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逾百万户家庭的养老问题出路在哪儿?

随着生存信念的坍塌、身体日渐衰老,以及赡养人及监护人的缺失,失独人群的养老困境日益凸显。如中科院心理学研究员王二平所言,“失独群体的痛苦来自于失去亲人的悲伤,但更多是来源于对日后生活衣食无依的恐惧”。

“我向大家推荐两本书——《身体从未忘记》、《哀伤治疗》”,6月30日下午,在“2016年失独家庭生活质量及养老模式研讨会”现场,会议组织者,中华女子学院失独研究学者张静,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失独领域工作者分享哀伤辅导的心得。

在论坛的后半段,与会人员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失独老人的养老,这也是失独人群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仍未见解决出路。

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经超过百万,且以每年7.6万户的速度增加(宋强玲,2014)。

这一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在已经或即将走入暮年之时痛失独子。

随着生存信念的坍塌、身体日渐衰老,以及赡养人及监护人的缺失,失独人群的养老困境日益凸显。如中科院心理学研究员王二平所言,“失独群体的痛苦来自于失去亲人的悲伤,但更多是来源于对日后生活衣食无依的恐惧”。

养老院难进?

“进不进养老院,成了一个问题。进,其他老人的孩子来探望时会撕裂伤口;不进,死在家里怕都没人知道”。一番权衡之后,失独老人绝大多数还是放弃入住养老院。

2013年,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对60周岁及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特别是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要优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的原则性意见,之后国家层面未再出台可实施的具体办法。

2016年,某网站以“是否同意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养老院”为题所做网络调查结果显示:

在1854位参与调查者中,67.15%的人赞成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养老院,认同“有类似背景的老人相处起来会更融洽,可以避免见到其他老人的儿女时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16.77%的人不赞成,认同“有同样悲剧的人聚在一起,只怕负面情绪更重”;还有16.07%的人选项是“说不清楚,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2016年5月,北京市发布《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简称居家养老“养十条”),在“养十条”中规定,各区政府自主确定对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劳动年龄段无业无稳定收入残疾人等困境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扶持的政策。北京市民政局官员特别提到,在一个月内,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将完成改造,开始专门接收失独老人。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准备暂时拿出50张床位,用于特殊家庭的老年人。这50张床位无疑是好事,但对于北京万名失独老人来说,的确是杯水车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居家养老是基础

在6月30日下午的研讨会上,来自研究、实践一线的代表们对失独老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方向多有共识。

来自上海的独立研究学者陆永富直陈,“现阶段以居家养老为重点辅之以集中养老较为实际。具体做法上,政府要对失独家庭的居家养老给予单项扶助,养老机构设立家政服务中心、失独家庭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居家养老提供制度保障;参照“三无”集中养老的政府补贴标准,按年龄段分别先行对选择居家养老的失独家庭和介入失独家庭居家养老的管理机构给予经济补贴和政策支持。”

安徽蚌埠干部学校尹红在对蚌埠龙子湖区82户失独家庭深入调研后,也认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比较适合当地失独家庭的养老,并建议:“蚌埠各社区可以同有社工专业的高校协商,安排某一高校长期负责几个社区失独家庭的照顾,既能帮助社区照顾失独家庭,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社区还可召集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支持服务,服务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且服务人员最好相对固定,这样能降低失独家庭的戒备心理。”

此外,还有如保定恒爱家园的模式,在居家基础上,引入社会公益组织作为支撑,同时倡导失独老人互助服务,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社会,逐渐回归到健康稳定的正常生活状态。

监护人缺失的探索

无论在养老机构还是居家,对于失独老人而言,由于监护人缺失,导致在养老院入住担保、紧急救治、紧急救助、大病入院、手术、受侵害维权、身后事安排等诸多要事上举步维艰,这些问题仅靠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从机制上加以根本解决。

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针对包括失独老人在内的特殊家庭老年人,从委托代理服务机制设计出发,做出了初步探索:

2015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特殊家庭老年人通过代理服务入住养老机构实施办法》,明确了委托代理内容、各方职责(民政部门、代理服务机构、其他代理机构或组织)、委托代理协议签订、监督管理等事项。

依据该文件,北京英硕扶老公益基金会依程序作为代理服务机构承接相关项目的实施。英硕扶老公益基金会是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公募基金会,其官方网站列示的服务范围包括:

(一)接受特殊家庭老年人委托,协助其选择适合的养老机构并签订《北京市养老服务合同》,为老年人提供入住养老机构担保服务。

(二)在老年人出现疾病或特殊事故等紧急情况,需要接受医疗服务时,代为办理住院登记、手术签字等相关事项。

(三)在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协助特殊家庭老年人进行维权。

(四)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情感关怀等服务。

(五)协助老年人选择符合要求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旨在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品质。

(六)建立适应特殊家庭老年人需要的应急保证金机制,解决老年人紧急救助需要。

(七)其他经双方约定的服务事项。

据2016年5月2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目前该基金会已经和4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家庭的老人签订了代理协议,其中一个家庭是失独群体。

题外话

“我唯一恐惧的是,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不会被记住”。历史呼啸而来,又终将呼啸而去,当所有关于失独的真实存在被碾至时空深处时,希望每一个未来的我们,还能记住这位失独母亲曾经的喃喃细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北京:失独老人住养老院可免费担保
“代理儿女”需防范成长的烦恼
医养融合:乡镇卫生院开拓新蓝海
【农业投资】别炒股了,到乡村投资养老农庄吧
谈谈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各自优缺点
智慧养老:老人无需去养老院 可享受无边界养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