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象21世纪关口的对决:谁能打赢下一轮资本争夺战?

作者: 李超   华泰证券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印度正处于关键的改革和成长机遇的关口。在我们的系列报告前三篇中,我们系统总结了印度自身的竞争优势、莫迪政府主导的改革机遇,以及他就任以来为印度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切实改变。但是,印度仍然面临着财政紧张,私人资本参与度不够等问题,谁来为这片广阔的市场打下最初的地基呢?参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引入全球资本,积累下的丰富成功经验,“印度象”想要超过“中国龙”,必须要借助外力——庞大的海外资本。

跨国资本流动 的 驱动力 在外部,吸引力在内部 。, 从内部吸引力来看,“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国和印度都具有能够吸引资本流入的良好资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制度设计开始入手,为外资打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充分广阔的市场和高资本回报率,最终吸引到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崭新的技术和思想;而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也正在逐步突破其落后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约束。 从外部驱动力来看,美国、日本都是全球流动性的重要水塔,历史上各轮大的资本流动周期背后,都与套息货币——美元、日元的货币周期息息相关。

从美元周期的分析框架入手,我们可以一窥套息资本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间的流动足迹。我们认为,本轮美元强周期或将在 2018 年前后结束,届时新兴市场将重新迎来套息资本回流的良好契机。展眼全球,曾经的金砖五国发展至今,只有中国和印度仍然坚挺。中国和印度,谁能赢得下一轮资本回流的战争?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美元强势周期中 ,哪些货币表现稳定? 长周期还看人民币

想要持续赢得跨国资本流入,一方面需要本国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均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本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在长周期上表现稳定。我们选取美国与欧元区、英国、日本、中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汇率进行观察,在作图时,为方便直观对比,均将美元指数、以及美元对各国本币的汇率换算成同一基期的指数。

在第一轮美元升值周期 当中(关于美元周期区段划分,至今为止的三次大的美元升值周期分别是 1978-1985、1995-2002、2014 年初-2015年底),美元指数升值了 75%,对应美元对日元升值 29.5%、对韩元升值 71.4%、对印度卢比升值 50.4%。 第一轮 升值周期 过后 、1995 年 的 第二轮 升值周期 到来前,长达十年的时间内,美元处于相对弱势,主要事件一是 1985 年开始美元对日元贬值,二是从 1989 年开始联邦基金利率明显下调。期间美元指数贬值达到-41%,其中对欧元贬值 12.5%,对日元贬值 60%,对新加坡元贬值 33%;但对人民币和印度卢比升值,对人民币升值 200%(从 1:3 到 1:8),对印度卢比升值 153%。

在美元第二轮升值周期 中,从 1995 年初-2002 年初,美元指数升值近 40%。首先是 1995 年初-1998年 8月,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其影响逐渐扩散和传导,美元对日元、韩元、新加坡元、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大幅升值,只有人民币强力持稳,期间反而对美元升值 1.8%。危机稍微缓解后、直到 2002 年美元第二轮升值周期结束前,美元对巴西和俄罗斯货币加速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再升值 0.4%。

2002 年至今的美元走势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7 年全球经济体普遍货币宽松期、07-09年初次贷危机冲击最强时期、09 年-14 年的美国量化宽松时期,以及 2014 年至今。从 2014 年初开始,美国逐步削减 QE 规模直至完全退出,联储货币风向逐渐收紧,美元进入第三轮 升值周期中的, 主升浪,各大经济体货币再度受到强烈冲击。2014~2015 年底,美元指数升值 23%,期间对欧元升值 27%、对日元升值 14%、对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分别升值 150%和 156%。在此期间,人民币终于结束长期对美元的单边升值,对美元贬值 7%;印度卢比对美元也贬值7%。两者是这轮主升浪中对美元贬值较小的主要货币。

总结起来,在长周期上,和美国的货币政策、经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欧洲和日本,其双边汇率只能跟随美元大势随波逐流;经济体量较小、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东亚货币也有较强波动性(韩元最典型);外贸依赖大宗出口的国家,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例,其本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高度统一,在美元周期性走强时,其本国经济将受到较大打击;最后看金砖四国,巴西和俄罗斯都具有“资源输出国”属性,叠加本国财政货币政策失当,在过去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均受到严重冲击。

新兴市场当中,仍然是人民币走势最为稳定,印度卢比也相对较好。长周期视角来看,两者都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广义货币配置中的价值。

哪些经济体最受益于美元弱势周期中的资本输出?

