨封盖物须洁净,归坨人员须保持清洁,不污染盐斤。小坨盐保证有足够的淋卤时间,到下一轮扒收前方可归入大坨;小坨盐经化验后分等级、分品种直接归坨,避免二次污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煮海为盐 | 你吃的福建原盐都是从这里来的
深度开发,从“老卤”里淘宝贝
课外地理 | 彩色的盐,你见过吗?
文化随行
古代制盐用什么方法
从一滴海水到“百味之王”,海盐是这样制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