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江南北过大年,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但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一个春节,在大江南北,过法却不尽相同,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续至今。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地域民族性的独特的春节习俗。


侗族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侗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还会进行斗牛活动。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族人会在春节期间约定好日子相聚在空旷的地方进行“斗牛”。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蒙古族




大年三十的时候,蒙古族取奶食,寓意洁白无垢,且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


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鄂伦春族




春节也是鄂伦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给对方脸上抹黑的习俗。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瑶族




瑶族在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纳西族




纳西族的人民于正月新春时,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


欣赏完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后,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我们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吧!


腊月二十三

1.20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

1.21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

1.22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

1.23

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

1.24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

1.25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

1.26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

1.27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

1.28

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

1.29

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1.30

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

1.31

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

2.1

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2.2

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

2.3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2.4

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

2.5

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

2.6

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

2.7

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

2.8

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2.9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2.10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2.11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本文综合自:互联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先锋文化丨涨姿势,云南25个少数民族独特文化习俗(上)
广西特色少数民族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
黔东南州出席中共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