美元周期不仅对主要货币汇率形成冲击,更主导全球资本流动大势,对各国资本市场、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深远。 美元周期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资本 全球 配置的偏好,在美元强势周期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有着更好的回报前景和避险稳定性,将吸引投资者转向美元资产,通过商品价格、汇率冲击等渠道对新兴市场产生影响,反映为资本市场资金净流出、以及 FDI流量的削减。

历史上三轮美元强周期当中,新兴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70 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发生在美元开始进入主升浪的过程中,2014-2015年美元的走强也令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承压,触发 2015 年 8月、2016 年 1月两轮全球股市大幅震荡; 而在各轮美元弱势周期中,美元套息资本重新从核心国流出,在全球寻觅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 新兴市场往往由此受益 。

1) 套息交易盛行, 各国股指与美元周期波动更紧密对应

上表总结了主要股指在历轮美元周期的每个阶段中,波段区间内的涨跌幅表现。由此可见,在美元指数或由于周期性、或由于货币(量化)宽松由强转弱的三个重要阶段——1985~1995年、2002 年初~2007 年、2009 年初~2014 年期间,各国股指均出现较大上涨。东亚和金砖国家股指涨幅最为突出,但自从进入本轮美元主升浪以来,还能维持上涨的,就只有中国和印度股市了。

美元周期对各国资本市场施加影响,其影响力也随着跨国资本流动约束放松、套息交易途径丰富而得到了强化。在 1978-1985年的第一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当时全球整体利率环境尚处于高位,套息交易远不如现在盛行,对于外围国家来说,本币贬值主要通过外贸途径对其产生影响,对本国经济甚至利大于弊。在 1978-1985 年间,标普 500 指数上涨超过 70%、法兰克福综指涨幅超过 40%、日经指数涨幅 90%、孟买 30指数涨幅 130%。直观来看,第一轮美元强周期对各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冲击似乎并不大。

但从 1995 年第二轮美元周期开始,全球资本市场受其影响就越来越明显了。我们重点观察套息交易的外围国家——东亚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金砖国家,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等股指在走势上一致性越来越高,与美元周期外部大环境高度相关。

再来看金砖国家——巴西和俄罗斯,两国本币对美元汇率波动都较大。尽管在美元走弱时(2002~07 年、2009~14 年),受益于对应的大宗商品(铁矿石、原油)价格上涨,两国外贸账户明显改善,股市同期大幅上涨,但在美元走强时,负面影响来的更加猛烈。在 1995~2002年美元主升浪期间,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分别对美元贬值达到 260%、800%;在 2014 年初~2015 年底最近一轮美元主升浪内,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分别对美元贬值 150%、156%。本币过于不稳定的经济体,其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投机性也变得更强,恐慌情绪很容易积聚和蔓延。 从长远来看,经济过于依赖外贸出口,本币和股市运行不稳定的经济体,并非跨国资本流入的最优选择。

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本国股市大的上涨行情,也大多发生在美元弱势周期当中。由图可见,孟买 30指数的两轮大幅上涨分别出现在 2002~2007 年(环比涨幅 522%)和2009~2014 年(环比涨幅 120%),尽管期间印度卢比对美元的表现不一致——02-07 年间对美元升值,而 09-14年间对美元贬值,但最重要的大背景是一致的:美元指数走弱,资本流向新兴市场股市。

由于人民币在 05 年以后才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之前中国股市和汇率的历史联动不明显,从 2005 年 7月 21 日开始渐进升值以来,资本大量流入中国,股市也一直上涨,创造了 2007 年的大牛市。在 08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波幅上下限放大,跨境资本流动约束减弱,国际资本对国内市场投资渠道增多,我国股市受汇率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大,比如 2015年的“811”及今年初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时,股市遭遇暴跌。

不过,相对于历史上屡次在美元升值周期中遭遇惨重打击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印两国的本币-美元汇率与股市的联动运行已经稳定很多。 由于中印共同 具有经济增速 较高且 稳定、跨境资本流动管制未完全放开、对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依存度低等特质,在最近两轮美元主升浪中,人民币和印度卢比的贬值幅度要明显低于巴西、俄罗斯、 韩国等经济体 。2014 年初~2015 年底,新兴市场主要股指中,只有上证综指和孟买 30 指数 有显著正收益(环比涨幅分别为 67%和23% )。

2) 过去三十年间, 全球资本流动的大趋势是怎样的?

