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迟精神分裂症治疗会带来这些危害!

在我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中,第一条就是:

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尽早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如精神分裂症这样的重性精神疾病,早治疗和晚治疗有什么区别呢?区别真的是太大了,可以说治疗开始时间不同的患者,有时候真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第一位主人公,小刘,是一名高一学生,今年年初逐渐出现了觉得周围同学都在关注自己,针对自己,有时候明明目视前方黑板,但却能确切的看到自己后方的同学在注视着自己。小刘对自己出现的奇怪情况也感到十分困扰,明明双眼注视前方,怎么可能看到身后的情景?太不合逻辑了。

与此同时,父母也发现了原本心思细腻的儿子,突然对家人变得漠不关心了起来。在数次沟通下,小刘将自己的困扰告诉了父母。父母对此非常重视,带她到大医院看了精神科专家,被诊断了精神分裂症早期,然后按照专家的建议,立即开始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服药2个月过去,小刘的幻觉、妄想,以及对家人的漠不关心,疏远,基本上都消失不见了。在遵照医嘱,坚持服药的前提下,热爱学习的小刘又回到了课堂,继续他的高中生涯。虽然每天要按时服药,但对小刘的日常活动并没有任何影响,一家人的生活也都回到了正轨。

第二位主人公,小琦,恰巧也是在上高一的时候发病,觉得老师,同学,甚至父母都针对自己,有人跟踪自己,甚至要害死自己。

从小姑娘最初发病,身边就有人劝说父母带其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一看医生,但小琦的父母始终以“我女儿没有病”来回绝大家的善意。甚至小琦从高二开始已经不怎么上学了,但父母仍不认为女儿有病,更不认可女儿需要看医生。虽然只正经读了一年高中的小琦,参加高考还考了385分,但小姑娘的幻觉、妄想已经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的程度,甚至因为坚信亲生父母要害自己而整日揣着一把水果刀防身。直到小琦威胁到自己和周围人的人身安全,父母才不得不带其到医院住院治疗。可小琦的治疗先后经历了3个月,尝试了3种抗精神病药物,最终使用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标杆:氯氮平,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即使这样,经过长时间在院治疗的小琦出院的时候也仍然残留了部分幻听,还要在母亲的督促下才会去洗澡和洗头。

两位小主人公恰巧都是在上高一时发病,不同的是小刘的疾病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坚持服药的情况下,今后复发的概率也不会很高,甚至也可能并不会有第二次的发作产生。从目前的情况看,很有可能小刘将会正常的求学,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组建家庭,正常的生活。

而另一位主人公小琦,在发病整整3年后,才不得不到精神专科医院接受被动治疗。3个月的治疗时间,还用到了氯氮平,可出院的时候仍明显的残留部分精神病性症状,阳性症状有,阴性症状也有。虽然回到了家庭,但只能在家人的监护下简单的适应家庭生活,没办法回到原本的社交圈子中去,没办法继续学业。而且今后的生活中,小琦的复发几率也会远远大于首次发病的小刘。几乎不可能恢复社会功能,正常的去生活。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需要早期干预,其实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因为如果确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干预,那么势必会分散掉一些我们的社会资源与精力,而一些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治疗结果仍然可能会不理想。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都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

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医学分册》(JAMA)的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早期干预服务可为首发精神病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在 2176 名纳入研究分析的患者的 10 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在所有 13项分析结果中,全因治疗中断,至少1次精神病住院,参与学校或工作,总症状严重程度,阳性症状严重程度,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等等多个方面,接受精神分裂症早期治疗干预患者的表现,均要明显优于没有进行早期治疗干预的患者。

同时,早期干预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使患者正确看待自己,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保证和强化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生活能力锻炼能够让患者尽快掌握生存技能,促使其回归社会,从而降低因精神疾病发生的自杀率,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病情以及社会的负担。

当然,在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早期就识别出患者的疾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毕竟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关的精神专科知识,有些时候也很难去识别出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早期的一些不是很典型的变化。

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的表现,都像幻觉和妄想那样,我想大多数人是有能力识别出来患者的异常表现的。但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实际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起病多隐匿。

在出现更容易被识别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之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行”,或“明显异于以往的行为方式”,或“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所以,很多时候一起生活的家人更难识别患者的变化。但如果能够早期识别这种变化,甚至可以逆转前驱期症状向真正的精神分裂症转化的过程。即使已经出现阳性精神病性症状,但早期治疗也是可以达到干预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重要作用。同样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症状,在没有被识别,没有被干预的情况下,将最终不可避免的演变成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在没有被治疗,任其发展的情况下,将会表现为更快的疾病进展,更严重的症状表现,和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因病致残。

记得有一名学护理的小学妹,在毕业那年出现了一些敏感多疑和情绪、行为上的变化,当时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毕业实习,由所在医院的老师介绍到了精神专科医院治疗。虽然小学妹并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她的表现已经有着多种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展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选择的也是治疗指南中推荐的首发用药,并坚持服用了3年。毕业后的小学妹一直在从事护理工作,虽然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也给正常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值得庆幸的是,小学妹的病一直没有发作,始终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生活,也会定期来医院拜访我,谈一谈近期的变化。

所以早期干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症状,或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对于患者的整个病程都是受益匪浅的,甚至很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在世卫组织疾病负担中,精神分裂症位列总疾病负担的第八位,占总疾病负担的2.6%。但如果从因病致残而丧失的生命年龄来计算,精神分裂症甚至会排到所有疾病的前三位。仅仅在我国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国民就有800w~1000w,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一定无法正常的生活。如果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开展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那么这名患者的整个病程将会表现出可喜的变化,甚至不会反复发作,不会对原本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现,尽早药物治疗,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陆林.于欣.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Correll CU、Galling B、Pawar A 等。早期干预服务与常规治疗早期精神病的比较: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和元回归。JAMA 精神病学 2018;75:555。

4.李水兰.早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影响的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7):1085-1087

作者信息

阎石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好书推荐:

一部另类医学史,揭露医学高冷面具下的隐秘角落,知乎2018年度编辑力荐十大好书,豆瓣2018年度科学新知十大好书。还有这种操作?真是荒诞没有国界,奇葩不分中西:用放血来治愈失血,水银蒸气浴治疗梅毒,发烫的烙铁烧皮肤治疗精神分裂……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阴性症状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如何早期干预?专家解答来了!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超高危人群的社会功能(精分前驱期)
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听听专家怎么说
双相情感障碍和青春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如何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精神病学人卫7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