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城市标准 |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总体技术要求

导读

2014年起,智慧城市研究所开始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成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标准的参编和起草单位、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智慧城市十大课题之一的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应用与实践的牵头单位。

2017年起,智慧城市研究所持续、深度参与IEC、ISO、ISO/IEC JCT1 WG11、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的研究、编制等相关工作,成为IEC SY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SO TC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U-T SG20(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及应用研究组)国内对口单位。

经过数年努力,智慧城市研究所累计参与编制国家/国际智慧城市标准30余项,相关标准逐步开始发布。

为更好的宣传、推广智慧城市相关标准,推动智慧城市标准的落地和实践,我所将持续发布参编的、已发布智慧城市系列标准成果,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标准智慧城市研究所参编:王飞飞

2020年上半年2020-1165T-YD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总体技术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术语与定义、业务定义、平台架构、感知传输层的要求、网络层的要求、应用层的要求、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适用于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服务。

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定义了传感器、执行器、传感节点、物联网终端、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等术语的定义。

2.业务定义(概述、特征、分类、服务范围)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业务是基于现有或新建的海绵城市基础设施,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向用户提供对绿色基础海绵体的渗透、蓄流、水质数据的在线监测、模拟分析和灰色基础设施积水和内涝智能化监控及智能分析,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和对潜在运行风险及城市内涝进行及时预警。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具有实时感知、数据驱动、智慧运营的业务特征,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类业务、数据查看类业务、数据模型类业务、信息交流类业务、告警类业务、目标管理策略业务、联动控制类业务、设备管理类业务。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及运行等环节的远程信息采集、管理和控制。具体服务范围覆盖海绵城市“渗、蓄、滞、净、用、排”各个环节,包含水雨情等水资源监测应用、水生态绿色基础设施海绵体应用、城市排水防涝的灰色基础设施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等。

注:参考《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建质函〔2016〕18号)要求。

3.平台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应用采用分层的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不同的层上支持不同的通信和应用协议。

(图:智慧海绵系统架构)

4.感知传输的总体要求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远程测控应用对感知层总体要求涉及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异构性和扩展性要求方面。

5.网络层的总体要求

网络总体要求包括:多样性、可靠性、安全性、高性能等方面。

6.应用层的总体要求

应用层总体要求包含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接口实现要求。

7.安全要求

安全要求主要包括:设备安全要求、网络安全要求、业务安全要求、信息安全要求、用户隐私安全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其他参编和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 |《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总体技术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城市体系框架
推进国家智慧城市总体组使能技术课题研究,华为荣获最佳团队奖
【观察】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远景日益清晰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档案馆建设
淄博 “齐农云”大平台入选2022年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