汇率与股市的联动是资本跨境流动在股市层面上的映射。我们将结合国际收支账户的数值,分析资本的流动路径。美元周期对全球流动性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元汇率的强弱是其货币政策的映射,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美元的特殊国际地位,美国是对全球流动性进行吸收和再分配的核心。 由于在过去三十年间, 美国一直保持着金融项目下的资本净流入 , 与其说美元周期反映了美国“创造”流动性的能力, 倒不如说 ,美元周期对应着美国市场在资本全球配置中的吸引力变化,进而影响资本的流向 。

国际收支账户中的金融项目(不含储备变动项),主要包含直接投资(FDI)、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存款/贷款/贸易信贷)。经常账户+金融项目(不含储备变动)+储备资产净获得变化+净误差和遗漏四项之和,理论上等于零,而“储备资产净获得变化”则与外汇储备的环比增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那么,在过去三十年之间,全球资本流动的大方向是怎样的呢?我们看到美国的经常账户长期为负,这部分资本净流出是通过金融项目的净流入来弥补的。在 1995 年以前,除美国、日本以外,各国的金融项目净差额都比较小。日本金融项目净流出而美国净流入,反映了 1985年以后日元升值背景下、日本向海外投资的热潮。从 1995 到 2002 年第二轮美元升值周期内,美国的金融项目出现显著流入增长;2002~2006 年,美国净流入量继续增长,06 年金融项目净流入 7800 亿美元创下至今的单年净流入记录。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项目净流入维持为正,但流入量明显减小,主要体现为金融项目下“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

除日本以外,德国的金融项目在 2001 年以后也呈现加速净流出;韩国从 2008 年以后基本呈现净流出;新加坡从 1994年以后一直维持金融项目净流出。与之相对应,中国、印度和巴西在过去的长周期内基本维持着净流入,在第二轮美元强周期结束、也就是 2002 年以后,中-印-巴西的金融项目净流入增长尤为明显。21 世纪以来, 全球资本配置 正在呈现 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发达国家(日、德)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东亚新兴市场(韩国、新加坡)资本流出, 美国本土 市场 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金砖国家 从中受益 最大

3) 金砖国家内部对比 ,中国和印度最受资本青睐

“金砖四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在 21 世纪初展现出了夺人眼球的经济增速。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在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本争夺战当中也逐渐跑赢了传统的东亚新兴市场。然而在最近一轮美元强周期中,俄罗斯和巴西逐渐显得后劲不足,尤其是 2013 年以后,其实际 GDP 增速滑坡式下落。相对而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潜力较强、本币也较为稳定,最受跨国资本青睐。

金砖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巴西、印度这样金融项目净流入、经常项目差额为负,两国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差额基本维持为正; 一类是 俄罗斯 ,靠经常项目正流入弥补金融项目流出; 最后是中国,在较长时期内同时保持着经常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从而获得大量外储积累。中国市场具有高度独特性。

但是,巴西政局不稳、治安问题突出,存在明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冲突,同时受困于高通胀和汇率剧烈贬值;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极大,大宗商品价格短期难见起色,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出于还美元贷款目的的其他投资差额均呈现净流出。巴西、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均在美元走强进程中明显流失。

尽管中国已经不再是“双顺差”,但经济底蕴仍然深厚。2015 年金融项目大幅流出,基本全部来自于对美元兑人民币升值的担忧,反映为“其他投资”中的偿还美元贷款需求大幅上升。人民币兑美元仍然存在贬值压力,但汇率波幅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小太多,今年二季度以来,外汇储备的下降速度已经趋缓。而印度在莫迪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推动下,直接投资净流入连年创下新高,同时经常账户逆差缩窄,外汇储备保持增长。从近年情况来看,中国和印度已经逐渐抢占了“资本争夺战”中的领先身位。

中国和印度,谁能打赢下一轮资本争夺战?

