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年纪大了还不服老,子女有些事情要注意

《琅琊榜》里,静妃曾自嘲似地对儿子靖王说道:「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忘事,说过的话,要颠三倒四说上几遍,看来我真是老了。」

其实讲自己老的时候,通常是自我解嘲,主观上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老了,只是对偶尔出现的唠叨、健忘、失手,找个台阶做个交代,因为真正老了的人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老,或者认为自己老当益壮,体能与耐力不输年轻人。

换句话说,如果老人家一旦真的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不行了,那家人与照顾者反而要提高警觉!

图/元气周报

现在医学发达,人到六、七十岁只要保养得宜,看起来与四、五十岁的人没两样。所以很多老人家的主观年龄相对于身份证上的年龄是比较年轻的,经常见到公交车上很多使用老人卡的朋友,虽然脸庞看得出有点年纪,但身形、发色、穿着打扮却与一般中壮年无异,显见其主观年龄必定较实际年龄为小,希望自己仍保有年轻时的模样与风采。

▍「不服老」与「抗老」过程中的极端行为

在不服老与抗拒老化的过程中,老人家为了证明自己还行,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在家人、外人眼中看似不自量力甚至困扰,但是对老人来说,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举一些事例:

开车:很多老人把开车、骑车等同于身心的自主与自由,只要一车在手想去哪儿都行,不用靠别人不用等儿孙来载。可是老人骑开车还是有其风险,尤其听觉、视觉衰退,很可能无法察觉危险将至。可是当子女要老爸老妈把车卖掉别再开车时,老人家往往会大力反对。所以与其强行禁止、夺走钥匙,不如好好沟通,适切表达子女对父母安全的关心与忧虑,并提出替代方案(如打的也很方便),若父母有说不出口的经济顾虑,子女也要能够有所体察,想出因应之道。

囤积:有些老人的住所会堆积大量杂物,在外人眼中是垃圾,但在老人眼中却充满回忆,或是可能派上用场的有价之物。其实这是掌控感与没有安全感的具体表现。

由于老人家在生活上的自主性愈来愈低,能够掌控的事物愈来愈少,生活与行动都要仰赖他人,于是很没有安全感,只好藉由囤积行为,表达自己对于脚下这块生活场域还是有掌控权的。家人一定要趁事情还没有一发不可收拾之际,提早注意到征兆,给予老人家必要的安全感与心灵支持。

易怒与激动:老人的思绪较为缓慢,若是咄咄逼人或强行规范,往往会激怒老人。老人一旦发飙,就会扯到「我也没有几天好活,你们就这么等不及吗?」家人面对这样的怒气与激动,容易觉得自己照顾老人家已经很累,一切都为他好却要被这样糟蹋。若双方都很火大,这情况根本无解;如果僵持不下,老人家因之发生意外,家人应该会懊恼罪恶一辈子,何必呢?所以建议子女先冷静下来,好好哄哄对方,事情才会平安落幕。

▍医生这样说

老人家从不服老、抗老到自怨自艾,到底是哪些因素让他们产生一百八十度的急剧转变?

  1. 丧偶:身心双重打击。

  2. 失去自信:记忆、体力、体能、反应速度与逻辑、认知下降。

  3. 失去自主:健康变坏,身体机能有损。

  4. 孤独:子女外出工作无法陪伴,老人关在家中不再外出,甚至拒绝外出。

  5. 社交归零:体能退化以致行动受限,社交参与减少,使得社交技巧下降,对社交失去自信。

以上这五点因素都可能让老人家从「不服老」的制高点,一下子摔落到「老了」、「没用了」的自怨自艾谷底。

▍子女该怎么做?

如何陪伴老人家平顺地从「不服老」过渡到「服老」?简单的说,就是要提供老人家「五心」级的照护:

  1. 关心:时时注意老人家的行动力与体力状况,若发现两者都下降时,就要注意是否身体有恙?或可能因为动辄得咎导致心情低落,为了避免再被子女唠叨,干脆封闭心灵、不再外出参与活动。建议子女多多关心老人家,让老人家感到自己仍有家人关注,就不会陷入自怨自艾、孤独无助的漩涡里。

  2. 耐心:老人家因为生理机能退化,常令照顾的子女为其不断重复的话语或慢动作感到不耐烦。子女需要更有耐心,才不会搞到两边都生气不痛快,切不可失控发怒,让老人家感到无助或走上极端。

  3. 安心:当父母有扶持需求或需要帮助时,子女都能适时出现在身边表达关心或给予协助,让老人家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安全很安心。

  4. 放心:子女即使因为工作或家庭无法承欢膝下,仍然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问候父母。周末假日、逢年过节回家探视,帮父母整理家园、修缮维护,让老人家大可放心自己仍是子女心中最关爱的父母。

  5. 有信心:照顾老人家是件辛苦事,可是周边难免有人说长道短、好为人师地提点,但听在劳心费神照顾父母的子女耳中有如针扎,很难不动气。建议做子女的要有信心,确切认知自己是为父母好,别人的批评若是好的就接受,若是不好的就随他去,千万别轻易受旁人影响甚至迁怒父母,那就不好了。

本文选自:《不老陪伴指南》

作者:许正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说:“老人有四项,必定招人嫌”,啥意思?越早明白越早享福
新型啃老,比啃钱还过分,太奶奶都被“啃”,多数子女还是不知足
我的父母没有退休金,他们该如何养老?聊聊我的5点看法!(收藏)
一家人在一起,不必每句话都当真
一定要教会父母玩手机!会用手机的老人更快乐、越长寿
老了以后,不管过得如何,都不要和儿女说这四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