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巴西光辉不在,GDP 增速下滑趋势明显(两国 2015年 GDP 均为负增长),中国和印度尽管经济增速还是全球领先,但也有各自的问题。我们认为本轮美元强势周期或在 2018 年左右结束,届时全球市场将重新迎来流动性相对宽松、资本向新兴市场回流的大环境;在未来新一轮资本争夺战中,各国内生性竞争力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中国和印度,这两位目前领先的选手,谁能对资本有更强的吸引力,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 印度基准利率高于中国 , 资本流动约束也比中国宽松

近年来,印度货币政策明显由紧缩向宽松变化,主要由于联储的加息预期有所减弱,本币贬值压力减轻;同时通胀压力缓解,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运作空间。但联储的加息预期一旦重新走高,仍可能制约印度的降息进程。 印度 当前高于 5% 的基准利率水平仍然较高,对资本仍存在相当的吸引力;同时,印度对于跨境资本在直接和证券投资账户下的流动限制都在放松。

2013 年开始,随着美联储退出 QE预期升温,涌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开始撤回,印度卢比开始贬值,美元兑卢比在 4个月内从 54.22 跌至 66.57。除了汇率贬值压力,彼时印度还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困扰,通胀指标 WPI同比增速在 6%~8%的区间波动。多重压力下,从 2013 年9 月开始,印度 3次上调回购利率,从 7.25%上升至 7.75%,货币政策总体偏紧。

进入 2014 年,随着汇率压力释放、通胀下行,印度货币政策转向平稳。步入 2015 年后,以印度央行当年 1 月下调回购利率为标志,印度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本轮降息一方面是为了抵消当初稳定汇率的加息措施,更重要的则是刺激经济增长。截止 2016 年 9月,印度央行在本轮宽松周期中已经连续降息 5 次,将回购利率从 8.0%降至 6.5%。印度央行行长拉詹在最近的一次降息后声明,未来印度货币政策仍会保持宽松,并在合适时机进一步采取行动。

不过, 美 联储还处在加息周期当中 , 可能会对印度的降息进程有所影响 , 这 与中国今年不降息的理由非常类似。观察可见,进入 2016 年以后,印度的降息频率已经明显下降。2015 年印度连续降息 4次,而 2016 年则只在 3 月份降息一次。

印度从很早就开始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探索。1991 年以后,印度提出了一揽子经济自由化改革方案,拉开了放松资本管制的帷幕。之后,印度在外国直接投资、证券组合投资、外部商业借款等方面均有所放松,具体包括:取消部分 FDI的审批,放开 FDI准入限制;允许合格境外投资机构(QFII)进入印度投资、允许共同基金投资境外股票;取消印度公司境外融资限制;实现了印度卢比在非居民印度自然人账户下的自由兑换等。目前,印度的债券市场虽然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但对投资总额上还有限制。而股市则不仅对机构开放,2012 年还进一步打开了针对个人投资者的大门,外国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印度股市。

2013 年以后,随着卢比对美元汇率贬值,印度对黄金进口施加管制,并收紧了对个人海外汇款和机构海外投资的额度限制,一度引发投资者对印度重回资本管制的担忧。不过当时的印度总理辛格很快表示不会限制资本流出,而是会通过改革来吸引外资。莫迪上台后进一步放松了对 FDI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对印度市场投资( 参见系列报告二《莫迪的改革车轮,能否冲破制度阻碍?》 ),资本管制放松的大趋势继续延续。

2)印度股市涨幅稳定 ,但成交活跃度远低于发达市场 ,A 股中长期竞争力更强

印度股市表现稳定,从长周期来看,1995 年至今的累计收益远远跑赢上证综指和标普指数。从 2014 年初~2016 年 8 月,孟买 30指数涨幅超过 30%、MSCI 印度指数涨幅超过 10%,孟买30指数的区间涨幅超过了标普 500、日经 225、恒生指数,也超过了俄罗斯 RTS、圣保罗指数等新兴市场,只仅次于上证综指,算是非常优秀。(关于印度股市各板块表现的具体分析,请见我们的系列报告二 《莫迪的改革车轮,能否冲破制度阻碍?》 )

不过,尽管长期来看印度股市具有很不错的“赚钱效应”,但其市场活跃度较低,让人略感忧虑。用年成交量除以交易所股票总市值,中国的沪深交易所成交活跃度最高,美国、日本、伦敦市场的交易所按排序依次递减。印度最大的孟买交易所,当前的年成交额/股票总市值只有 7%左右,在近年来流通市值继续上涨的情况下,成交量却没有做上去,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影响力偏弱。

而且, 中国也在努力推动 A 股纳入 MSCI 指数,在市场比印度更大、经济比印度更好的中国市场纳入 MSCI 之后,印度又将面对强有力对手的正面竞争,被动/主动基金的配置也会转向A股。 我们认为,A 股市场对资本的吸 引力在中长期要更强于印度 。

3) 中印制造业结构将向不同方向发展,关键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在我们的中印对比系列报告中,对印度发展制造业与基建战略的剖析贯穿始终。经过对印度经济基本面、改革契机、制度约束、增长潜力方方面面的分析,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本系列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印度的制造业能否发展起来?它能接班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吗?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初级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越来越多的向东南亚转移。在国内销售的衣帽制品商标上,更多出现的是“Made In Vietnam”或者“Made InThailand”,甚至是巴基斯坦生产。原因一是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二是国内对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型行业的容忍度下降。由于加入 TPP 的泰国、孟加拉、越南等国对美出口免税,而其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更具相对优势,这些行业的代工厂向东南亚搬家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但“制造业转移”的命题不能一概而论。加工制造业可能最重视物流和人力成本,但对于需要产业链、设计、物流支撑的轻工业(如家具制造),或者需要完整的工业区块、资金、技术力量支持的新兴环保、电子信息产业,它们更偏好围绕着成型的产业中心周边扩展。

现在我们知道, 中国的优势在于更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外资政策,更成熟的产业体系,更深厚的技术和教育资源积淀,基础设施更是大幅领先印度:交通、供电、通信便利,物流成本低。印度的优势则在于人口年轻化优势、人力雇佣成本相对低、莫迪政府对制造业投资提供了多方面便利,同时市场增长潜力广阔,第一批投资者将抢占印度市场先发优势。印度眼下最迫切的是发展好薄弱的基础设施,在世界银行和印度工业协会对 2000 名印度企业家的访谈中,45%的企业家认为公司和业务增长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基础设施,12%认为是公司治理,27%认为是税收。

客观评价,中印两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中国已经在技术和高端人力资本上形成深厚积淀,正在努力进行产业升级,而印度需要解决广大人口的就业问题,开发自身的广阔市场,因此反而亟需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在未来 5到 10年间,两国的制造业行业构成可能向着不同方向发展,印度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比较优势,重新确认自己在全球出口贸易结构中的相对优势领域。

由图可见,我国的出口金额构成当中,加工贸易占比在上世纪 90年代~2005 年前后期间飞速发展,但现在已经越过拐点开始下降,一般贸易的占比则重新上升;而印度的出口金额当中,近年来中高端技术密集型产品(如信息电子类)金融出现下降,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出口则相对稳定。

如果印度能保持对外资的开放心态,逐步在 FDI 带动下发展加工外贸,填补产业结构空白、解决国民就业,同时继续依靠扩充自身产能而控制工业大宗(黄金/铁矿/煤矿)进口,它未来有希望取代中国的“世界加工厂”角色,并实现类似中国的双顺差。在下一轮美元弱势周期来临时,中国和印度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有能力全方位挑战中国,它在经济体量和环境成熟度方面都远远落后,当前更多是在学习我们的成功经验。在股票市场、直接投资等方面对资本的吸引力都不及中国。印度既是伙伴也是对手,有这样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家在侧,也会刺激我们坚持深化开放,推进人民币区域影响力,加快产业升级,巩固和发展我们的竞争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竞择热点 | 土耳其里拉重挫席卷新兴市场
亚洲央行斥巨资捍卫本币 高盛预计未来数月仍有压力
印度可能是新兴市场倒下的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创历史新低!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已下跌超过10%
印度卢比兑美元创历史低点
被美国加息害了!日元贬值超25%,卢比创49年新低,韩元成最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